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疤公

    自律自律首先還是從自己做起,當你成為了自律的家長,那麼言傳身教出來的孩子才會是個自律的孩子,說白了,家長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舉止言行以及行為習慣養成的示範榜樣,提高了自己的自律性,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自律性,這是一個正比例的關係。我也是剛升級為人父,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才剛起步,多多探討心得,和孩子共通進步吧~

  • 2 # 葡萄妹妹

    做一個自律的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每天陪伴她一起學習,做手工,讀書比你坐在孩子旁邊拿著手機刷屏,追劇看電視更有意義,孩子是一張白紙,怎麼塑造,關鍵在於父母的引導,身體力行,優秀的孩子是你作為榜樣,讓她看到什麼是努力,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自律,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幫助他解決問題,而是培養她獨立面對問題,如何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

  • 3 # 辣眼睛的大腦斧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幾點建議

    1. 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

    對於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於家庭規則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麼就規定時間,和孩子講好每次只玩15分鐘,時間到了後,就讓孩子去做別的事,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透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則,讓孩子知道:

    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3. 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

    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透過做事情來交換。

    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抵禦誘惑的能力。

    比如已經上學的孩子,讓他放學回家先做完功課,再去玩。

    或者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總是要這要那,那麼出門之前,父母就該提前告訴孩子“一次只能買一樣”,其他東西等到下一次再買。

    這個等待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我控制,學會等待。

    當然,如果父母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試想如果我們小時候,一個吸菸酗酒通宵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你要多看點書”、 “你怎麼就知道玩”......這樣的“言教”對孩子來說,毫無說服力。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的生活毫無自律,行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極有可能有樣學樣。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日本藝術家山本耀司的一席話激勵過無數人: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透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4 # 幼教咖

    自律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自律能力好,可以自行收拾好房間,處理好作業,按時去上興趣班,那爸媽別提有多省心了。但自律除了一部分要靠天生因素外,很大一部分要靠後天培養。其實,根據相關研究,孩子在10歲以前屬於他律道德,其自律是要靠周邊人監督和培養的,而到了10歲以後就屬於自律道德,是要靠自身來維持的。因此,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10歲以前是關鍵期。

    在瞭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自律培養的階段分為哪些。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多年的研究,發現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的順序是一個連續發展的整體,並把兒童道德的發展具體劃分為自我中心、權威、可逆性和公正等四個階段。具體內容見下圖。

    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應的自律性培養重點是不一樣的。要想讓孩子擁有較好的自律能力,就要從小抓起。今天,我們就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一些方法進行了總結,大家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來選擇應用。

    1.父母要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自行吃飯,自己就把作業完成好。但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首先要問自己,是不是工作上不用別人催,生活上可以做到自律,可以把房間收拾好,可以控制著不去看電視來打擾孩子寫作業。如果父母首先是個自律的人,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就會耳濡目染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2.對於孩子的要求和願望要延遲滿足

    我們知道,孩子是很聰明的,當他第一次哭鬧時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以後就會繼續使用這種方法。根據相關實驗,孩子的6個月就會出現自我控制能力,而在4歲的時候處於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

    所以父母要注意,當孩子想要一件東西時,我們要教會孩子耐心等待。可以告訴他“媽媽把手裡活幹完就給你弄好不好?”“這個東西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我現在沒錢,我得一週以後掙夠了才可以。”“我可以給你買這個零食,但如果你今天全部吃完,那明天就沒了,如果你能留一些到明天,那媽媽明天再獎勵你一包好不好?”

    3.制定一些自律的規則

    孩子在上學後,我們就能看到老師會準備一些小紅花、貼紙類的小獎品用於獎勵那些表現好的孩子。那麼我們在家也可以這樣做。比如讓孩子自己把積木收到桶裡去,就獎勵一個貼紙;自己乖乖吃完飯,那就再獎勵一個;自己能把小被子疊好,還可以獎勵一個。如果你攢夠了五個,那就可以得到一個零食;如果你中途犯錯了,那我需要拿走一個。總之,就是要透過一種較為鮮明的形式告訴孩子你哪裡做錯了,哪裡做對了。

    4.給予孩子自行管理時間的自由

    既然是自律,那就需要孩子進行自我管理,而父母如果一直不放手,孩子就一直無法獲得成長的空間。所以父母可以規定,有一些時間是可以讓孩子自行支配的。比如,孩子做作業需要一個小時,玩遊戲也要一個小時,他需要兩個小時去做完,父母就給他兩個小時。

    他可以選擇先完成作業再玩遊戲,也可以選擇先玩遊戲再做作業,總之兩小時候父母要驗收作業,只要作業合格,就不去管他,如果作業不合格,就要減少玩的時間。

    5. 父母要學會在各方面都放手

    自律的培養是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步進行的,包括吃飯、穿衣、幹家務、交友等都需要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比如孩子吃飯,吃半天吃了幾口還扔的到處是,父母一定要忍著,不要喂,孩子不吃就收走,等下頓飯再給,不要怕孩子捱餓;孩子穿衣服一開始會把釦子系的很彆扭,或者前後反著穿,他自己知道難受了下次就會改,如果你幫著做了,那他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孩子和小朋友玩時有時會爭執吵架,父母不要急著出手,看看孩子是怎麼處理的,而且小孩子往往這會兒打鬧,下一秒又手拉手玩去了,所以這些父母都要學會放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電腦裡的排雷小遊戲,真有會玩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