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塘主說歷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展藝術教育有利於促進學生興趣的培養,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很多!

  • 2 # 龔斯特

    摘抄

    1

    學藝術時大腦會發生什麼

    貝格萊在《你的孩子的大腦》中說到:

    當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時,她的大腦裡有些神經元透過基因得以聯結,但是,更多的數以千億計的神經元是未聯結的。如果這些神經元得到使用,它們便可透過與其他神經元的相聯,融入腦的傳導系統,否則就會凋亡。正是兒童的個體經驗,決定著哪些神經元得到使用,實現大腦裡傳導通路的聯結。

    是不是覺得這段話似曾相識?對,就是我們在之前文章中也提到過的神經可塑性,這是教育對大腦產生影響的基礎。

    以我們最常見的三種藝術課程——音樂、舞蹈和戲劇教育為例,這三類課程的學習都可以使我們的認知功能得到鍛鍊,從而間接有助於其他課程的學習: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羅斯徹曾在學前兒童中做過這樣一種實驗:實驗物件涉及三組學前兒童,其中, 實驗組的孩子接受鋼琴或其他鍵盤教學和歌唱教學;對照組的孩子接受計算機教學;控制組的孩子不接受這些訓練。

    實驗的結果是, 接受鋼琴或其他鍵盤教學實驗組的孩子,在空間和時間能力測驗上的成績, 比其他組的被試高出34%。

    這是為什麼呢?

    兒童在進行音樂訓練時,大腦的執行功能區域活躍,前額葉皮層活動增加,前額葉皮層通常被稱為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決策和自控等較高層次認知過程就在這裡進行。

    音樂課程使大腦的執行功能得到鍛鍊,從而有助於孩子提高空間推理能力,幫助孩子解決數學以及創造性科學過程中的宏觀規劃問題。

    音樂在記憶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訓練會使大腦內側顳葉結構產生更多的聯結,而顳葉與記憶有關。研究表明,有1到5年音樂訓練的孩子能夠比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多記20%的詞彙。

    音樂課程也有助於語言學習。美國範德堡大學的研究者測試了6歲兒童的音樂韻律感知能力、語音意識、語法能力、非言語認知能力。研究表明,音樂節奏感和語音意識與語法能力有關,在音樂節奏任務中表現好的孩子可以更快地學習和掌握新語言。

    對於舞蹈來說,身體在舞蹈的同時,大腦也在“跳舞”。

    跳舞訊號從運動皮層(用來支配軀體各部分的運動)開始傳播,透過脊髓,傳到手指或手臂,並告訴它們以某種方式移動。

    這時,用於觀察動作和執行動作的大腦區域啟用重疊,重疊區域內的共同神經元可以將複雜的行為組織成有順序的結構,即將不連續的肢體動作合併為連續流暢的藝術動作,從而體現舞蹈的魅力。

    孩子在舞蹈時,大腦需要計算空間方向、調整運動訊號、控制關節和肌肉,此時相應區域的腦電波活動增強,從而鞏固孩子身體運動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戲劇教育對於提升孩子的敘述理解和社會認知能力也有不俗的作用,能夠使孩子的識別特徵、理解角色動機、自發思維與分析思維的能力得到發展。

    香港做過一個為期一年的教師與藝術家合作專案,藝術家至少要提供60個小時的在校服務,給教師提供培訓或在戲劇教育課堂上提供幫助。

    研究發現,經過一年戲劇教育後,孩子的語言和形象創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戲劇訓練可以發展孩子們的映象神經元,映象神經元在培養自我意識和社會聯絡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戲劇給了孩子們自我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和同伴交流合作,也培養了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

    以上看出,藝術在腦神經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藝術教育的地位不可忽視,有效的藝術教育不僅不會抑制學習,還會透過提高執行力、增強記憶力、協調平衡力等方式來促進學習。

    藝術課程也不只是唱一首歌、畫一幅畫這麼簡單,好的藝術課應該讓孩子們感興趣,主動學習,而不只是為了完成課堂任務。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藝術課呢?

