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鬱州居士
-
2 # 明史可以知興衰
總體看,項羽坑殺20萬秦降卒,是殘暴之舉。但是從年齡看,項羽28歲,陽剛過重,有勇無謀。再看劉邦,52歲,人過中年,老油滑。二者在採納謀士意見時:鴻門宴上項羽見劉邦示弱,說話奉行,頓生好感,不聽范增意見,執意不殺劉邦,這是年輕人意氣之事;徒愛虞姬,足見有情之人;愧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河,這也是年輕人的意氣。這些說明項羽是有情有義的人,唯獨太年輕!心態,見識均年輕!劉邦並不好到哪裡去!攻進函谷關時,他也是想到金銀財寶一股腦兒的佔有,只是他手下謀士張良等人,奉勸他要給秦人留下好印象,爭取得到秦人支援,建議不要動財物,封存好應對項羽;對秦人約法三章;善待秦皇。這都是老油條,有社會閱歷,經驗的人,能接受明士的指點。項羽入咸陽後,又把秦皇黑殺了,范增也離他而去。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輕率之人,又意氣用事。兩廂對比,一個衝動魯莽,一個世故圓滑,政治前途就有定論了!所以對待秦降卒和秦人的態度,也就一個殘暴,一個仁慈。
-
3 # 絕塵的時光
秦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吞併了其他六國,建立了秦朝,然秦朝對六國百姓多有欺凌奴役之舉動,故而關東六國對秦人產生了極大的仇恨,在秦國統治下,六國百姓苦不堪言,這種仇恨積壓久了就成了報復的行為。
項羽直接坑殺秦國降兵。鉅鹿決戰之後,秦國將領章邯統領20萬殘軍投降了項羽,軍隊屯積在新安縣,因為當初秦國統治期間,秦人多次羞辱楚軍,此次秦軍被迫投降,楚軍立即展開報復行為,開始羞辱秦國降兵,這些降兵紛紛準備逃回秦國,被項羽聽到後,其做出了一次坑殺秦國降兵20萬之舉動,此舉令其人心喪失人心,使劉邦有機會為統一天下打下根基。
劉邦重用秦軍舊部。滎陽大戰時,為了迎擊氣勢洶洶的楚軍,劉邦大膽重用了李、駱二位將領,李必、駱甲二人開始堅決不受,怕自己是秦人,劉邦不相信他們,但是劉邦非常明智的堅決信任他們,而這二位將領也沒有辜負劉邦對他們的信任,奮起反擊楚軍並一舉擊敗項羽橫掃天下的騎兵。
所以為君者,要對天下百姓仁慈,只有天下歸心,才能一統天下。
-
4 # 織里正哥
項羽殺降秦卒20萬,更多的是補給消耗會很大,並且對這麼大體量的降卒的整編與改造過程充滿變數,最終演變成屠殺!在項羽屠殺完秦軍主力之後,劉邦整合零散的秦軍降卒風險就小很多
-
5 # 長島男爵
項籍就一個字:殺。再補充一下就是:燒殺搶掠。
劉邦呢,起用大量低階官吏和軍官充斥政權中層。
為什麼用低階官吏和軍士?因為中高層他們是秦國秩序的獲利者,他們對秦有留戀,對漢的忠誠性很值得懷疑,而劉邦集團是以山東六國為主,在關中人生地不熟,所以提拔一部分低階官吏和軍士,使他們感恩戴德,又可以作為高階官員(山東人)與人民(關中人)之間的潤滑劑,幫助劉邦鞏固政權。
在京索之戰中,由秦人為主的郎中騎兵,以灌嬰為主帥,李必、駱甲為輔助,大勝楚軍,使楚軍近乎一年不敢西進,為滅魏趙爭取了時間,郎中騎兵幾乎就是漢朝最強大的部隊了,跟著灌嬰南征北戰。
最後在東城斬殺項籍的五名中級軍官也是秦人,包括呂馬童、呂勝、楊喜、楊武、王翳。
-
6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秦國能夠滅六國一統天下,就是因為他們當時擁有天底下最會打仗的部隊。那秦朝滅亡後,這些驍勇善戰的秦軍究竟去哪了呢?當時劉邦率先攻入秦國國都,所以將三秦京師麾入自己營下。但在項羽的強壓下,劉邦只能暫時交出三秦的軍權,不過隨著楚漢戰爭劉邦逐漸佔據優勢,最終三秦還是回到了劉邦身邊。所以說最後能夠擊敗項羽,還是有秦軍一半功勞的。只能說項羽沒能把握機會,讓劉邦能夠鹹魚翻身。
秦國的軍隊,曾被六國稱為“虎狼之師”,其戰鬥力在當時可謂“無敵”;加之秦國實行“軍功爵”制,全國的青壯年人口幾乎無一例外都參加了軍隊,故其規模也不在話下。那麼,在秦末天下大亂之際,這支秦軍都在什麼地方?
