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下面先給大家列出吐蕃贊普世系單:

    一、松贊干布贊普(公元629年--650年)

    二、棄芒論芒贊贊普(公元650年--679年)

    三、棄都松贊普(公元679年--704年)

    四、棄迭祖贊贊普(公元704年--755年)

    五、乞立贊贊普(公元755年--797年)

    六、牟尼贊贊普(公元797年--804年)

    七、棄獵松贊贊普(公元804年--817年)

    八、棄足德贊贊普(公元817年--838年)

    九、達磨贊普(公元838年--842年)

    歷九世,存國二百一十三年。吐蕃建國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三年,亡國時正是唐武宗李炎會昌二年。

    透過史料我們發現,吐蕃在總體上對唐王朝形成軍事上壓制。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安史之變”中攻陷長安,另一次就是唐德宗年間攻陷了唐王朝的北庭、安西都護府,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路。

    吐蕃長期對唐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使吐蕃的軍事貴族集積了大量財富和人口,而自由民這個階層的經濟卻大大衰落下來。這樣,吐蕃社會的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就尖銳起來。宗教是吐蕃統治階級用來緩和階級矛盾的工具,這時吐蕃社會的宗教信仰也發生了變化。吐蕃有它們的原始宗教,稱為本教。到了乞立贊贊普時期,“大興佛法,寺院林立,慈悲為念,冀脫輪迴”。佛教開始在吐蕃興盛起來,本都地位受到嚴重衝擊。從此以後,佛教僧侶在吐蕃政權裡開始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稱“國之大事,必以桑門(僧侶)參決”。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達磨贊普死,因為他沒有兒子,王后綝氏就冊立兄子乞離胡為贊普,吐蕃大亂。在吐蕃佔領的唐王朝河隴地區,吐蕃贊普同姓大臣論恐熱擁兵二十萬,進攻吐蕃異姓大臣鄯州節度使尚婢婢,雙方開始連年混戰。同時,在吐蕃本部,吐蕃的農民、牧民和奴隸,也開始掙脫枷鎖,舉行起義,天下大亂起來。這場由底層人民發起的起義持續了九年之久,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強大的吐蕃政權,卻也從此土崩瓦解了。吐蕃本部分裂成四個政權,一個是阿里王系,在今天的後藏;一個是亞澤王系,也在後藏地區;一個是亞隴覺阿王系,在山南地區;一個是拉薩王系,在前藏拉薩。

    到了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紇、党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到了北宋時,“其國衰弱,種族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矣。”至此,終於徹底衰落了。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嚴格上說吐蕃沒有伴隨唐朝走完一生。在大唐軍神李靖在突厥草原大顯身手的時候,吐蕃還沒有完成高原的統一。雖然吐蕃一度崢嶸強大,以一己之力獨抗大唐、回紇、大食三大強國。然而,畢竟隨著歷史的風吹雨打逝去了。在唐朝晚期,吐蕃作為統一的政權就已經煙消雲散了。吐蕃強大的原因:

    我們先看其強大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看看王朝的末期,這些條件是否發生了變化?

    1、吐蕃不是一個純粹的遊牧帝國。它有成熟的農業和畜牧業,實行的事半定居的生活方式。所以它結合了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的二重屬性。所以兼有兩種文明的優勢。穩定的糧食生產對帝國的對挖擴張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

    2、嚴苛的天然環境造就了英勇善戰的戰士;良好的尚武精神和不畏生死的傳統;統一蒸蒸日上的國力催生了整個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3、對外戰爭的勝利,財富和人口、糧食的掠奪,帝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有不錯的收穫。所以這個迴圈是良性的。吐蕃的版圖不斷向外拓展。

    吐蕃的衰弱和覆滅:

    接下來,我們一一對照吐蕃中後期,這三個條件是否發生了變化?

