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櫻桃書院
-
2 # 存希齋書法
弘一法師是一個奇才,原名李叔同,很多人熟悉李叔同都是從他的一首《送別》詩開始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酒一杯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弘一法師的這首詩,走過了半個世紀成為了絕唱,每當朋友送別,同學畢業耳畔都會想起這首詩。
很多人都認為弘一法師只是一個出家人,但是弘一法師卻是一個全才,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他的著名書法家田蘊章口中的奇才,在戲劇,佛學方面都有不俗的造詣。
那麼,談到弘一法師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書法,弘一法師晚年的書法究竟是超越自我還是迴歸自我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引用田蘊章老師的觀點來說明,田蘊章老師曾經在他的講座裡就提到過弘一法師的書法,他首先肯定了弘一法師在其他方面的造詣。
然而,弘一法師的書法在出家前和出家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面貌,就像是兩個人寫的。這是弘一法師出家前後的書法對比,可以看出,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的書法已經完全脫離了書法的條條框框,變得消散,甚至有些想小孩子的筆體,但是這和弘一法師出家後的心境和思想境界都是有關聯的,他已經無意於書法,寫字只是表達他心境的一個介質,正所謂是“無意於佳乃佳”!他心中沒有任何掛礙,因此他晚年的書法是天真的,浪漫的。
我們現在來評價弘一法師的書法,不能單單看他的字,而是應該結合弘一法師的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這樣才能對他做出一個完整的評價。
-
3 # 昭銘軒書畫
弘一法師,是個做什麼是什麼,而不是“做什麼像什麼”的人。
其經歷的豐富多彩,造就了他的藝術氣質的異彩紛呈。但是如果非要去界定什麼,恐怕不是超越自我還是迴歸自我所能涵蓋的。因為,他,一直就“很自我”,自然無所謂超越還是迴歸。
他的境界,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和評價的。我只能在旁邊看著,膜拜。因為我以為,他的書法,已經超越了所謂的“風格”和“藝術性”。
甚至可以理解為“回到了寫字的初始狀態”。
亦所謂“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李叔同先生自17歲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詩詞,兼習辭賦、八股,又從津門書印名家唐靜巖學篆書及治印,並與津門同輩名士交遊。求學涉及音樂,詩詞,書畫等,同時翻譯,著書。
演出話劇《茶花女》,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先生31歲開始,輾轉各校任教,涉及音樂、繪畫等。35歲加入西泠印社,與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相往來。
《送別》只是70餘首詞曲之一。
李叔同先生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奇才。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最早把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學貫中西,並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音律、精金石、善演藝,嫻熟西畫理論和繪畫,且各領域都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37歲時,李叔同先生受馬一浮之點化,於佛教“漸有所悟”,39歲春節期間在虎跑寺度過,取名演音,號弘一。
自此,世間有了“弘一法師”。
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弘一法師63歲,10月7日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10月10日下午寫“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10月13日晚8時安詳西逝,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弘一大師修持弘揚的是律行,一生嚴守律宗戒律,悲天憫人。每次在坐藤椅之前總是先搖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蟲被壓死;圓寂前曾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屍身被不小心燒死。
弘一大師的書法,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
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師,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對他的書法,魯迅先生這樣評說:“樸拙圓滿,渾若天成。”
與大師本人的自評何其一致!
這正是“只有大師才懂得大師”!
