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填寫高中學籍表:
一、用黑色水筆認真如真填寫,可先影印一份試填,然後再抄在正式表格上.學業水平測試已明確了你的各學科成績等級,填的分數高不僅無正面作用,反而說明你是個非誠信之人,交給班主任簽名蓋章時,有可能被打回。
二、認真閱讀《安徽省普通高中學生學分認定辦法》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教基〔2006〕2號)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教基〔2006〕14號)精神,為指導普通高中實施規範的學分認定和管理,確保學分認定的科學性、真實性、嚴肅性和公正性,促進普通高中課程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特制訂本辦法。
一、高中課程修習的學分管理
(一)高中課程修習實行學分管理,學分用以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學生修習一個模 塊並透過考核,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二)每個模組通常為36學時,2學分。
(三)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組原則上為l8學時,相當於1學分;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形式是課題研究,應當保證270學時,每學分不少於l8學時,計15學分;每學年參加社會實踐1周,獲2學分;社群服務按照工作日計算,三年不得少於10個工作日,獲2學分。
(四)選修Ⅱ課程開設,每個模組可以設計為18學時,1學分,也可以為36學時,2學分
(五)學分由學校認定並負責組織實施。學校應依據教育部課程標準、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以及學分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制定相應的評價和實施細則,並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
(一)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
(二)學生三個學年必須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群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還要獲得28個以上選修學分,其中在選修Ⅱ中至少要獲得6個學分;總計必須達到144個學分方可畢業。
(三)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達到畢業所需的144個學分後,學校應當創造條件鼓勵他們修習更多選修課。凡是選修新的課程模組並透過考核的,可以獲得更多的學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分詳見下表。 學習領域 科 目
必修學分
(共計116學分) 選修學分Ⅰ 選修學分Ⅱ
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分類別、分層次設定若干選修模組,供學生選擇。
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組,供學生選擇。
語 文 l0
外 語 10
數 學 10
思想政治 8
歷 史 6
地 理 6
物理6
化 學 6
生 物 6
技術(含資訊科技和通用技術) 8
藝術或音樂、美術 6
體育與健康 11
研究性學習活動 15
社會實踐 6
社群服務 2
2.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活動
評價。
(2)社群服務
學生三年內必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群服務,並提供活動計劃、記錄、總結和
社群證明材料等,方可獲得2學分。
(3)社會實踐
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並提供個人的社會實踐記錄(如日記、
體驗材料等)、學校和有關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可獲得2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管理 (一)學分與學籍
1.學生學分認定檔案應包括學生在該課程(模組)修習的課時、修習過程評價、考試考查成績、學分認定時間等。學生學分認定檔案應分別記入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檔案(包括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和學生成長記錄。
2.學校不得以學分獎勵學生。學生學習成績特別優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現特別突出,可在學生成長記錄和學籍管理卡的相應欄目內予以記錄。
3.所有學生在校期間應當使用統一的學籍號,便於學籍管理、學生成長記錄以及查詢。
4.符合《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在省內學校之間轉學的,學分可以互認。由已經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的,必須提供必要的學分證明材料,轉入學校應當認定學生在原學校所獲得的學分。由尚未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的,轉入學校應當根據原學校提供的學習成績證明,並按照其所學內容與新課程模組內容之間的關係認定相應的學分。轉外省(市、自治區)就讀的學生的學校,應將該生學分認定情況隨學籍檔案一併轉出。
5.由於休學等原因造成學習過程間斷的,其學分及有關材料可連續計算或使用。
怎樣填寫高中學籍表:
一、用黑色水筆認真如真填寫,可先影印一份試填,然後再抄在正式表格上.學業水平測試已明確了你的各學科成績等級,填的分數高不僅無正面作用,反而說明你是個非誠信之人,交給班主任簽名蓋章時,有可能被打回。
二、認真閱讀《安徽省普通高中學生學分認定辦法》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教基〔2006〕2號)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教基〔2006〕14號)精神,為指導普通高中實施規範的學分認定和管理,確保學分認定的科學性、真實性、嚴肅性和公正性,促進普通高中課程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特制訂本辦法。
一、高中課程修習的學分管理
(一)高中課程修習實行學分管理,學分用以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學生修習一個模 塊並透過考核,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二)每個模組通常為36學時,2學分。
(三)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組原則上為l8學時,相當於1學分;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形式是課題研究,應當保證270學時,每學分不少於l8學時,計15學分;每學年參加社會實踐1周,獲2學分;社群服務按照工作日計算,三年不得少於10個工作日,獲2學分。
(四)選修Ⅱ課程開設,每個模組可以設計為18學時,1學分,也可以為36學時,2學分
(五)學分由學校認定並負責組織實施。學校應依據教育部課程標準、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以及學分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制定相應的評價和實施細則,並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
(一)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
(二)學生三個學年必須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群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還要獲得28個以上選修學分,其中在選修Ⅱ中至少要獲得6個學分;總計必須達到144個學分方可畢業。
(三)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達到畢業所需的144個學分後,學校應當創造條件鼓勵他們修習更多選修課。凡是選修新的課程模組並透過考核的,可以獲得更多的學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分詳見下表。 學習領域 科 目
必修學分
(共計116學分) 選修學分Ⅰ 選修學分Ⅱ
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分類別、分層次設定若干選修模組,供學生選擇。
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組,供學生選擇。
語 文 l0
外 語 10
數 學 10
思想政治 8
歷 史 6
地 理 6
物理6
化 學 6
生 物 6
技術(含資訊科技和通用技術) 8
藝術或音樂、美術 6
體育與健康 11
研究性學習活動 15
社會實踐 6
社群服務 2
2.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活動
評價。
(2)社群服務
學生三年內必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群服務,並提供活動計劃、記錄、總結和
社群證明材料等,方可獲得2學分。
(3)社會實踐
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並提供個人的社會實踐記錄(如日記、
體驗材料等)、學校和有關單位提供的證明材料,可獲得2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管理 (一)學分與學籍
1.學生學分認定檔案應包括學生在該課程(模組)修習的課時、修習過程評價、考試考查成績、學分認定時間等。學生學分認定檔案應分別記入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檔案(包括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和學生成長記錄。
2.學校不得以學分獎勵學生。學生學習成績特別優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現特別突出,可在學生成長記錄和學籍管理卡的相應欄目內予以記錄。
3.所有學生在校期間應當使用統一的學籍號,便於學籍管理、學生成長記錄以及查詢。
4.符合《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在省內學校之間轉學的,學分可以互認。由已經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的,必須提供必要的學分證明材料,轉入學校應當認定學生在原學校所獲得的學分。由尚未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市、自治區)轉入的,轉入學校應當根據原學校提供的學習成績證明,並按照其所學內容與新課程模組內容之間的關係認定相應的學分。轉外省(市、自治區)就讀的學生的學校,應將該生學分認定情況隨學籍檔案一併轉出。
5.由於休學等原因造成學習過程間斷的,其學分及有關材料可連續計算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