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醬二哈的小叨叨
-
2 # 歷史慢話
我覺得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王猛的“金刀計”。
王猛的“金刀計”被譽為史上第一反間計,要不是苻堅一味的懷柔,慕容垂哪裡還有活路,歷史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時前燕慕容垂因打敗桓溫而受到君王忌憚率宗族前來投奔苻堅,苻堅非但沒有將前燕宗室斬殺殆盡,反而委以軍職令他們各自鎮邊,這可急壞了有“再世諸葛”之稱的王猛。
可惜此時的苻堅已不再對王猛言聽計從,尤令王猛忌憚的慕容垂更是受封冠軍將軍身居高位!
王猛仔細一核計,還是要除掉慕容垂。可是慕容垂深受苻堅信任這該怎麼下手呢?
論治國,王猛是王佐之才,論心機論用計,王猛也是一步三計不輸諸葛亮。王猛仔細一琢磨想出了一招“金刀計”。
王猛雖急於除去慕容垂卻隱而不發反而裝作很欣賞慕容垂的樣子。而慕容垂作為一名降將得到苻堅身邊第一紅人的垂青自然是受寵若驚,於是兩人很快“稱兄道弟”起來。
王猛沒等到下手機會只好一路與慕容垂虛與委蛇。
前秦建元五年(369年),苻堅命王猛為統帥出兵伐前燕,王猛終於等來了盼望已久的良機。
出征前夜,王猛到慕容垂府上飲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猛傷感起來:“今當遠別,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 慕容垂也落淚不止(影帝飆戲啊)。
兩人情到濃時互贈信物。慕容垂將隨身金刀贈與王猛。
正巧慕容垂託王猛提攜自己子侄,王猛正有此意,於是帶上慕容垂之子慕容令。
王猛早就買通了慕容垂的親信金熙。行軍路上命他帶著金刀去找慕容令。帶去了所謂的慕容垂的口信。
“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國,無非是避禍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狹隘,數次想排擠我們,而苻堅表面上對我們禮讓有加,但其心實在難測。估計我們父子仍然難免一死,況且最近聽說燕國皇帝於我們走後頗有悔意。我現在已經在逃亡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時?事起倉促,來不及寫信,特派人傳口信,以金刀為證。”
金熙是父親的心腹,又有金刀為證,慕容令不疑有他,連夜逃出營去投奔前燕。(當然是王猛故意放他離開。)
王猛發現“賢侄”投遞,這還了得,連夜上書苻堅說慕容氏是內奸。慕容垂聽到訊息大驚失色,這才知道中了王猛毒計,鐵證如山,無從辯解,只好連夜逃走,結果自然逃不出王猛的佈置還是被抓到苻堅面前。
王猛行計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慕容垂本就智勇無雙竟被玩弄於鼓掌之中而不自覺,只能俯首待。
誰知苻堅竟然如此大度赦免了他的“罪責”,不予追究!
可惜王猛“金刀計”如此精彩還是沒除掉慕容垂,實在遺憾!
滅掉前燕之後,王猛便病死了。後來果然不出王猛所料,淝水之戰後,強盛的前秦轟然倒塌,慕容垂結集舊部復國了!
