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
2 # 張雙南
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在去日本訪問途中在上海暫停。歡迎的人群中有瑞典駐上海總領事,他通知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就是去年空缺的獎。愛因斯坦並不驚訝,因為他在船上從收音機裡已聽到新聞。瑞典科學院隨後致愛因斯坦的信中說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您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考慮到您對理論物理,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工作,但是沒有考慮您的相對論與引力理論在未來得到證實之後的價值。”同樣的說法當然也出現在頒獎詞中。
從1910年開始,愛因斯坦開始被提名諾貝爾獎。除了1911年和1915年,愛因斯坦每年都被提名諾貝爾獎,1922年,提名愛因斯坦的人數達到空前的數目,可以想象,諾貝爾獎委員會遇到了要求給愛因斯坦授獎的很大壓力。1922年9月6日,經過投票,諾貝爾獎委員會終於決定,因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將1921年空缺的獎授予愛因斯坦。正如給愛因斯坦的信中提到,頒獎詞特別說明,這個獎沒有考慮相對論在未來被證實後的價值。很顯然,當時的諾獎委員會認為相對論還沒有被證實!
我認為,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雖然也很重要,和多數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相比毫不遜色,但是很顯然在愛因斯坦的眾多偉大貢獻中是較小的一個,尤其是和相對論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獎,他本人在未來獲第二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微乎其微。相對論在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的尷尬就開始了。
很顯然,愛因斯坦建立的廣義相對論,一百年來雖然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主要部分,而狹義相對論更是和量子力學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個支柱,但是,歷史上不但愛因斯坦沒有因為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對於豐富廣義相對論而做出了很多貢獻的眾多物理學家們,也無人因此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不能不說是物理學史和諾貝獎歷史上的一個遺憾。
也許是因為愛因斯坦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既然沒有把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愛因斯坦,其他人也沒有資格因此獲得此獎!也許是愛因斯坦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後隨的物理學家們不管做了多少工作,和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比都是微不足道!也許是愛因斯坦建立的理論體系太完備了,所有其他物理學家們的工作不管多麼重要,也只不過是補充而已,並沒有改變相對論的理論體系和結論。事實上,這些“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事實!
最後宣告:由於太忙,我沒有時間讀我回答後面的評論和發給我的私信,當然也無法回答評論裡面提出的問題和回覆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問題,請在悟空問答提出,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在方便的時候挑一些問題回答。但是在提問之前請先看看我以前回答過的問題,我不重複回答問題。謝謝! -
3 # 圖靈格
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廣義相對論在1915~1916年就已經完成,為什麼愛因斯坦沒能因為廣義相對論而得諾獎?
原因很簡單。在物理學界內大家都知道,那次的諾獎其實就是頒發給廣義相對論的。只是廣義相對論在當時還沒有充足的實驗證據,所以沒有辦法直接頒發,於是以光電效應的形式直接頒發的。
當時的愛因斯坦因為廣義相對論名聲大噪,可謂無人不曉,諾獎委員會在巨大的影響力下,在想該怎麼給他頒發諾獎,畢竟廣相還沒有實驗支援。於是乎用光電效應作為一個媒介。
-
4 # 霹靂火76228767
當年的諾貝爾獎政治、宗教、文化影響較小,有獨立的思考。面對科學,保持著必要的審慎客觀唯物的態度。面對科學,唯物是基礎。
相對論的發表,並非一帆風順,起初也不被認可,後來被一位當時物理界的一位權威看中,成了愛因斯坦的伯樂。
而對理論的驗證,第一個驗證是理論性的。水星動進問題,比牛頓的方法誤差小。第二個驗證陰差陽錯,十年之後的一次日食,才驗證了光線在巨大引力場下產生彎曲。其餘大部分驗證,都是哈勃望遠鏡上天以後的事情了。
也就是當時,相對論的大部分內容未被物理驗證,當時的諾貝爾獎沒有給愛因斯坦這個獎,是慎重的表現,值得尊敬。
