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夥伴
-
2 # 容安心理psy
“逃離心理舒適區”彷彿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動輒就被各式心靈雞湯課、成功學課、甚至是傳銷組織拉出來站臺。彷彿只要讓自己不舒適了,就可以業績飆升、戀愛必成,生活從此枯木開新花。不禁問上一句,什麼叫“心理舒適區”?
有多少人認為“心理舒適區”就是“心理舒服的感覺”?
如果舒適區就是舒服的感覺,那您根本不用逃離,因為壓根就還沒達到那個層次!
精神上您已經自我實現了嗎?
經濟上您已經車釐子自由了嗎?
生活上您已經超脫親子矛盾、婆媳爭執、翁婿較量了嗎?
工作上您已經到達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境界了嗎?
如果沒有,談什麼逃離舒適區呢?
“心理舒適區”一直都是被誤解的概念,想要逃離還真的要藉助諮詢師的幫助。
那麼心理舒適區究竟是什麼呢?那是一種習慣,行為模式,思維模式,以及一種熟悉而安全的感受。
舉個例子:
一位女士自從大學畢業至今十餘載,一共換了12份工作,每段工作都熬不過一年,為此她十分痛苦,覺得生活都跟著工作的變動漂泊無依了,也很沮喪,為什麼自己總是扛不住壓力,搞不好人際關係,為什麼總是“見事不好,拔腿就跑”。
看到這裡,如果有一些心理學知識的小夥伴會覺得換工作於這位女士而言可能是“強迫性重複”。而再深入一些會發現,換工作是這位女士應對環境壓力的模式,遠遠比安住在舊的崗位上更容易。而她也已經對那“漂泊”的感受很熟悉了,其實這裡有隱隱的“安全感”。
看到了吧,換工作這事本身並不舒適,但這是這位女士的心理舒適區。
再比如,我們很痛恨自己拖延,但是或許你也“享受”這拖延中的那份焦慮,讓你有充實感和一些價值即將被實現的希望感。拖延也是心理舒適區。
逃離心理舒適區不是嘴上喊喊就能實現的,更不是強迫自己到某一狀態下就能實現的。
那些我們不舒適,卻很熟悉、固化下來的思維及行為模式一定都是積年累月中曾經幫助過我們,讓我們拐彎抹角受益過的。人的大腦也會偷懶,決策時傾向於出力更小原則,“招不在鮮,有用就行”。
想要更好的生活,確實需要我們掙扎著逃離心理舒適區,但是首先要知道舒適區在哪裡。一味蠻力改變只是苦了自己,製造更大的焦慮而已。
-
3 # 啜飲湖水的麋鹿
我所理解的舒適區,大概就是有一份尚且能養家餬口的工作,工作一定的年數之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不像剛剛開始工作時那樣“眉毛鬍子一把抓”,在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內偶爾有些挑戰,但均能安全化解。
向左轉|向右轉一過而立之年,年少時想要“折騰”的心情就開始顧慮重重,但我認為,我們還是需要保持一種隨時轉變角色的能力,要勇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那麼怎樣才能跳出舒適區?我認為,在現在這個節奏快捷的“網際網路+”時代,獨善其身並做到理性思考,將身邊的資源與條件“為我所用”,培養敏銳的學習意識,練就自己的“絕殺技能”,不斷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並在不同社會角色間“切換自如”。
向左轉|向右轉就我本人的體會而言,其實我在“體制內”工作,關於“跳槽”、關於“職業生涯的轉換”,我的經驗並不多。也許有人認為,“體制內”就是深井、就是溫水,作為一個被煮著的青蛙,能有什麼感悟?
向左轉|向右轉然而,就我幾年工作的心得,我還是覺得有話要說:身在“體制內”,並不代表著沒有學習與提升自我的機會。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我們在多麼平凡的崗位,同行的人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只要用心觀察,就一定能有所收穫。就我而言:我的有些同事可能思想相對傳統,但他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值得學習;軍轉幹部的嚴格自律與堅韌不拔可以治癒我的拖延症;跟居委會幹部一起調解鄰里糾紛與處理瑣事,看她們如何在情與理之間找到平衡點,絕對是鍛鍊我溝通技巧和提高情商的上好途徑。
一點經驗,供題主參考。
回覆列表
心理舒適區是人們對於熟悉事物或人物產生的依賴性,也是拒絕接受陌生環境的一種表現。從人類發展歷史上來說這屬於一種自我保護心理。原始社會,待在自己熟悉的地盤你會能夠利用更熟悉的環境擊敗入侵的敵人,而陌生環境卻會降低你的戰鬥力,當你遇上被藤條絆倒之內的突發情況時,你會非常危險。
當今社會,如果在新的環境中遇到新的人或事物,大家的基因中照樣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安,但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我們必須適應更多的環境、擁有更多的朋友,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更好的生活。對於難以走出舒適區,適應新環境的朋友,這裡有三點建議。
一、積跬成步
從小事做起,從腳下做起,想要做出心理舒適區。你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心急,每天進步一點點,不知覺中你就成功了。二、潛移默化
你可以嘗試一些不曾聽過的新音樂、看一些平常不會看的新書籍影視,甚至是吃一些沒吃過的新食物,對於去上班的路,你也可以換一條,看看新的風景,這些舉動雖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對走出舒適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三、良師益友
一個人的人生是孤獨的,有朋友才能堅持走下去。當你需要堅持健身時,一個人很快就會感到疲倦,然後放棄計劃。而一位好的朋友不應該只是陪你玩,更應該是你的一位人生導師。在你需要他的時候,他會在你背後堅持你、鼓勵你,加油!我在看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