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經有你2648
-
2 # 田園裡的蒲公英
這得從政府和百姓兩方面來回答。就政府方面而言,兩千多年的有史政府一直都抱著愚民、牧民思想和政策,在這個思想主導下,皇權和吏權很大,在整個社會權力崇拜很嚴重。這對全社會的成員是個極大的誘惑,人人都想為官為帝。從百姓而言,中國百姓彈性、耐心、韌性很大。超過世界上所有民族。一方面是不斷施加壓力的皇朝,一方面是忍氣吞聲、心懷極大不滿的百姓。所以很清楚,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而西方國家的君主比較弱勢,政府是個小政府。相對而言百姓的地位較高。
-
3 # 菸酒閣小學士
問題答案非常簡單,新舊勢力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導致戰爭。舊朝經過多年的執行,已經瓜分了利益範圍,形成龐大的皇族和藩王勢力、官僚體系和地方豪強(士族)勢力,這些利益群體佔有大量的良田豪宅,擁有多代積累金銀財寶,天下的財富大半集中在這些群體裡。所以新朝的建立,不但要奪取原來利益群體的財富,而且要消滅皇族、忠臣的肉體,讓老勢力絕無再死灰復燃的可能,必然用戰爭方式解決根本問題。
中國歷史上,是不存在和平改朝換代,新皇需要賞賜功臣武將,瓜分原有勢力財富,激勵跟隨者,建立新的王朝次序,新舊兩大勢力群體就會發生尖銳衝突,刀兵相見。比較溫和的改朝篡位有兩種,一種是權臣篡位,權臣利用權力長期對前朝勢力進行分化瓦解,如侯景、高歡之流,奪權時只殺皇帝和宗室,保留效忠的大臣和士族;二是權臣透過禪讓方式改朝換代,可以保留先朝皇帝的生命安全,如曹丕受漢禪讓,因早已透過戰爭消滅了各地的劉氏宗族勢力,用封賞、處死等手段分化了朝廷官員,所以不需要再次戰爭來分配利益,而對皇帝採取了寬容的方式(劉漢封國延續到晉亡),司馬炎看在眼裡,也用同樣手法取代了曹魏。
如果不是高歡、曹丕的方式改朝換代,一定是有極大問題的,如王莽篡位雖然沒有爆發戰爭,但推動的改革得罪了利益群體,8年後依然爆發大規模戰爭;楊堅雖然和平受禪,兒子楊廣推行的政策觸動了幾乎所有階層的利益,也爆發了國內戰爭,最終被李淵撿了漏;黃橋兵變的趙匡胤也是和平奪權,但周只是當時國家之一,依然要靠戰爭統一天下,重新分配階層利益。
同理,清帝表面是和平退位,但實際北洋時期國家已經四分五裂,各路軍閥如同諸侯割據,最終爆發多年的內戰,實際原因就是沒有徹底消滅舊的利益群體,而新的群體急於拿到分割蛋糕的權力。所以中國歷史上權力更迭,從來都是血性殘酷的,是骨子裡農耕文化的劣根性影響,所有利益都是新來的群體的:老子憑本事打的天下,為什麼要和你分享?我不消滅你,老子的利益從哪裡來?
回覆列表
因為野蠻未開化,所以未跳出動物界統治模式,實行的仍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西方五百年前就跳出了這個歷史迴圈,進入了民主憲政的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