可惜如此完美的“金刀計”了。
-
3 # 小小書生說史
推恩令。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他的諸多能幹的屬下的幫助下,創立了大漢王朝,幹上了皇帝。這時,許多大臣想著是時候該分果果了。劉邦一看,不分不行啊,不然隊伍不好帶。行,分,韓信封楚王管楚地、英布封淮南王管淮南,等等,一共加起來八個異性王。
結果一分,劉邦又不開心了,開始擔心了。 我年紀大了,我的兒子劉盈怎麼心善的很,將來我走了,他管得住你們這一群老狐狸嗎?不行,得治。於是他開始一個個幹掉,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姓劉的親戚封在比較遠的地方。心想自家人總該信的著。
結果幾代人過去了。本來是兄弟的,現在見都見不著了,關係跟陌生人差不多。地方上王爺就開始不服,想著都是劉家人,憑啥分家你呀的佔大頭啊。開始跟中央對著幹了。
漢景帝的時候,漢景帝擔憂地睡不著了。北邊的鄰居,時不時來一下搶點什麼東西,家裡本身又因為家產問題快要打架了,這個家不好當啊。於是一個叫晁錯很貼心的說啊,想要打擊強盜,你得處理好家事,使得內外一條心啊。很有道理,採納了,削藩。這時諸侯王們就不爽了,你不讓我爽快,你也別想痛快。七王之亂開始了,有驚無險,漢景帝費了好大勁地贏了。但是也就廢除了除楚國之外的六國,其他藩國依舊存在,各諸侯王仍然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禍害當地老百姓,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上臺了。上臺後,他更想好好地弄一弄北方的強盜,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大漢天威。可是又怕東邊的同族兄弟想趁亂搞事情。怎麼辦,和老爹一樣幹他。不行啊,老爹可是費了老勁了才贏的,有風險。
這時一個叫主父偃的人說話了,獻策推恩令。我們啊,之所以麻煩,就是有些幾十座城,轄地千里的大王國,他們有能力作亂。那麼就讓他們分裂開來。怎樣呢,皇帝關心那些沒有繼承的王國的王子,認為每一個王子都有資格繼承王國。這樣以後我們讓那些每一個王子繼承王國的一部分,做到公平公正。
結果一實施,就成功解決了問題。
這個計策好到什麼地方呢?
一、抓住人心,讓諸侯王們明知道是危害自己的,也不能拒絕。除非你不想家裡安靜和諧了,不想幾個兒子好好相處了。
二、一分錢也不用,一個兵也不出,問題永遠解決了。只要一分了,一個大國就變小了,就沒有能力跟中央抬槓了,相反會更加聽話,畢竟不能給中央一個藉口削我。
三、還得了一片人心。那些封國的二兒子、三兒子不得感謝皇帝的關愛啊,才能多分一點家產。
-
4 # 藍基勃尼
空城計。諸葛亮派小童掃地,自己彈琴,這個計策必須對對手特別瞭解。如果是個莽夫,恐怕早就衝進去砍他了。正因為司馬懿怕諸葛亮,才促使這個計謀成功使用。但只能用一次。
-
5 # 漫步在竹林
1.蘇秦苦肉計
苦肉計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蘇秦的這招堪稱一絕。在他為臣時,不知為何被其他大臣嫉妒,於是派出刺客暗殺他。結果蘇秦受重傷,也因此喪命。在死前,他向齊王建議,等他死了就向天下昭告:蘇秦是燕國間諜,齊王要將他的屍首車裂。這樣一來,刺客就會以為立了大功,一定會主動出來領賞。齊王真的照著蘇秦的意思做了,結果刺客果真出來領賞,於是刺客就被齊王殺死,替蘇秦報仇。
2.李廣唱“空城計″
三國演義裡的空城計非常出名,但是這些計謀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出現過了。有一次,李廣帶著幾百個小隊伍去探查敵情,結果遇上了匈奴,對方數量還很強大。寡不敵眾怎麼辦?以這麼渺小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打贏,逃也逃不掉,情況十分緊急。這時候李廣就想到一個計策:偽裝軍隊有很多藏兵。他帶著幾百個士兵向著匈奴的隊伍前進一段距離,直到離2公里的地方才停下來。然後全體騎兵解馬鞍隨便躺在地上。對方帶著一支隊伍前來廝殺,李廣就帶著十幾個人用弓箭射殺,然後繼續躺在地上。天漸漸黑下來,就這樣對面的以為對方有很多兵在,害怕冒險,於是全部退出。
3.以假亂真
假傳謠言歷史上開國功臣想要謀反的事情不在少數,東晉時期王敦就是一個,他意欲造反,卻未得到堂兄的支援,堂兄王導一直捍衛原本的朝代。這時候真不巧,王敦竟突然生病了。王導知道後,他覺得是個好機會,率領王氏子弟為他發喪,皇帝司馬紹釋出假聖旨,叛亂頭目已死,大力討伐其黨羽。這下全華人民以為他死了,於是滿懷鬥志,開始討伐反賊,於是士氣旺盛的軍隊很快把王敦的部隊打敗了。王導抓住了將士士氣的重要性,王敦已死,就是國家最好的底氣。