對於愛因斯坦波粒兩重性的表達,諾貝爾獎給予頒獎,這屬於對理論創新的鼓勵。有物理證據。這促生了愛因斯坦堅決反對的量子理論的產生。
-
5 # 西南正好1
相對論是物理推測,當時條件下驗證不了,對於科學的嚴謹態度,所以沒評上,後來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獎,當然這也算科學界對於愛因斯坦的一種補償
-
6 # 二千栩栩
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只有兩個。一個開創近代科學,一個開啟了未來。他們不被當時的人理解太正常了。不過諾貝爾評委會的謹慎可以理解
-
7 # 遇見H未來
《廣義相對論》與《黑體輻射》在現代物理學中有
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那麼既然《廣義相對論》在現在物理學中有著如此的地位,怎麼在當時就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呢?因為在《廣義相對論》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一些愛因斯坦的推理並沒有得到證實,而諾貝爾獎是必須在科研方面不僅僅是提出理論而還要去證實才可以獲得。而當時的《廣義相對論》中的內容還幾乎沒有得到證實。比如:引力波的存在、黑洞的存在、光在經過超大質量天體是會發生偏移等等。而今天這些理論不但被證實了還有著不可動搖的科研地位。這樣可能有有些人會為愛因斯坦嘆惜這麼高價值的倫理竟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沒有關係!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現代物理學的風雲人物,在《廣義相對論》沒有獲得諾貝爾之後不就愛因斯坦就在光電效應中發現光其實不是連續性傳播的是一粒一粒的,而且也不是直線傳播而是以波的形式傳播。這就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同時愛因斯坦也因此獲得了他人生中的諾貝爾獎。
並不是說《廣義相對論》獲得不了諾貝爾獎,只是因為《廣義相對論》中的內容都是一些預言性的理論,不過經歷了這麼多年後書中所寫基本都被證實,如果愛因斯坦可以活到現在的過相信也會獲得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諾貝爾獎也正是因為《廣義相對論》的一一被證實。
-
8 # 瀟軒
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在1922年,那時候他剛到中國與日本訪問,在上海得到了自己得諾貝爾獎的訊息。
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的原因是因為光電效應。這個是1905年愛因斯坦的研究工作——這個工作可以用到太陽能電池以及光電感應的旋轉門上。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為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呢?
這個主要原因在於,狹義相對論在當時雖然有實驗檢驗,但檢驗的精度很差——就是看電子的速度與質量的關係,依靠的是磁場拐彎來看質量的變化,精度太差。諾貝爾獎委員會怕實驗有錯誤,所以不敢給他寫上是因為狹義相對論得獎。當時原子彈還沒有爆炸,誰也不敢說狹義相對論一定是對的。廣義相對論也是同樣道理,雖然1919年已經有愛丁頓在日全食的時候透過星光偏折實驗證明說廣義相對論是對的——但這個實驗室靠拍照片來做的,精度更差——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英國為了修復與德國的關係,大家才宣傳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幫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做了實驗驗證廣義相對論的事情,其實那個實驗精度很差,諾貝爾獎委員會也不敢說廣義相對論一定是對的。
-
9 # 江偉中992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未能獲得諾貝爾獎,一直以來,令許多人好生遺憾。因為這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發現,應該給予崇高的表彰。話是這樣說,可實際事與願違。何以致此?我認為,主要還是愛因斯坦相對論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如所周知,諾獎是一種回顧式獎勵。雖說是每年評選一次,可獲得本年度獎金的,一般是以前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因此,一般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考驗,才能看出得主的貢獻。這種“考驗”,對於理論物理學家而言,可說是一種煎熬。這沒辦法的,科學成就需要實踐的檢驗。愛因斯坦於1916年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有很多期待證實的東西。如引力波的預測存在,到2015年LlGO獲得直接觀測證據,整整跨越了一百年。單憑這一點,要是愛因斯坦能活到現在,他的廣義相對論百分百能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由兩部組成的。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原創,我在“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是誰?”的問答中曾指出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洛倫茲的奠基,成就了愛因斯坦最初的輝煌。沒有洛倫茲變換,也就沒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
