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也花道

    最近讀的一本書是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

    勒龐在這本《烏合之眾》告訴我們:個人的理性會服從於群體的無意識,這導致了暗示非常容易在群體之中傳染。這本書裡幫助我更好理解群體心理的有幾個地方。

    勒龐認為,“人們在智力上差異巨大,但他們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

    首先要提到的一點是,這裡的群體並不是指的湊在一起的一群人而是指心理學定義上的群體。即,具有了某些共同的情感或觀念的人。這種共性的確更容易在情感而不是在學識上出現。 不論一個人的智商多,才華多出眾,他的情感卻和地位最低下的人是一樣的。這源於人類的本性。群體能夠把人們的這種本能集中和放大。而高低不同的智商和推理能力並不能在群體中表現出來。所以,群體不是靠理智去理解事物,而是僅僅依靠最直觀形象來認知世界。他們無法分別這種形象的真假,只能根據他們感知到的資訊去行動。

    勒龐舉了一個法國陪審團的例子。法國政府曾經嘗試從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公務員、文人中挑選陪審團成員。結果,他們發現,這些高階知識分子和一般的商人、小販和僱員所裁決的結果是一樣的。

    群體是無意識的,暗示會瞬間被群體接受並傳染開來。 個人一旦進入群體就會放棄自主意識,服從於群體的無意思。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數量上,群體會讓人卻覺得他有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所以人們情願與群體保持一致。第二,群體是匿名的,它不用負責,所以,個體存在下的責任感和道德意識消失了。舉個簡單的例子:行人過馬路,往往會在等夠了三五個人以後集體闖紅燈。 在群體中,人們不再具有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只會盲目地接受他們接觸到的暗示資訊。群體這種特性,在我們當下的互聯上表露無疑。隨隨便便一條微博資訊就會引發一些網民翻天覆地的熱議,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

    群體的行動也是由他們所接受的暗示資訊所決定的。因此,群體行動往往體現出衝動而多變的特徵。 暗示資訊一旦被傳染開來,群體就會根據它作出反應。暗示引發的情感越激烈,群體的行動就越激烈。而暗示資訊一旦改變,群體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比如,一些上微博熱搜往往只在一兩個小時之內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很可能,第二天,輿論又向另一邊倒。最後,還可能迎來一個劇情的反轉。其實,不少這種事件都有著有心人在背後操作,設法引導輿論走向。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個人思維的獨立性,不在各種觀念中隨波逐流。

    雖然這本書寫於100多年前,有些觀點可能顯得有些陳舊。但是,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閱讀這本書同樣具有現實意義。當前的社會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心理學定義上的群體比起以前更容易形成,影響力也更大。在當下閱讀《烏合之眾》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醒地面對各種資訊,保持個人思想的獨立性。

    最後,奉上我對這本書做的思維導圖供你參考。

  • 2 # zxxt高超

    情商是什麼〉〉實際上,情商是一門綜合學問,它涵蓋了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多方面的品質。在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提出的情商模型中,有五大要素: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處理相互關係。可見,情商既包含如何對待別人,也包含如何對待自己。

  • 3 # 張阿姨哇

    今天剛翻開1.《旅行的藝術》,一本與眾不同的關於旅行的書,獨特的角度講述旅行的原因、感悟、體驗差等等,值得一看

    2.《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周讀完的一本書,很“講究”的吃食及做法,滿滿的故鄉美食回憶,雅緻的飲食方式很是讓人心動

    3.《非暴力溝通》重新整理了我對溝通交流某些方面的認知,很棒的一本書,簡單點說此書告訴我們在與人交流過程中踐行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大步驟,溝通更為暢通且不會委屈自己。

    4.《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提高財商的不錯選擇。

    5.《臥底經濟學》幽默的經濟學家用生活中的事例及他在大學的社會實驗結果,向我們傳達一些“聰明”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經濟學。

    6.《怪誕行為學》講述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被誤解的行為,提出更為合理有效的方案的書

    7.《刻意練習》重新解釋了10000小時法則,講述天才也是可以後天練就的,只要我們堅持用正確的方法訓練自己

    8.《番茄工作法圖解》關於時間管理的一本書。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我們的注意力被很多事物分散,效率受到影響,這本書講述利用番茄鍾工作法的方式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及歌工作效率

    9.《月亮與六便士》毛姆的小說,看名字便知是關於追逐夢想和安於現實安排的選擇問題。以印象派畫作創始人之一的高更一生為原型,講述主人公,年近40時放棄安穩幸福的貴族生活,孤身跑去巴黎開始畫畫生涯,即便窮困潦倒至死,仍樂在其中的故事。