4.步步為營
趙高害死李斯的過程可以算是一個高明的騙局。首先,利用李斯貪慕富貴榮華的心理,讓李斯上了自己的賊船。然後,把李斯當槍使,離間李斯與秦二世的關係。接著,反咬一口,給李斯戴上篡權謀逆之罪。最後,趙高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謁者、侍中,輪流審問李斯。李斯如實對答時,趙高就讓人拷打他。當秦二世派人去驗證李斯的口供,李斯以為還和以前一樣,終不敢說真話,便在供詞上承認了自己的罪狀。
5.一箭雙鵰
宋仁宗的宰相張士遜,很厭惡參知政事程琳,也討厭不願依附自己的御史中丞孔道輔。開封府官吏馮士元犯了罪,牽連到程琳,宋仁宗相當不滿。張士遜就對孔道輔說:“皇上眷顧程公忠厚,今天程公被小人誣告,你應該在皇上面前為程公辯解。”孔道輔不懷疑張士遜的動機,上朝時就向仁宗表示,程琳罪不重不應嚴懲。仁宗一聽就暴怒,認為孔道輔和程琳已經結成朋黨,將孔道輔貶黜。張士遜一下子就解決了兩人官位。
6,攻心為上
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道光帝更中意有才幹的六子奕訢,而不是平庸的四子奕詝。奕詝的老師杜受田頗有心機,從旁指點。一次在南苑狩獵,六子奕訢獵到的獵物是最多的,四子奕詝一箭也沒發,道光帝很疑惑,奕詝回答道:“這正是初春時節,鳥獸都在繁育中,我不忍心殺生。”道光帝很高興,於是秘密敲定了奕詝為繼承人。道光帝去世後,奕詝繼位成為咸豐帝,奕訢遺憾地只成為恭親王。
7.製造恐慌
宋仁宗時期,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官員開展“慶曆新政”改革。夏竦為了打擊革新派,命家中一婢女平時摹仿國子監官員石介筆跡。石介寫了一封信給富弼,要富弼“行伊周之事”,是期盼他和當朝諸公像伊尹、周公那樣盡心輔助皇室。夏竦將這封信弄到手,讓婢女改成“行伊霍之事”,即期望富弼等人要像伊尹、霍光那樣廢立皇帝。仁宗雖不相信,但范仲淹等人惶恐不安,各自自請出外任職以避嫌。慶曆新政遂敗。
8.道德捆綁
樂毅帶領燕軍攻打齊國,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擔心樂毅會倚仗兵威收服齊華人心,自己稱王。這樣,樂毅轉而就成了燕昭王最棘手的對手。燕昭王於是派宰相侍奉樂毅妻兒送到樂毅那裡,立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惶恐,宣誓以死效忠燕王。無論樂毅的內心真實想法倒底如何,在燕昭王如此厚愛之下,樂毅也不能稱齊王了,否則,樂毅將受盡世人的鄙夷。
9.兵不厭詐
安史之亂中,投降安祿山的令狐潮率兵包圍雍丘。張巡堅守雍丘四十餘天,城中的箭已經用盡。張巡就命令士卒用稻草紮成一千多草人,給他們穿上黑衣服,夜晚用繩子放到城下,令狐潮的軍隊爭相射擊,很久以後才知道是草人,張巡就這樣智取箭數十萬支。過了幾日,張巡又用繩子把人放下城頭,叛軍大笑,還以為是草人,不加防備。張巡於是用五百名敢死之士襲擊叛軍大營,令狐潮的軍隊頓時大亂,燒掉營壘而逃。
10.軟硬兼施
北宋將領種世衡,想招撫西北的羌人。一天晚上,種世衡熱情邀請酋長慕恩到軍帳中飲宴。酒宴中,種世衡喚出一名美麗的侍女出來勸酒。酒過三巡,種世衡故意起身走到裡間,給慕恩製造機會。果然,慕恩忍不住對侍女動手動腳。這時種世衡奪門而入,看此情景,裝作很意外,兩眼直瞪慕恩。慕恩大驚失色,趕緊伏地請罪。種世衡轉怒為喜,隨即把侍女送給了慕恩。經過這一番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種世衡一舉拿下慕恩。
11挑撥離間
.項羽的亞父范增多次建議項羽除去劉邦。劉邦的謀士陳平心生一計,以離間項羽和范增。項羽的使者來到漢營,漢營先是給他準備了的豐盛筵席。正當使者心滿意足地準備用餐,端飯菜的人假裝驚愕地說道:“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反而是項王的使者。”於是已經放在桌上的豐盛筵席全部端回,換上了難以下嚥的粗菜惡飯。受了氣的使者報告了項王,項王就懷疑范增私通漢軍,漸漸剝奪了他的權力。
12.借刀殺人
魏王送楚懷王一絕色美女魏姬。寵妃鄭袖不但不嫉妒,還待魏姬特別好,魏姬不由感恩戴德。楚懷王看在眼裡,也稱讚鄭袖的賢德不妒。時機成熟後,鄭袖便神秘兮兮對魏姬說,楚懷王不喜歡魏姬的鼻子。魏姬從此見到楚懷王,都掩著鼻子。楚懷王不解,認為鄭袖與魏姬是好姐妹,肯定知道內因,找來鄭袖詢問。鄭袖表現得相當為難,不願回答。楚懷王一再逼問,鄭袖才說“她是在嫌大王體臭”。楚懷王暴怒,於是下令割掉了魏姬的鼻子。
-
6 # 折角歷史k
