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z者

    其實我們認為司馬衷是白痴都是源於一個歷史故事,說當時西晉鬧了天災,餓死了很多百姓,官員們把這件事稟報給司馬衷的時候,他十分心痛,一邊哭泣一邊詢問大臣:“百姓們沒有糧食吃,那為什麼不用肉來做肉粥吃呢?”這件事一直都是司馬衷作為白痴的證據。

  • 2 # TonyDeng

    用歐美的民主理論話說,狗也能當總統,白痴怎麼不能當皇帝?統治,是組織和集團的事,把個人想象得太重要,是你自己的事,自從中國興起反專制主義思潮以來,就入了這個誤區。中國歷史上,除了明清,根本就沒有什麼專制主義傳統,還讓傳統文化背上黑鍋了,自己把明清史擴大到中國整體而已。

    在法家理論中,並不需要君主有上上之資,中上即可,法家設立了一套對策教導君主如何做,相當於現代的組織理論。靠人,那是儒家的理論,叫人治,靠法,叫法治。白痴當君主,實際上沒問題,就如歷史上多有幼兒君主的案例。

  • 3 # 潘不安講究史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為歷朝君主教育後代時必舉的反面教材。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也曾經評價司馬衷:“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顯然將西晉亡國的原因怪罪於司馬衷的“愚蠢”。

    故事一,官私蛤蟆

    帝文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司馬衷曾經在華林園中聽到蛤蟆的叫聲,於是問左右侍從:“這鳴叫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家的?”左右回答說:“在官家的地方是官家的,在私人的地方就是私人的。”

    這段對話,其實並沒有體現出司馬衷的傻,倒更像是被關在象牙塔中,沒有生活經驗的孩子。相反左右的回答,更能看出左右臣下對司馬衷的矇騙,身邊如果都是這樣的人,司馬衷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沒有必要的生活常識是非常正常的。

    故事二,何不食肉糜

    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和上面的故事一樣,與其體現了司馬衷的傻,更不如說他基本常識的缺少。所以《晉書》在這兩個故事結尾的話,也是耐人尋味,書上寫道:

    其矇蔽皆此類也。

    可見《晉書》作者房玄齡等人也更認為,司馬衷的傻是源自於大臣們的矇蔽。

    所以司馬衷智力平庸的情況雖然也存在,但還不到真正白痴的程度。如在《晉書·列傳五十九》中記載:

    值王師敗績於蕩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散潰,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兵交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能說出:“此嵇侍中血,勿去。”司馬衷倒是比一般的帝王家更加的可愛,也彷彿不像是一個白痴。

    所以司馬衷為什麼看似一個白痴,又為什麼成為皇帝?我認為這都是門閥豪族們選擇的結果。

    《晉書·帝紀四》記載:

    帝之為太子也,朝廷鹹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嘗悉召東宮官屬,使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帝不能對。賈妃遣左右代對,多引古義。給事張泓曰:"太子不學,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斷,不可引書。"妃從之。泓乃具草,令帝書之。武帝覽而大悅,太子遂安。

    這就很奇怪了,知子莫如父,司馬衷都已經被立為太子了,自然會被司馬炎重點關心和培養,那既然滿朝文武都知道司馬衷智力不行,無法擔任政事,為什麼離他最近的親身父親司馬炎卻只是懷疑?恐怕司馬炎出題考校司馬衷也只是走個過場,給天下人看的而已。

    因為司馬炎不得不立司馬衷為太子,而也不能允許一個有“白痴”名聲的太子繼位為皇帝。而司馬炎為什麼不能廢了司馬衷呢?

