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律詩很難寫!

    見過很多人的絕句很漂亮,詞也很精當,唯獨寫起律詩來,便顯得氣韻稍遜。究其原因,就是對仗功力不及,或者未在對仗方面下足心思。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去掉中間兩聯,變成一首不錯的絕句,但如果加上中間這兩聯,整體效果就顯得是”音樂會里傳來的槍聲“

    在這裡,平仄格律押韻我自動略過,關於意向境界之類的,也直接PASS。我只說對仗。律詩的對仗如果對得太簡單,就不是詩,而是對聯了。

    比如

    雨中黃葉樹,井側綠痕苔。這是對聯。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這就可以是詩了。

    比如

    寂寞半杯濁酒,孤獨一案紅箋。這就是對聯。

    寂寞半杯濁酒,相思一夜梅花,這就是詩!

    比如同樣的含義,不同的思路。

    半床書藉臨晚日,一寸鄉心違解杯。這就是好一些的對聯。

    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迴違寸心。(杜甫),這才是詩!

    再比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是杜公倍受稱道的對仗結構,已達到了天怒人怨,神鬼皆嫉的地步了。但是,如果把這個結構變得簡單一些,這只是一句很普通的句子。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從藝術效果上來看,就遠遜於上一句。

    也就是說,對於初學者來說,律詩四聯,首尾兩聯按絕句樣式寫即可,但中間兩聯才是最需要費心思的地方。如果不用盡力氣,寫出來的句子就是對聯!一旦寫成了對聯,就會拉低整個律詩的效果,哪怕首尾兩聯再美,也是枉然!《隨園詩話》裡有很多律詩都是如此的毛病。

    如果寫律詩,一定要看兩個人的作品,一是杜公,二是放翁!杜公之律冠絕千古,無人能及。而放翁則是”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那麼,我們為了寫好律詩,自然是可以平時練練基本功,這個基本功就是對聯!由於對聯的平仄要求稍寬一些,所以,初學者可以嚴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方式,進行訓練。這個對聯是任何形式,任何風格的都可以。

    對偶的訓練可分為兩種,這兩種同時進行。一是下聯和上聯的關係比較密切,比如天對地,雨對風等都是自然景象,二是下聯和上聯的關係要遠,遠到出乎意料。比如江山對野老,比如老病對文章。

    比如:

    石橋絲雨細,野渡小舟橫。(距離近一些)

    石橋絲雨細,白髮故人稀。(距離遠一些)

    人間萬事,無物不可對,無事不可對。哪些俗一些都沒有關係,幾個字的都可以,君安對國美,水泥對火藥,紅丸對雪碧,會讓人走火入魔的。正常情況下,當一個上聯,你可以隨隨便便對出三個以上的下聯時,就OK了。

    如果想再進一步,那就找一些杜公和放翁的律詩中的頜頸兩聯,只找出句,然後自己對兩個對句,然後和原對句相比較,找出差距,不停調整。這樣提高的會很快。甚至你可以隨便找一些任何詩詞句子做為出句或對句,你再對出另一半。這樣都可以。

    如果想再進一步,在對偶的結構上再下下功夫,那麼就去找一些律詩的譯文,以描寫風景的為佳,只看譯文,然後根據譯文,自己反翻成對仗的古詩句。再和原詩對照一下,也會提升很多。

    很多律詩中間兩聯都是帶有典故的,比如姓名,事件,物體,你還要費盡心思去找到另一個合適的典故,不僅是平仄格律,還是結合詩中主題和意趣。很坑爹的過程。

    總之,寫律詩主要是看中間兩聯的變化,基本功就是詞彙的對仗與結構的安排,缺一不可。學寫古詩詞是相當費感情費精力的事情,如果想學好的話。律詩更是如此,如果僅僅是對聯,那太容易了。但如果是律詩中間兩聯的對仗,過程很艱苦。畢竟我們不是李白,東坡那種天才,更沒有活在古代四書五經的渲染裡。

    所以,題主,痛苦的日子,還長著呢:)

  • 2 # 張廷喜2

    初學者首先要知道律詩是八句,一,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必須押韻,如果是平韻,三,五,七句的尾字可用仄音。

  • 3 # 西門小愛

    厲害 厲害 一上來就要寫近體詩的律詩。

    我個人的建議是初學者不要寫近體詩的律詩,因為三四句要對仗,五六句也要對仗。名字叫頷聯和頸聯。對聯的聯。

    還要平仄,還要押韻,還要工整,還要意味。 很麻煩吧!