    1、吐蕃雖然是大國和強國,但是過於頻繁的戰爭給這個國度帶來的沉重的負擔,高原土地貧瘠,產出有限,由於氣候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熟,為了維持戰爭所需,不得不加重對平民的壓榨。脆弱的高原農業生態環境加上不斷擴張的人口基數,造成土地的過度開發,糧食產出日漸減少。雖然有藏南地區糧食主產區的支撐,但是負擔逐年沉重。

    2、戰士戰鬥力方面:吐蕃王朝後期,國事衰弱。佛教在吐蕃大興。赤祖德贊贊普時期,下令翻譯大量的佛教經典。出臺“七戶養僧制度”。佛教講究修行來世,大量的貴族和平民皈依佛門。大量戰士來源的土壤被破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客觀上降低了吐蕃戰士的戰鬥力。和清朝統治者為降低蒙古各部的威脅引入的佛教喇嘛教,教導蒙古民眾修行來世是一個道理。

    3、國家統治階層對立內耗:赤祖德贊贊普時期,佛教大興。大量的財富用來修建佛寺,間接的造成了吐蕃的衰落。貴族們謀害了赤祖德贊,擁立其弟朗達瑪為贊普,展開了大規模“禁佛運動”。寺院都被封閉,僧人被勒令改信原始的苯教。這引起了佛教徒的異常痛恨,末代贊普最終被佛教徒刺殺身亡。當一個國家不能發出一個聲音,不能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擰成一股繩努力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沒有希望了。大家已經失去了尚武精神,追求奢華享受。國家就已經病入膏肓,覆滅只是時間長短的事情了。

    結論:當一個國家的統治基礎被動搖,高層開始爭權奪利奢侈腐化,不再把國家利益放到第一位的時候,這個國家覆滅基本上就可以讀秒了。如下圖所示:吐蕃帝國崩潰,重歸部落。

    末代贊普朗達瑪遇刺身亡後,諸子爭位王室分裂。做為統一的國度,吐蕃滅亡。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吐蕃各反叛勢力攻佔山南雅隆河谷,在瓊結掘毀贊普王陵,贊普王室後裔四處逃亡,吐蕃分支滅亡。

  • 3 # 明熙看歷史

    公元618年是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年,這一年在亞洲產生了影響世界歷史的兩大帝國。一個是超級文明帝國-大唐帝國,它以雄渾開放的姿態引領世界文明,直到現在外國的華人聚集之地還是被稱為“唐人街”,可見已經消失1100多年的大唐帝國影響力是有多麼的恐怖。另一個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吐蕃帝國,它將陪伴大唐帝國走完波瀾壯闊的一生。

    一、吐蕃帝國前情提要:

    在雪域高原嚴酷的自然環境當中孕育出了吐蕃文明。公元6世紀,現今西藏山南地區雅隆河流域是吐蕃民族的發祥地。遊牧於這一地區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制政權。其領袖人物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逐漸將勢力擴充套件到拉薩河流域。一代雄主松贊干布將都城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市),並先後征服了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擊敗青海的吐谷渾部,向西征服了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今尼泊爾的泥婆羅等地,其後的君王利用大唐帝國爆發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等機會,趁機向東、向北擴充套件,取得了隴右、河西,北庭、安西。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的疆域達到極盛,西起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與大食(阿拉伯帝國)東至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東至現今甘肅省隴山、四川盆地西緣,北起天山山脈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天竺(今南亞次大陸)接壤。

    二、吐蕃帝國對外戰爭:

    延綿不斷的擴張戰爭嚴重削弱了吐蕃的國力。因為吐蕃依然是奴隸制國家,戰爭掠奪的財富沒有轉化成先進的生產力,整個國家的經濟不堪重負。在大唐退出中亞地區後,又與阿拉伯帝國爭雄西域,之後又與北邊的回鶻人發生戰爭。安史之亂後,大唐將領李晟、韋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創吐蕃軍,迫使吐蕃講和。進入9世紀以後吐蕃開始由盛轉衰,不再向外擴張。821年長慶元年,吐蕃贊普可黎可足派專使到唐朝請求會盟,締結友好盟約。823年在拉薩建立的唐蕃會盟碑至今還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漢藏兩族人民友誼團結的珍貴物證。

    三、吐蕃帝國內部分裂:

