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四川、湖北兩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
戰國時楚懷王遊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蓆,後宋玉陪侍襄王遊雲夢時,作《高唐賦》與《神女賦》追述其事。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臺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神女瑤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相貌美麗,王母娘娘特別疼愛,把她當成一顆掌上明珠。可是,瑤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就像雲中的雁,關不住。她嫌屋裡悶,常悄悄出門,到那瑤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裡游水。這些事傳到了王母娘娘耳朵裡,王母娘娘就勸阻女兒,可又沒辦法,怕說輕了,她笑;說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裡煩,就出南天門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撥開白雲朝下邊望哩。王母娘娘一見,氣得直冒火,說:“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麼看起下界來,那會汙了你的眼,別看!”
瑤姬不信,瞪起大眼,指著下邊飛的白鶴說:“這鶴潔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樣,到處飛,到處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王母娘娘見她動了邪念,更火了,大聲喝道:“不要胡思亂想,快回禁宮去!”
瑤姬從沒見過母親發這麼大脾氣,感到委屈,又不服氣,她橫下心,往白雲下邊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強壓住心頭火,將冷臉換成熱臉,開導說:“下界苦海無邊,你是金枝玉葉,千萬下去不得!”
瑤姬越發覺得稀奇,就乾脆坐在雲頭上,朝下細看,果然看見人們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爛衫,她嘆氣說:“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聽,暗暗高興,又說:“還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綾羅綢緞……”
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卻越覺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瑤姬越不好過。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過,心想: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也許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將計就計。於是,就囑咐女兒到東海龍宮去走一趟。
東海龍王早就打過瑤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過婚,只是當時瑤姬還小,沒有說定,眼下見她來作客,格外殷勤。東海龍王陪著瑤姬進龍宮,走到哪裡,哪裡的海水就向兩邊分開,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見裡邊的魚蝦游來游去,水草輕輕的擺動;還有各種珊瑚、貝殼,把瑤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進了後宮,她覺得格外亮,原來到處掛著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東海龍王請瑤姬坐進黃金交椅,讓人把瓊漿玉液放在瑪瑙桌上,他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說:“為仙女接風,請!請!”
瑤姬見座上再沒有別人,心裡怦怦直跳,東海龍王暗暗靠攏她,獻殷勤地說:“門當戶對,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對兒。王母娘娘讓你來,不是明明有意嗎?” 瑤姬一聽,臉“刷”地紅了,曉得是中了圈套,一氣之下,離開了龍宮,連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間。她來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挽著老的,揹著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難正想上前打聽,忽見上空烏雲滾滾,狂風呼嘯,有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使人的眼睛發花,站不住腳;一聲吼叫,就是一聲炸雷,使房倒屋塌,村莊成了廢墟;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使山洪暴發,淹沒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瑤姬看著,心想:這不都是東海龍王的屬下嗎?怎麼能這樣猖狂,隨便害人!
瑤姬趕緊駕雲,靠近那些孽龍,好言好語,勸說它們回東海里去。孽龍聽到空中有說話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白雲馱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它們說:“黃毛丫頭,你懂啥,別多嘴!我們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礙你的什麼事?”一邊說,一邊鬧騰得更兇了。
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輕輕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一揮,一道閃光之後,立刻風停雨住,雲散天開,十二條孽龍全死了,墜落到地上。可是孽龍死後還害人,它們的屍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擋住東去的江水,這裡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離開他們,也就留下來了。
後來,大禹到這裡來劈山開峽,瑤姬知道了,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教他用錘、釺鑿石,造車、船運土。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到底把三峽開通了,使江水流進了大海。據說現在巫山城外的授書檯,就是當年瑤姬授書的地方。
再說,王母娘娘知道瑤姬毀了東海龍王這門親事,又殺死了十二條孽龍,又氣又恨。聽說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於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找到跟前,對她們說:“我想念小閨女,你們快到人間走一遭,把她找回來!”
二十二個姑娘便乘雲駕霧來到巫山,找著了瑤姬,姐妹們看到瑤姬為百姓做的事,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覺得應該幫助百姓,願意陪著瑤姬留下來。瑤姬說:“媽媽年紀大了,要照顧;百姓們太苦了,要保佑。姐姐們就一半迴天上,一半留人間吧。”
留下來的是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風、聖泉、登龍和瑤姬自己,後來,她們便變成了巫山十二峰。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曰:“所謂朝雲者也。昔先王遊高唐,晝寢,夢一婦人,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按《巫山志》雲:“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嫁時,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今人所云巫峽,即琵琶峽也。上有陽雲臺,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長江。宋玉賦雲:“遊陽雲之臺,望高唐之觀。”本以寓諷,後世不察,以兒女事褻之。今廟中石刻,引《墉城記》:瑤姬,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神鬼,斫石疏波有功。今因封妙用真人。廟額曰《凝真觀》。真人,即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
《襄陽耆舊傳》雲:“楚襄王遊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封於巫山之陽臺。’精魄為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又一說,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號曰巫山之女。”相傳不一,未知何據。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四川、湖北兩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
戰國時楚懷王遊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蓆,後宋玉陪侍襄王遊雲夢時,作《高唐賦》與《神女賦》追述其事。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臺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神女瑤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相貌美麗,王母娘娘特別疼愛,把她當成一顆掌上明珠。可是,瑤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就像雲中的雁,關不住。她嫌屋裡悶,常悄悄出門,到那瑤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裡游水。這些事傳到了王母娘娘耳朵裡,王母娘娘就勸阻女兒,可又沒辦法,怕說輕了,她笑;說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裡煩,就出南天門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撥開白雲朝下邊望哩。王母娘娘一見,氣得直冒火,說:“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麼看起下界來,那會汙了你的眼,別看!”
