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夏昕
-
2 # 王斌兔斯基
最大原因是鄭成功作為領袖,其病死的時候,並未將進攻菲律賓的計劃交給某個親信實施。
實際上,在鄭成功策劃進攻菲律賓之前的一百年。也就是在明朝中後期,就有華人進攻過菲律賓。此人叫林鳳。雖然名字普通,但幾乎做出了改變東南亞格局的大事。
1、大環境的逼迫
在1570年左右,此時離明朝滅亡還有數十年。這時候的明朝官方雖然已經允許在漳州的海港進行對外貿易,但是單單一個海港是無法滿足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需求的。而且沿海的水師部隊經常聯合留居在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一起,剿殺在東南沿海經商的中國商人。
林鳳在當時算的上是一個大海主,全盛時期旗下有超過300艘船、4萬名成員。當時的他迫於明朝政府剿殺的形勢壓力,不得不在閩、粵、瓊、臺一帶沿海輪流轉戰。最後甚至不得不將根據地從大陸沿海的島嶼,搬遷到了今天的澎湖列島。
2、偶然的機會
一次林鳳的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兩艘由馬尼拉開往中國的商船,林鳳作為海商,同時也是一個海盜。他劫掠了這兩艘船,發現船上滿載菲律賓特產以及黃金和銀元。林鳳還透過審訊船上的水手得知,菲律賓物產豐富。最關鍵的是西班牙人剛剛佔領馬尼拉不久,兵力不足導致防守空虛。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的腦海中形成:遠征馬尼拉,驅逐西班牙人,建立自己更大的基地。
3、付諸行動
時間到了1574年11月23日,林鳳組織來一支由62艘戰船、2000名戰士、2000名水手組成的艦隊。前往馬尼拉,準備擊敗當地的西班牙人。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在馬尼拉僅僅有600人的軍隊,除了300名來自墨西哥的殖民地部隊外,其餘的都是菲律賓當地的土著人。馬尼拉城的防禦核心,則是一座木質的小要塞。由於他們根本不知道林鳳一夥人的到來,疏於防備。面對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林鳳軍,西班牙人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守馬尼拉城。
4、一敗塗地
然而,林鳳最大的失誤是沒有趁西班牙人衰弱的時候斬草除根。他在擊敗西班牙人後,沉湎於建立自己的王國,但西班牙人很快組織了反攻,最終擊敗林鳳,並將他趕走。最終歷史上林鳳也沒有更多的記載了。只知道他流落到了臺灣。
與林鳳相比,鄭成功的武力更強,戰艦更多,戰士也更加精銳。但我們也要看出鄭成功軍隊在攻堅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在攻打荷蘭人的熱遮蘭城時,無法攻下守軍不多的城堡,只能依靠圍困到守軍彈盡援絕的情況下逼迫敵人投降。
再比如鄭成功攻打南京時候,一樣是缺乏攻堅能力,頓兵城下,最終被清軍擊敗。
而且我們要知道,與十六世紀的林鳳相比,鄭成功在十七世紀中期再去攻打馬尼拉,面對的可就不再是木製的要塞。經過百年的經營,西班牙人已經在菲律賓設定了大量的石頭要塞,並且馴服了大量的土人為他們服務。
因此,不說鄭成功能否施行他的計劃,即便施行了,能否成功,我們也要打上問號的。畢竟兵兇戰危,沒有必勝的道理。
-
3 # 18847067308
他要是去菲律賓,那今天的中國會把東南亞包括在內了,清政府會讓明朝遺老遺少在建一個朝廷與之對抗?康熙大帝滅葛爾丹,抗擊沙俄,這兩點就說明他不是個能容忍敵人在自己身邊晃悠的人,鄭成功在東南亞建立明朝,清政府必將圍剿,陸地肯定不行,清朝肯定會發展海運,沒準他會讓清朝進入航海時代也不一定,鄭成功沒成功是東南亞人民的幸福,也是不幸,他要是成功了,東南亞將被清軍踏平,但今天的東南亞屬於中國,那他們將擁有中國的發展紅利,
