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美ClassTop課淘
-
2 # 斷了線的風箏007
我覺得該嚴厲的時候得嚴厲,該鼓勵的時候就得鼓勵,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嚴肅地告訴孩子,他錯在了哪裡,如果孩子認真去做一件事了但沒有做好,這時候就該多鼓勵鼓勵
-
3 # ZJX196185
既然是孩子,說明世界觀還沒有形成,應該用積極正面的引導和鼓勵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用消極的懲罰辦法來強制孩子成長。
很多大人總是用成人的世界觀野蠻的對待孩子,這是極其錯誤的;特別是我們的上一代人總是用打壓式教育培養孩子,結果搞得孩子長大後一點自信心都沒有。
孩子的行為雖然幼稚錯誤,但這都是一個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要欣賞和鼓勵孩子多嘗試,從嘗試中積累他自己的知識,而不是用我們所謂的成熟的經驗灌輸給他,那樣會壓抑孩子嘗試的積極性,影響他的健康成長。
-
4 # 莞漂阿成
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嚴厲,是寬容,還是鼓勵,到底怎樣去選擇?這是困擾無數家庭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學習!
當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我們寵愛他滿足他的各種需求,到孩子再大點,我們給他買玩具,衣服,零食,滿足他的物質基礎,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到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成熟,會提各種要求,這時我們要適當的滿足,不能讓他要什麼買什麼,不能讓他養成習慣,孩子天性調皮,有時候會無理取鬧,那麼我們還是要對孩子嚴厲一點,不要怕孩子哭鬧,就一味的讓步,當孩子哭鬧時,我們可以作冷處理,讓孩子哭一會,讓他把不良的情緒宣洩出來,
當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性格慢慢獨立 思想活躍,這是我們就不能過於嚴厲了,太嚴厲會適得其反 讓他有叛逆情緒,在現在生活中,許多家長因為孩子不聽話,就大聲要求孩子聽話,甚至打罵,這就會導致孩子逆反心裡,更加無理取鬧,所以當孩子做錯事了,我們要告訴他哪裡做錯了,需要改正,當孩子事情沒做好,我們要多鼓勵他,讓他更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事情,
任何孩子都和大人一樣有自己情緒和想法,我們要多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該鼓勵的時候還是要多鼓勵,
-
5 # 坤坤拆書
結論: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鼓勵和批評是相結合的,能收放自如,具體情況具體操作實施。
首先,首先思維上要有成長型思維,認為孩子肯定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和能力,一定要重點關心孩子努力和過程,而不是關心他成功和結果。不斷強調努力和過程的重要性,為孩子的努力和過程不斷地給足正面反饋。
其次,正面反饋的具體方法:
1.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兩個層次正面反饋:①在家庭和公眾場合讚美他,用讚美的詞語和動作讚美他②不但讚美他而且要告訴別人為什麼他得到讚美,因為做了什麼得到讚美,這樣做的方法對其他的行為和人有什麼好處,順當給些物質的獎勵,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行為。
最後,批評的具體方法三明治法則:①陳述他犯錯的事實,不做評論,(區分事實和評論),事實是指發生的事情,比如說他週一沒有完成當天的作業,不能說“你總是這樣,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就是告訴他今天週一,你沒有把數學作業完成。因為你如果說他總是這樣的話,他會回擊你的,也就這一次,哪裡來的總是。②陳述事實會帶來怎麼樣的結果。比如沒有完成作業,老師就沒有辦法檢查驗收你的學習成果,其他的同學都做好了,你沒有做好會影響你接下來的學習進度等等③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並找出接下來怎麼做,如何能把問題解決,並讓未來不再發生。
還有一點建議:可以用一本登記簿,記錄孩子正面的行為和負面的行為(如果孩子8歲以下,最好能在家掛著,把每天的行為公佈出來),彙總成冊,定期檢查,定期覆盤。
-
6 # 李繼明
批評與鼓勵和鼓勵與批評有什麼不同嗎?人說:都是並列關係,有何不同。
好像很有道理,哈哈,您想對了,我就是認為不同才提出來的。否則,何必多此一舉呢?