歷史上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太多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我認為其中之一要算上空城計了。
有膽量!這種膽量絕不是賭博,而是對司馬懿的足夠了解,還要在心中把所有的細節過一遍,不能有半點意外或錯漏。
在諸葛亮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裡。
有強大的內心!這個時候還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是第二點,別忘了,諸葛亮為了讓司馬懿徹底相信這是圈套,故意彈琴,而琴聲往往是最能表現出內心狀態的,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不可能做到的。
胸有成竹,絕對的自信!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於是撤退。
空城計,就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諸葛亮成為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此事雖是小說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
7 # 如史如畫
劉邦納悶了,他們到底在幹嘛,於是便問張良。張良說,他們在商量造反。劉邦大驚失色,怒問為什麼,張良說自漢朝建立以來,你是封了一些諸侯,但你封的人幾乎都是自己的親信,至於封的人功勞多大,你也不在乎,眼看著土地封出去越來越多,剩下的地便所剩不多了,那些真正立過大功的人也開始擔心自己還有沒有地封,於是整天發牢騷,討論著造反。
劉邦恍然大悟,覺得還真是這樣的,於是便說口頭禪,為之奈何。張良說你一生最憎恨但卻立過軍功的人有沒有,劉邦想了想,說有一個,叫雍齒。張良立刻說,請陛下速封雍齒。劉邦悟性很高,自然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劉邦召集眾功臣,當著大家的面封了雍齒為什邡侯(2500戶)。雍齒樂開了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麼快受封,其他人看到雍齒都被封了侯,個個都十分安心了,就開開心心的等著受封。
-
8 # 叨說歷史
我說一下大家都知道的,圍魏救趙,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該計謀,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質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圍魏救趙的精華是後招,是伏擊,是打援,變化出圍點打援。
在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招募8萬軍隊,任命田忌為統帥,孫臏為軍師,前往援救趙國。田忌原想率兵直奔趙國都城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軍師孫臏建議說:“魏國出動全部精銳部隊攻打趙國,國內空虛,無重兵把守,因此,我們應該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這樣,魏軍必定會停止對邯鄲的包圍,回兵救援本土。”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帶領齊兵向魏國都城大梁進軍。
訊息一經傳開,魏將龐娟慌忙從趙國退兵,火速趕回魏國。這時,齊軍在魏軍回國必經之地桂陵一帶設下伏兵,以逸待勞,作好充分準備。魏軍長途跋涉,精疲力盡,遭到齊軍的突然伏擊,大敗,趙國之圍很快化解了。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戰例。可見,此計主要是用於解圍的。“圍魏”是“救趙”的前提條件,不論是真圍還是假圍,“圍魏”必然能夠引出“救趙”這個後果。也就是說,“圍魏”與“救趙”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否則,“圍魏救趙”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紙上談兵。
對來勢兇猛的強敵。要避開其正面衝擊。像治理洪水一樣。因勢利導,使其疏散成分分流。對待弱小之敵。則必須抓住其弱點。採取節流的方法,將其一舉殲滅。有沒有像一點毛主席的游擊戰作戰風格。
只有攻擊敵方內部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才能迅速從量變上削減敵方的主要方面。並且發生連鎖反應最後消滅全敵。
