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彬彬吶.

    一、聰慧過人,善於識人,審時度勢

    裝病拒曹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便徵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訊息後,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不願意屈節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痺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檢視。司馬懿事先得到訊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臥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臥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痺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徵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

    二、處世圓滑,知人識人

    司馬懿洞察先機,決斷果敢的一面在他的軍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與諸葛亮的數次決戰中更是將他在軍事上的天賦和瞬間決斷的能力都充分體現出來。

    而他對待不同的君主採取不同的方法,面對不同的敵人運用不同的戰術並且屢次取得成功都體現了他的圓滑和知人識人的能力。

    三、隱忍,做事果斷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王凌藉口吳人塞塗水,請求出兵征討。司馬懿知其陰謀,不令興兵。並於四月親率中軍討伐王凌。司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書赦免王凌之罪,寫信安慰他,但不久大軍突至。

    王凌自知勢窮,便獨自乘船迎接,派屬官王或請罪,送上印綬、節鉞。司馬懿軍到武丘,王凌在水邊自縛等待,說:“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簡召回,何苦親自來呢?”司馬懿說:“因為君非折簡之客啊!”說罷,命將領率六百人馬想把王凌解送洛陽。

    途經賈逵的寺廟,王凌大聲呼廟。五月,王凌到項城,絕望,服毒而死。司馬懿進軍壽春,參與王凌之謀的人都出來自首。司馬懿推知其事,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

    派人挖開王凌、令狐愚的墳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屍三天,然後,燒掉他們的印綬、官服埋於土中。司馬懿最終逼楚王曹彪自盡,並趁機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鄴城,命有司監察,不准他們互相交結往來。

    當然最後他選擇了起兵叛亂,雖然在別人眼中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這也是構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兇狠和果敢,毫不猶豫,不會浪費每一個機會。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換代中笑到最後。

    擴充套件資料: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

    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司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為人所稱讚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歷史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對於司馬懿來說這兩種評價都不為過,都是屬於司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個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況是作為那個時代的處於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司馬懿擁有多面性格,面對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4射速變慢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