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
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玄武門之變後,被迫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為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635年病死,享年69歲,諡號太武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葬在獻陵。朝代故事:玄武門之變。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淵 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他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617年,李世民隨父親、劉文靜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病死,享年50歲,諡號為文皇帝,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643)立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歲,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葬於乾陵。
中宗(為武后所廢)李顯(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被毒殺,時年54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上)。
睿宗(為武后所廢)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為唐高宗李治,母為武則天,唐中宗是其兄長。享年54歲,諡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今陝西省蒲城縣北之豐山)。
武周時期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順聖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後改名武曌,取意;日月當空;幷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國號為周,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她把持朝政。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時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享年81歲,葬於乾陵。
唐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唐朝中期
中宗(重祚)李顯(見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復位,710年,中宗被毒殺。
少帝(殤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個月,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1個月後,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廢掉了李重茂,並將李重茂趕出長安,恢復其溫王爵位。後事不詳。
睿宗(重祚)李旦(見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病死,享年78,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葬於泰陵(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北金粟山)。朝代故事:開元之治、安史之亂。
肅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歲,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葬於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之武將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病死,享年54歲,諡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適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長子,病死,享年64歲,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葬於崇陵(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嵯峨山)。
順宗李誦(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長子。病死,時年46歲,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葬於豐陵(今陝西省富平縣東甕金山)。朝代故事:永貞革新、永貞內禪、八司馬事件。
憲宗李純(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順宗長子,先被封為廣平郡王,28歲即位。被宦官殺害,時年43歲,諡號: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葬於景陵(今陝西省蒲城縣西北金幟山)。朝代故事:元和中興。
唐朝後期
穆宗李恆(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服長生藥而死,時年30歲,諡號:睿聖文惠孝皇帝,葬於光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長子。被殺,時年18,諡號:睿武昭愍孝皇帝,葬於莊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於宦官。鬱郁病死,時年32歲,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葬於章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變。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時年33歲,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葬於端陵。朝代故事:會昌法難。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歷代皇帝中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因此被後人稱之為小太宗。享年50歲,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葬於貞陵(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溫,是唐宣宗的長子。病死,時年41歲,諡號:昭聖恭惠孝皇帝,死後葬於簡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
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歲時被宦官擁立為帝,政事全交給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卻玩物喪志。時年27歲,諡號:惠聖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陝西省乾縣東北)。朝代故事:黃巢起義。
昭宗李曄(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傑,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來16年間,一直是藩鎮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鎮朱溫殺,時年38歲,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葬於和陵(今河南省偃師縣太平山)。
廢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華元年(898)十一月,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一天宦官假傳聖旨,說昭宗已自稱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到了天覆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後被朱溫殺害。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廢。908年被朱溫毒死,時年17歲,諡號: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於溫陵(今山東省定陶縣)。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7、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8、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10、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11、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2、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3、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4、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在位;
15、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6、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7、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8、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9、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20、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1、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2、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3、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4、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5、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6、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7、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8、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9、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30、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辟,唐光化四年(長和安國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31、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覆七年,晉天覆七年,西漢金山天覆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朝初期
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玄武門之變後,被迫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為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635年病死,享年69歲,諡號太武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葬在獻陵。朝代故事:玄武門之變。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淵 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他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617年,李世民隨父親、劉文靜起兵反隋,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病死,享年50歲,諡號為文皇帝,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今中國陝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十七年(643)立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歲,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葬於乾陵。
中宗(為武后所廢)李顯(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被毒殺,時年54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上)。
睿宗(為武后所廢)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為唐高宗李治,母為武則天,唐中宗是其兄長。享年54歲,諡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今陝西省蒲城縣北之豐山)。
武周時期
武周(690年—705年)
則天順聖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後改名武曌,取意;日月當空;幷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國號為周,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她把持朝政。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時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享年81歲,葬於乾陵。
唐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唐朝中期
中宗(重祚)李顯(見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復位,710年,中宗被毒殺。
少帝(殤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個月,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1個月後,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廢掉了李重茂,並將李重茂趕出長安,恢復其溫王爵位。後事不詳。
睿宗(重祚)李旦(見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病死,享年78,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葬於泰陵(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北金粟山)。朝代故事:開元之治、安史之亂。
肅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歲,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葬於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之武將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病死,享年54歲,諡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適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長子,病死,享年64歲,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葬於崇陵(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嵯峨山)。
順宗李誦(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長子。病死,時年46歲,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葬於豐陵(今陝西省富平縣東甕金山)。朝代故事:永貞革新、永貞內禪、八司馬事件。
憲宗李純(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順宗長子,先被封為廣平郡王,28歲即位。被宦官殺害,時年43歲,諡號: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葬於景陵(今陝西省蒲城縣西北金幟山)。朝代故事:元和中興。
唐朝後期
穆宗李恆(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服長生藥而死,時年30歲,諡號:睿聖文惠孝皇帝,葬於光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長子。被殺,時年18,諡號:睿武昭愍孝皇帝,葬於莊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於宦官。鬱郁病死,時年32歲,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葬於章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變。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時年33歲,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葬於端陵。朝代故事:會昌法難。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歷代皇帝中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因此被後人稱之為小太宗。享年50歲,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葬於貞陵(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溫,是唐宣宗的長子。病死,時年41歲,諡號:昭聖恭惠孝皇帝,死後葬於簡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
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歲時被宦官擁立為帝,政事全交給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卻玩物喪志。時年27歲,諡號:惠聖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陝西省乾縣東北)。朝代故事:黃巢起義。
昭宗李曄(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傑,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來16年間,一直是藩鎮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鎮朱溫殺,時年38歲,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葬於和陵(今河南省偃師縣太平山)。
廢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華元年(898)十一月,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一天宦官假傳聖旨,說昭宗已自稱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到了天覆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後被朱溫殺害。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廢。908年被朱溫毒死,時年17歲,諡號: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於溫陵(今山東省定陶縣)。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7、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8、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10、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11、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2、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3、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4、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在位;
15、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6、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曆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曆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7、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8、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9、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20、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1、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2、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3、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4、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5、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6、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鹹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7、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8、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9、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30、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辟,唐光化四年(長和安國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31、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覆七年,晉天覆七年,西漢金山天覆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