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漸行漸遠的梳子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論述發表感慨.第四段的頭幾句是一種設想,為六國籌劃怎樣對付秦國.第三段末尾的設想,是僅僅就六國改變它們各自的方針路線來立論,所以只說勝負存亡“或未易量”,沒有加以肯定.則進一步指出必須發憤圖強,敢於鬥爭,並且團結一致,聯合抗秦.秦國即使想要吞併六國,那恐怕也是咽不下喉嚨裡去的,可惜六國沒有這樣做.六國在敵人強大的威勢面前屈服了,不敢鬥爭或者不能堅持鬥爭,最後全部破滅.這是一個慘痛的歷史教訓,也是後代當國者應該吸取的歷史經驗.蘇洵最後說:“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強大敵人的威力面前被嚇倒.

    文章的第五段是作者繼續發表意猶未盡的感慨,不同於第四段,第四段的感慨針對的是歷史,第五段的感慨針對的是現實.整篇《六國論》,應該說到前一段的就結束了.蘇洵決不是為評論歷史而評論歷史,蘇洵的文章的全部鋒芒幾乎無不處處對準現實.是想以古代社會治亂、國家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作為處理當前國家的重大問題的借鑑.文章只寫到前一段,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有這一段從古代歷史引渡到現實政治,才見出它的主題深刻意義.這一段完全說的是北宋王朝的對外政策:北宋王朝與六國諸侯的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六國諸侯只是佔有區域性地區,力量有限,而北宋王朝則佔有全國主要地區,力量遠遠超過六國諸侯.六國諸侯如果敢於同秦國鬥爭,還可以取得勝利,那麼,北宋王朝同樣敢於鬥爭,當然不成問題地更可以取得勝利.但是北宋王朝卻“以天下之大”向遼政權和西夏政權屈服,一味妥協退讓,不敢進行鬥爭,這就連六國也不如了.不用說,它最終也必然會得到六國破滅一樣的後果.這—段文章只有六句,作者用筆相當精練,內容高度概括,而且在議論中包含著極大的感情分量.話說得十分含蓄婉轉,同時問題又揭示得十分明確尖銳.從全文的佈局來看,也收結得沉著有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婆媳關係這樣難處理?難道婆婆欠了你什麼嗎?媳婦也要做婆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