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賜之師——用以諷刺為復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2.吞炭漆身——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後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3.枕戈剚刃——謂準備殺敵復仇。剚刃,用刀劍插入物體。
4.報仇雪恥——報:報復;仇:仇恨;雪:洗刷,除去;恥:恥辱。報復冤仇,洗刷恥辱。
5.抱怨雪恥——報:報復。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6.懷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裡。形容對人記下仇恨,以伺機報復。?
7.精衛填海——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8.睚眥必報——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9.冤冤相報——冤:冤仇;報:報復,報應。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
10.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稱心滿意(多用於對人的報復或打擊)。
11.反攻倒算——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
12.一還一報——謂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
13.冤冤相報——冤:冤仇;報:報復,報應。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
14.秋後算帳——指秋收以後結清欠帳。比喻等待時機進行報復。
15.一報還一報——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拜賜之師——用以諷刺為復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2.吞炭漆身——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後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3.枕戈剚刃——謂準備殺敵復仇。剚刃,用刀劍插入物體。
4.報仇雪恥——報:報復;仇:仇恨;雪:洗刷,除去;恥:恥辱。報復冤仇,洗刷恥辱。
5.抱怨雪恥——報:報復。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6.懷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裡。形容對人記下仇恨,以伺機報復。?
7.精衛填海——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8.睚眥必報——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9.冤冤相報——冤:冤仇;報:報復,報應。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
10.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稱心滿意(多用於對人的報復或打擊)。
11.反攻倒算——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
12.一還一報——謂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
13.冤冤相報——冤:冤仇;報:報復,報應。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
14.秋後算帳——指秋收以後結清欠帳。比喻等待時機進行報復。
15.一報還一報——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