圍魏救趙計謀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包含有很多東西。
一、避實擊虛。水的流動規律是避開高處而而流向低處。同樣的道理,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的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薄弱之處。避實擊虛是克敵制勝的法寶。面對來勢兇猛的強敵一位硬碰。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應當避其鋒芒。採用分導引流的辦法,或者繞道敵人背後打擊他,如此一來,敵人就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目標,這是一種轉化敵我雙方地位的迂迴策略。
二、以攻為守。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在敵兵壓境的情況下。如果一味的防禦就會越來越被動。應當利用一切機會發起進攻。打亂敵人的陣腳,從而化被動為主動。
三、以逸待勞。我們在敵人氣勢如虹之際,我們不能採取直接進攻的戰略,硬碰硬。而是堅守自己的陣地,消磨敵人計程車氣和銳氣,同時尋找戰機,從而後發制人,一舉殲滅敵人。
這一軍事計謀,提高到哲學高度,發現這是事物發展普遍存在的一條規律。就是一種方法論。不但戰爭中可用,各行各業運用它,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生活處處是智慧呀。
-
9 # 正史風雲
我來說一說“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三個典型計謀!一、項羽破釜沉舟,氣勢如虹,大敗王離。
公元前207年,項羽殺死宋義後,北上救趙,此時趙王歇和張耳被秦將王離率二十萬大軍圍在鉅鹿城。
項羽一開始破壞了章邯為王離運送糧草的甬道,造成王離軍軍心不穩,此時,項羽立即下令渡過黃河攻打王離軍,渡過黃河以後,項羽突然下令:每名士兵只允許帶三天的口糧,砸碎所有行軍做飯用的鍋,鑿沉所有船隻。意思就是,三天之內如果不能戰勝王離大軍,大家都得死!
士兵們覺得已經沒有了後路,再加上對暴秦的仇恨,於是楚軍士氣大漲,氣勢如虹,最終楚軍以少勝多,打敗了秦軍,王離被俘。
二、韓信背水一戰,慷慨激昂、大敗趙軍。公元前204年,韓信率領幾萬大軍要透過太行山區的井陘攻打趙國。趙國聽到這個訊息,佈置了二十萬兵力在井陘關的隘口設防。
韓信與趙軍開戰後,假裝敗退,領著大軍退到了河邊,背水而立,退無可退,將士們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一個個都摒棄雜念,拼死相搏,趙軍一時攻不下來。於是,決定退回營造修整後再戰。
然而,等趙軍回到營壘時,發現自己的大本營插滿了韓信軍的旗幟,原來,韓信早就安排兩千名騎兵偷偷繞道敵軍的大營附近,待到兩軍開戰,韓信洋退吸引敵軍出動之機,騎兵迅速佔領敵軍的營壘,將趙軍的旗幟換成韓信軍隊的旗幟。
趙軍看到大本營被敵軍佔領,一時心慌意亂,無心戀戰。韓信立即命令軍隊進攻,最終大敗趙軍。
三、裴寂、李世民斷李淵後路,置之死地而絕處逢生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起義軍四起。楊廣聽信謠言,大力殘害李姓重臣。
李淵時任太原太守,同朝大臣裴寂勸他造反,李淵當時仍對隋朝一片忠心,不願造反。
於是,李世民和裴寂兩人密謀,想要斷掉李淵後路,逼他反隨。
裴寂、李世民這時候一起跑來再次相勸,李淵終於決定起事造反,最後成了唐朝的開國皇帝。
-
10 # 卿說
1、土耳其禁戴面紗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非常渴望拋棄土耳其社會戴面紗的習慣,使其具有現代氣息。但是由於戴面紗是自古有之的習俗,一下子不戴面紗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實際上很多人都很抵制這項政令。
凱末爾就想到了一個更聰明的計策,他沒有下令讓大家都不要帶面紗,而是規定妓女必須戴面紗。如此一來,戴面紗成為妓女的標誌,而良家婦女逐漸就摒棄了這一做法。於是土耳其的婦女都與現代社會接軌了。
2、美國巧用降落傘檢驗制度
話說戰爭年代,美國工廠生產的降落傘總是不良率很高,整治了很久都沒有成效,而且降落傘的質檢比較困難,總不能一個一個開啟來檢查啊,一開啟就等於報廢了。
後來,有人就想出一個方法,每批降落傘隨機抽出一批來,讓工廠代表親自去檢驗,檢驗可是真槍實彈的從天上跳下來啊!從此之後,降落傘沒有一個不合格的了!
