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燭影斧聲

    首先必須肯定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那麼為什麼又有這種說法呢?

    其實這樣的說法比較片面,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水滸傳提的最多的就是義,為了義氣殺人放火,看起來大快人心。但是對於本身就容易衝動的少年來說確實對身心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而老年人為什麼不適合讀三國?三國講述了很多宏大的戰爭場面,讓人蕩氣迴腸;也有很多陰謀詭計,讓人不寒而慄。老年人本來應該心境平和,不易激動,而三國因為寫的好,特別容易引人入勝,將自己代入其中,要是一個身體素質不太好的老年人一會看的激情澎湃,一會看的搖頭嘆息,萬一再有的地方勾起什麼不願回首的往事,確實對健康不利。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少年早成的或者心性豁達的,看一看還是利大於弊的。

  • 2 # 天飛鶴

    少不看水滸,水滸講的是一群好漢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梁山聚義後被招安,結果分離崩析、失敗的故事。

    為什麼有“少不看水滸”的說法?最主要的是它深刻的展現出了這個社會的陰暗面。那個“花生米與豆乾同嚼”的金聖嘆曾經這樣評價水滸傳:

    惡之至,迸之至,不與於中國。

    水滸傳看似是英雄替天行道,實則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陰暗與無奈。而且對於少年來說或許血腥暴力。

    說老不讀三國,《論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可是任何一段歷史都跑不了權謀鬥爭,少不了門戶私計,為什麼會出現“老不讀三國”說法。

    想想三國曆史中的人物,耳熟能詳的,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權,諸葛亮,荀彧,張昭……

    曹操二十歲時,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他曾造五色棒來嚴於執法。

    《曹瞞傳》: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

    即便是面對酸棗十餘萬將士的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曹操發出“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的吶喊。

    曹操徵陶謙,屠其男女十萬,泗水為 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雖然為父報仇,師出有名,理應徵伐。但是曹操東伐殺的百姓實在太多了,泗水為之不流。

    後來呢,已經“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面對昔日共同進退的荀彧,為了進位魏公,曹操將其逼死。緊接著,進魏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

    回想起當年,恍若隔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備居荊州數年,和劉表一起去上廁所,看見自己大腿上的贅肉而痛哭流涕。劉表問他怎麼了,他說:

    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這時候,劉備已經四十多歲了。看見自己腿上的贅肉,感嘆功業未建,痛哭流涕。

    劉備最後呢?白帝託孤!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老年的人,看三國,或許會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少,曾經想仗劍走天涯,如今滿頭白髮。這是一種巨大的反差。所以說老不讀三國

  • 3 # 喜歡歲月漂洗過錢的顏色

    按照我現在都理解就是水滸傳是講義氣的東西年輕人看了容易衝動“該出手時就出手”血氣方剛。這裡的老人指的是年齡上了30歲以上的這些人有獨立思想三國又是那種挾天子以令諸侯容易使人偏激,有一點小成就就不得了。

  • 4 # 魏青衣

    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六年級,那時候剛開始看課外書,剛好身邊有一本《水滸傳》。

    於是在看水滸傳的時候,有一個叔叔就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在我看來,水滸傳是一本將義氣的書,本質上就是一幫或多或少犯過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子,佔山為王的匪人。

    少年人看這種文章會熱血沸騰,想著替天行道、行俠仗義。

    現在網上不是有很多拍攝那種打著正義的幌子,以暴制暴的影片嘛,其實就是抓住了少年人懲惡揚善的心理。

    至於老不讀三國,應該是三國裡的計謀太多的原因。老人活了大半輩子,該體驗的人生都體驗的差不多了,該看破的紅塵也看破了。還看這麼多計謀幹嘛?已經都用不上了,難不成還要找以前的仇人報仇啊。

