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身花草

    1,古代有平水韻。可以參考裡面的字,當平仄字典使用。

    2,古還有詞林正韻。裡面的字,也可當平仄字典使用。

    3,目前有中華新韻。也可以當平仄字典使用。

    實際寫詩時,如果用新韻要註明使用的是新韻。反之,不用註明。

    寫詩時,一般,1聲、2聲是平聲,3聲、4聲是仄聲。另外,如果用平水韻,也要注意入聲字為仄,還有今平古仄,可平可仄字的意思是否相同。

    不要想當然,對於古代發音,如果困惑,可以用搜韻線上檢驗正確與否。

    其實,平仄詞譜也有規律可記憶。寫詩不用看格律。

    一般都遵從馬蹄韻。可百度檢視。

    但是,具體格律,詩詞歌行曲賦也不同,有的有詞譜,有的沒有,要善於研究學習典型詞譜模仿寫。不要挑剔古人的錯。

  • 2 # 沙漠小草181207345

    【平仄分韻】一書民國版中,平是平,上去入屬仄,解放後改上也平。甚至作對先儒有律韻不及現人,不要律韻意境好見解,舊推平仄法!隨口順岀者平,如:東、董、凍、篤即平、上、去、入,又金、錦、禁、急,音平、上去、入。又彭、棒、硬、額⋯⋯上推平仄法例列,祥分韻撮要〉。

  • 3 # 老街味道

    問題:平仄是怎樣判斷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

    前言

    符合平仄是近體詩的基本規則,平仄與四聲是在齊梁時期才開始被詩人注意,當時沈約等永明體詩人們發現了四聲“平上去入”的規律,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是怎麼回事。

    同為竟陵八友的梁武帝就曾經問過手下,何為四聲?答曰:天子萬福。

    一、四聲

    今天的四聲是1234聲,以天子萬福為例比較一下今古四聲的不同

    天一聲(古平聲)、子三聲(古上聲)、萬四聲(古入聲)

    古韻裡邊的平聲類似於今天的1、2聲,如:天、田、媽、麻;

    古韻裡的上聲類似於今天的三聲:子、馬;

    去聲相當於四聲:萬、罵。

    二、平仄

    平生就是平:天;

    仄包括了上、去、入三聲:子、萬、福。

    三、注意那些問題?

    今天的平聲未必是古韻裡的平聲,例如福、熟、石在古韻裡是入聲,屬於仄;

    筒在今天是三聲,在平水韻中屬於上平一東,是平聲。

    像“筒”這種情況不是特別多,但是像“福、熟、石”這些古韻裡的入聲字數量卻不少,用古韻作詩的時候一定要經常查詢。

    結語

    今古不同韻部不同平仄的情況很多,也是困擾大家用古韻作詩的問題,要解決沒有好辦法,多讀、多寫就能記住一些。不必特意去背誦,寫完詩查詢一下就可以了,查幾次就能記住。

    關於入聲,可以看看這兩篇文章:

    《這些常用字,在古代竟然都是仄聲,原來他們都是入聲字 2018-09-20 16:42:56》

    《老街詩詞閒話44-學格律詩怎麼辨認入聲字》

  • 4 # 芯蓫

    《尋仙去》(平水韻)

    霓虹久看眼蒙塵,方覺春江煙雨真。

    故我瀟瀟尋仙去,輕舟颯颯過五津。

    ·

    一般情況下,現在的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

    考慮到漢民族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不斷融合形成的民族(契丹、鮮卑等民族完全融入),古今漢語的發音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中。所以某些一二聲漢字,古時可能是仄聲;而某些三四聲漢字,古時可能是平聲。

    其實大家不必過分糾結每個字的平仄,現在是網路時代了。不管你是寫詩還是寫對聯,很多網站都有小程式,可以幫助檢查平仄問題的。至於每個字古時具體什麼發音,查一下 平水韻 韻表即可。很多網站都可以查詢的。

    所以,網路時代學習格律寫律詩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我學習寫作律詩快一個月了。自我感覺,進步非常明顯。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寫的小詩。相信您如果想學習寫作,進步的速度不會比我慢。

  • 5 # 醉白先生武立之

    漢字的四種聲調,又分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其中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通稱平聲。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第三聲(上聲)和第四聲(去聲)通稱仄聲。舊讀入聲的字也歸入仄聲。仄是傾側的意思,即不平。

    字的平仄在詩句的安排中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詩詞都講平仄。古體詩對平仄的要求雖然不那麼嚴格,但也要大體安排適當,才能使詩句的聲調出現高低起伏,富有音樂性,使之琅琅上口。平仄在格律詩中是怎樣交錯的呢?例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的第五、第六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其平仄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仄仄,仄仄後面跟平平,最後一個仄字。而仄起句是仄仄後面跟平平,平平後面跟仄仄,最後一個平聲字。這就是平仄交替。

    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 6 # 二他爸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大家研究並瞭解平仄的太少啦!

