1’、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7’、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8’、天淨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9’、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0’、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春日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詠柳 / 柳枝詞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裡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妝: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裡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泊船瓜洲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綠:吹綠。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小池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裡。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裡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
畢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裡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同: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線,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Sunny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映日:指Sunny。映照著日光。。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透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秋詞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悲寂寥:悲嘆蕭條。春朝: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排:推,有衝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
山中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荊谷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參見《水經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彷彿就要潤溼了人的衣裳一樣。
元:原,本來。“空翠”句:形容山中翠色濃重,似欲流出,使人有溼衣之感。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隻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豔。
秋:題目。殘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飛鴻:天空中的鴻雁。飛鴻影下:雁影掠過。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黃花:菊花。紅葉:楓葉。
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江雪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獨:獨自。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
雪梅·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降(xiáng),服輸。閣筆:放下筆。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裡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騷人:詩人。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資訊,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
1’、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7’、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8’、天淨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9’、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0’、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裡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妝: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裡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綠:吹綠。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裡。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六月裡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
畢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裡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同:相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線,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Sunny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映日:指Sunny。映照著日光。。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透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悲寂寥:悲嘆蕭條。春朝:春天。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排:推,有衝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裡,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荊谷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參見《水經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彷彿就要潤溼了人的衣裳一樣。
元:原,本來。“空翠”句:形容山中翠色濃重,似欲流出,使人有溼衣之感。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天淨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隻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豔。
秋:題目。殘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飛鴻:天空中的鴻雁。飛鴻影下:雁影掠過。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黃花:菊花。紅葉:楓葉。
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獨:獨自。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
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降(xiáng),服輸。閣筆:放下筆。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裡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騷人:詩人。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資訊,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