期末考試之前,複習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每天都用大量的時間批閱試卷,指導學生複習。
一題目問曰: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並說說為什麼?
一學生回答到:我認為沒有什麼好處;不為什麼,就是覺得不好。
我一看,沒毛病啊!確實如此,我也沒有感覺到什麼好的。我說,孩子,你確實說出了我真實的想法,這樣問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說好處,並且說說理由。
我並不是在故弄玄虛的說這件事,這個題目的價值是培養人積極的去發現問題,找到閃光點,非常重要。
這樣的提問方式很有價值。
不過,還是有強人所難的嫌疑,禁錮人的思維的嫌疑。
可惜的是,正是強人所難和禁錮會讓我們的思考戛然而止。很多有意義的思考就在不經意間產生了。
我不敢說自己善於思考,但至少屬於勤于思考的人,還是接著說說開篇所說的話題吧!
是先鼓勵後批評好呢?還是先批評後鼓勵好呢?
你猜?
我明確的告訴你,先批評後鼓勵好!
這是我長時間實踐得知的。
當我因為某一件事情要批評某一個學生的時候,批評的事由當然是偶然性的,孩子嘛!肯定會時不時的弄出一些令腦脹的事情來。
在批評之前,我思考的不是如何組織批評的語言,像我這樣在山野泡大的人,批評的那種野蠻勁根本不用複習。
所以,我要做的事情反而是用什麼閃光點來殿後。這一點很重要!
好吧!既然有興趣咱們就接著。
批評對人的情緒有壓制或者壓抑的作用,但不意味著這些就不會反彈,同樣不意味著孩子會從內心深處接受。
這個世界上,除了修煉到家的人,面對批評,深層次的心理層面,都具有牴觸情緒的。哪怕被批評者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在顯意識層面反抗過。
我不知道這樣的描述是否說明了我的想法,我有一種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內心深處並不意味著都是潛意識,內心深處同樣有顯意識層面。
很多心理學家都贊同潛意識和顯意識,我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家,然而,所謂的專業和業餘之間,未必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明顯。
嘴上不說,心裡也沒有想到,並不意味著都是潛意識,為什麼?在特定的情境下,人是會暫停思考的。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這就是潛意識,其實不完全是。只不過是因為時間上錯位而已,被某種情境壓抑的意識或者可以稱為潛意識,但沒有展現出來的,未必就是潛意識。
我們不要忘記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注意力被分散或者轉移了,人的某些意識就會靠邊站,注意,僅僅是靠邊站而已。靠邊站意味著並列的存在,而非層疊的存在,既然不是層疊的存在,就不可以說成是潛意識。等被批評者反應過來,大腦就會為自己集結很多很多的理由來保護自己。
從而讓批評變得沒有了實際的效果。
為什麼要在批評之後找出閃光點鼓勵呢?這是為了給被批評者釋放一定的負面情緒,就像被打得過飽的皮球,需要放掉一定的氣,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彈力。
鼓勵的目的是在微調被批評者的情緒,注意,這裡不能虛偽的為了批評而批評,更不能虛偽的為了鼓勵而鼓勵。
一切都應當在誠心誠意的基礎上來進行的。
負面情緒一旦過載,批評的效果因為產生牴觸反彈而大打折扣。
鼓勵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暗示被批評者,你的錯誤僅僅是一種偶然性,不是常態。這不,你還有很多很多的閃光點。
當然,什麼樣的批評要拿什麼樣的閃光點來進行匹配,這得需要更加智慧的選擇,這樣的事情是無法隨隨便便就描述清楚的。
但我還是想用例子來說明問題,哪怕不那麼合拍。
還是先囉嗦一句,請認真的誠心誠意的收集任何人的任何閃光點,以備不時之需。
收集閃光點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時候用,而是為了向別人學習。
班上有一個孩子,書寫難看,有很多很多的毛病!我知道這個孩子是一留守兒童!
這個孩子好動,腦子不笨,要知道,這樣經歷的孩子沒有毛病才叫怪呢?