    真正做學問的,都是專家,學者。

    人家工資不犯愁是吧!

    普通百姓還是儘快把房貸還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得養家餬口。

    這個月的手機費剛交的!手機停了好幾天了!

    不好意思!幹活去了!

    告退!

  • 7 # 傳人旋風

    如何區分平仄?簡單的說,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 音樂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但是,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第一、第二聲中非鼻韻母的字多數是平聲,但有部分是仄聲(即古入聲字),如“鴨、接、耷、八、逼、拔、達、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

  • 8 # 音樂瞄瞄

    平仄,是中國古詩詞或對聯中用字的聲調,古漢語中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也就是平常說的一聲平、二聲上、三聲轉彎、四聲降。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就是平聲。

  • 9 # 老黃學傷寒

    平仄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平仄問題首先要有一個現代漢語四聲的概念,也就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現在平仄有兩套系統,一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簡稱為新聲。二是以《平水韻》為標準的,簡稱為古聲。現在這兩套系統交叉並用,但是不能混用。比如你寫一副聯,就只能用一套標準。

    (一)、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為次聲。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媽麻馬罵,媽一聲,平;麻二聲,平;馬三聲,仄;罵四聲,仄。

    (二)、古(舊)聲

    一個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楹聯或者是古體詩詞愛好者,應該對新聲、古聲都懂,哪怕今後全部通行現代漢語了,我也覺得也有必要了解古韻。這是欣賞,學習,吸收,傳承楹聯詩詞文化的需要!其實新聲和古聲這兩套系統相差不是很大,約有300多個字,按照偏旁來記也只需記幾十個字就夠了。

    古漢語的四聲到了現代是怎樣的呢?

    1、平聲:現在已經分化為陰平、陽平。也就是說,現在大多數一聲和二聲的字,都屬於平聲。

    2、上聲:與現代漢語的三聲相同,但有些現在變成了去聲字。

    3、去聲:現在還是去聲。

    4、入聲:對於江浙,兩廣,福建,江西等地的人,入聲還保留著,但現在的標準普通話已經完全摒棄了入聲,這些入聲字多歸為去聲(最多),陽平,也有一些入了上聲。要說分辨,這些是需要在讀和寫中間留意的,有一些基本的規律留意下,比如字母是ue或ie的多是入聲,如節、絕、闕、裂、月等,可以到入聲韻裡去熟悉。

  • 10 # 杜興華51775718998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發音平直高昂,“仄”指發音曲折短促,平仄聲的使用決定了詩詞的韻律節拍。平仄的運用是為了讓詩詞要有韻律美感,陰陽頓挫、朗朗上口、流暢動聽,高低短促相互協調。平仄的交替使用,使得詩詞文字具有了節奏感、靈動感和韻律美感。

    現在平仄有兩套系統,一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簡稱為新聲。二是以《平水韻》為標準,簡稱為古聲。現在這兩套系統並行並用,詩詞韻文是雙軌制。但是,在寫古詩詞、對聯中這兩個韻腳系統不能混用。

    一、新聲韻

    現代漢語即普通話,依據現代漢語拼音為依據制訂的韻譜規則。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制定頒佈了《中華新韻》,劃分為14個韻部。 普通話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為次聲。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1.陰平— 它的具體讀音是高而平,相當於音樂中55。如:機jī、詩歌shīgē、西方xīfāng。

    2.陽平/ 具體讀音是由中度升到高度,相當於35。如:及jí、時常shícháng、習題xítí。

    3.上聲\/ 具體讀音是起音比陽平略低的半低度,先往下降到最低度,再往上升到比陽平的收音略低的半高度,形成一個曲折的調型,相當於214。如:擠jǐ、使者shǐzhě、洗禮xǐlǐ。

    4.去聲\ 具體讀音是從最高度一直降到最低度,相當於51。如:寄jì、事例shìlì、戲劇xìjù。

    例如:李白的七絕《早發白帝城》的韻律如下:  