    首先司馬衷雖然是次子,但是長子在兩歲的時候早夭,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司馬衷是第一繼承人。

    其次,司馬衷的母親楊豔出身弘農楊氏,家族名聲地位甚至遠高於司馬氏。更重要的是司馬衷的妻子是在西晉建立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的重臣賈充之女賈南風。

    最後,司馬衷有一個好兒子司馬遹,從小就機智聰慧,司馬炎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稱讚他像司馬懿,將來一定能興亡司馬家。

    所以,司馬炎和門閥豪族們做了一個妥協,並將希望放到了孫子司馬遹的身上。而賈南風等人也順利的將司馬衷“教育”成了一個傻子,其結果就是“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皇權徹底旁落到了外戚手中。

    至於那個“聰明”的司馬遹,賈南風先是派宦官日夜諂媚奉承,終於把他教育成一個不愛學習,奢侈殘暴的人,之後又命太監誣告其謀反,使其太子之位被廢,即使這樣還不放心,最後派黃門孫慮將其殺害。

    所以,司馬衷可能不聰明,但並非是一個白痴,而是西晉的門閥豪族們將他塑造成了一個“白痴皇帝”,從而將權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4 # 剛日讀史

    司馬衷是武帝與楊皇后的次子,因為武帝的長子司馬軌早夭,故被立為太子,當時司馬衷年方九歲。

    隨著惠帝的長大,司馬炎本人首先對這個兒子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可是由於楊皇后的反對,司馬炎沒有廢掉司馬衷。 司馬炎為了考證司馬衷的智力,特地進行過一次著名的考試。

    史載“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嶠等多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賈)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義。給使張泓曰:‘太子不學,而答詔引義,必責作草主,更益譴負。不如直以意對。’妃大喜,語泓曰:‘便為我好答,富貴與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寫。帝省之,甚悅。先示太子少傅衛瓘,眾人乃知瓘先有毀言,殿上皆稱萬歲”。

    在著名的醜皇后賈南風的幫忙下,請了槍手的司馬衷矇混過關。

    賈南風和司馬衷:

    司馬衷當上皇帝后,有一年夏天,與隨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裡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

    司馬衷覺得很奇怪,於是便問隨從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為官或是為私的?

    隨從就說:“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人的。”

    這是人們認為他是白痴的一個證據。 又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

    “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由此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塗。 但是史料上有很多證據證明司馬衷並不是個白痴,只是個智商不高的二世祖。

    司馬衷面對老爸的考試時,雖然有槍手幫忙,但最後是由自己抄寫呈給武帝的。

    而且在武帝死後,“太后令(惠)帝為手詔與石鑑、張邵。”“凡有詔命,(惠)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

    我們可以看到惠帝能書寫,也能閱讀。

    《晉書。司馬威傳》記載:“威(司馬威)字景曜,初嗣洪(司馬洪)。咸寧三年,徙封章武。太康九年,嗣義陽王司馬望。威兇暴無操行,諂附趙王倫。元康末,為散騎常侍,倫將篡,使威與黃門郎駱休逼帝奪璽綬,倫以威為中書令。倫敗,晉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奪吾璽綬,不可不殺。阿皮,威小字也。於是誅威。”

    司馬衷能夠記住司馬威對自己的欺凌,在他的堅持下處死了司馬威。

    這充分說明他不是個沒有思想的白痴。 再看一個史料:

    “惠帝徵成都王穎,戰敗時,唯侍中嵇紹扶帝。士將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眾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斬之,血汙帝袂。將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眼見忠心護主的嵇紹被殺,司馬衷也知道心疼,並且要把嵇紹的血留在自己衣服上,表示自己不忘記位忠臣,這不是白痴能做到的。

    司馬衷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只能成為一個傀儡,所以他的下場也是悲慘的。

    他臨死時說了一句話:“朕實不聰,累聊至此。(我實在是不聰明,所以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更加說明他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並非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白痴”。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馮生

  • 5 # 歷史漫談君

    晉武帝司馬炎共有十八個兒子,其中有八個兒子早年夭折。按說還有十個兒子的存在,那麼晉武帝為什麼單單傳位給司馬衷呢?歷史上的司馬衷真的是一個“白痴皇帝”嗎?