    10.《面紗》毛姆到中國香港遊歷時寫出的故事。一位漂亮不安分的姑娘因事蹟敗露,形象大損,不得已嫁給喜歡她已久的醫生。但是婚後找情夫被丈夫發現,帶她跑去一個瘟疫肆虐的地方。與修女相處過程中女主受到感化,發現自己很愛男主,但是男主染上瘟疫死去,未能告訴他,最後多方訊息打聽得知,男主當時就是想與她同歸於盡才跑去瘟疫災區的故事。

    1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講述女人對於男人的依賴與忍受,引發對兩性關係的思考。

    12.《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的小說,前陣子中國改編的電影真的很爛,推薦看原書,精彩很多。

    13.《追風箏的人》有關欺騙 隱瞞 友情or親情的故事。最出名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出自此書。

    14.《拆掉思維裡的牆》

    15.《精進》

    16.《請停止無效努力》

    17.《思考,快與慢》

    18.《異類》

    以上幾本書皆是關於認知的,建議仔細品讀,已有認知會受到衝擊,潛移默化的糾正自己的思維方式,實現精進,畢竟人與人的差距根本在思想上。

    19.《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的散文詩,哲學類,好奇翻來讀的,抽象又深刻的思想,很多放到現在依然很新的想法,足見大師的厲害之處咯

    20.《牛奶可樂經濟學》經典的經濟學讀物,通俗易懂,每個人都應懂點經濟學,建議一讀

    21.《灰犀牛》

    22.《黑天鵝》

    23.《反脆弱》

    以上三本也是認知類的,理論互為補充,可以系統的閱讀

    24.《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自傳型別的系列書籍,很多投資理財的智慧值得學習

    25.《稀缺》

    26.《超越智商》

    .......

    2018年已讀書單,年底再更新

  • 4 # 麥冬讀書育兒

    最近在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計劃重新開始閱讀一些書籍,但在這之前,先學習學習如何能夠有效閱讀,希望這次讀完後能記得書中內容,不要讀過就忘!

    這本書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效記讀書筆記,把自己的觀點,感受隨時記錄下來,並在讀書後翻看自己的筆記!@奇譚說今古 @晨光微曉 @三寶長成記

  • 5 # 四碗姐姐

    剛剛看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趁熱跟大家分享一下。

    兩年前,俞飛鴻參加竇文濤、馮唐的訪談節目時,被問到婚戀觀,她是這麼回答的“單身或者婚姻,我不覺得是一個特別困難的選擇題,我覺得哪個更舒服,就處在哪個階段。”“我身邊很多朋友,他們精神世界都很豐富。女性單身就會不正常嗎?”

    這不是無知少女的單純想法,而是一個歷經世事的女性在衝破固有的婚姻觀。在傳統的觀念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30歲還未婚配就會成為被旁人指指點點的“大齡剩女”,更何況當時的俞飛鴻已45歲。

    然而這位氣質女神就是那麼倔強地用優雅和高品質的單身生活給予傳統價值觀溫柔的回擊:不要被世俗的觀念繫結,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像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小說《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所闡述的主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你的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當代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創作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它於1985年出版,並榮獲了惠特布萊德首作獎。這部挑戰傳統宣揚女權的小說主題與二十世紀末正在發生的第二波女權主義相得益彰。我想它的成功大概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分不開。

    這本書以主人公珍妮特的童年回憶作為主線,以多則自編童話、寓言故事、傳奇故事和聖經故事作為副線,講述了珍妮特在家庭、信仰、學業等等束縛中的掙扎,以及她的成長、交往、出走乃至與過去和解的經歷。

    雖然是上個世紀的作品,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所表現出來的獨立主宰人生的主見,和勇於反叛家庭主權的意識絲毫不過時。

    橘子,不是世上唯一的水果

    “來,吃個橘子。”這是主人公珍妮特的母親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珍妮特大病初醒的醫院裡,母親遞過來的水果永遠是橘子,彷彿那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果。

    橘子,其實代表的是珍妮特家庭生活裡的一些固有標準和約定俗成。而這些大多來自於她的母親。珍妮特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生活觀點偏執的人,多數情況下持有的都是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比如“她從未聽說過愛恨交織的情緒,要麼是朋友,要麼是敵人。”比如固定在“禮拜天聽全球服務頻道”比如在固定的時間做禱告。

    換句話說,珍妮特生活在一個既定的、堅固的標準裡,這種標準甚至精確到秒。在母親的教導下,作為虔誠的教徒家庭,珍妮特的生活被自然而然地與教堂、教徒、教會聯絡在一起。比如她要整理教會的資訊,要能對經書裡的知識對答如流,要做一個傳教者等等。