    朝辭白帝彩雲間,  

    古:平平仄仄仄平通  ◆間【上平十五刪】【去聲十六諫】

    新:平平平仄仄平通  ◆間【八寒,an,ian,uan,üan】  

    千里江陵一日還。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還【上平十五刪】【下平一先】

    新:平仄平平通仄平  ◆還【四開,ai,uai】【七尤,ou,iu(iou)】【八寒,an,ian,uan,üan】   

    兩岸猿聲啼不住,  

    古:仄仄平平平通仄  ◆住【去聲七遇】

    新:仄仄平平平通仄  ◆住【十四姑,u】   

    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通平仄通仄通平  ◆山【上平十五刪】

    新:平平仄通仄通平  ◆山【八寒,an,ian,uan,üan】

    上述“通”的意思為可平可仄,要依據詩詞的格式要求和該字在句子中的詞意和讀音來判斷平仄。如“啼不住”的“不”是多音字,有平聲的讀音,也有仄聲的讀音,作副詞、助詞時讀仄聲,作動詞是讀平聲,“不必”讀(búbì),要根據在句子中意思和語氣不同,來判斷它的平仄。“不”在本文中讀仄聲。 本詩的“間、還、山”的古韻韻腳為上平十五刪韻譜,新韻韻腳為八寒韻部。按照七絕平仄格式來分析,每個字的新聲韻與平水韻的發聲以及聲調差別是很明顯的。“白”在古韻中讀仄聲,在新韻中讀平聲。

    新韻符合現代人說話寫文的發音習慣,也便於學習掌握。

    二、古聲韻

    古聲韻也叫平水韻。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訊息,分入四聲之中)。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

    平水韻和新韻的差別很大,平水韻中上、去、入聲分類的字為仄聲,可在新韻中許多都是平聲。例如“擊、說、積、極、習”在古韻中均屬入聲字,現代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按舊韻,仍應屬仄聲,按新韻就是平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中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閩南方言、粵語,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喜歡古韻的就用平水韻,這是古漢語原汁原味的。

    三、詩詞創作中的平仄運用

    詩詞創作中都是有格律詩和詞的固定格式的,你可以學習掌握其格式要求,如:五絕、五律、七絕、七律、《蝶戀花》、《水調歌頭》等。

    詩詞首先要在平仄聲調上,力求其合律,合乎格式要求。否則,就不是格律詩詞,但可以稱為是古風、散體或者是自由詩,同時,要求必須押韻,增加旋律之美。 使詩歌之節奏更鮮明、更和諧,和諧統一,企求工穩。吟誦起來,令人覺得鏗鏘悅耳。 只有這樣,才便於朗誦,便於記憶,使得詩之有韻味,琅琅上口。近體詩押韻要求嚴格。不論絕句、律詩、排律,都必須用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許鄰韻通押。 但為了整體詩詞意境的表達,有的字用上去合乎韻但不合乎意思,有時候不得不借用相鄰的韻部的詞來押韻,如“平水韻”中“一東”與“二冬”、“四支”與“五微”、“十四寒”與“十五刪”等可通押。古體詩通韻較寬,屬於諧音寬韻,也是可行的。

    如:七律平起首句押韻的標準格式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律詩各句的構成規則就是: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對句相對,是指一聯中的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如果上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鄰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來是相同,但是由於是用以仄聲結尾的奇數句來粘以平聲結尾的偶數句,就只能做到頭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聯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聯的上句要跟上一聯的下句相粘,也必須以平聲開頭,但又必須以仄聲收尾,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所以,格律詩必須要按照律絕標準格式來寫。至於你在詩詞或對聯創作中,使用新韻還是古韻,自己自行選擇。

    本人認為:因為古漢語中的許多發音和現代人的讀字發音區別較大,以免讓讀者誤會,應當與時俱進,採用新聲韻為宜,並可在作品名稱上標註是平水韻或新韻字樣。

    四、對仗

    在詩詞和對聯創作中既要求平仄關係,又要求有對仗的規則, 對聯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語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避免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尤其是格律詩的創作十分強調對仗的要求。對仗技法的使用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例如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這兩個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對偶的要求,但由於其平仄不相對,音律欠和諧,並在同一結構位置重複使用了“天下”、“之”、“而”等這樣的詞語,所以不合對仗的要求。

    廣義律詩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許拗格存在,允許三仄尾。如崔顥的《黃鶴樓》就是典型代表。

    狹義律詩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律詩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松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

    律詩還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即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我們看看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作: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其中的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屬於寬對,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組聯句就很工整,無論是結構、節奏、詞性、平仄都完全合乎對仗原則,極為工穩,是最為典型的對仗聯句。

    總之,學習平仄關係和運用是格律詩的基本功,先要背誦格律表,再是學習掌握新聲韻和平水韻的區別與運用,對仗規則與技法,寫作時藉助網上平仄查詢系統或工具書進行驗證平仄的正確性,然後經常反覆練習,多讀多寫多練,貴在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釀豆泡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