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一.在應試教育下,為了追求高分數,特別強調標準化教學.標準化的教學、考試如同溫柔的陷阱,過於追求客觀化、規範化而束縛了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成為扼殺創新精神的最大凶手.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學生可以很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自己卻不會提問,或提不出問題,這不能不說我們的教育不僅沒有發展他們的想象和思維,反而使他們更加僵化了.

    現存教育由於某種異化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的充分實現.第一,過重的學業負擔、惟“智”是舉的做法,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現存學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學生學會順從,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創造力的培養.在現存的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中,大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剛性的規範管理,重視校長和老師的權威,運用各種規則、規範,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而不管學生是否心服口服.更有甚者,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這樣做只有使學生規規矩矩,學生富有活力的生命在規範的框架中遭到壓抑,限制了人的主體性的發展.克服教育負向功能的關鍵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學生的個性發展看作教育的惟一出發點和歸宿,而不是為了外在的目的迫使學生就範.以人為本的教育,以人看作具體的、能動的,尊重他們的人格和生命,以積極的目的期待他們、賞識他們.

    二.

    教育對社會發展的負向功能,是教育活動或教育系統出現的偏移和失調狀態.教育的社會負向功能有些是整體的,有些是區域性的,這取決於社會的性質.

    第一種情況:社會發展處於負向時,教育對社會出現總體的負向功能.發展是一個向量,具有方向性.當社會處於倒退狀態、反動勢力得勢之時,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也是消極的,這時教育發揮的是負向功能.這是一個反動的、復辟的時代,教育培養了野心家式的人物和他的順民,帶來了人類社會的倒退和災難.歐洲中世紀和中國封建宗法統治時期都是如此.

    第二種情況:當社會發展處於正向時期,教育對社會的發展功能總體上是正向的,但也由於某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與社會的外部關係失調,出現了局部的負向功能.(1)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所制約,所以教育必須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違背這一規律必然出現教育的社會負向功能.如由於教育內容陳舊,學校所輸送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這就出現了矛盾,社會拒絕使用學校的畢業生,這一方面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還會釀成社會問題,嚴重時會危及社會的安定.(2)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物質生產提供相應的基礎條件,如果超過了物質生產所能提供的“底限”,就會出現教育的負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導致國民經濟的失衡,工農業生產投入降低等等.在社會發展處於正向時期,教育出現的負向功能是人為的結果,是教育的內部和外部的異常條件所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和障礙.教育的負向功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正確認識並遵循教育規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動,協調教育與社會的關係,就可以最大幅度減少負向功能,增強正向功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探險經歷》三百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