    還有一個多說法是,老人看三國,會想起滄桑的一生,由此產生悲涼的情緒,對身體不太好。

  • 5 # 浩浩乎吾不識

    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這兩句話,小時候一直不明白,到零幾的有一天,無意看了《百家講壇》,有位老先生講四大名著,當時不知道是誰,(後來才知道是周汝昌。)只記他講著講著他自己會大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觀眾提問這個問題,他幽默地說,希望你能能大點聲,我怕答非所問。然後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說,為什麼老不看三國,在座的如果有年紀大一點的,請不要誤會,我說我自個兒,老不讀三國是什麼意思呢,你這個人老了,那個世故,有一句最難聽的話,這時候他又捂著嘴大笑了一會兒,說了一個成語,老奸巨滑。

    這個時候終於知道他為什麼笑了。

    他又說,往好裡說,這叫處世經驗,說得難聽點就是老奸巨滑,又奸又猾。老不看三國,老了你這個本來就奸猾了,你再加上看三國演義,那裡邊是鬥智,勾心鬥角,處處是機詐,沒有感情,再看這個,你又加一倍的老奸巨滑。少不看水滸,這是說小年輕你別看水滸,為什麼,你看了水滸,心氣不平就有氣有憤,對社會有認識,他就要造反說得明明白白,這不好辦。所以少年不要看水滸傳,看了水滸傳,那個思想裡邊要起波動。

  • 6 # 孟德基業山下藏

    少不看水滸很好理解的,就像系列電影《古惑仔》一樣,容易影響青少年走上熱血的路,從而影響他的人生。

    老不看三國我認為主要是悲涼,年紀輕輕的我無論是看電視劇(老版)還是小說,每當看到關羽之死,蜀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最令人難過的莫過於秋風五丈原,我若到了那般年紀應該能和諸葛亮有一樣的感受。一個窮困的年輕人,在國家蒙難之際挺身而出,帶領一幫能人志士創造出了一番事業,這本應該很勵志。然而從關羽隕落開始,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悲劇,每個英雄豪傑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三國演義的結局沒有任何贏家,雖說司馬家得了天下,但有句“三馬同槽,牛繼馬後”的讖言!正應了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到頭來皆是空空如也。再厲害的英雄豪傑,留在這世上的也僅僅是文字記載罷了,何況我等平凡的人呢?

  • 7 # 知常容

    這個是很有道理的,你年紀小的時候,你去看水滸,看到的就是打打殺殺,黑道,然後搶東西,殺人放火。江湖義氣踐踏法律,小孩子看水滸傳,很容易形成一個錯覺,以為這樣才是正確的。

    老不看三國,因為你經歷多了,人不再單純了,小時候看三國,覺得諸葛亮是最聰明的,劉備是最仁義的,曹操是很奸詐的,但是老了的時候你會看到每說一句話,每個動作都不是這個樣子的,背後都有很大的因素。

    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這些人都很複雜,沒有一個是單純。有時候看看會看出冷汗,像我現在去看三國志也好,三國演義好,有時候就會看出冷汗了,太可怕了。老了看水滸,看到的是真性情,看到義,看到的是真情,看到的是我們一輩子也做不到的那個。

  • 8 # 恬然滋味

    水滸不是好書。 好勇鬥狠,殺人放火者是好漢。劫掠嘯居,犯法殺官者是英雄。這是什麼書?年輕人讀這種書最易引入歧途。 明明是大奸大惡之人,開篇讀來卻滿滿的英雄氣。宋江之計害秦明,死傷無辜者無數。害盧俊義,陷大名府,和忠義一毛錢也不搭。 賣板刀肉的張橫,剁人肉餡的孫二孃,吃人肉的王英李逵。買兇的施恩,殺人的武松,險惡的吳用,陰毒的石秀……水滸,看什麼⊙∀⊙? 但施耐庵小說寫得就是那麼好。引人入勝。不知不覺你入的三昧,熱血沸騰。這個書,年輕人真不能看。腦袋一熱就無法無天。 “老不看三國”,我的理解,一個人有了豐富閱歷之後,又不復年輕,那麼你讀三國,一讀就悟,一讀就懂。回想往事,忍不住嚎啕痛哭。自怨自艾。(後悔年輕時候不愛讀書。) 何苦來哉? 不看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和事業你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