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翦所有的戰爭打不贏沒關係,不輸就好了,政治上辭職,自汙都沒關係,只想著自保,打戰也一樣,害怕失敗受到懲罰,而李牧和廉頗,白起完全不一樣,懂得主動出擊,攻敵之不得不守,製造戰機。 李牧打王翦,王翦必然堅守,而李牧可能分兵繞後,襲擊糧道,這時候王翦退兵的機率高,就算不退兵,分兵拒守,則敵之守者眾而兵寡,我之擊者寡而兵眾,以眾擊寡,無往不利,而且秦趙世仇,李牧帶領的趙軍強於長平之戰計程車氣,可以打出一比一以上傷亡,王翦有辦法破?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造飯處

    孫子兵法裡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王翦是一代名將,與其子王賁滅了除南韓外的五國,戰績彪炳。另外在第一次滅楚之戰時,王翦非60萬人不可,而李信只要求20萬人,結果李信大敗,也說明了王翦對戰場形勢,以及戰場之外情況都非常清楚。

    首先,戰略目標不同。王翦的任務就是滅國或是為滅國做準備,而之前的秦國曆代名將們,基本是以東出和攻城略地為戰略目標。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王翦的每次出兵之前,秦國的鋪排甚大,秦先與列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掰掰手腕,最後才是王翦出兵滅國

    其次,實力問題。秦王政時期,秦國的國力據說已經超過山東六國的總和,滅國只是時間問題,但六國也絕不是沒有機會反滅秦國。秦王政六年,五國合縱聯軍就曾攻入關中,直逼咸陽。而之前,與秦並強的齊國,就是被以燕國為首的合縱聯軍打殘,差點亡國。戰國形勢瞬息萬變,王翦率領著秦國大軍,可不是隻想自保,本來實力冠絕群雄,一點點地消耗掉對手就能獲勝,但如果著急冒進,一旦失敗,導致攻守易勢,不光自己要玩完,秦國可能也會有危機。

    第三,兵種問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王翦跟李牧同是戰國四大名將,都各自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對手的劣勢。王翦率領的秦軍,人多,善於陣戰,後勤保障充足,結硬寨打呆仗就是最好的攻防策略;而李牧這邊人少,率領的趙國邊軍,主要戰力為騎兵,以速度見長,一旦入城防守,趙軍的優勢就沒有了,李牧只能不斷地主動出擊,打擊秦軍節點。不同的兵種和各自優勢,導致了兩人的打法區別很大。

    最後,《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雖然秦王政沒怎麼有有殺功臣的記錄,但秦漢時期,很多功臣為了自保而自汙,這幾乎是一種公開的策略。至於樊於期,史書記載是率兵攻趙失敗,畏罪逃亡。樊於期逃亡的原因,這本身就是一樁懸案。但可以肯定,王翦在讓秦王信任方面,比樊於期要高明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威的無法一本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