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步入社會在職場裡怎麼更快的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6
回覆列表
  • 1 # 嗨-天使來了

    首先冥想,不斷問自己,窮競自己,自己有什麼,沒有什麼,擅長什麼,愛好什麼。自已的短板有那些,把自已瞭解清楚,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 2 # 迪迪乾貨

    突然,有人問:“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這才知道事情原由。原來這個妹子是學計算機的,在一家公司做測試員,是幹技術活。但這家公司老闆,覺得既然你都幹技術工作了,順帶做客服,幫助客人解答疑惑。

    事實上,在面試的時候,這家公司老闆明確表示是做技術方面的工作,根本沒有提到還要扮演客服角色。

    這讓妹子犯難了。她是純理科生,一個靠技術吃飯的人,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現在老闆卻讓她經常跟人打交道。

    結果當然糟透了,老闆和客戶對她的溝通能力表示不滿意,總是時不時訓斥她。

    可妹子跟她跟周圍的同事關係很好,大家也都願意幫助她。

    她只是不擅長商業化溝通方式。

    最後妹子實在受不了,決定辭職。但心裡又愧疚和害怕,覺得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好,能力太差,沒有讓老闆和客戶滿意,以後找不到好工作。

    這才懷疑自己是不是溝通能力太差,沒有統籌能力,想要嘗試變成溝通達人,管理高手。

    聽完妹子的前因後果,群裡的小夥伴們都表示:辭的好!

    其實這個妹子真沒有她說的那麼糟糕,她對於技術這塊非常認真負責,做測試時發現BUG,重新修復之後,會特意留心反覆測試,看是否還有問題,是一個靠譜的人。

    她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也很明確,往技術方面發展,做測試員的工作。既不浪費自己學過的計算機專業,也適合女孩子工作強度,沒有太多的勾心鬥角。

    有一個小夥伴直接就說:“你是做技術的,只要保證同事之間關係就行了,學啥商務溝通呀!有問題也是老闆不會用人。”

    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人身上也發生過,逼自己做不擅長的事情,沒有成功,然後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最後整個人變得不自信。

    其實這是讀書時留下的陰影。

    上學時,老師要求我們不能偏科,如果你文科很高,但數理化不好,就要強化數理化,爭取也要考高分,要符合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是指: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可是在職場上,木桶效應根本不適用。你要做的是揚長避短。

    做你擅長做的事情,並且將長處放大。那些你不擅長的事情,你就算盡全力做,也只能做到及格,根本不可能成為長處。

    人只有做自己擅長,喜歡做的事情,才會有成就感。

    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即便遇到困難也願意咬牙堅持。

    因為發自內心熱愛。

    所以願意經歷風雨。

    02.

    《這些道理沒有人告訴你》作者楊萃先,她分享自己工作經歷。

    曾經在國企上班,受不了國企的約束,最終工作半年以裝瘋賣傻辭職;後來又去體育服裝公司工作兩年,但自己沒有任何體育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又辭了;再後來,興沖沖開美容院,結果四個月就倒閉了。

    直到成為英語教師,職場之路才開始順起來。她成為優秀的英語教師;後來又出版職場書籍,成為暢銷書作家;接著又開始創業,成為方紅糖與途正文化。

    為什麼她做英語教師之後,開始開掛呢?你看看她過往成就就知道了。

    在讀書時,她英語八級,大二的時候,在農村老家辦過英語輔導班,她的英語水平牛逼,所以當英語教師自然順手;接著她寫的作文經常當作範文朗讀,後來延伸出暢銷書作家也是無可厚非的;最後是演講冠軍,也是辯論團一員,這就意味著:膽大,擅長與人打交道。

    你會發現,她的職業道路開掛,只是選對賽道。在正確賽道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而開美容院,去體育服裝公司工作,這些都不是她的亮點,不順的機率極大,即便很努力做,也就勉強做到合格。

    找到自己的擅長點,然後長久堅持,你的熱情就會變成熊熊烈火。

    其實你仔細想想,你去投簡歷的時候,肯定優先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簡歷上放大自己長處,隱藏自己缺點吧。你總不會把缺點放大,告訴HR,我有這麼多缺點,快來找我吧?這樣能找到心儀工作嗎?

    對於每個職場人而言,如果你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績,想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想成為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那就要有一個錨點,立足於這個錨點然後長久堅持下去,這樣你才會變得更加自信。

    其實,當我們談論一技之長的時候,就是在問你:你找到自己擅長的點嗎?將擅長的點發揮到極致嗎?

    

    03.

    很多人找自己擅長點,經常會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這個單位有前途嗎?

    我對這份工作有興趣嗎?

    我有能力幹好它嗎?

    這三個問題沒有錯,但實操性很差。

    你會發現問完跟沒問一個樣,你依靠什麼來判斷這公司有前途?依靠什麼來判斷自己對它感興趣,又依靠什麼來判斷自己能幹好它呢?

    你只是靠感覺,感覺行。

    但感覺不適合找工作。

    現在,提供一個接地氣的方法,也是我自己常用的一種方法:“紅黑策略”。

    紅點表示你已經被市場認可的事情。比如獲得稿費,有10年的護士工作經驗,或者是受他人認可的鮮明個性特徵,特立獨行,點子多。

    黑點表示你跟其他同齡人、同背景的人相比,被證明做得比較失敗的事情。比如不擅長與人溝通;做事情比較粗心,對數字不夠敏感。

    在描述紅點和黑點時,不要用形容詞。類似於樂觀向上,性子直這樣表達,這會讓你對自己產生誤判,你要找到“學校、職場已經被驗證過的事實”作為紅點和黑點依據。

    簡單來講:每一個形容詞後面都要有2個以上的事實證據,這樣才算是紅點或者黑點。

    如果你的紅點被市場認可,即便有朋友打擊你,父母懷疑你,你都可以無視,因為市場是你最大的金主爸爸。

    找到自己紅點和黑點之後,你選擇工作就以紅點作為基礎就可以了,然後專注走下去。基本上大方向就會不錯,可以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當然,用一個“紅點“工作,必定辛苦,但如果你把2-3個紅點集中起來,稍微發力,就會變成熊熊烈火。

    就像前面舉得楊萃先例子。她只是英語教師,市面上一抓一大把;但她會寫作,又多了一個暢銷書作家;又經歷過創業,有職場方面經驗,延伸出職場專家。這樣一來,她的“不可替代性”就變得非常強了。

    但有一點:不要太過刻板的相信職業測評,照本宣科的進行分析。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嘗試驗證,這樣才能判斷自己的紅點是否找對。

    有時候頻繁跳槽,除了企業有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紅點是什麼。

    只能用最笨的辦法,先進入一家企業嘗試一下,發現與自己擅長的相悖,只能選擇辭職,接著找。

    對於多數90,95後,甚至00後的人來講,職場不僅僅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想要滿足自我需求和價值。

    對於我們而言,找到自己擅長的比什麼都重要。

    談再多的情懷,都比不上老闆看不到紅點來的心痛。

    對於個人來講,只有找到自己擅長的紅點,才會遇到誘惑不動搖,遇到困難不退縮,才會知道如何超速前行。

    只有找到擅長的,才有機會做到極致;不做擅長的,只會越做越差。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古典把時間浪費在好玩的事情上(新精英生涯002)古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將肉片炒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