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今社會,從孩子生活的衣食住行再到上學。或是其他生活上的瑣事,家長都面面俱到。熊孩子的出現和家長脫不開關係。你覺得呢
16
回覆列表
  • 1 # 女王不是大人

    我覺得溺愛孩子的家長很多,對素質教育很重視的家長更多。

    那麼熊娃娃都是怎麼產生的呢:

    1、就是很多成人我們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和所謂熊孩子的接觸時間都比較短,有時還會用對待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他們當然很難達到那樣的標準,所以看起來就很沒禮貌和教養。

    舉個例子,我兒子5歲不到,我的老子總是要求他見人就要禮貌的打招呼,有時候採取押解的方式,搞得孩子很抗拒,我老子和我的姑奶奶姨奶奶們都在那說孩子,不禮貌沒教養,我奔潰的內心裡,其實是覺得他們才沒素質、沒教養咧……

    2、還有些孩子的有些行為確實很難讓人接受,對於白紙式的孩子來說,來自家庭教育的影響肯定佔很大比重。80後基本都有孩子了,這中國最早被貼上垮掉的一代人標籤的都有了下一代,作為從小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們,自我意識肯定是強於集體和犧牲意識的。而嬌生慣養了一輩人的我們的父母,從隔代更親的角度來講,教育下一代難免就會往更垮的方向去奔跑啦。

    又比如我的婆婆,第一次帶孩子去上親子班,居然把班上的玩具拿回家了,還笑眯眯的跟我說孩子精的,看見別人拿玩具我們也拿,不拿就虧了,結果我就秒變熊孩子,狠狠發了一通火。此時我婆婆眼裡的我非常沒教養,哈哈。

    所以孩子熊不熊,一個在於成人的標準。一個在於他的家庭禮貌和教養的理解和意識。

    最後跑題的說一句,對於孩子的教育上,兩個方面吧,一是不要太過強迫孩子執行我們所謂的素質和教養標準,這樣教出的孩子太過壓抑,我個人覺得這種懂事很讓人心疼。二是讓所有人都喜歡是很難的,但是可以儘量讓大部分人不討厭咱。

  • 2 # 張世承

    不要太慣孩子 ,捱打的時候還是要打 ,該怪的時候還是怪 。在生活不過表揚也要有。長大後最皮嘛吃的消 不要被別人

  • 3 # 瑞媽說

    我們小區有一寶媽,對她女兒溺愛的不行。從小玩具永遠是最多最好的,吃的零食好多是價格不菲的進口產品。我們小區小孩有的玩具,她家一定會有。別人沒有的,她家孩子喜歡,也一定會買。衣服一定要穿商場裡面的牌子貨,地攤上的看不上。其實她家也只是一般家庭,收入並不高,甚至房子也沒買,是租的。孩子爸爸上班為了省油錢很少開車。和小朋友們玩,如果自己家孩子被打了,一定氣的不行。如果自己家孩子打了別人,哪怕抓破了別人的臉,也一定不會兇自己孩子一句。還說怕自己老訓孩子,孩子以後被欺負不敢還手。結果養成了孩子驕縱的性格。在外面,搶別人東西,動不動就打別的小孩。生氣的時候就用小拳頭打自己的媽媽。她媽也只是不輕不重的說一句,不可以哦。

    有一次無意中問起,為啥對孩子這麼好?她說因為自己小時候都是拾別人舊衣服穿,玩具家裡也不捨得給買,所以要給女兒最好的。

    所以很多父母溺愛孩子其實不過是父母童年的自我補償,因為父母從未得到過溺愛,所以會傾盡所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孩子,這並沒有錯。錯的沒有找到真正愛孩子的方法。還有一種父母離異或者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的,對孩子見面了很是討好,要什麼給什麼,說不得罵不得。

    你以為這些父母不知道溺愛的壞處嗎,其實他們心底是清楚地,只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給了孩子錯誤的疼愛。

    那究竟怎樣把握疼愛程度呢?