瑤姬不信,瞪起大眼,指著下邊飛的白鶴說:“這鶴潔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樣,到處飛,到處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王母娘娘見她動了邪念,更火了,大聲喝道:“不要胡思亂想,快回禁宮去!”
瑤姬從沒見過母親發這麼大脾氣,感到委屈,又不服氣,她橫下心,往白雲下邊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強壓住心頭火,將冷臉換成熱臉,開導說:“下界苦海無邊,你是金枝玉葉,千萬下去不得!”
瑤姬越發覺得稀奇,就乾脆坐在雲頭上,朝下細看,果然看見人們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爛衫,她嘆氣說:“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聽,暗暗高興,又說:“還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綾羅綢緞……”
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卻越覺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瑤姬越不好過。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過,心想: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也許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將計就計。於是,就囑咐女兒到東海龍宮去走一趟。
東海龍王早就打過瑤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過婚,只是當時瑤姬還小,沒有說定,眼下見她來作客,格外殷勤。東海龍王陪著瑤姬進龍宮,走到哪裡,哪裡的海水就向兩邊分開,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見裡邊的魚蝦游來游去,水草輕輕的擺動;還有各種珊瑚、貝殼,把瑤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進了後宮,她覺得格外亮,原來到處掛著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東海龍王請瑤姬坐進黃金交椅,讓人把瓊漿玉液放在瑪瑙桌上,他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說:“為仙女接風,請!請!”
瑤姬見座上再沒有別人,心裡怦怦直跳,東海龍王暗暗靠攏她,獻殷勤地說:“門當戶對,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對兒。王母娘娘讓你來,不是明明有意嗎?” 瑤姬一聽,臉“刷”地紅了,曉得是中了圈套,一氣之下,離開了龍宮,連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間。她來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挽著老的,揹著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難正想上前打聽,忽見上空烏雲滾滾,狂風呼嘯,有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使人的眼睛發花,站不住腳;一聲吼叫,就是一聲炸雷,使房倒屋塌,村莊成了廢墟;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使山洪暴發,淹沒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瑤姬看著,心想:這不都是東海龍王的屬下嗎?怎麼能這樣猖狂,隨便害人!
瑤姬趕緊駕雲,靠近那些孽龍,好言好語,勸說它們回東海里去。孽龍聽到空中有說話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白雲馱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它們說:“黃毛丫頭,你懂啥,別多嘴!我們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礙你的什麼事?”一邊說,一邊鬧騰得更兇了。
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輕輕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一揮,一道閃光之後,立刻風停雨住,雲散天開,十二條孽龍全死了,墜落到地上。可是孽龍死後還害人,它們的屍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擋住東去的江水,這裡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離開他們,也就留下來了。
後來,大禹到這裡來劈山開峽,瑤姬知道了,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教他用錘、釺鑿石,造車、船運土。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到底把三峽開通了,使江水流進了大海。據說現在巫山城外的授書檯,就是當年瑤姬授書的地方。
再說,王母娘娘知道瑤姬毀了東海龍王這門親事,又殺死了十二條孽龍,又氣又恨。聽說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於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找到跟前,對她們說:“我想念小閨女,你們快到人間走一遭,把她找回來!”
二十二個姑娘便乘雲駕霧來到巫山,找著了瑤姬,姐妹們看到瑤姬為百姓做的事,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覺得應該幫助百姓,願意陪著瑤姬留下來。瑤姬說:“媽媽年紀大了,要照顧;百姓們太苦了,要保佑。姐姐們就一半迴天上,一半留人間吧。”
留下來的是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風、聖泉、登龍和瑤姬自己,後來,她們便變成了巫山十二峰。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曰:“所謂朝雲者也。昔先王遊高唐,晝寢,夢一婦人,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按《巫山志》雲:“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嫁時,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今人所云巫峽,即琵琶峽也。上有陽雲臺,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長江。宋玉賦雲:“遊陽雲之臺,望高唐之觀。”本以寓諷,後世不察,以兒女事褻之。今廟中石刻,引《墉城記》:瑤姬,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神鬼,斫石疏波有功。今因封妙用真人。廟額曰《凝真觀》。真人,即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
《襄陽耆舊傳》雲:“楚襄王遊雲夢,夢一婦人,名曰瑤姬,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封於巫山之陽臺。’精魄為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又一說,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號曰巫山之女。”相傳不一,未知何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