3、德國土豆推廣的新思維
由於德華人一直都是以麵包為主食,對面粉的依賴度過高,所以當局就想推廣土豆,讓百姓也能以土豆為主食,但是吃慣了麵包的德華人那裡看得上土豆呢,況且還是個這麼又土又醜的東西。
連德國的農民們都是這樣說的:“我們甚至沒辦法讓狗吃這些噁心的東西。這些土豆令人作嘔,而且毫無用處。” 甚至有許許多多的人由於拒絕種植土豆而被處死。
後來,德國當局就宣佈土豆是宮廷御用蔬菜,只有皇室家族成員才能享用。他在一片皇家土豆地中種植土豆,並派侍衛日夜加以看守,但卻密令他們無需太過認真。18世紀的農民們懂得一個生活常識,那就是值得看守的東西,也值得偷。所以不久之後,德國就出現了規模宏大的土豆種植。土豆就這樣上了德華人的餐桌。
再回來中國歷史上的巧妙計謀:
1、“推恩令”
西漢時期,諸侯王勢力坐大,漢景帝削藩不成,釀成七王之亂,幸好武力平叛成功,削弱了諸侯王勢力。漢武帝上臺後,採取“推恩令”策略,將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製改成所有兒子一起瓜分諸侯國制度。
若按嫡長子繼承製,除了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的一切外,其他所有嫡庶兒子都只能分得象徵性的封賞,得不到尺寸之地。所以“推恩令”頗有利益均沾的意思,把原該諸侯王的嫡長子一個人得到的好處,拿來分給諸侯的所有兒子。就連諸侯王也覺得這樣不錯,自己的領地沒有減少,都在自己兒子的手上,而且那些原來沒有編制的兒子也都混上了編制。
於是漢中央就藉著“推恩令”這無本買賣瞬間瓦解了諸侯國內的凝聚力,諸侯王的嫡長子們獨力難支,無力迴天,眼看著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最後“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變成了幾百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的列侯國。
數年後,當漢武帝借“酎金事件”削減、廢除了一百零六個諸侯國、列侯國時,已經沒有一個諸侯有實力敢出來反對了。
2、圍魏救趙
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
(1)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2)圍魏救趙的精華是後招,是伏擊,是打援,變化出圍點打援。
(3)政治方面的埋伏:就算圍魏打不下來,但是國君在裡面啊,龐涓不救,先打敗趙國才回師解圍的話,就算解圍了,魏國的國君還會信任龐涓嗎?以後龐涓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國君對他的猜疑,死在自己國君手裡了。所以無論如何,龐涓都沒有好果子吃。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讓我稱絕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項羽逼迫劉邦去了蠻荒瘴氣重的四川,那時的四川沒有讓人津津樂道的火鍋與熊貓,交通閉塞也就算了,更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項羽本以為控死劉邦一輩子,除去心腹大患,可是項羽千算萬算確沒算到韓信,韓信不僅在排兵佈陣上令人稱奇,而且他精於陰謀陽謀,更懂的天文地理,如果沒有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劉邦當時的謀士武將的才能可能真的如項羽所願,一輩子控死四川,所以,這計策真的特別高明特別厲害,史說上是這樣形容的,當漢王大軍自西川猶如從天而降的天兵天將,所以這計謀可謂是歷史性的舉措,接下來韓信滅了章邯,項羽節節敗退,成就了大漢王朝。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令人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