這個孩子有一個非常大的毛病,注意力很難集中,要讓他改正,談何容易。最近他的進步足以說明我所做的批評非常有效。
好的。
我說說吧!
在孩子還讀學前班的時候,就天天和我玩籃球,現在這個孩子的籃球技術在我們班上乃至學校都是一流的。
在一次班會上,我批評了這個孩子,我說了他所面對的困境。之後,我說了他的籃球技術和運動能力是如何造就的。
我說,你的那點毛病,和你的能力比起來,小巫見大巫。
我知道,他用了很長時間,很痛苦的在和自己的某些毛病作鬥爭。他的期末成績有了起色。
另一個因為生病缺課的孩子,幾乎沒有參加複習,我告訴孩子的父親,孩子的身體更重要,期末考試來得及參加就參加,無法參加不要給孩子壓力。不過是一次期末考試罷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這人,是有點兒蠻橫,是在道理上蠻橫。我不會蠻橫無理。
這個孩子同樣是留守兒童,作業時常做不完,而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控制不住自己。他做不完,每一次都非常的焦急,我到他身邊都會嚇一跳。
我嚴厲的批評了他之後,我表揚了他做閱讀題的細心,寫作文投入的真情實感。
他在期末考試前一天回到了學校,我非常高興。
我不是不注重分數,只是注重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一次考試確實不代表什麼。
我被孩子的考試作文感動了,他寫他住院,他寫他爸爸是如何照看他的,他的成績竟然有了不小的進步。
後來一問,他竟然在一天之內把他缺測的三份試卷做了一遍(我壓根兒就沒有想起還要一個剛出院的孩子勞神做題,是他自己做的)。我的老天!
在考試之前複習期間,一個因為感冒來遲了的孩子,因為時間不夠,沒有完成測試下課鈴就響了。我說沒關係,兩節數學課之後,你中午飯吃了再來做,不能照書。
這個孩子曾經被我批評過動作慢,但我表揚了他認真與耐心。
這個孩子的速度有了不小的改變,他在課外完成的試卷,批閱之後,我發現他真的沒有翻書看,我能夠看得出來。
我告訴孩子們,要得到我的批評不容易,要得到我的鼓勵同樣不容易,請大家照單全收。
-
7 # 書山友師
確實,教育孩子到底是用鼓勵表揚好,還是批評指責好,是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很多家長對此都曾經有過困惑或正在困感。
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既要有適當的鼓勵,也要有適當批評,鼓勵要多於批評。
為什麼這樣說呢?正如宇宙的萬事萬物是對立統一體那樣,有陰就有陽,有晴就有雨,有男就有女,有東就有西,有白天就有黑夜……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有鼓勵,也就有批評,也是對立統一體,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出問題的,都會亂套的。同時,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偏激的事例都能證實這一點,偏向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不好的。
那麼,如果只用鼓勵教育,有什麼不好呢?
首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做到所有的事情都沒有過錯。“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成人做不到,孩子當然就更做不到。既然如此,我們總不能事無鉅細,不管對錯,都只顧鼓勵表揚,這不是瞎胡鬧嗎?所以從事實本身來講,一味的用鼓勵、賞識、表揚,肯定是行不通的。
其二、從對孩子影響較壞方面講,只用鼓勵、表揚也是不行的。我們設想一下,一個孩子不論做什麼事,不論做得怎麼樣,對不對,家長都只是一個勁兒的表揚,什麼“兒子真聰明、真棒”,“女兒真乖、真能幹”……結果會怎麼樣?剛開始時,可能會對孩子有一定的激勵效果,孩子可能真的會變得很聽話,很乖。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認為,既然自己不管做什麼事,不管怎麼做,總是對的,總會得到表揚,那就可以隨便做,任意做,胡作非為,反正我不會有錯。這樣顯然也是不行的。
如果是這樣鼓勵,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會對孩子的是非觀念造成混淆。如果這樣盲目鼓勵,會讓孩子弄不清楚到底什麼才是錯的,認為或許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對的。嚴重影響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
② 會加快膨脹孩子的驕傲自滿情緒。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形成“反正自己是最聰明的,最能幹的,無論怎麼做,做什麼,都是對的,是不會錯的”觀念。自認為了不起,自高自大。
③ 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脾氣。這種盲目的鼓勵時間一長,孩子的性格就會發生變化,我行我素,高傲狂妄,目中無人,嚴重影響今後的人際交往。所以,只偏向於用鼓勵教育的方式是不行的,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沒半點兒好處。反之,如果只偏向於批評教育,又會怎麼樣呢?
