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莉莜

    父母做錯,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首先父母要懂得自己對孩子的影響之大以及作用之久遠是超乎想象的。

    戰國末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子,寫過一篇文章《曾子殺彘》。

    翻譯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跟在她身後哭。她對孩子說:“你先回去,我回家後殺豬給你吃”,孩子高興地回家等著。

    妻子從集市回來後,曾子抓了豬準備殺,被妻子阻止。她說:“我只不過跟兒子說笑玩兒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果你騙了他等於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再相信母親,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最後,曾子把豬殺死煮給孩子吃了。

    讓我想起洪蘭與蔡穎卿的《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書中一句很在理的話:“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於一切說教。

    當妻子準備騙孩子時,曾子提醒她不要因一時利益而犯錯。曾子想表達的道理:如果想要孩子如何,身為父母就應當先行表率。

    常言道: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能給孩子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父母的行為,會在相處中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父母想培養好孩子,應遵循以身作則的原則,先培養自己。

    小學課本上的文章,大文人孔子都有犯錯的時候,何況父母呢

    正所謂: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父母做錯事,首先應該認識到錯誤,然後去道歉。

    父母這樣做其實是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等於在教育孩子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所以道歉,其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 2 # 逆海狂瀾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跟年齡和輩分無關,錯了就要勇於承認,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中國的很多家長之所以處理不好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就是因為放不下作為家長的架子,總想以一個完美的形象去教育孩子,哪怕是自己錯了也要死撐面子。殊不知孩子也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家長知錯不改非但不能在他們面前保持威信,還會加深彼此之間的隔閡,導致孩子有問題也不願意和你交流,畢竟被帶上“不可理喻”的帽子的人換作是你也不願意和他爭論不是嗎?

    相反的如果你錯了主動和孩子道歉並接受懲罰的話孩子的想法就會不一樣,他會認為偉大的爸爸媽媽犯錯都會受到懲罰,自己也就不敢犯錯了,這樣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家長的是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能知錯認錯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反之則可能是個連基本的是非觀都欠缺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佑”字的詩經或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