    首先,對孩子要有原則。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有底線的。超過這個底線絕對不可以。比如孩子在外面要玩具,可是家裡有了,家長不給買,孩子哭鬧不停。父母一定要說清楚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因為你鬧一鬧我就給你買。不要怕他哭,第一次他哭你不買,下次他就知道哭鬧是沒用的。如果有必要買的東西,父母也可以適當延遲滿足。比如可以給孩子佈置一些任務,完成了咱再來買。如果孩子完成了,父母也一定要兌現諾言。越輕易得到的東西孩子越不知道感恩。

    其次,要適度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現在家裡的條件都不錯了。千萬別買了好吃的緊著孩子一個人吃完。三歲的時候他不讓你,三十歲的時候他還是會吃獨食。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讓他自己做。吃飯,穿衣,甚至掃地,洗碗啥的,如果孩子能做的一定讓他自己做,做不太好的也可以協助他完成。不要因為心疼孩子什麼都不讓他承擔。

    再次還要讓他知道大人也有累的時候,也需要幫忙,關心。把他當成獨立的個體。大一點孩子家裡有什麼事情父母不妨給孩子說一說,問問他該怎麼處理。這樣孩子才能有同理心,長大了才更有責任心有擔當。

    還有一種父母不溺愛孩子,但爺爺奶奶很是溺愛的。要是能溝通的話儘量溝通,實在溝通不了的父母最好自己多帶帶孩子,不要把孩子隨便塞給老人。你以為輕鬆了,到了青春期管不了的時候就麻煩了。

  • 4 # 樺姐談養育

    現在的父母是不是過多的溺愛孩子了呢?該如何把握疼愛的程度?

    真愛孩子是“投其所好,不是給己所要”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愛孩子,是滿足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我們大人的需求。

    可能有的人說,滿足孩子的需求,不就是溺愛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就行了。其實,溺愛滿足的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大人的需求。

    孩子一吵一鬧就滿足,是因為,大人怕麻煩、怕難堪,所以,給了他,就不吵鬧了。所以滿足的是大人怕麻煩、怕難堪的需求。

    老年人溺愛孩子,是因為,怕自己老了沒用了,連孩子都照看不好,所以,對孩子各種滿足,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價值感,只要孩子不吵鬧,沒有受傷,吃飽,穿暖,孩子就是被自己的照顧的很好了,以此來證明自己還能做事,這些也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有些媽媽把孩子的生活照顧的井井有條,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嘴上說,是要讓孩子專心學習,或者覺得孩子做不好。其實,就是滿足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個好媽媽的需求。

    如何把握這個度?在說話或做事時,想一想,這件事,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這件事,是孩子的事還是我的事?對孩子成長有利事情,多讓孩子做。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比如說,孩子在客廳看電視,你在收拾桌子,準備洗碗,這時,你要有意識的想一下,你讓孩子來幫你做一些家務和讓他在客廳看電視,哪一個對他的成長有利。如果,你覺得讓他做家務,對他的成長有利,那就讓孩子過來幫你一起分擔家務。

    再比如,誰每天上學學習?書包是誰的?房間是誰的?是誰的,由誰負責,其它人都只是協助型配角。

    總之,讓孩子越來越有能力感,給他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有自信,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疼愛。

  • 5 # 胡蘿蔔長耳兔親子教育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說過一句話,“慈母多敗兒”,以前總是不理解這句話,作為一個媽媽,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難道有錯嗎?難道孩子會不知道感恩嗎?直到後來走進了婚姻,擁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才漸漸明白,有時候不恰當的、過度的愛和付出,就會演變成一種溺愛,不僅不會得到孩子的感恩,甚至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自私的人。

    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你付出了全部,卻養出了一個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養成了一系列不好的品質,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的壞習慣。我有一個家長一次很苦惱的對我說,有一次她生病在床不能動,沒來得及給上初中的孩子做午飯,孩子就大發脾氣,抱怨沒有給他做飯,讓孩子給倒杯水,孩子只是敷衍的答應著,卻一直在玩手機,她說那一刻她很痛苦,辛辛苦苦養了十幾年的孩子,卻換不來一杯熱水。

    其實你以為你在付出,卻不知道你的付出跨越了邊界,忽略了原則,那麼該如何把握愛孩子的程度呢?