同理,如果只偏向於用批評教育,也是不好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其一、從孩子做事的本身角度講,不可能時時做錯,事事做錯。雖然“人無完人”,但也不可能“一無是處”。事實上,人在一生的成長過程中,做事情不可能時時事事都做錯。既然如此,我們總不能不管孩子對錯,就對孩子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臭罵吧?
其二、從對孩子的影響講,一味用批評的方式教育也是不好的。如果孩子真做了錯事,家長批評他,他也會明白。但如果明明做了正確的事,家長也是一頓說教,孩子會怎麼想?他會想,既然我錯也是錯,對也是錯,不管怎麼做,反正都是錯,那我索性亂搞一通好了。這不是往歧途上誤引孩子嗎?
如果是這樣批評,對孩子今後的發展同樣是極為不利的,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 同樣會對孩子的是非觀念造成混淆。孩子會認為,無論我做什麼,怎麼做,都是錯的,是不是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呢?從而善惡、好壞不分。
②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情緒。沒有自信,做任何事提不起興趣,甚至悲觀厭世。感覺自己就像廢人,什麼事也做不好,乾脆什麼也不做了。
所以,只偏向於批評教育,對孩子同樣是極為不利的。
既然只偏向任一種教育方式,都是走向極端的做法,都對孩子不利,我們該如何平衡利弊,把握好教育和批評的尺寸?
第一、有三個辦法可以試試:
①法、把握好鼓勵的時機,使鼓勵變得有價值。家長不要事無鉅細,正確與否都鼓勵。而是隻有在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時,才可以鼓勵。透過這種成功時的鼓勵,孩子才會感覺到自我的價值和存在,下次自然會更加努力地去做,激發出孩子的潛能。比如,孩子的某科成績每次最高只有90分,可以鼓勵孩子在95分時給予獎勵。然後孩子透過努力,下次果真95分,這就該獎勵,否則,還是不能。儘管家長或許認為90分能滿足了,也不能獎勵,因為孩子本來就能達到這個成績,沒努力就是不能獎勵。
但是,該鼓勵時要注意一個問題:多精神上的鼓勵,少物質上的鼓勵。透過巨大努力完成的就可物質獎勵,透過一般努力完成的,精神鼓勵就可以了。②法、把握好批評的時機,使批評變得有依據。家長不要經常婆婆媽媽、嘮嘮叨叨訴說孩子的這不對、那不對,如果這樣,孩子不只是煩,還會逆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只需說服教育,指出錯誤所在就行了,不要嘮嘮叨叨。當然,如果是原則性的錯誤,就應該嚴厲批評甚至懲罰,不可心軟。
③法、賞罰分明,獎懲有度,及時兌現承諾。家長要做到該罰就罰,該獎就獎。如果是物質獎勵,重在體現其意義,次數不要太多,獎金不要太高,獎品不要太貴重。孩子感覺來之不易,才會珍惜,才會努力。獎、懲時都要注意及時兌現,不要拖拖拉拉,家長孩子都要定立好規矩。
第二、強調一個原則:
儘量多鼓勵,少批評。但不能濫鼓勵,不批評。
鼓勵和批評都是教育孩子必要的有效方法,該鼓勵時一定要鼓勵,該批評時一定要批評。但不能亂用濫用,而且鼓勵要多於批評。
綜上所述,教育和批評都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手段。只要運用得當,把握好“三個辦法”和“一個原則”,就不愁教育不好孩子了。
-
8 #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孩子的教育應該多鼓勵少批評。關健是利用好機會、時機,起到真正鞭策與鼓勵,從而改變孩子一生。
第一、危險時候鼓勵比批評更好
在2013年高二下學期剛開始,一天晚上我的女兒找到我說:“爸爸,我有事跟你說。”
女兒的語氣很慢,帶有一種慚愧的語氣,我立刻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是不是在學校受到什麼打擊或不偷快的事情,女兒一般有事是不跟我交流的,都是跟她媽說,今天真是特例。
女兒接著說:“我感覺我真的讀不下去了,現在成績太差,與其混日子,還不如早點下來打工去,減輕你們的負擔,又不至於到時候高考後更丟人。”
我真是一驚,沒想到中途女兒要輟學,我說:“你跟你媽說了嗎?”