    這個時候的珍妮特可以說一點也不可愛,基本上是母親的提線木偶。

    原因很簡單,在母親的陰影下,她失去了自我。

    其實,我們也經常生活在固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裡,小到工作日總是固定走某一條上班的路,大到關於人生方向的選擇,總是迎合前輩的經驗,不會摔跤,安穩就好。

    知乎裡親子關係話題得到8萬+關注,6萬+的提問中有一半以上的困擾來自父母的既定思維對自己產生了困擾。他們用一生的視野在戀愛、擇偶、就業乃至穿著搭配各個方面對子女“傳教”,獲得的抱怨多過於聽從。

    畢竟,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如今的年輕人見過的世面,經過的閱歷,既有的視野已經遠遠超過父母。他們希望去尋求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接受一個固有的標準。

    我愛你,與性別無關

    山本耀司先生是這樣定義自我的:“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愛,是反抗一切的力量。珍妮特對無趣無味的教徒生活的反擊,始於一場和同性的愛。當她愛上了另外一個女孩,並且這種超出常規之外的愛被發現後,兩者的矛盾爆發了。這場她人生中最初的愛戀在教會和母親的阻止下無疾而終,但讓珍妮特理解了內心的渴望。她離開了小鎮和母親,坦蕩地向那顆“橘子”宣戰。

    在“大審判”這一章節裡,關於珍妮特的同性之愛,作者藉著珍妮特的心理活動寫道:“一切似乎只是糾纏於一個事實:我愛錯了一類人。不管從哪方面看,愛上誰都無所謂錯,只有一點例外:對另一個女人產生浪漫情愫是罪孽。”

    為什麼異性之愛可以大方地走在Sunny下,同性相戀卻要被嗤之以鼻?為什麼只可以與異性發生愛情,而同性卻不行?

    愛情只與愛有關,與性別無關。無論是主人公珍妮特還是作者珍妮,都很清醒“我認為我們每天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保持清醒——活得明白,想得通透。”

    “魔鬼都是邪惡的,不是嗎?”我問了一句,擔憂極了。

    “未必,魔鬼只是與眾不同罷了,也很難應付。我們是為了確保你身心完整而來的,如果你漠視我們的存在,很可能落得裂成兩半的下場,甚至粉身碎骨。”

    “如果我留著你,會怎樣?”

    “你會經歷一段與眾不同、很難應付的時日。”

    “值得嗎?”

    “取決於你。”

    珍妮最終選擇回來與母親和解,也是與過去的經歷和解。注意,是和解而不是妥協。在獨立主宰自我這件事上,刀刃一旦出鞘絕沒有收回的餘地。

  • 6 # 渡小書

    昨天看完的書是「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這本書適合讓投資小白培養正確的投資習慣。

    這本書主要分析了個人投資者容易犯的七大誤區,然後提出了巴菲特和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都一向尊崇的23個投資習慣。

    書中主要邏輯是,你要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標準,再根據標準選出一類有正平均利潤期望值的投資物件,然後圍繞投資物件建立一個成功的系統,如果犯錯了要從錯誤中學習,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標準和最佳化投資系統。

  • 7 # 江南飈

    最近看了一部茅盾的名著《子夜》,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現實主義傑作。

    書中描寫了舊上海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鬥爭。舊中國政局動盪,社會混亂,人心不穩,很多人在上海做買空賣空的投機生意,當時公債十分流行,資本家都投機做公債,公債中最走俏的是關稅、裁兵和編遣,由於局勢不穩,這些公債的漲跌都很大,從事投機的人有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破產,所以這些做 投機生意的人就把這三種公債各取一個字取其諧音叫做“棺材邊”。

    吳蓀甫的投機生意就是在他亡父的葬禮上開始的,是名副其實的棺材邊的生意。雖然吳蓀甫心狠手辣,奸詐狡猾,但是還是沒有鬥過買辦趙伯韜,最後不得已向買辦投降。在他的工廠裡也經歷著鬥爭,工人們要求加薪,工潮此起彼伏。吳蓀甫大膽啟用屠維嶽支援危局,竟然得到了一定的緩和。在家裡,他的權威也受到了鄉下來的四妹的挑戰,在山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氛圍裡,在身邊這些資本家的公子少爺小姐的薰陶下,四小姐思想竟然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在張素素的支援下大膽追求個人的幸福了。這對吳蓀甫來說十分意外和震驚,然而工潮再起和公債投機失敗接踵而來對他造成打擊,這個在社會在家庭中在工廠裡的權威轟然倒塌了。

    在舊中國腐敗無能的的反動統治下,民族資本家的命運是註定要被買辦資本打敗的。任何強有力的個人的抗爭都是無濟於事的,吳蓀甫的結局就是最好的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書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