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德國和日本兩面夾擊蘇聯,沒有珍珠巷事件,美國也沒有加入二戰,沒有對蘇聯的援助,蘇聯是不是必定會亡國?
5
回覆列表
  • 1 # 日慕鄉關

    這個假設非常到位,因為當時的德國和日本確實有這樣的計劃。

    二戰爆發初期,中國廣大國土迅速淪陷,極大程度刺激了日本擴大戰爭的野心,關於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日本國內分為“北進”及“南進”兩派,日本陸軍主張北進,以東北為基地對攻擊蘇聯遠東地區,而日本海軍則堅決主張南進,對東南亞以及美國英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下手。

    雙方的爭議在1939年得到平息,當年日本在蒙古試探性的挑起與蘇聯軍事衝突,這就是著名的“諾門坎戰役”,但日軍對蘇聯軍事實力和作戰決心明顯估計不足,而以朱可夫為代表的蘇聯新一代將領卻對遠東的局勢洞若觀火,為了打消日本人的野心,不惜全面動員,以海量的後勤彈藥補給和六倍於日軍的兵力狠狠的教訓了一把日本人,讓日本人明白,在遠東地區廣袤的原野上和蘇聯陸軍作戰就是死路一條。

    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日本就此打消了北進的計劃。

    但蘇聯並沒有就此掉以輕心,即便是莫斯科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依舊對遠東地區報以警惕的目光。1941年日本見德國在蘇聯節節勝利,又燃氣了攻打蘇聯的野心,但據前線偵查彙報,蘇軍在遠東地區總兵力超過130萬,遠遠大於關東軍的人數,且日本在中國投放了太多兵力,一時難以脫身,缺乏全力對蘇作戰的實力,夾擊蘇聯的計劃再次放棄。轉而南進,對美開戰。

    其實這130萬人有很大的貓膩,當時蘇聯的精銳全部集中在莫斯科城下,遠東地區不過是蘇軍的老弱病殘,甚至數量都有很大水分,而日軍在諾門坎戰役失敗後,對蘇聯的軍事力量十分恐懼,寧可高估,不敢冒進。

    如果日本聯合德國在1941年全面對蘇聯開戰,放棄偷襲珍珠港,而美國又不支援蘇聯,蘇聯是無法應付連線作戰的。

    諾門坎戰役雖然蘇聯取得了勝利,但卻是建立在強大的火力配置後勤保障和兵力投放的基礎上的,從戰役損失來看,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損失了280輛坦克,90輛裝甲車,而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單以損失而論,蘇聯甚至出於劣勢。

    如果日軍從一開始就全力準備,勝負未可知。而二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也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的一大保障。

    根據美國對蘇聯的“特惠援助”統計,美國從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蘇聯運輸了1642萬噸的戰爭物資,其中包括飛機1.4萬架,汽車49.5萬輛,裝甲戰車1.2萬輛,摩托車3.2萬輛,列車1.3萬臺,各種防空火炮7944門,衝鋒槍10.8萬支。炸藥,鋼材,食物以及各種戰略物資更是不計其數,物資總價高達110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物資援助對蘇聯抗擊德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蘇聯能夠在戰爭初期的潰敗中快速反擊德國,美國的援助功不可沒。

  • 2 # 劉權林

    即使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援助蘇聯,德日兩面夾擊蘇聯,最後失敗的也是德日,蘇聯不會敗亡。

    首先,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氣候非常寒冷的國家,而德國、日本都是比較暖和的國家,到了蘇聯,這就是最難過的一關,德日領土太小,可不像美國那樣種植有大量的棉花。

    其次,日本攻打中國這個落後的農業國,都沒能佔領下來,日本想經過外蒙的隔壁沙漠、西伯利亞的凍土區,更沒有這個實力。

    第三,德日的鐵礦、石油資源支撐不起消耗戰,蘇聯的資源太豐富了,德日不能短時間打下蘇聯,就會被蘇聯拖死。

    第四,蘇聯有非常多的大工業區,蘇聯是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大國。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都位於國土中間,即使德國佔領了很多蘇聯領土,但這兩個工業區保證了蘇聯生產坦克、火炮源源不斷供應前線,德日想佔領這兩個工業區非常難。

    所以德日想滅亡蘇聯是做不到的,德日自己也很清楚,德日那樣精明的國家,如果合擊能滅亡蘇聯,早就去做了,蘇聯最開始的慘敗主要是因為被德國偷襲沒有準備,如果不偷襲德國恐怕佔不到便宜。

    但如果沒有美國的加入,蘇聯會死亡更多的人口,而且戰爭時間會拖延的更久。

  • 3 # 利刃號

    二戰時期的蘇聯絕對是一個實力強勁不容侵犯的大國。那個時期的蘇聯由於擁有完善的軍工體系而軍事力量強大,即使是面對德國的瘋狂進攻,他們還是始終堅守了下來,莫斯科一戰可以說是德蘇兩國局勢轉變的一點,此前,一路兇猛的德國對蘇聯一攻再攻,而莫斯科戰爭之後,蘇聯則開始了真正的反擊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我們都知道日本和德國是發起二戰的主要國家,但是兩國的力量卻並沒有集中在一起,日本的主要對抗物件是中國,而德國卻是一心對抗蘇聯,那麼如果那個時候日本和德國聯起手來對抗蘇聯一個國家的話,以蘇聯當時的實力,他還能否扛得住呢?