-
4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當時在菲律賓的華人受到欺壓,前後發生過三次起義都失敗了,在當局的煽動之下,西班牙人、日僑、甚至當地土著都加入了屠殺。
怒不可遏的鄭成功當即致書西班牙總督,要求停止迫害華人,並歸還非法掠奪華人的所得。但事與願違,太看不起人了,鄭成功大怒,於是鄭氏立即著手準備遠征事宜。就在這時天妒英才,在得知手下大將降清,兒子鄭經與自己的小妾私通之後,年僅三十七歲的鄭成功暴病而亡,遠征計劃也隨之擱淺。
但個人認為鄭成功是不會去打菲律賓的。打仗絕非兒戲,不僅需要精良的軍隊,堅強的意志,還需要充足的後勤供給。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忍酷,當時臺灣剛經戰火,百業特興,荷蘭人走時又把耕地毀了,而且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遠遠寬於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遠距離長途奔襲也是對後勤的極大考驗
而且,嚴格說來,鄭成功戰西班牙人,也要看在什麼時期。佔臺灣前,忙於與清軍作戰,不可能,佔臺灣後,其實他已經不能有效控制金廈的部署,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他不會英年早逝,他也不敢出兵菲律賓,因為他除了要防著清軍和荷蘭人,還要防著自己在金廈的兒子和部屬。
如果鄭成功不早亡,控制好軍隊,讓他在臺灣站穩腳,在發展到某個時候,也許會去佔領菲律賓。但除非當時的清發生大亂,不然清政府也絕不會讓鄭成功去佔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清也會大力發展海軍,也許這樣更好,有對手才有動力,也許就不會近一百的恥辱史。
但歷史沒有如果!
-
5 # 米南德王問道
鄭成功攻打菲律賓的計劃,其實是在他佔領臺灣不久以後就做出的決定。但因為他很快病死,所以沒有機會去準備和實施這個計劃。如果他晚死1-2年,鄭家軍可能真的會出兵菲律賓的呂宋。但結果也多半是不容樂觀。
鄭成功早年一直將目光侷限在大陸沿海地區。野心大一點的時候,希望透過阻斷漕運的偷襲後方,來獲得劃江而治的結局。危險大一點的時候,也就只能希望在福建沿海留住一片立足之地了。至於揮師臺灣,主要是希望為自己開闢一片新的根據地。
奈何上島才發現,很多人向他描繪的資源豐富之地,其實非常荒涼。當時島上有過認為大規模開發的地區,就只有荷蘭人控制的臺南-高雄一帶,和曾經被西班牙人殖民過的雞籠地區。但殖民者的人口很少,所以開發的耕地面積非常有限。並且經濟作為也不普及,木材質量不足以用於建造大海船。
這才讓鄭成功很快就有了以臺灣為跳板,繼續進攻菲律賓的想法。因為他帶到臺灣的數萬軍隊,都需要吃飯。他頹敗的家族貿易網路,也需要新的基地在南洋發揮作用。但也正是這些需求,反映出鄭氏在當時的財政窘境。同樣也是後來很多人從臺灣逃回福建的原因。
至於鄭成功到底能拿出多少部隊去進攻菲律賓,仔細估算下應該不足1萬。當初從金門和廈門出兵,越過一個臺灣海峽到澎湖,也只能出動2萬人馬。除去戰死、留下防禦、必要屯田的部隊外,能出動多少剩餘戰力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何況金廈守軍此時也無法再抽調兵力支援,否則就有被清軍端了老家的危險。
至於以馬尼拉為中心的西班牙殖民勢力,相比一個世紀前也強了不少,比起臺灣的荷蘭人也更為根深蒂固。當初的大海盜林鳳,率領數千人攻入馬尼拉城區,就被人數僅有400的守軍擊潰。一個世紀後,兵力不會有多少增漲的鄭成功,如何應對數目上千的西班牙部隊?