    一個近體律詩,你寫下來,等你寫好,你會發現都對了,就是這個字除了你之外,其餘的人都不認識了。看不懂。所以你寫好後也就自己看看!

    信不信,不信的話你看看回答,總會有人來擼一首二首的。你去看,字認識嗎,看的懂嗎?能看出他要寫的什麼嗎? 你去問的話,他還會說:你不懂。 是吧,這樣就挺沒勁的。

    名傳千古的文章一般來說小學文化的都看的懂。律詩寫到人看不懂了,那麼肯定超越杜甫了!

    如果這樣你還不放棄的話,辦法是有的,去對對聯一萬個,不許用艱澀的字。 然後,再說。

    再次強烈隆重建議你不要寫近體詩律詩,甚至連學都不要學!

    學點別的其實也不錯,什麼音樂啦 健身啦 都挺好。

    萬法歸宗, 都一樣。

  • 4 # 雪勁松369

    為回答初學者如何寫律詩,還得從律詩的基本知識說起。

    什麼是律詩?五四時期,新詩(白話詩)興起,把以前的詩叫舊詩(舊體詩)。唐朝初期,今體詩(近體詩、格律詩)興起,把以前的詩叫古體詩(古風)。而律詩就是今體詩(含絕句、律詩)的一種。

    1、律詩的定義

    律詩是指8句以上的今體詩。是字數、平仄、對仗、押韻要求嚴格的格律詩。

    2、律詩的種類

    律詩一般分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三類。

    一、五言律詩

    1、字數

    每句5個字,每首詩8句,共40個字。

    2、平仄

    五言律詩按“一聯內講對,兩聯間講粘”的原則,推匯出四種平仄格式:

    ①仄起首句不入韻式(正格,常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②平起首句不入韻式(正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④仄起首句入韻式(偏格)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五言律詩的對仗

    五言律詩要求中間兩聯(頷聯、頸聯)聯內各自必須對仗。所謂對仗就是聯內出句和對句必須滿足:

    ①句子結構相同,如同為主謂結構、動賓結構等;

    ②出句、對句對應位置詞性相同,如同為名詞或副詞等;

    ④平仄相反。

    4、五言律詩的押韻

    由上述平仄格式每一聯的尾字可以看出,五言律詩只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只有首句押韻才可放寬一些,押鄰韻。

    分“仄起首句不入韻式”、“平起首句不入韻式”、“平起首句入韻式”、“仄起首句入韻式”四種押韻句式。

    押韻最好根據古音(平水韻表)而不是現代漢語拼音(中華新韻表)。

    二、七言律詩

    1、字數

    每句7個字,每首詩8句,共56個字。

    2、平仄

    將五律的平仄格式每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就可得出七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①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④平起平收首句入韻式(正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還有一種更加簡便的方法是,使用我們之前排出的四種七絕的基本格式,再續上四句,就可以得到七律的格式了。

    3、七言律詩的對仗

    同五言律詩。

    4、七言律詩的押韻

    與五律類似,但七言律詩以首句入韻為正格,這與五言律詩正好相反。

    三、排律

    排律,又稱長律,一般是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詩規則的近體詩。排律是按著律詩的格律可以一聯一聯地排比下去而得名。

    排律由於格律要求太嚴,因而不容易寫好,歷來認為杜甫的五言排律寫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難作。

    1、字數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的極少。五言排律每句5個字,每首詩至少10句,字數至少50個字。

    2、平仄

    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規則。

    3、對仗

    排律的對仗和律詩同,只有尾聯不用對仗,首聯可用可不用,其餘各聯一律用對仗。

    4、排律的押韻

    押韻也要求用平聲韻,每聯都押,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

    每首最短五韻十句,多的長達五十韻(一百句)甚至一百韻(二百句)以上。

    例外,排律之中,還有一種試帖詩(為科舉考試所採用),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所以也叫“賦得體”),並限定韻腳。

    四、幾點說明

    1、孤平

    在平聲結尾的句子中,除韻腳,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叫“孤平”,是近體詩的大忌,在唐詩中極少見到。如:

    平平仄仄平

    若改成

    仄平仄仄平

    就犯了孤平,該句就成了拗句。

    2、三平尾(調)

