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72379282667

    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第一,堅持遠大理想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統一。

    “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七一講話》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當前,中國正處在並且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需要建立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生產資料所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要原則的多種分配方式;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正在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社會的現代化,社會分工將越來越趨於專業化。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預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瞭正確方向,只要不斷促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是在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併為最終實現理想目標奠定堅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第二,堅持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

    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並不一定給每個人帶來同樣高度的幸福感。早在資本主義蓬勃興起的階段,馬克思就警覺地發現,大工業生產使人自身所創造的各種力量和事物反過來變為支配、統治和控制人自身的異己力量和事物。

    由於勞動異化,才使人變得畸形化、片面化。要想使人得到解放,就得最終揚棄異化,使全體社會成員都得到解放,使人身得到全面“復歸”。

    當前,我黨明確提出“兩個文明建設”並重的歷史任務,為人的全面發展開闢了道路。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正確途徑,也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正確詮釋和全面發展。

    第三,堅持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相統一。

    唯物史觀認為,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分工把人與社會的關係推向某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為了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使大多數人處於片面發展狀態。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才會消解。

    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是逐步提高的、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這是辯證的歷史發展觀,它揭示了黨的方針、政策“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這一人與社會共同全面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在規律面前所表現出的理論自覺。

    第四,堅持人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國民素質的統一。

    要切實保證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這兩個“重中之重”,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分階段、有重點地普及各級各類教育;

    同時,還要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制度,積極發揮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等教育的功能,加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溝通和銜接,發展遠端教育、網路教育等開放教育體系,逐步拓展教育普及的層面和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禮上除了鑽戒還有哪些首飾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