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鬼繪卷ing

    有些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把自己的感受表達給別人看。比如說,即使孩子心裡非常不願意,但表面上,他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去順從別人。孩子如果持續著這種關係的話,孩子的外表和內心就會形成巨大的反差。因為孩子不能夠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方不容易瞭解這個孩子。換句話說,在別人印象中的孩子有可能與其真實情況有著巨大的差別。

    比如說,媽媽讓孩子跑腿,孩子不情願的情緒佔99%,情願的情緒佔1%,但由於孩子沒有拒絕媽媽的勇氣,只好表面上若無其事地去跑一趟。這樣一來,媽媽就不可能知道孩子內心的99%是不願意去跑腿的這一事實。媽媽只會認為,孩子沒有任何怨言。當給孩子吩咐任務的時候,孩子不會有一句怨言,因而媽媽很有可能認為孩子是喜歡跑腿的。這便是僅僅憑藉1%去了解孩子而產生的誤解。

    像這樣,不擅長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經常會被別人誤會。別人不知道是不是誤會,便會認為他喜歡幫他們做事,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人就是這個孩子。不過對於這個孩子來說,討厭跑腿的心情佔據了99%,所以經常跑腿之後,在其內心肯定積壓了很多不滿情緒。

    孩子沒辦法處理這些不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媽媽一定要警惕孩子出現表裡不一的情況。內向的孩子雖然由於其性格特徵不經常表達自己,但如果其表面和內心完全不一致,就要另當別論了。因為別人只看到了孩子為數不多的表達,從而沒有認識到孩子的真面貌。更大的問題是,孩子並不知道別人為什麼不理解自己,因而最終他們很可能會埋怨別人。

    孩子之所以出現表裡不一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別人把自己當成壞人,所以他們才會採取這種自我防禦機制。如果前文中提到的孩子拒絕跑腿的話,媽媽可能會把孩子看成一個無情的人,孩子也怕自己被看成那種人。出於這種自我防禦機制,孩子才沒有表達出不情願的情緒。因為他以為,如果自己那麼做的話,媽媽就不喜歡自己了。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拒絕媽媽的要求後,遭到責罵的可能性是更大的。

    不過從孩子的立場來看,他肯定會存在不願意跑腿、想踏踏實實地休息一會,或者繼續做手中的事情的慾望。孩子的這些慾望沒能及時地得到滿足,所以會產生不滿情緒。對於孩子來說,像這樣犧牲自己利益的選擇實際上是難以承受的。再說,這種選擇經常出現,導致自己手中的事情常常受影響的話,孩子的不滿情緒就會達到極致。所以,平時聽話乖巧的孩子,有一天會突然變得無精打采,甚至出現嚴重的反抗情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受人尊重的人,而且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自尊心。自尊心弱的話,大體來講,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更低,對成就的慾望也就更低。如果在同齡人群體裡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就無法成就自己的夢想,那麼其自尊心就會更弱了。而且,這種惡性迴圈會反覆下去。另外,自尊心不足的孩子害怕自己的自尊心會進一步地被破壞,所以他們才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避免成為壞孩子的方法。

    透過這種方法壓制自己慾望的孩子不可能佔據主導地位,而且在最基本的適應中也會失敗,沒準兒會成為同齡人的攻擊物件,因而遭受各種傷害。外表和內心有巨大反差,沒辦法讓別人琢磨透的孩子需要得到及時的幫助。另外還要注意,這種孩子和自我表達遲緩的內向孩子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如果孩子表裡不一的話,父母就要給其提供積極的幫助,讓他的內心堅強起來。要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可以說出來的,沒有任何奇怪的地方。要及時教他將意見和想法如實地表達出來。另外,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需要時間來思考的就說回頭再回答,要讓孩子堂堂正正地說出這些話。(部分轉載)​