    在句尾連續出現了三個平聲叫做“三平調”,這是古體詩專用的形式,作近體詩時必須儘量避免,而且無法補救。如,仄仄平平平。

    3、拗句

    拗句就是指格律詩句的格律沒有按照常規平仄規律。如上“1”中出現的拗句“仄平仄仄平”。出現拗句一般就得拗救,其辦法就是一句中前面該平處用仄,後面該仄處用平,稱本句自救;上句該平的用仄,下句則該仄的用平,稱對句相救。這種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調節音調使其和諧稱為“拗救”。如上句改成“仄平平仄平”就叫拗救。

    4、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為了保證格律詩的節奏感,又減輕寫格律詩的難度,就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口決。即第一、三、五(僅指七言,五言是一、三)字的平仄可以靈活處理,第二、四、六(五言是二、四)以及最後一字的平仄則必須嚴格遵守。這個口訣不完全準確,在一些情況下一、三、五必須論,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五、律詩的寫作方法

    以杜甫五律《春望》為例,說明如何寫律詩。

    該詩創作背景: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得知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靈武投奔。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小被釋放。《春望》是杜甫次年三月寫於長安。

    該詩寫作方法解析如下:

    1、首先看一、二聯組成的絕句

    ①字數

    五絕,每句5字,共4句。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②平仄

    屬仄起首句不押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根據“一聯之內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的口訣檢查,在二、四位置是符合的,一、三位置就不論了,沒有孤平、三平尾等拗句的出現。

    此處的絕句是律詩的一部分,其第二聯必須對仗,第一聯可對可不對。“感時”與“恨別”對仗,“花”與“鳥”對,“濺淚”與“驚心”對。

    ④押韻

    顯而易見,屬仄起首句不押韻格式,二、四句押平聲韻。經查平水韻表得知,屬【下平十二侵】。

    ⑤意境

    由“國破只有山河還在”、“春天的城池裡只剩草木了”、“花在流淚”、“鳥在哀鳴”等意象構成了破敗哀傷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彷彿看到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到低頭沉思的景象。

    2、再看由三、四聯組成的絕句

    ①字數

    字數同第一首絕句。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②平仄

    第二個絕句的平仄格式為: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從第一句發現個問題:根據“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的口訣,由絕句一的第四句可以得出絕句二的第一句為“仄仄仄平平”,為什麼現在是“平仄平平仄”呢?這是因為該句是單數句,不是押韻的句子,尾部必須為仄,又根據“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口訣,“平仄平平仄”和絕句一的第四句“仄仄仄平平”還是相粘的。

    絕句二本身也符合“一聯之內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的口訣。沒有孤平、三平尾等拗句。

    由於第五、六句是律詩的中間聯,所以必須對仗。第七、八句是尾聯,不要求對仗。顯而易見第五、六句是對仗的。

    ④押韻

    絕句二屬平起首句不押韻格式,第二、第四句押平聲韻。經查平水韻表得知,韻腳“金”和“簪”也屬【下平十二侵】,符合“一韻到底的要求”。

    ⑤意境

    詩人低頭深思,去歲六月直到今春三月,戰火仍然沒平息,多麼想得到家裡的書信呀!可憐滿頭白髮,越來越短了,連荊釵都無法插上了。可見剛45歲的杜甫因憂國憂民,思念家鄉親人,已經變得多麼蒼老。

    單從詩的藝術性來講,意境和格律是格律詩的兩翼,缺一不可。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杜甫的《春望》將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總之,無論是五律、七律還是排律,都是對字數、平仄、對仗、押韻有嚴格要求的今體詩。在明確其定義及要求的基礎上,再考慮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把格律形式和意境完美結合起來,就能寫出好的作品。

  • 5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把題目展開來看,實際問的是唐詩和宋詞的寫法。從大的範圍來說,詩歌,是文學的一大類別。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在合稱為:詩歌。中國文學史上對詩歌的分類方法也是有所不同,1⃣️,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2⃣️,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歌謠詩;3⃣️,如與其他體裁結合,又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總體分類,(按歷史發展來分)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新體詩和新詩(新詩,指目前所流行的詩歌)。

    從歷代詩壇現象來說,任何一種詩體均有不同的程度而存在於每個歷史時期的,用一簡單易懂的道理來說,剛開始的通迅器材,也只是家庭固定電話(即座機),發展到BB機、手機,從手機剛開始的2G,到3G、4G(目前使用的),將來的發展為5G甚至更多,但是4G盛行時,照樣有人仍在使用座機和2G手機(儘管訊號不好),相信5G流行時,座機或2G、4G仍在繼續使用。這就說明,儘管有別的詩歌體裁出現以至大行其道時,舊有的詩歌體裁仍然會存在,仍然有人欣賞,仍然有人樂此不疲的。

