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021938244

    葉聖陶先生是知名的三大家,即編輯家、作家、教育家。他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職業,我就告訴他:第一是編輯,第二是教員。”

    他當專職編輯,是從商務印書館國文部開始。也就在任職“商務”期間,1927年5月,他遷居虹口橫浜路景雲裡(今35弄)11號。左鄰10號是周建人,右鄰11號丙是茅盾與馮雪峰,後門對面23號,是魯迅的寓所。

    不僅慧眼識丁玲,巴金的成名,也與葉聖陶的發現分不開的。1928年,巴金在巴黎把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抄在5本練習本上,轉投到《小說月報》,葉聖陶一看,便為它寫了內容預告:“《滅亡》,巴金著,這是一位青年作家的處女作,寫一個蘊蓄偉大精神的少年的活動與滅亡。”在1929年1~4月號的《小說月報》上連載以後,24歲的巴金,便從此踏上成名之途。五十多年後,巴金在《致<十月>》中,還念念不忘地說:“倘使葉聖陶不曾發現我的作品,我可能不會走上文學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在貧困中死亡。作為編輯,他發表了不少新作者的處女作,鼓勵新人懷著勇氣和信心進入文壇。

    在新文學運動中,葉聖陶是中國的早期新詩人、新型童話的奠基者,第一批創作了話劇與歌劇的劇作家,是散文家與小說家。他是文壇上的一位多面手。

    要“從踐履方面努力”

    他確實不落人後,一方面積極參加民主運動;同時還嚴格解剖自己。在所寫的《工餘隨筆》中,分析自己思想上的缺點,表示要“從踐履方面努力”。他對工作抓得更緊了,一直負責開明書店的編輯、出版工作。這一時期他在百忙中,還為兒童、少年與幼兒,連續撰寫了三種課本,極受好評。正如開明書店在介紹中所說:“雖然不便匏說這便是文學,至少可以說寫作的手法是‘文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雨和陣雨有什麼區別啊?為什麼天氣預報要吧它們分開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