  • 2 # 樸羅圈

    我的女兒從小到大,她啥事都不愛出頭,是個內向的孩子。不愛表現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或是在有陌生人在的情況下更是不愛多說話,在家還好些,現在上幼兒園了,每次送孩子時孩子情緒都不太好,我希望她能有好的表現,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我該怎麼辦呢? 原因分析:很多孩子都不愛表現自己,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1.每個人都先天具有特定的氣質:有的內向文靜,有的外向活潑。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在人多的場合不愛說話,可能是孩子的氣質是比較內向的。2.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愛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不夠自信。通常,孩子最初不敢參與活動,這樣容易導致他在遇到機會時退縮,從而失去機會,進而能力得不到鍛鍊,所以能力難提高,最終造成孩子遇事更愛退縮的消極的迴圈。 老師支招:首先,孩子因為性格原因而不愛表現,家長可以這樣做:家長並不需要刻意去改變她的生活方式,也不應該對孩子不愛表現帶有消極的感情色彩,避免使孩子覺得不愛表現就不對,從而使孩子自卑和焦慮。其實,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內向的孩子生活空間相對較小,這使他們的精力相對集中,觀察事物仔細認真,做事情相對有耐心,喜歡做深入一些的思考。同時,他們更容易建立溫和的人際關係。他們不願與人競爭,不會對他人產生威脅,更容易使人信任,而這種信任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因此,家長首先應該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其次,對於孩子因為不自信而不愛表現,家長可以這樣來做:1.讓孩子多做事,並把事情做成。透過點點滴滴的積累,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也會逐漸自信起來。可以從生活中的事情開始,從孩子喜歡的事情開始,在小的範圍內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然後一步步地擴充套件,讓孩子去做更多的事。這樣,孩子就能進入“嘗試——成功——更有信心嘗試”的良性迴圈中,自信心自然就會加強。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或逐漸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使孩子有可能成功的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心。2.引導孩子多與同伴交往,這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與同伴交往時,孩子能學會一些交往、合作的意識與技能,知道該如何表現;同時,交往本身也是孩子表現自己的過程。這樣,同伴給孩子的一些肯定與鼓勵,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3.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孩子的競爭和合作意識,您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籃球、排球等。另外,家長朋友需要注意的是,要給與不愛表現的孩子更多的關愛和理解。內向膽小的孩子對別人的態度特別敏感,他們在外不能充分表現自己,較少獲得關注和滿足,在家裡就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體貼。 總之,家長對待孩子應該足夠耐心,並以尊重孩子的個性為前提。因為一味地抱怨孩子、強行扭轉其性格有可能適得其反。每一種個性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他的優點與不足。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揚長避短,使孩子發展地越來越好。願小五班的所有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使用者51535446476

    孩子一般都是想什麼說什麼,如果孩子出現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問題出在父母身上。是不是以前孩子在和你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你沒有做好傾聽反而還評論一通甚至指責孩子。正常情況孩子出現問題孩子都會找機會把內心的壓力情緒宣洩出來,長時間壓抑對孩子身心健康都不好,在孩子不願意表達的時候也不要太著急,試著與孩子心靈上的聯結,關注他,有耐心的傾聽他,理解他,認同他的想法,學習傾聽的方法。大人遇上思想不一樣的人也不想說更何況孩子呢?

  • 4 # 棗陽市農村生活

    ⏩首先分為幾部分來回答,可能對於你的幫助較大些。你講的是孩子不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方面個人覺得是沒必要強求的。

    ⏩不積極並不代表不表達,只是沒有你預期的那樣。有些人特別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反而不是好事。

    ⏩表達自己適當就好,過於積極就會自戀,不積極會有些沉穩,反而更好,所以你不必過於擔憂。

    ⏩但如果你從他不積極的態度中感覺到了冷漠,那就具體事情具體對待了。這種情況要先分析孩子這樣的原因,小時候是否這樣。

  • 5 # 生涯小姨媽

    這個提問把“孩子不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天然的推向一個“需要被改變”的背景之下。如果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我想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是什麼性格,不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如果孩子天生就安靜內向,ta必然和外向孩子不一樣,願意積極主動表達和表現自己。內向孩子有適合ta自己的表達方式,很多事不足為外人道,也許不表達並不會影響ta的自信和幸福感,那麼“不想表達”就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孩子不積極表達自己也很有可能因為曾經表達讓家長或其他人不滿,有過跟“表達”相關的一些消極體驗,從而變得對錶達不自信,迴避表達。這時候大人一味鼓勵和催促孩子,甚至埋怨和指責孩子,只能讓孩子對錶達越來越阻抗。如果孩子認為“不敢表達”或“不能表達”確實是自己想要改變又無能為力的事,家長可以藉助心理治療讓孩子走出這個陰影開啟心結,再透過學習表達方面的相關技巧,比如上口才班、小主持人興趣班慢慢找回表達的自信。

    無論以上哪種當然都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家庭教育中我們常常講父母要對孩子有“無條件的愛”,但顯然更多父母尤其是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就連孩子性格內向,也容易被看做是一種“缺陷”,好像會吃很大的虧。

    內外向性格的人都具備自身的生物背景和內在優勢,無論是內向外向,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值得鼓勵培養的性格優勢,家長真的不必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方式對孩子進行強行改造。你要改的那部分,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優勢哦。比起讓ta朝著父母要求的方向“人工培養”,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抱持,讓ta在自然的Sunny雨露中自信的成長,有價值感的成長,這樣的孩子必然是健康積極的,而不用透過某種外在的表現形式讓自己“看起來很好”。