女兒說:“沒有,我不敢跟我媽說,我媽的脾氣你不是不知道,我要是跟我媽說了,她不拿刀砍我!”
我說:“既然你知道你媽是不會同意的,你就不能輟學,我理解你的心情,也理想你的現狀,但是我也向你保證,只要你堅持讀下去,好壞我都不會責怪你,你媽的思想工作我慢慢做,好壞叫她也不會責怪你,現在你必須讀下去,我相信你一定會度過難關。”
女兒看我這樣說,神情也放鬆多了,她說“好吧,那麼,爸,你也不要跟我媽講這個事,我儘量堅持讀完。”
我女兒今天想退學,肯定也經過長期考慮的,不是萬一,她也不會要退學,她心裡承受巨大負擔,看到父母的辛苦,自己成績上不去,寧願不讀也不能浪費時間。如果今天給她一頓批評,她的壓力會更大,只有相信她鼓勵她,減輕她的壓力,或許是更好的方式。
一次簡單的談話,讓女兒順利讀完高中,現在都大學畢業上班了。如果當時忍不住氣,給她一頓批評教訓,她肯定會讀不下去,就是硬讀下去,也是混日子。所以,看準時機,鼓勵和信任比批評更好。
第二、給孩子留空間勝過批評、鼓勵
我們家長都會有幾個好朋友,有時節假日也會帶上孩子聚會,讓孩子減減學習的壓力。
去年暑假,我就應邀帶著讀高二的兒子參加小聚會,一見面幾位家長先是對我兒子長的帥一番表揚,瞭解到我兒子讀高二,都不由自主關心他成績來了。
由於他們家都是一個孩子,都已上大學,能上大學了都是優秀的學生,我對他們家長、孩子適當進行了讚美,他們都是滿臉堆笑。
他們問到我兒子的成績情況,我兒子也不好講好講壞,必竟人家都上大學了,自己的情況很難說,我也看出兒子的尷尬情形,就對他們說:“我兒子成績還可以,你們都是他的學習榜樣,明年你們就等著喝我兒子的升學喜酒吧。今天的聚會,我們只講如何吃好喝好,不談政治(孩子學習情況)。”
大家聽我一講,話題都從我兒子身上下來了,“好好好、吃吃吃,我們邊吃邊講。”這樣我兒子才放鬆了一些,同時他也對我投來讚歎的眼光。
實際我兒子這段時間成績有點波動,心裡壓力還沒調整上來,他們問的越多,越有煩躁心情。我也不能隨便表揚和批評,批評讓兒子難堪,降低了自尊心,如果表揚不實,兒子會認為我虛榮。所以,只有岔開話題,給兒子空間,又不丟自尊,又滿足了兒子虛榮心――都說我兒子帥。
就從這以後,我兒子的成績從波動,很快走上平穩上升。現在高考已過,考了526分,我對兒子說:“我很滿意你的成績,原來根據你的成績情況,我認為上個二本就不錯了,現在你高出一本30分!”