    2

    藝術還可以這樣“變”

    第一條:改變學習環境,讓孩子更放鬆、更自由地進行藝術創作

    藝術是充滿想象的,是具有無限可能的,藝術沒有過多的規則和束縛,在舒適放鬆的環境下更利於藝術創作。

    教師們可以這樣做:

    改變原有的座位,撤去桌椅,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圈席地而坐

    讓孩子們分成幾個小組,圍在一起進行藝術創作

    教室裡擺放藝術工具以及孩子們創作的藝術作品

    讓孩子們自己佈置藝術教室

    第二條:激發孩子的興趣,讓藝術變得“有趣”

    藝術並沒有唯一性和正確性,教師在教學中多用鼓勵的話語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喚起孩子們熱愛藝術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尊重孩子們的藝術成果,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營造活躍輕鬆的課堂環境,讓孩子們真正喜歡藝術課。

    善於利用工具,使藝術課程不再單一枯燥。音樂課上可以用多種樂器教學,向孩子們展示不同樂器的特點,避免單一樂器帶來的乏味。美術課上可以改變紙上作畫的模式,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立體創作,既拉近了與生活的聯絡,又體驗了不同的創作方式。

    設計創意性的主題,讓藝術生動起來,從而激發孩子的創作興趣。

    充分利用學校、地區的藝術資源,開設具有特色的藝術課程,比如戲劇課程、舞蹈課程、皮影課程等。它們既可以為孩子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體驗, 又可以使孩子的藝術經驗得到豐富和昇華, 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3

    藝術還可以這樣“用”

    嘗試使用新的藝術教學策略,也可以讓藝術在學習環境和日常教學中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第一條:營造藝術環境

    重視藝術為學習帶來的氛圍和環境影響。不僅對藝術教室要進行佈置,對於我們的校園和正常上課的教室更要進行藝術佈置。

    學校利用操場、走廊、大廳等公共資源營造藝術環境。

    教師可以一學期設立一個主題,讓孩子發揮想象,設計方案,著手創作。孩子們在自己設計的班級中上課,會更有歸屬感,更能激發學習興趣。

    學校為藝術創造條件,組織開展多樣的藝術活動和藝術節,讓孩子們可以交流並展示自己的藝術成果和作品

    第二條:利用藝術工具,豐富核心課程

    藝術可以作為核心課程教學上的輔助工具,這類課程利於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個體的學習很大部分受自身的興趣影響,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

    藉助藝術,幫助孩子對核心課程的理解和學習。

    藉助藝術,讓核心課程變得生動起來。

    從一個故事開始教學,設立情境,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透過讓孩子畫一畫、折一折的藝術活動來緩解孩子的課堂壓力,從而進行有效學習。過大的壓力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利於成長。

    第三條:藝術課程與核心課程的跨學科融合

    藝術課程和核心課程處於平等地位,可以透過特定的內容、技能、表現和思維方式進行融合。

    這裡的藝術不再是輔助作用,而是需要孩子使用高階認知的藝術技能,藉助藝術方式進行感知、觀察、實踐。

    它並不是藝術與核心課程的並列,而是融合,要求孩子把藝術和核心課程中學到的知識、理解、技能和態度融合在一起,從而加深和豐富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大腦的不同區域之間也達到了更多的溝通交流和更加協同化的運作。

    藝術課程不僅是促進孩子高度參與以及社交情感的有效途徑,還為孩子提供理解內容的創意方式,所以在專案化學習中,藝術課程常與核心課程進行融合。學習實踐時,孩子們經常會用藝術形式來進行實踐,常見的藝術形式有畫圖、戲劇。成果彙報時,也可以經常運用藝術形式來展示。

    願我們都能重視藝術、運用藝術,讓藝術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發揮更強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做放下?什麼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