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性是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資訊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資訊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專案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例如,中國上市公司要求對外提供季度財務報告,考慮到季度財務報告披露的時間較短,從成本效益原則的考慮,季度財務報告沒有必要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披露詳細的附註資訊。因此,中期財務報告準則規定,公司季度財務報告附註應當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為基礎編制,披露自上年度資產負債表日之後發生的、有助於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化情況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這種附註披露,就體現了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性要求。擴充套件資料會計資訊質量的其他特徵:1、可靠性(客觀性、真實性)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2、相關性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一項資訊是否具有相關性取決於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1)預測價值。如果一項資訊能幫助決策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則該項資訊具有預測價值。決策者可根據預測的結果,作出其認為的最佳選擇。因此,預測價值是構成相關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響決策者決策的作用。(2)反饋價值。一項資訊如果能有助於決策者驗證或修正過去的決策和實施方案,即具有反饋價值。把過去決策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反饋給決策者,使其與當初的預期結果相比較,驗證過去的決策是否正確,總結經驗以防止今後再犯同樣的錯誤。反饋價值有助於未來決策。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資訊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會計資訊,應當能讓其瞭解會計資訊的內涵,弄懂會計資訊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資訊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資訊的要求。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資訊,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做出決策。會計資訊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是,滿足會計資訊可比性要求,並非表明企業不得變更會計政策,如果按照規定或者在會計政策變更後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資訊,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應當在附註中予以說明。(二)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資訊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資訊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資訊。5、實質重於形式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性是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資訊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資訊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專案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例如,中國上市公司要求對外提供季度財務報告,考慮到季度財務報告披露的時間較短,從成本效益原則的考慮,季度財務報告沒有必要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披露詳細的附註資訊。因此,中期財務報告準則規定,公司季度財務報告附註應當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為基礎編制,披露自上年度資產負債表日之後發生的、有助於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化情況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這種附註披露,就體現了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性要求。擴充套件資料會計資訊質量的其他特徵:1、可靠性(客觀性、真實性)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2、相關性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一項資訊是否具有相關性取決於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1)預測價值。如果一項資訊能幫助決策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則該項資訊具有預測價值。決策者可根據預測的結果,作出其認為的最佳選擇。因此,預測價值是構成相關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響決策者決策的作用。(2)反饋價值。一項資訊如果能有助於決策者驗證或修正過去的決策和實施方案,即具有反饋價值。把過去決策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反饋給決策者,使其與當初的預期結果相比較,驗證過去的決策是否正確,總結經驗以防止今後再犯同樣的錯誤。反饋價值有助於未來決策。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資訊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會計資訊,應當能讓其瞭解會計資訊的內涵,弄懂會計資訊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資訊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資訊的要求。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資訊,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做出決策。會計資訊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但是,滿足會計資訊可比性要求,並非表明企業不得變更會計政策,如果按照規定或者在會計政策變更後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資訊,可以變更會計政策。有關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應當在附註中予以說明。(二)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資訊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資訊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資訊。5、實質重於形式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