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霞孤鶩i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見諸《道德經》即《老子》一書裡。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老子把“道”看作世界萬物的本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第一性的,天下萬物都是“道”派生出來的。道是什麼?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就是無形、無象、無體的“恍惚”,也就是“無”。所以他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把這種不具有任何物質性的“道”或“無”作為世界萬物的本源,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

    老子學說的精華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互相聯絡、互相依存。他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他還進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轉化的觀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曲則全,枉則直”,“物壯則老”等。但是,老子的辯證法思想也有很大侷限性。一是他認為對立面的轉化不需任何條件,二是把對立面轉化看成是迴圈往復的過程,看不到事物不斷向前發展,結果使他的辯證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這是他的天道無為思想在社會政治方面的反映。他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道經常是無為的,但沒有哪一件事不是它幹出來的。他主張統治者要“無為”,少一點慾望,少一點作為,同時也使“民無知、無慾、無為”, 這樣才能使天下安定,政權鞏固,達到“無不為”的目的。他反對儒家的“仁義”,同時也反對採用嚴刑峻法統治人民,認為“法令滋章,盜賊多有”,警告統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遠古時代,大家都過著簡單的原始生活,“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一種違背歷史發展、企圖把歷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磁電磁爐的場效電晶體老是燒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