你從鄭家軍在攻打臺灣時,面對歐式城防系統的難堪,就能遇見攻打馬尼拉及其附屬的聖地亞哥要塞時的慘狀。
最後,很多人談到戰爭就喜歡說民心向背問題。然而很可惜,菲律賓土著一貫是站在西班牙殖民者一邊的。當年的林鳳,就在攻打馬尼拉失敗後,退到了島嶼北部發展。結果就是他和他的人,引起了本地人的極端反感。大量的土人勢力就在次年加入了西班牙人一邊,對林鳳一夥人大開殺戒。
這樣的局面在鄭成功的時代只會更糟。因為西班牙人總是在其統治區進行天主教傳播和文化扶持運動。你從今天菲律賓人的貨幣稱呼、人名姓氏便可以理解,西班牙統治對他們有多大影響。突然闖入這樣一個世界的鄭成功,將扮演一個徹頭徹尾的入侵者形象。
所以,還好他在1683年去世。否則真的鋌而走險去菲律賓,只怕會是晚節不保。
-
6 # 君山話史
鄭成功確實有策劃遠征菲律賓(呂宋),但並不是去重建明朝,而是為了維護海外華人的利益。
西班牙人在1603年與1639年先後兩次對呂宋(菲律賓馬尼拉)華人發動大屠殺,華人死亡人數均超過兩萬人。為了保護海外華人,懲罰西班牙殖民者,鄭成功在1654年下令斷絕與馬尼拉的通商,致使馬尼拉的經濟一落千丈。事後西班牙多次派使者前往與鄭成功交涉通商事宜,均沒有得到鄭成功的同意。
1662年2月,鄭成功攻佔熱蘭遮城後,西班牙人大為惶恐,擔心呂宋成為鄭成功的下一個目的。西班牙人的看法並非空穴來風,據《臺灣外紀》載:“惟呂宋待我中國最無禮,先王(鄭成功)在日每欲徵之,以雪我華人之恨。”
不過,鄭成功當時的處境內憂外困,要進攻呂宋並非那麼容易的事。故而他先是寫了一封親筆信,託義大利多明我會教士維託利奧·李科羅帶給呂宋總督。這封信的中文原件已失,譯文如下:
“你小國與荷夷無別,凌迫我商船,開爭亂之基。予今平定臺灣,擁精兵數十萬,戰艦數千艘,原擬率師親伐。況自臺至你國,水路近捷,朝發夕至;惟念你等邇來稍有悔意,遣使前來乞商貿易條款,是則較之荷夷已不可等視,決意始赦爾等之罪,暫留師臺灣,先遣神甫奉致宣諭。倘爾及早醒悟,每年俯首來朝納貢,則交由神甫覆命,予當示恩於爾,赦你舊罰,保你王位威嚴。並命我商民至爾邦貿易。倘或你仍一味狡詐,則我艦立至,凡你城池庫藏與金寶立焚無遺,彼時悔莫及矣!荷夷可為前車之鑑,而此時神甫亦無庸返臺。福禍利害惟擇其一,幸望慎思速決,毋遲延而後悔,此諭。”
在這封信中,鄭成功發出了戰爭的威脅。
這封信令西班牙人恐慌不安,因而把分散在各地的兵力不斷集中到馬尼拉,拆毀其他地方的城堡,把大炮也移到馬尼拉城。為了防止鄭成功進攻時,呂宋華人作為內應支援,西班牙殖民者喪心病狂地策劃對華人的又一次大屠殺。
當馬尼拉大屠殺的訊息傳來,鄭成功被激怒了,決心組織艦隊南下,遠征馬尼拉,一舉蕩清西班牙人的勢力。可惜造化弄人,天妒英才,正當壯年的鄭成功在馬尼拉大屠殺後一個月就病逝,這場本來可以記入史冊的光榮遠征最終作罷。
回覆列表
這樣的事情以前不是沒有。
匈奴人劉淵說他要恢復大漢。沙陀人李存勖說他要恢復大唐。如果鄭氏真的趕走西班牙人佔據了菲律賓,過上幾代也許真會帶著以華裔為首腦,南島民族為主力,混合了日本浪人和西方冒險家的大軍打回來。但這已經不能說是明朝復辟了,只能算是新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