    首先,家長應掌握原則。在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哭鬧的時候,家長用溫和的態度,但堅定的立場去明確的拒絕他,讓他明白,並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滿足,更不是用哭鬧能夠解決的。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從小養讓孩子明白他是家裡的一位成員,要為家庭承擔一定的義務,按照他的年齡為家庭合理的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要,堅決杜絕隔代溺愛。有些家長從小將孩子託付老人撫養,老人往往都是“捧在手裡怕壞了,含在口裡怕化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無條件的滿足。相反,可以讓孩子從小學會照顧老人,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也會在父母年老時懂得回報,懂得照顧。

    第四,如果父母從小溺愛孩子,孩子沒有受過任何挫折和打擊,長大後挫商就會很低,應儘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能夠讓孩子坦然地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我是胡蘿蔔&長耳兔家庭教育講師楊麗崢,致力於家庭教育事業,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期望和千萬的家長共同成長。

  • 6 # 小強cheerupvlog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多少都會有點溺愛,把控三點,能減少對孩子溺愛傾向,1不能輕易滿足孩子要求2:不給孩子特殊照顧3:不公然袒護孩子

  • 7 # 張波280669736

    現在的父母大多溺愛孩子,特別是是孩子的吃穿,吃好的,穿好的,家務不讓孩子幹,讓孩子玩手機等,我是這樣從小管理教育孩子的,從孩子能走穩以後,就說服指導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他做錯,不要怕他做不好,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上學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逐步完善孩子的受挫能力,讓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有獨立的處事能力,有獨立的人格魅力

  • 8 # 小小思維家

    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算是真正的疼愛孩子呢?

    1.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特別是逆反期的青少年,透過各種方法,各種談心的方式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和真實的想法。

    2.疼愛孩子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也要從心理上滿足,要有節制的滿足,要知道哪些對孩子有幫助,哪些對孩子健康發展有幫助,要做到心中有數。

    3.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這需要家長下一番心思,對待難開口的敏感話題,家長要注意語言表達和語氣氛圍的把握。做好和孩子的感情交流。

    4.家長不能溺愛孩子,讓孩子知道感恩,有時候也是需要嚴厲的批評教育的,不能覺得樹大自然直,在孩子的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是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與辛勤付出的。

    5.家長一定要懂得嚴愛有度的尺度,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凡事都要讓孩子體驗,總結教訓,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

    疼愛也是一項父母必修的課程,希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真正的疼愛。

  • 9 # 李遇儀

    溺愛的基本解釋對自己的孩子過分寵愛。先探討下,為什麼會過分溺愛孩子,是感受到虧欠孩子,還是想彌補那個曾經沒後被滿足過的童年的自己,讓孩子去代替自己獲得更多的寵愛呢?

    愛孩子是對的,重要的是爸媽愛的主體是孩子,而不是讓他成為童年自己的代替品,是不健康的,不能好好去建立孩子的人格塑造。孩子會感受到的,所以不斷的索取,證明自己在這個家是萬能的,滿足了嬰兒事情的全能自戀。

    一旦父母有疏忽了,累了,滿足不來孩子。孩子會變得想操縱父母,表達他的控制慾望,恢復他要就能得到的能力,慢慢地建立充滿魅力的操縱者人格。我們的人格沒有好壞之分,只需要能夠多運用人格的正面,少用負面,那就好好的。

    對於如何去把握疼愛的程度,這個不是去煲熱水,能夠清晰看見溫度的度數的。好的愛,是爸媽在孩子面前都能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情緒,不需要做100分完美父母,因為這個世上完美是不存在的,我們只需要做60分足夠好的父母就行了。祝福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婆婆在別人面前吐槽媳婦時,她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