  • 6 # 吳瓊Cissy

    4歲的樂樂和媽媽一起在公交站牌等公交車,地上有廢棄的幾塊紅磚頭,樂樂看到,就蹲下來把磚頭一塊一塊壘起來,不一會兒手上,膝蓋上全是灰,媽媽不樂意了:“快起來,磚好髒,你看你褲子搞得這麼髒,別弄了。”樂樂頭也沒抬:“不要,我要玩。”媽媽急了:“你不聽話,一會警察就來抓你。”樂樂趕緊站起來,看看有沒有警察來。

    在和孩子溝通中,這種非事實的觀點比比皆是,”你不聽話老虎會來咬你“、”媽媽不要你了“、”你是媽媽從垃圾堆裡撿的“,如果家長經常說,孩子就會信以為真,內心會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聽話就會隨時受到攻擊,表面上是順從了家長的意願,但是膽量也會越來越小。

    所以家長在引導上首先從自身做起,跟孩子溝通事實和正確的觀點,孩子才會慢慢分辨出事實和觀點的區別。有時孩子聽到的看到的也很難分辨,《沉思錄》說到:“家長聽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觀點,而非事實。家長看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視角,而非真相。”

    但是孩子如果從小能有意識地去辨別別人的話裡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孩子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就會越來越清晰。有沒有什麼方法具體能夠幫助孩子區分呢?

    在英美教育體系裡,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甚至大學的閱讀與寫作練習中,都會涉及事實和觀點的辨析。剛開始會從簡單的例子裡去學會分辨,什麼是事實陳述,什麼是觀點陳述。經常區分事實與觀點,孩子會清楚哪些是真實的事情,哪些是個人的觀點,在表達上就不會像和稀泥一樣混為一談。

    比如老師會拿出一個蘋果,說“這是一個蘋果”和“我愛吃蘋果”,問孩子哪個是事實陳述,哪個是觀點陳述,讓孩子學會辨別。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要想先判定一句話究竟是觀點還是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孩子重述這句話:“這句話是想象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發揮想象,重新定義句子,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孩子透過不斷的區分事實和觀點,也會對自己的想法越來越瞭解。月月媽媽就經常帶月月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有一次,月月到姥姥家去玩,看到姥姥家裡一把黑傘,於是開始在屋子不停的撐傘收傘,打著傘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姥姥看到月月在屋子裡打傘,說:“屋子裡不能打傘,不然頭上會長蝨子。”

    月月下意識的問:“為什麼啊?”姥姥沒想到月月會反問,楞了一下說:“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月月想了想對姥姥說:”姥姥,這不是事實,是你的觀點。“姥姥當時都不知道怎麼回了。

    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辨析事實與觀點的能力,對孩子認識自己,敢於表達會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家長常常不知不覺給孩子貼標籤,“這個孩子真聰明”、“怎麼這麼笨”等等,所有這些觀點都被當做事實強加給孩子,給孩子形成很強烈的心理暗示,這些都對孩子的自我認知產生很大的阻礙。

    而這些心理暗示會跟隨著孩子到成年,影響孩子的一生。但如果孩子能夠辨別事實與觀點,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都會比較清晰,在有偏見的觀點面前,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認為別人是正確的。

  • 7 # 博古百曉生

    小孩子都比較怕生,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經常帶他出去玩玩,往小朋友多的地方多走走,讓孩子自己去和他們交流,家長不要跟過去或阻止他,隨他去,依小孩子愛玩天性,多接觸接觸他自然能敞開胸懷接納大家了

  • 8 # 星星計劃

    孩子不能很好的表達,有多種原因,當然不排除有自閉症的可能性,但建議您最好到正規醫院去進行相應的測試!祝您的孩子健康快樂

  • 9 # 楊慧

    因為不知道孩子的年齡,可能我的建議不太準確。當孩子不願去表達時,我們可以透過親子閱讀的方式,去讓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家長多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帶孩子多去親近大自然,去感受季節的變化,觀察看到的事物,鼓勵孩子一點一點的說出來。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可以找孩子熟悉的小夥伴一起玩,家長參與其中,示範給孩子主動去與人溝通交流。

    反正不管遇到哪一種場合場景,家長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幫孩子創造環境,慢慢的就會有改善。

    另外,少讓孩子看電子產品,多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溝通,(一般自閉症孩子都會沉浸自己的世界中,社交困難)。

    家長也要多學習,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提升自己的育兒能力,特別是專業方面,針對性的去學習,會更有效的幫助到孩子!

    期望孩子不是您所擔心的自閉症情況!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罩滅菌型和非滅菌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