    事實上,就算日本和德國兩者夾擊,他們也很難戰勝蘇聯。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戰爭的變動性是很大的,那個時候的美國還並未直接介入戰爭但是一直在以別樣的方式對蘇聯實行援助。這樣一來,即使那兩個國家可以對蘇聯造成重創,但是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援助也能夠使蘇聯迅速恢復實力。

    另外,蘇聯本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了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敵對國家,而即使是到了現在,敢於與美國對抗的國家也基本是不存在的,而蘇聯那個時候就有實力與美國對抗,當然其實力也就是不可忽視的。

    雖然德國在戰爭初期佔了優勢,但是戰爭時間拉長之後,實力基礎就成了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這也是蘇聯為什麼可以獲得勝利的原因。所以說,就算是日德兩國聯手,他們也很難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 4 # 手機使用者60032728765

    這就讓美英盟軍有點尷尬了,事實上除了諾曼底登陸戰以及後來的阿登反擊戰,德國和美英盟軍基本沒有發生大規模交戰,作戰規模和東線比起來簡直就是過家家。

    所以,作為抗擊德國的主力,蘇聯是有能力徹底消滅德國。 這樣你就明白了,蘇聯是一個強大到可以獨立打贏二戰的強大國家。

  • 5 # 歷史風暴

    如果沒有美華人參戰,而日本能夠和德國配合向蘇聯攻擊,那麼到1943年,估計蘇聯就得滅國了。

    德國是1941年6月22日開始向蘇聯進攻的,在此之前蘇軍對有可能到來的進攻並沒有做出縝密的防禦。到1941年春天,蘇軍陸軍師只有滿編的一半人,即便這樣也不能保證每人都能分到槍,重武器方面就更別提了,由於生產跟不上,重型武器嚴重缺乏,很多軍隊都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

    所以,當德軍向蘇聯發動攻擊後,其實很多軍隊是在赤手空拳的狀態下被俘虜的。

    最要命的是斯大林對德軍的誤判,當時斯大林認為德軍在征服英國前是不會向蘇聯發動攻擊的。所以,雖然在1941年德軍已經對蘇聯進行空中偵查,但斯大林仍然嚴令邊防軍保持克制,避免刺激德軍,禍水東引!

    其實,暫且不提英國海軍對英吉利海峽的控制。假如當時德軍真派幾百萬大軍登陸英國本土,那麼背後的斯大林同志是不會放過這個難得機會的。

    實際上,斯大林在德軍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之前,一直認為戰爭會是以蘇軍主動攻擊德軍作為開始。因為他曾經判斷德軍會登陸英國本土導致後方空虛,這是打敗希特勒的唯一機會。所以,蘇德邊境的幾百萬蘇軍其實更多是為了進攻而準備的。沒想到希特勒棋高一著,他放棄與英國纏鬥,利用潛艇狼群戰術打算困死英國,而把陸軍用來突襲蘇聯。這種左右開弓的戰術雖然冒險,但只要美華人不加入進來,勝算還是很大的。

    (1939年到1941年是軸心國四面出擊,大殺四方的時期)

    於是,就在蘇聯還沒有準備充分的時候,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起了進攻。當時蘇軍西部邊疆一共有290萬大軍,為了消滅這支軍隊,德軍出動了陸軍野戰軍的95%!

    從1941年6月到1941年12月,德軍共消滅蘇軍400萬人,自身損失只有80萬,可以說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而蘇聯也丟掉了大部分精華地區,雖然在此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獲勝,但已經有點後繼無力。如果這個時候150萬關東軍對西伯利亞發動進攻。那麼無疑蘇聯將會放棄整個西伯利亞退守烏拉爾山。

    這不僅會對蘇聯士氣造成巨大影響,還會讓蘇聯失去大後方的工業基地,從而在武器生產方面陷入停頓。

    另外,不得不說美國對蘇聯的軍事援助也是至關重要的。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向蘇聯援助了258萬噸航空汽油,而蘇聯自身生產的只有181萬噸,美軍援助幾乎佔到了蘇聯整個二戰使用量的60%。

    可以說沒有美國援助,蘇聯大部分飛機就不能飛上藍天。而缺少了美軍在東線的配合,蘇軍受到德國空軍的攻擊將會增加4倍。因為當美軍開始對德戰略大轟炸後,德軍80%的飛機已經調往西線,只留下20%的空中力量與蘇軍作戰。所以,沒有美國的幫助,蘇軍在戰場上根本沒有制空權。對了,他還要分出一部分空軍去與日軍作戰。二戰期間美軍擊落了數萬架日軍戰機,假如日軍不打美國而將空軍主力投放到蘇聯,後果是蘇軍不能承擔的!

    陸軍方面,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汽車30多萬輛,而美軍援助的汽車多達50萬輛。沒有美國的汽車,蘇軍的機動性將會降低一半還多,對抗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的能力也會相應下降。對了,由於日軍的參戰,烏拉爾山以東的工業區失去後,蘇軍的產能會大幅下降,連30萬輛汽車都生產不了,估計到時候只能靠兩條腿量了!

    所以可見,假如美華人不參戰,日本再配合德國,那麼蘇聯最晚在1943年就得投降了!

  • 6 # 蛐蛐923

    哈哈,會。因為日本這邊玩真的話,蘇聯工廠就無法西遷。僅此一條,德國就不會遇到莫斯科大反擊。莫斯科守軍就會沒油沒彈藥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蛇女天賦點了鞋子,十分鐘後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