    司馬衷是不是“白痴皇帝”呢?應該不是。如果司馬衷是白痴的話,那他的老爹司馬炎也是白痴。因為沒有哪位皇帝會拿著自己的千秋大業去開玩笑,司馬炎如果知道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是白痴的話,絕對不會把他立為太子,並傳位給他。

    所以,司馬衷能被立為太子,說明他起碼不傻。司馬衷能成為太子繼承霸業,原因如下,

    一是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司馬衷此時是嫡長子(比他年齡大的都早夭了)。二是因為司馬衷母族弘農楊氏、妻族賈氏實力強大,有他們的支援,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晉書》記載著,司馬衷被立為太子是“順從王公卿士之議”,得到大家一致擁護。

    司馬衷(259年-307年),即晉惠帝,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 母武元皇后楊豔,西晉第二位皇帝,在位17年。

    泰始三年(267年),司馬衷被立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晉書》上記載著有關司馬衷的兩個貶義的故事,一是“蛤蟆叫”,二是“何不食肉糜”。

    第一個故事:蛤蟆叫。

    帝文嘗在華林園,聞蛤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上文的意思是,司馬衷在華林園裡遊玩,正是蛤蟆咕呱咕呱叫的季節。司馬衷於是就對侍從們說:“這叫喚的蛤蟆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

    有一個侍從比較聰明,眼珠一轉說:“這叫喚的東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

    此故事被流傳了下來,被證明是司馬衷為白痴的佐證之一。

    結合當時的情況,司馬衷繼位後,皇后賈南風母雞報曉,“牝雞司晨”,把持著朝政大權,為非作歹,架空了司馬衷,並誅殺楚王司馬瑋而專斷朝政。

    自此,在賈南風的干政下,西晉王朝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賈后專政而淫亂的時期。

    司馬衷被皇后篡了權,自己什麼也說了不算,他能不鬱悶嗎?朝中一片烏煙瘴氣,各自有各自的小幫派,大家為權利爭得的你死我活。

    作為一個正直的男人的司馬衷很看不過去,於是很鬱悶,在聽到蛤蟆叫時,心不在焉的問身邊大臣一句“此鳴者為官乎,私乎?”也是情有可原的,可能想到了自己一片混亂的朝廷有感而發吧!

    所以,這不足以說明司馬衷是白痴!

    第二個故事:何不食肉糜?

    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晉惠帝大為不解,“帝曰:“何不食肉糜?”

    透過這個故事,只能說明司馬衷不瞭解民情,他起碼不聰明,更不知道黎明百姓的疾苦。他一直生活在深宮裡,每餐都成百道菜,想吃什麼山珍海味就有什麼山珍海味。他想當然的認為,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不錯。

    大臣在報告老百姓吃樹皮,沒有糧食吃時,他想到可以吃的東西還有肉啊,為什麼不吃肉呢?是肉都沒有了嗎?

    有時候,我們腦袋也轉不過彎來,說出類似傻的話來。此時,對正直而又愛脫口而出的司馬衷來說,可能就屬於這種情況。

    所以,這也不足以說明司馬衷是白痴!

    其實,還有有關司馬衷的正面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救主”。

    《晉書·嵇紹傳》上記錄瞭如下故事:八王之亂時期的湯陰戰役中,司馬衷被挾持出征,戰敗。

    當敵軍攻殺過來時,司馬衷面頰受傷,身上還中了三箭,左右的百官都四處逃散。

    情況危急,侍中嵇紹跳馬,疾步登上輦車,用身體保護住皇帝。敵人拉住嵇紹就砍,司馬衷阻止道:

    “忠臣也,勿殺!”

    敵人哪管那些,手起刀落,殺了嵇紹,血濺了皇帝一身。

    司馬衷不讓人洗這件衣服,並一直儲存著,他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試問,一個傻子,白痴的話,能說出這樣的話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所謂的秦二世胡亥,劉禪,司馬衷都是傻子,是白痴皇帝,這種說法是靠不住的。他們雖然不是特別聰明,但是和“傻”字還是靠不上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有30萬,在城市供100萬的房,還是拿30萬回家鄉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