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下來讀點書

      第一、傳遞功能。

      人類文化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它只能學而知之,而不能透過遺傳的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人類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在人類早期先民那裡,與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教育,透過口頭和行為傳授的形式,傳遞著原始的文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文化的豐富,特別是由於文字的出現,人類文化單純靠口頭和行為傳播的形式已不能勝任,人類社會有了專門傳授文化的機構的需要。這時,學校教育便產生了。教育傳遞著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較為迅速、經濟、高效地佔有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使一個人從毫無文化內容的“自然人”變成一個具有攝娶鑑賞、創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如果人類文化不從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那麼,人類文化的儲存、積累與發展就將成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複他們的前輩所經歷的事,人類就不可能進化,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結繩記事、鑽木取火的矇昧時代。就世代交替的整個人類而言,人類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承繼者。就其每一代人而言,人們首先是文化的承繼者,然後才是文化的創造者。“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接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只有先佔有文化,然後才能創造文化。

      第二、選擇功能。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人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確定的教育內容。而確定教育內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文化的過程。教育內容之所以需要“確定”,一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任何文化都包容著先進與落後、崇高與卑下、文雅與粗野的成份。而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文化價值的引導工作,它需要擷取文化的精華編成教材,提供給受教育者適應社會生活發展變化需要的觀念、態度、價值、行為方式以及知識與技能;二是因為,作為教育物件的青少年其身心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們的認識能力、道德實踐能力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教育內容的確定必須考慮這一點;另外,人腦容量的有限性與人類文化知識的無限廣闊性構成了一對矛盾,教育不可能把人類的全部文化知識在一定的時間內都傳給受教育者,這也就需要確定教育內容。學校教育對文化的選擇還可以透過對教師的選擇得以實現。因為“學校的真正性質和方向並不是由地方組織和良好願望決定,不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也不由‘教育大綱’等決定。而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2〕。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實行“學術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方針。因而,在當時的北大,既有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也有宣傳資產階級學說的,還有鼓吹中國傳統儒家學說的。這實質上就是教師在利用教育對文化進行選擇。教育對文化的選擇,在多種文化觀念相沖突的歷史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和重要。如在我們今天的社會文化觀念中,除了佔統治地位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文化觀念外,還有封建主義的文化觀念,西方的文化觀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觀念。資本主義的文化觀念。傳播、傳遞什麼樣的文化觀念,我們教育的選擇功能的意義就更加重要和突出。

      第三、創新功能。

      教育不僅僅是傳遞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人類已有的舊文化中力求更新與創新。使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必須不斷地創造與更新文化。而人類正是透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和更新。新的一代,透過教育,迅捷而有效地分享、佔有人類文化的精華,然後即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新的創造。因此,教育作為傳遞人類文化的手段。不僅具有儲存文化的功能。同時也具有“文化繁殖”、發展——更新文化的功能。換言之,教育傳遞文化,實質上是一個“文化移植”、“文化增殖”、文化再生產的過程。而這個再生產過程。是一個擴大再生產,且具有經濟、高效、模仿和接受,而是一個不斷重組和建構的過程。人類學家格里庫裡·貝特森在《思想生態學的步驟》一書中,強調了這樣一個觀點:“文化本身是複雜的,學習文化的過程也是複雜的,從某種意義上看,每一代人對他們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結構自己的文化。”

  • 2 # 手握蒼穹腳踏乾坤

    2013年崑山市文化科技發展計劃科技專項申報指南 . 發明成果轉化,重點支援市場前景好的重大專利技術的推行利用和產業化,充分發揮專利技術在 .. 在崑山境內當年建設並獲上級主管部門認可的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的電影都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為什麼都是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