-
4 # 王廙
晚年僧氣,遠離世俗的審美,用筆圓融,做仰視之態,結體消散,圓柔飄舉頗有幾分喜悅。
早年則是世俗體了,魏碑,行草書皆不錯。
-
5 # 皖客正旺
先回答問題:弘一大師的書法是從超越自我再到迴歸自我的,準確地講他是一位靈魂書法大師。
從超越自我到迴歸自我恰恰是一個人從書法家再到書法大師的過程。
而弘一法師早已超越了書法大師的層面。在晚年,他哪裡是在寫書法,分明是在展現自己的靈魂,體現了佛家四大皆空,無慾無求,卻又圓滿通融的境界。你看他的書法早已不受那些筆法的約束,樸拙圓滿,渾若天成。他的字那麼超脫,那麼沒有鋒芒和火氣。他的字一筆一畫決不含糊,你能體會出大師那份無尚的恭敬之心,從他用筆的圓融體會到對待萬物的平等之心,從他字型舒展筆畫柔和體會到大師的那份清淨之心。他的字如同他的靈魂是多麼的自在啊。
正如豐子愷先生從弘一師的一生總結出的人生三層境界:物質的生存、精神的愉悅、靈魂的自由。弘一師的書法也是歷經了這三個階段。弘一法師中期篆書、隸書,尤其是魏碑體式的書法,那個時期已儼然是個書法家了,弘一大師的書法從在俗時的絢爛到出家脫俗後的清靜平淡,都是修心的結果。我等這些俗人大多停留在人生的精神層面,遠遠沒有達到也極難達到靈魂的至高境界。
書法乃心法也,是心靈的跡化。正如古人說"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總之,如其人而已"。這就是弘一大師書法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麼像魯迅、郭沫若這樣的名人都會以得到弘一大師的一幅書法為無尚榮耀的緣故。
最後發幾幅弘一法師中、晚期的書法,最後一圖是我自己收藏的,從這幅小便條中的內容,你能看到大師為人處世和為人,令人敬仰不已。
附原文:奉若居士,智覽。近因精力哀頹,行動遲緩,他人以後有託寫字者,乞陳達其辦法。二尺以內小中堂、對聯、或佛或菩薩名號,餘處已寫好者可以贈送。臨時題上款可也。若送紙來者,須延緩、有便能寫。二尺以外之件,則遙遙無期也。能不送下最善。謹陳不具。演音啟("演音"為弘一大師出家後法名)
-
6 # 叮鈴噹啷
這些話都是忽悠!什麼超越自我……我們迴歸自我?
寫字就是寫字,哪裡有這麼多的忽悠?能把古人的東西繼承已經不易!從元朝趙孟頫後,誰超越什麼了?
-
7 # 春雨無眠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此人乃曠世之奇才僧中之英……無論在哪個方面成就都很高、書法、音樂、詩歌、繪畫、他也是最早把西方話劇引進的人之一……他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曾教學於杭州的國立師專……
他的書法從超越自我到迴歸自我恰恰是一個人從書法家再到書法大家的過程…晚年書風的轉變其靈魂的展現與返璞歸真……
-
8 # 雷公龍685
看各人的理解吧,可能都有些道理~都是猜測,只有弘一自己才說的清楚了。他出家前寫的字肯定是用了心思,是認真的~~
-
9 # 中和之水
從弘一法師的書法中,可以看到他脫俗向佛的過程。他的精神世界本來就是佛的世界,他在紅塵中走了一再遭,再一心參禪,他的書風從粗壯剛硬,重墨濃烈到了纖細修長。表現了他的內心世界從壯懷激烈到心平如水。到了晚年他自己曾說過:“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書法和精神世界一樣確是超越了自我。
這寫的判若兩人吧。雖然時間跨度才十幾年,但他主要是寫出了他觀念的改變,他的內心世界變化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書為心畫也”
回覆列表
弘一法師是近代史上一位高僧,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弘一法師的原名叫在李叔同,在他的前半生,他是一位美術教育家、著名音樂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一位多才多藝,才華橫溢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一首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歌曲就是出自他的手。
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皈依成為佛弟子。後半生,他勇猛精進,嚴修律法,慈悲度世,成為佛門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出家後諸藝俱舍,獨書法不廢,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
弘一法師早期書:筆鋒銳利,才氣縱橫,反映了一個青年的才華和蓬勃朝氣。
中期的時候,法師書風轉型,是漸漸佛法的過度期,他的書法:骨骼挺勁,筆畫稍瘦,平淡沖和,與世無爭。
晚期的書法:火氣消盡,圓潤含蓄,歸於平淡。他說:“見我字,如見佛法。”讓讓人感受到寧靜淡遠,超凡入聖的至情,童趣與高度修養相結合的博大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