兒子說:“高二以前成績確實不理想,那次暑假聚會,對我促動很大,面對幾個優秀大學生,我的成績確實平平,當時你沒有講我的任何不是,還想辦法解圍了我,給我巨大的鼓勵,都是因為那一次改變了我。”
所以,對孩子教育是批評還是鼓勵,家長一定講方法,該表揚時表揚,該批評時批評,要看好時機,一事件事情好的處理方法,真能改變孩子一生。
-
9 # 自在人生wub
孩子到底應該鼓勵教育還是批評教育?筆者覺得,無論是鼓勵,還是批評,都只是一種教育手段,教育孩子成人和成才才是目的。因而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具體視孩子的情況而定,需要鼓勵就要適時地加以鼓勵,需要批評也要妥當地進行批評,而不是走向某個極端,一味地鼓勵,或者一味地批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值得鼓勵的地方,也必定存在需要批評的地方;家長能夠形成這樣全面而科學的認識,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礎與前提。在對孩子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鼓勵和批評是兩個最常使用的手段,並且經常都是綜合運用;當孩子透過努力取得成績的時候、或者遇到挫折而懈怠的時候,就特別需要家長恰如其分的鼓勵,讓其有成就感和上進心;當孩子因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或犯錯而不知悔改時,也特別需要家長及時妥當的批評,讓其戒驕戒躁和知錯就改;更多的時候,則需要對孩子恩威並重,鼓勵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加以批評,指出其不足之處,讓其樂於接受!
鼓勵教育孩子,不等於溺愛和縱容!中國長期的“一胎”計劃生育政策,從而導致形成了一個最為嚴重的副作用與後果,就是家庭對於孩子的過分過度溺愛與縱容,在家人眼裡,孩子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是正確的,家長們毫無原則和節操地肯定與保護孩子的一切,對其缺點、錯誤、不足之處視而不見,一味地讚揚、鼓勵、和支援,致使現在不少孩子養成了貪婪成性、妄自尊大、極端自私的局面,等他們長大成人,變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成器時,已經悔之晚矣!因此來說,那種極端鼓勵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這不是真正的愛孩子,恰恰相反,是害了孩子!
批評教育孩子,不是完全否定和打擊!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思想裡,一貫比較崇尚“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謬論,尤其是一些學識較為淺薄的家長,更是將其奉為真理和倫音,孩子成長過程中,稍有差池,便不管不顧地非打即罵;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僅讓孩子感受不到親情和關懷,而且特別容易讓孩子性情變得極其卑微和陰暗,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和絕望。因而,筆者覺得,教育原本就是鼓勵和批評的綜合體,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味地批評教育和一味地鼓勵教育一樣,都是一種極端化的、極其錯誤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更加不成器和不可理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既不是鼓勵教育,也不是批評教育,而是綜合利用兩種手段的結合體,任何單純突出一個方面的想法與做法,都是走向極端,都是錯誤的,都不會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
-
10 # 小茶樹879
不要刻舟求劍。千軍萬馬難過獨木橋,社會導向要有正確的方法標,社會是大家共同維護創造的,好,人人安之,危,人人鬥之。
回覆列表
首先,“批評”和“鼓勵”不是對立的存在,不需要二選一。比較好的做法是,可以批評,但是不叱責,然後嘗試適當表揚。
其次,雖然兩個都可以用,但是使用過度其中任何一個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過度批評”或者“過度懲罰”,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害怕父母。如果你的批評沒有讓孩子明白他/她錯在哪裡,小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改正自己,心裡也會不服氣。而“過度鼓勵”或者“過度獎勵”則會讓孩子失去進步的動力,因為隨便做點什麼,父母都會很滿意的樣子。
想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上進、努力,光靠批評或者鼓勵是不行的。因為無論是“批評”還是“鼓勵”都是“外在動力”,而最好、最強、最持久的動力應該是來自孩子內心的“內在動力”。
比如,如果想要孩子學習好,無論你常常說“我家的寶貝最聰明瞭,好好學習,媽媽給你買...”,或者在孩子成績下降以後,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都不會讓小孩學渣變學霸。學習好的小孩,需要在最困的時候,堅持把作業做完;需要在好朋友都去生日聚會的時候,堅持在家複習考試;需要在放學以後,還主動去閱讀課外書、看知識類小影片。而能做到這些的同學,給他們動力的,不只是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或者表揚,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體會學習的樂趣,享受學會新知識、新技能之後的成就感,也明白學習的意義。
透過給孩子獎勵去鼓勵他/她學習,或者批評去威脅孩子去學習,都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在“外在動力”上,反而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