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改善自己的時間管理
7
回覆列表
  • 1 # 生活訣竅叮噹貓

    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

    鄒鑫的《小強升職記》

    格拉寧的《奇蹟的一生》

    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2 # 扒井巖看世界

    如果是大學生我建議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

    如果已經畢業一年以上建議讀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3 # 行走的鴨蛋

    時間管理,想必大家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聽老師講過這個專業性詞彙了,可能有的老師就是說把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做不到爭分奪秒可以但是絕對不可以浪費。

    第一本是《番茄工作法》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親身運用番茄工作法的經歷,以生動的語言,傳神的圖片,將番茄工作法的具體理論和實踐呈現在讀者面前。番茄工作法簡約而不簡單,本書亦然。

    在番茄工作法一個個短短的25分鐘內,你收穫的不僅僅是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適合所有志在提高工作效率的人員,尤其是軟體工作人員和辦公人員。

    第二本是《高效15法則》

    這本書作者總結了的15條時間管理法則和高效工作的習慣,提出了自己獨到的E-3C時間管理工具。提出 如何每週都抽出八小時的時間來閱讀陪伴家人,還有鍛鍊身體。

    還收錄了100多條關於時間的勵志格言,為你整合書中內容,規劃自己的完美一天。本書內容不僅適用於辦公室的商業人士,學生和自主辦公人士也可以運用書中的時間管理工具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第三本是《高效人士的十個習慣》

    “優秀”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習慣,它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優秀的習慣有著無比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使我們在成功路上如魚得水!

    《高效能人士的十個習慣》彙集了成功人士必備的優秀習慣,指導讀者從瞭解和認識習慣著手,結合當代成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交叉學科理論,從心態、品質、工作、思維、行為、時間、生活、學習、交際、情緒等各個層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闡釋優秀的習慣對人生成功的重大意義。

    第四本書《吃掉那隻青蛙》

    這本書中提出21條時間管理法則,讓千萬人受益。在過去的20多年裡,本書的方法幫助人們成功地實現了效率的提升,大多數人運用書中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實現了職位晉升,收入翻倍。

    當下,人們面對的各種選擇越來越多,不免感到茫然和難以決策,但一個人做出選擇的能力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本書透過一系列方法和工具,讓你養成優先處理重要任務的習慣,並獲得持續性的回報。

  • 4 # 餘小魚

    你好,我是小魚,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所謂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時間是不能管理的,唯一能管理的是我們自己。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小魚也看過不少,比如《吃掉那隻青蛙》《精力管理》《把時間當作朋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等。

    這裡小魚想推薦另一本書籍《奇特的一生》。為什麼會推薦這本書籍呢?因為小魚認為這是一本認識時間的書,想要做到高效利用時間,首先要認識時間,對時間有一個瞭解,明白自己有多少時間,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如果利用有每天的時間對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觀。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進行時間管理的基礎,書中主人翁的時間管理方法值得借鑑,它給我我們最基本的最簡單的方式對一天進行規劃。

    其實,說到時間管理,很多大咖都不止一次提到《奇特的一生》這本書,更有甚者把它列為個人成長必讀書目。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柳比歇夫和他的時間統計法。他是一個真正和時間成為朋友的人,一個將自己的一生用時間來計劃的人。

    柳比歇夫透過獨創的“時間統計法”,對自己做了研究和試驗:自己在寫、讀、聽、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極限,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又充分發揮所有潛能。

    柳比歇夫的工作方法是一個創舉,從表面上看,這是純技術性的工作方法,一點兒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幾十年來它獲得了精神上的力量,成為柳比歇夫生活的框架,不僅保證了很高的效率,還保證了旺盛的生命力。

    時間統計法的魔力

    所謂時間統計法,就是每天對時間進行簡短、理性記錄的一種方法,主要形式為:日期+事件+時間。以摘錄書中的記錄為例:

    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

    鑑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

    自從看完書,我也開始實踐了,比如我今天早上記下的第一條記錄是這樣的:

    5:50-6:18 起床、洗漱、上廁所、洗頭髮、學習理財APP課程 ——28分鐘。

    一看就知道這跟柳比歇夫的記法有所不同。因為我是剛開始,想有一個過渡的時間,先看看每天的時間都用到哪裡去了,每天有多少時間黑洞,對於時間的利用率有多高。

    等到熟練之後,找到癥結的所在,就可以像柳比歇夫只記錄一天的主要事件,像起床、洗漱、上廁所這種有規律、比較固定的事情,他是不記錄在內的。

    關於這一點,我是借鑑了時間管理達人戰隼的學習方法。在閱讀《奇特的一生》這本書之前,他已經在有意識地記錄每天的事件,即一天做了哪些事,都會一一記錄在冊,但當時並沒有記錄時間。

    看了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之後,他開始利用書中的方法進行時間統計,熟能生巧,他的時間統計越來越簡單,直接改成了夢想進度條。什麼意思?就是為了實現夢想每天應該做到哪幾件事,並記錄進展情況。

    除了戰隼,還有李笑來和秋葉這些大咖,都曾從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當中收穫良多,並找到自己的專屬時間統計法。

    這就是時間統計法的魔力,透過記錄,它可以幫你找到時間黑洞 ,提高時間利用率,讓你永遠都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奇特的是,柳比歇夫經過長年累月的記錄,對時間有了獨特的感知方法。也就是不需要鐘錶,他能準確估計時間過去了多久,估算出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從而合理安排工作計劃。

    同樣厲害的人,還有秋葉,時間記錄的長期積累,使得他對現實時間的判斷基本不會超過5分鐘。這就是時間的複利,別看不起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時間久了,就可以鍛煉出一個超人的能力。

    那麼,作為普通人,在做時間統計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呢?