    吐蕃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吐蕃贊普一直沒有處理好宗教問題,本土的苯教與新傳入的佛教矛盾激化,841年赤祖德贊被反對佛教的大臣暗殺,其兄朗達瑪成為新的贊普,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殺害僧人首領,強迫僧人還俗,關閉寺院,毀壞佛像、佛經,史稱“朗達瑪滅佛”。846年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雲丹射死,他的兩個兒子永丹和歐松隨即爭奪贊普之位,大臣們分成兩派從此吐蕃王室分成兩支連年混戰。吐蕃在各地的將領也擁兵稱雄,彼此爭立,過去一些歸屬吐蕃的部落也相繼脫離吐蕃的管轄。王室內部的戰爭使吐蕃陷於分裂,再加上吐蕃將領之間又發生混戰,給吐蕃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不堪重負的奴隸平民大起義爆發,席捲了整個西藏地區,848年沙州(甘肅敦煌)人張議潮發動起義很快佔領了沙州,接著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以上地區在今甘肅、新疆、青海境內)等十州。851年張議潮遣其兄張議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圖入唐朝,唐宣宗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節度使,河西、隴右地區歸附於唐朝。877年起義軍發掘贊普王陵,逐殺王室和貴族,吐蕃王朝徹底崩潰,統治二百多年的吐蕃帝國滅亡了。

    要陪伴大唐帝國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滅亡了,而同樣內外交困的大唐帝國在60多年以後也將步上吐蕃的後塵,迸發出最後一剎那的光輝。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唐朝時期也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時期可以碾壓吐蕃。拋開這兩個時代不談,唐朝還真的很難和吐蕃爭雄。但即使是在唐朝最巔峰的時期,唐朝都很難滅掉吐蕃。原因就是因為吐蕃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了。吐蕃地處高原之地,唐朝大軍首先無法大規模的登上高原。因為吐蕃所處之地地勢險要,沒有嚮導帶領的話唐軍連路都找不到。再加上唐軍根本也適應不了高原的氣候。這就會嚴重的影響唐軍的戰鬥力。最後一點,吐蕃地勢險要交通不便這就限制了唐朝軍隊的後勤補給問題。沒有後勤補給唐軍孤軍深入高原,那基本上就是給吐蕃送菜了。而且吐蕃的實力也並不弱。

    所以即使在唐朝國力強盛時期,唐朝也一直以安撫吐蕃為主。雖然也狠狠的教訓過吐蕃多次。但主要的策略還是和親安撫為主。唐朝需要邊境穩定。而吐蕃則想要學習中原先進的科學文化以及生產技術。這也是為什麼從吐蕃松贊干布開始,吐蕃就一直很想要娶唐朝的公主。並不是因為他們喜好女色。而是他們看中了公主的陪嫁。也就是那些工匠農耕的書籍以及匠工。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為例。他們都是利益交換的產物。雖然文臣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地位都非常高。甚至媲美吐蕃王妃。但也改變不了她們是唐朝安撫吐蕃的工具。

    從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再到唐休璟陳大慈等率唐軍擊敗吐蕃軍。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以及安息北庭區域。在這段時期,吐蕃雖然總有時不安分想要佔些便宜。但最終結果都是被唐朝教育做人。而且當時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已經和吐蕃有著密切的交流。吐蕃棄隸縮贊贊普向唐玄宗上表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這就表明當時唐朝和吐蕃已經關係很緊密了。

    但吐蕃始終沒有放棄想要佔領唐朝的野心。安史之亂時,唐朝調動了大量的軍隊平叛。吐蕃又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甚至還一度進入唐朝境內掠奪。史書記載,吐蕃最巔峰時期,其領土疆域面積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但吐蕃的巔峰時期也就維持了三十年左右。之後吐蕃內部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王室內部互相爭奪,使吐蕃陷於分裂。在加上連年戰爭吐蕃國力衰弱。所以唐朝再次征服了吐蕃,吐蕃再次向唐朝稱臣。河西、隴右地區再次迴歸唐朝。

    吐蕃後期達瑪死後,由於他的兩個兒子永丹和歐松之間對於繼承人的爭奪。導致吐蕃分裂成為兩個派系。兩個派系互相之間爭鬥不休,而原本歸屬吐蕃的各民族部落也爆發了起義。這本就導致孱弱的吐蕃岌岌可危了。後來吐蕃王朝的平民和奴隸也爆發了起義運動。這直接就導致了吐蕃王朝的奔潰。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又重新出現了大大小小許多政權互相割據的局面。直到元朝時期蒙古人統一了青藏高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字旁的字10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