    回到原話題,題目問的是唐詩和宋詞,按照正常的理解,所指唐詩,應該是單指始於南北朝,盛行於唐朝的律詩。律詩在平仄、對仗、用韻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規定。全詩八句,每句五字的,稱為:五言律詩;七字的,稱為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每句之內,句與句之間的平仄調配,均有一定的格式,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且一般只押平聲韻,而且必須一押到底,不能鄰韻通押。其實看著較難,這個就需要作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而且能夠用標準普通話來誦讀,按照平仄韻律的要求來創作,經過學習和鍛鍊,其實也並不是太難的。比如,毛主席詩詞中的巜七律·答友人》,《七絕·為女民兵題照》等,可以多多誦讀和學習的。

    再說宋詞,這個倒是有點難的。宋詞也是始於南朝,定形於中晚唐,但卻盛行於宋代,故一般的講到詞均指宋詞而言。詞,原指合樂歌唱時的歌詞,叫作填詞,須依前人作品的字數、句數、聲律、韻律而填寫。且詞有不同的詞調,每種詞調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定的名稱,叫作詞牌,如《漁家傲》,《採桑子》,《菩薩蠻》等。而且不同的詞調,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要求在填詞時必須嚴格遵守的。所以自宋以來,大多詩人甚至詩詞大家,對此也是臨淵卻步的。同樣,毛主席詩詞有許多填詞值得我等認真研讀的,如《西江月·井崗山》,《念奴嬌·鳥兒問答》等。尤其是《沁園春·雪》,其大氣磅礴,宏偉氣勢,雄偉心胸,連中正蔣公讀後也是自嘆不如!

  • 6 # 豫州劉志遠

    一:小感慨與大感動。

    小感慨指有所感觸而慨嘆,觸事而感、情隨事發、作絕句即可,絕句簡短。古絕、律絕直抒胸臆。若胸中有大氣概,現實中有大感動,思若泉湧,情若潺湲,則作律詩,全首八句,雖氣象萬千,盡在其中。律詩姿態橫生,富於情韻,其變化之奇,境界之大,感慨之深,今試一一窮其妙。

    二:欲學律詩,先學對仗。

    律詩中頷聯,頸聯必須對仗,律詩中第二聯謂之頷聯,第三聯謂之頸聯,須字字對。“律詩中有頷聯,有頸聯,有發端,有落句。”

    “七言律詩有起、有承、有轉、有合,承為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或用事引證,要接破題,如驪龍頷下之珠,抱而不脫。”

    對仗是一種修辭手段,作用是為了形成整齊的美。規則是:①出句與對句的平仄相對立。②出句的字與對句的字不能重複。

    三:平水韻。

    欲作律詩,繞不過《平水韻》,《平水韻》為官韻書,作律詩以《平水韻》為押韻的根據,《平水韻》106個韻部,古代文人背誦記憶的滾瓜爛熟,說起作詩,實在慚愧。本文作者曾下功夫背誦《平水韻》至今不敢說完全掌握。至今作詩《平水韻》、《新韻》二者皆用,具體情況看韻斟酌而定。

    四:律詩的平仄。

    平仄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

    ①五言律詩的兩個平仄起式須死記硬背,自古如此。

    ②七言律詩的兩個平仄起式須死記硬背,自古如此。

    ④古代漢語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已無從得知。依照傳統的說法,古代漢語的四個聲調是平、上、去、入。平聲應該是一箇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按古代漢語的這四種聲調判斷平仄,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古代漢語辨別四聲是個複雜的工程,沒有定論,現代語言學家對此也語焉不詳,更加上入聲字各省保留的不統一,北方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人的口語中入聲已經消失,很難把握。新作律詩判定平仄就用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聲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五:律詩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六:莫犯孤平。

    犯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仄腳的句子即使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平腳的句子,除了韻腳之外,如果只剩一個平聲字,就是犯孤平了。

    七:本文作者七律·武夷山水(新韻)。

    七律·武夷山水(新韻)

