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期,邵氏電影公司一共拍攝了五部“乾隆電影”,均由劉永飾演乾隆皇帝。
劉永18歲從影,早年曾在《唐山大兄》詞條(1971)等片中出演配角。劉永有著非常俊朗的外表,也有武術基礎,還會彈鋼琴,但他早年星運不佳,在影壇摸爬滾打了六、七年,始終沒有紅起來。1976年,劉永加入邵氏電影公司成為基本演員,出演了《乾隆皇奇遇記》詞條(1976)。這是劉永第一次飾演乾隆皇帝,但限於影片本身的水準,劉永塑造的乾隆皇帝的形象並未深入人心。1977年,劉永在李翰祥詞條導演的《乾隆下江南》詞條(1977)中再次飾演乾隆皇帝,終於一炮而紅,並且正式確立了“劉永範”的乾隆皇帝。
劉永主演的另外三部“乾隆系列”影片是:《乾隆下揚州》詞條(1978)《乾隆與三姑娘》詞條(1980)、《乾隆皇君臣鬥智》(1982)。
五部影片中,後四部都是李翰祥自編自導的。如果說劉永是乾隆皇帝的銀幕“代言人”,那麼,李翰祥就是乾隆皇帝的銀幕塑造者。
我一直以為,邵氏電影公司的“乾隆系列”是李翰祥所獨有的,沒想到王風(《乾隆皇奇遇記》)也拍了一部,而且比李翰祥的《乾隆下江南》還要早一年!
王風執導的邵氏電影詞條,我還看過兩部“陳夢吉系列”和一部《老夫子奇趣錄》。他導演的作品幾乎都是輕鬆、搞笑的喜劇,《乾隆皇奇遇記》當然也不例外。影片中的乾隆皇帝,是有點“漫畫化”的,和李翰祥所塑造的“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帝,有著明顯的差別。
王風雖然先於李翰祥拍乾隆皇帝,但說李翰祥跟王風的風實在有點冤枉,因為兩人拍乾隆皇帝的手法和趣味截然不同。李翰祥拍古裝片的功力是有口皆碑的,很可能是王風的第一部沒有達到六叔(邵逸夫詞條)的預期,在拍第二部時,六叔果斷把導演換成了李翰祥。李翰祥果然不負眾望,打造了一個名垂影史的“乾隆系列”,而劉永也因此成為了影史最佳“乾隆皇帝”——此處比較,不含電視劇。
李翰祥除了能夠把乾隆皇帝的故事講得趣味盎然和雅俗共賞外,在佈景、美術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製作水準明顯比王風的“第一部”高出不少。
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期,邵氏電影公司一共拍攝了五部“乾隆電影”,均由劉永飾演乾隆皇帝。
劉永18歲從影,早年曾在《唐山大兄》詞條(1971)等片中出演配角。劉永有著非常俊朗的外表,也有武術基礎,還會彈鋼琴,但他早年星運不佳,在影壇摸爬滾打了六、七年,始終沒有紅起來。1976年,劉永加入邵氏電影公司成為基本演員,出演了《乾隆皇奇遇記》詞條(1976)。這是劉永第一次飾演乾隆皇帝,但限於影片本身的水準,劉永塑造的乾隆皇帝的形象並未深入人心。1977年,劉永在李翰祥詞條導演的《乾隆下江南》詞條(1977)中再次飾演乾隆皇帝,終於一炮而紅,並且正式確立了“劉永範”的乾隆皇帝。
劉永主演的另外三部“乾隆系列”影片是:《乾隆下揚州》詞條(1978)《乾隆與三姑娘》詞條(1980)、《乾隆皇君臣鬥智》(1982)。
五部影片中,後四部都是李翰祥自編自導的。如果說劉永是乾隆皇帝的銀幕“代言人”,那麼,李翰祥就是乾隆皇帝的銀幕塑造者。
我一直以為,邵氏電影公司的“乾隆系列”是李翰祥所獨有的,沒想到王風(《乾隆皇奇遇記》)也拍了一部,而且比李翰祥的《乾隆下江南》還要早一年!
王風執導的邵氏電影詞條,我還看過兩部“陳夢吉系列”和一部《老夫子奇趣錄》。他導演的作品幾乎都是輕鬆、搞笑的喜劇,《乾隆皇奇遇記》當然也不例外。影片中的乾隆皇帝,是有點“漫畫化”的,和李翰祥所塑造的“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帝,有著明顯的差別。
王風雖然先於李翰祥拍乾隆皇帝,但說李翰祥跟王風的風實在有點冤枉,因為兩人拍乾隆皇帝的手法和趣味截然不同。李翰祥拍古裝片的功力是有口皆碑的,很可能是王風的第一部沒有達到六叔(邵逸夫詞條)的預期,在拍第二部時,六叔果斷把導演換成了李翰祥。李翰祥果然不負眾望,打造了一個名垂影史的“乾隆系列”,而劉永也因此成為了影史最佳“乾隆皇帝”——此處比較,不含電視劇。
李翰祥除了能夠把乾隆皇帝的故事講得趣味盎然和雅俗共賞外,在佈景、美術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製作水準明顯比王風的“第一部”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