    除了上述講到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時間記錄的方式,還有最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你一定要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柳比歇夫在26歲開始使用時間統計法,到28歲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從此一心撲在工作上。

    如果沒有偉大的目標,那起碼也要找到一個讓你為之努力的目標,比如考研、出一本書、成為超級演說家等等。有了目標,就像有了箭靶子,這樣每天的拉弓才有意義,或者說才有足夠的動力進行自律。

    對於那些沒有偉大目標也不夠自律的人怎麼辦呢?秋葉大叔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最合理的選擇就是和擁有偉大目標和自律性的人在一起,和他們在一起,利用他們的能量激發自己的堅持。

    01 把一天的時間分為幾個單元。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時間定為10個小時,分成3個單位,對應在三類工作任務上。第一類包括寫作、研究、例行工作;第二類包括非科研性的活動;第三類則是需要創造力的任務。每項活動佔據的時間必須與其重要性相稱。

    柳比歇夫說,他所計算的時間都是純時間,工作中的任何間歇都會刨除,這比毛時間要少得多。所謂毛時間,就是你花在這項工作上的時間,包括口渴了去倒水或喝杯咖啡的時間。

    比如說我們每天上班時間是8小時,如果刨除聊天、開會、上網、刷手機、上廁所等時間,可能真正用來工作的純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

    正所謂用“黃金時間”做“黃金之事”,這樣的時間分割,可以幫助我們更合理地安排工作。

    02 以總結為鏡,檢查自己的工作效率。

    柳比歇夫每天會對時間記錄進行彙總分類,看看每個版塊花費了多少時間,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更是進行KPI考核。比如,他每天給自己的工作時間標準設定是4個小時,如果達到4個小時,他就會幹些其他的事情,如果沒達到4個小時他會進行反省,看看哪裡出了問題。

    每月小結他會根據每日的彙總記錄,進行再次彙總分析。年度總結更是如此,把所有幹了的、讀了的、看了的統統收集到一起,加以計算,分門別類,甚至連休息也計算出結果。

    比如,他在一次年度總結上寫到:娛樂——65次,接著是一張清單,列舉了看過的戲和電影、聽過的音樂會、參觀過的展覽會等。

    除了年度計劃,柳比歇夫還把他一生的時間制定成一個個五年計劃。每過五年,他就把度過的時間和幹過的事情分析一通,可以說是做個總結的鑑定。

    03 把時間當成金錢,從收入和支出兩條渠道進行統計。

    說到金錢,我們一般會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記錄收入和支出,來計算出財務狀況的盈虧。其實,時間也可以這樣統計,好處就是可以計算出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

    比如,現在人都有刷手機新聞的習慣,十幾二十分鐘一會就過去了,甚至有些人還會固定一個時間段用來重新整理聞,覺得這是對大局的一個把控,可以開闊眼界。

    如果你每天看新聞花費掉30分鐘時間,而從來沒有得到過有關新聞帶來的“收入”,那麼這件事就是在浪費時間,後期可以適當減少去做這樣的事。

    如果你每天花時間看新聞,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或者找到寫作主題,那麼看新聞於你而言就是有“收入”的事情。因為你不是看過就看過了,而是會對這件事進行輸出,有一個投入和產出的過程。

    04 學會利用“時間下腳料”。

    所謂“時間下腳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碎片化時間。柳比歇夫總是想方設法利用每一分鐘,利用任何所謂的“時間下腳料”。有一次在克里米亞,他注意到希臘女人有邊走路邊打毛衣的習慣。

    他後來每一次散步,都用來捕捉昆蟲。遇到廢話連篇的會議,他演算習題。他有一條規定,短距離的路最好步行,省得為了等車浪費時間、損害神經,反正本來也需要散步。出門旅行,他看小部頭的書、學習外語。英語就是他利用“下腳料”時間學會的。

    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時間,在通勤的路上我一般會帶上耳機聽音訊書籍,做家務的時候也會開啟手機音訊聽課程。如果我們能拾起更多的“時間下腳料”,相信過不了多久一定會看到實質性的變化。

    05 制定出自己的時間守則。

    除了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還按照自己的身體特點擬定了幾條守則,如不接受緊急的任務、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個小時覺、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等等。

    這樣的守則不可能要求人人去遵守,是柳比歇夫的個人守則。他在統計時間的同時,還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點,找到最適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這也是他即使身體不好、工作強度又大,還能健康長壽的秘訣(柳比歇夫去世時82歲)。

    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可以透過長期的時間統計,研究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守則,既能照顧到身體和心理狀況,又能高效工作。

    秋葉大叔說,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總是可以浪費一些時間做沒有什麼目的的事情,只要你開心,沒有負罪感,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願你成為這樣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迪A7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