    北國慣看瀚雄渾,肆眺東南撼碧新。

    九曲移舟疑幻境,群峰寓目贊芳馨。

    飛泉濺落天河現,澈水觀流皓浪銀。

    翠豔參差雲氣盛,霏嵐漫繞染層林。

    ①七律第一句押韻為正格。

    ②新韻

    ④對仗公正。

  • 7 # 清峰漪荷1329

    時代在前進,新時代要有新時代的特色。繼承學習古人的東西,不是食古不化。詩經雖好,怎麼發展成為漢賦了呢?漢賦雖好,怎麼發展成為駢體文了呢?駢體雖好,怎麼發展成為唐詩宋詞了呢?唐詩宋詞雖好,怎麼發展成為元曲了呢?元曲雖好,怎麼發展成為明清章回小說了呢?五四運動俱往矣!怎麼發展成為白話詩歌和引進西洋體詩歌了呢?今天網路振興,文學樣式更加豐富!詩歌是幹什麼用的呢?記事抒情寫意。詩言志,陶冶情操。古人對詩的要求是懸象立意,落筆生情,賦比興起,詞章句煉。為寫詩而寫詩,為押韻而押韻,不免做作。意境高格,思想含量大的詩才是真正的好詩。按現代人說法,一首詩應具備知識量資訊量正能量哲理量藝術量。五量俱全,才算好詩。要恰當對仗押韻平仄,不以此害五量。好比走正步和自由行進,個人適合啥做啥。尤其當今社會,人性解放,提倡自我,反映時代,娛樂消遣,傳遞資訊,鞭撻時弊,褒揚道德,才是決定文學樣式特別是詩歌體例的需要。什麼這,什麼那,只要表達想要表達的思想意識,格調高雅,都是好詩,不要認為不完美押韻或不完美平仄就否定。還是老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8 # 十峰

    詠海棠

    驚鴻仙子籃裡栽,

    獨對九州風情愛。

    靈花不隨胭脂俗,

    佳人紅唇作國豔。

  • 9 # 老張335536

    我特別喜歡律詩,它集眾詩之精華,乃詩中的歌德巴赫猜想。前幾天老夫便改寫打油詩而另寫格律詩--七律了。我怎樣寫,請看下二例。

    場景,有一詩友愛寫詩,老婆反對,詩人嘔得要跳樓。

    七律,別跳!平起仄收。

    有詩為證:

    銀牙幾咬拋家眷,

    玉墊一鋪靠錦樓。

    處警捎言李杜怕,

    邀妻喊話秀娘憂。

    痴迷韻律勤堆字,

    沉緬遊玩厭煮粥。

    挽斷羅衣紅粉氣,

    難阻奈界黑顏收!

    注:黑顏指閻王爺。

    又,村姑樂

    七律,平起仄收。

    有詩為證:

    竹筒導水銀盆響,

    草像迎風金雀慌。

    山腳村莊瞧碧墅,

    田頭玉鏡笑姑娘。

    桃容秀臂雲思望,

    玉手明眸水意長。

    草綠依依家禽樂,

    谷黃燦燦野花香!

    注:草像乃稻草人用來嚇阻鳥們偷嘴。

  • 10 # 君子如蘭2287942156

    初學者如何寫律詩?這問題顯得有些起點太高了。律詩說易就易,說難就難。易就易在你只要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開始了(前面已經有人對格律進行說明)。說難就難在韻丶律之中,這簡短的篇幅,你要表達什麼?如何表達?律詩起於唐朝盛行於唐朝,能算是傳世佳作的也很少,而唐朝之後更少了。而對於連白話文章寫起來都困難的現代人來說,難上加難!總不能湊到字數就說是詩吧?

    如果真要學寫詩的話,還是估量一下自已文學功底如何吧。詩、詞、歌、賦,對文字要求簡潔高雅,要求每個字都恰到好處,無可代替。所以古人有了“推敲"一詞(僧推月下門=僧敲月下門?)。建議多讀一些詩詞歌賦、古文言文(如《古文觀止》之類)。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杜甫詩中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格律是死的,意境才是最重要的,而意境是靠多讀書讀出來的。。。。。

  • 11 # 才哥原創

    首先要會押韻,其次必須掌握平仄的應用,不能犯孤平不能三平尾。有拗必須救。最好嚴格按平仄格律寫。句中一三五字可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中間兩聯須對仗。詩的意境要高深!精雕細琢用字妙!

  • 12 # 恬然滋味

    兩招搞定。 一,多找些律詩看看看…… 二,沒事找事寫寫寫寫…… 哪一天捻斷一根 須後,品味自己的胡謅感覺還可以啊!那就成了! 別信我,我胡謅呢。我屬於自由落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沼氣不用氣排出去對人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