10 # 量子驛站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愛因斯坦的成就。愛因斯坦的成就不僅僅侷限於相對論。當然,他最偉大也是最為人所知的成就就是他以個人之力建立並發展了相對論。這些成就取得於1905年到1916年期間(1905年發表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其它成就,比如光電效應、受激輻射的理論基礎、EPR佯謬、宇宙學常數等等,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任何一項都足以使愛因斯坦名流千古。
事實雖然是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獲獎理由是“對光電效應的理論解釋”。我們便會有這樣的疑問,相對論沒能獲得諾貝爾獎,有可能是愛因斯坦獲過一次獎了,再獲第二次比較難。光電效應的理論愛因斯坦是於1905年提出的,並因此於1921年獲得了諾獎。按理說,同時提出的相對論也是有可能獲諾獎的,事實卻是沒有獲。
某個人的某項成就要想獲得諾獎,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獲得了相關人士的推薦,2. 該成就對物理學或自然科學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再來看一看相對論當時的處境: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處,就像許多重大的理論成功那樣遭到了排擠和不理解。因此獲得推薦就變得尤為困難。那麼考慮第二點,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威力呢?其實愛因斯坦早於1915年的一篇論文中解釋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這個結果解釋了牛頓力學所帶來的偏差,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的一次成功驗證。即使如此,反相對論的人還是有很多,以致於相對論的諾獎之路越是艱難。
直到1921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已經使得諾獎委員會不能再忽略它,於是就給他頒發了諾獎,只不過不是給相對論,而是給了他的另一項成就“光電效應的解釋”。
回覆列表
狹義相對論提出來的時候,那是在1905年愛因斯坦是專利局的審查員,而且還是低階職位,這不是一個學術職位,因為很多人覺得愛因斯坦是民間科學家。當時學術圈還沒有多少人關注愛因斯坦的工作,除了普朗克與他的學生勞厄。
這個時候,普朗克派他的學生勞厄去專利局拜訪愛因斯坦,雙方談了談,勞厄談完以後覺得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於是自己寫了一本介紹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書。書出版以後,學術圈開始關注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時普朗克為了提攜愛因斯坦,說愛因斯坦是“當代活著的哥白尼”。這句話一說出來,大家都聽懂了,覺得愛因斯坦是一個人物。
但是,當時的狹義相對論比較難懂,因為在他之前龐加萊與洛侖茲有類似的工作——基本也得到了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形式,當然他們兩沒有拋棄一個絕對靜止的慣性參考系,所以物理解釋上不對,但數學是對的。
所以,愛因斯坦1905年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工作,大家認為原創性還不夠。當然,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還有一個毛病——當時很難做實驗檢驗,因為需要把電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才可以測出狹義相對論效應,而這需要很高的電壓,同時很強的磁場,把電子槍射出來的位置測得很準。這些實驗後來有一個叫考夫曼的人做了,結論是支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
所以,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開始有了市場。
當然了,愛因斯坦因為個性獨立,他不搞關係,而是潛心搞廣義相對論,這使得他的諾貝爾獎一直沒有發。但是,他的聲譽日隆,誰也擋不住。等他1916年搞出廣義相對論,基本上就奠定了他在學術圈的霸主地位。這個時候不給他獎已經不行了,所以在1921年給了他諾獎。當然獲獎理由不是廣義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這也可以理解,因為當時廣義相對論只有愛丁頓的粗糙的實驗驗證,大家不好意思說愛丁頓的實驗有假,但廣義相對論對水星進日點進動的理論計算也與實驗觀測符合,所以大家也就開始接受廣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