當時由秦國控制的軍隊,大致可分為三支:一支是之前征服嶺南後留守的軍隊,簡稱為“南部軍”,一支是屯駐在長城沿線主要防備匈奴的“北部軍”,還有一支是駐守關中、負責保衛首都的“京師軍”。
秦末起義爆發後,位於東南方向的楚國故地反抗最為激烈,以至秦國本土與嶺南的交通幾乎斷絕。而駐守在此的南部軍採取了“保境安民”的策略,封鎖了五嶺邊界,隔絕了與北方的聯絡,完全沒有介入到當時的戰爭中。至秦二世三年,南部軍統帥趙佗宣佈獨立,建立南越國。南部軍也因此保留了下來,再未離開嶺南半步。
其次是北部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是秦軍的精銳所在,且數量眾多: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並設定九原郡,實行移民屯田,修築長城要塞,常年駐軍。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說的“胡人不敢南下而木馬”當是指此事。
秦末之亂時,北部軍奉命南迴參與平叛,在這個過程中,北部軍“先勝後敗”:在王離的統領下,北部軍首先平定了趙國和燕國地區的叛亂,而後與章邯軍會合,擊潰了圍城的楚軍,並殺死楚軍大將項梁(項羽的叔父)。但在之後與項羽率領的楚軍主力在鉅鹿決戰時被大敗,主將王離被俘。自此秦軍在戰場上徹底轉為守勢。
而最後的這支“京師軍”,“身世”要複雜得多。秦末之亂時,京師軍一直留在關中負責京師地區的防衛和皇帝的保衛。至秦二世二年,陳勝部將周文率軍攻入關中,在首都咸陽東郊的戲水地區被屯駐在此的京師軍擊退。這也是這支軍隊第一次參與秦末的戰事。此後,京師軍並未乘勝追擊,而是繼續留在關中,始終也沒有捲入關東的戰事。
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的軍隊攻破武關,進入關中。九月,秦軍在嶢關附近阻擊劉邦失利。至此,秦國大勢已去: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開城投降,劉邦接管了秦國本土的政權和領土,京師軍也順次被接管,成為劉邦軍隊的一部分。
十二月,項羽統領四十萬聯軍進入關中,與劉邦展開決戰架勢。在之後的鴻門宴上,劉邦表示臣服項羽,將之前所接管的秦國都交給項羽處置,包括京師軍各部。翌年二月,項羽分封天下,為防備劉邦借關中東進,項羽將原秦國關中地區分為雍、塞、翟三國,即“三秦”,而原先的京師軍也被編入“三秦”的軍隊中。
同年八月,劉邦大將韓信統率漢軍“明出子午,暗渡陳倉”,反攻關中成功,塞國和翟國投降,雍國也在不久後被滅。至此,之前編入“三秦”軍的部分京師軍再次回到劉邦的軍中。
劉邦在佔領“三秦”之後,在各個方面繼承了舊秦國的政策,“撫關外父老”;並以此為根基,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自此,隨著戰事的開啟,舊秦國的將士、來自秦國的兵員,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漢軍,成為漢軍的一大來源。漢軍的人員結構也由此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變化。
項羽與秦人:天生的仇人
除了上述所說的人員結構的變化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秦人對項羽的態度。
早在秦末大亂之初,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而楚國也是最早開始反抗秦國統治的地區之一。由此可見,楚人的反秦傳統可謂由來已久。
做為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對秦國的態度可以說是國恥家恨皆有之。項氏一族做為楚國的世襲貴族,反秦的“基因”可以說世代相傳;而在起義之後,項羽的叔父項梁在定陶被章邯率領的秦軍擊敗並陣亡。這使得項羽又對秦國多了一份“殺親之仇”。
此後,每當項羽擊敗秦軍後,對待俘虜的態度可以說是“趕盡殺絕”:鉅鹿之戰後,項羽於新安坑殺了二十多萬秦軍;而在佔領關中之後,他又“引兵西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取貨寶婦女而東”——等於說在咸陽來了個“三光政策”。
項羽的種種殺降和擄掠行為,使秦人對他好感全無;而他的恐怖行徑又增加了秦人對他的仇恨。所以,項羽兵敗自殺時,衝在最前的幾乎都是秦人:這既與劉邦軍隊中的人員結構有關,也與秦人對他的仇恨密不可分。而這,也是我們在談論盛衰成敗時常常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
7 # 大白白野
項羽和劉邦都是楚人,兩人對待秦國降兵態度截然不同。
項羽屠殺秦軍降兵。鉅鹿之戰項羽打敗章邯,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在向咸陽進軍途中,項羽和諸侯聯軍屠殺了二十萬已降的秦軍,僅剩餘章邯等三人。項羽帶兵進咸陽後,殺子嬰,燒秦宮。項羽是楚國貴族,項羽爺爺項燕被秦軍殺死,項羽有復仇思想,但作為政治家應該有胸懷,劉秀、曹操、李世民、努爾哈赤這方面做的好,團結了大多數,得人心者得天下。項羽的失敗和屠殺秦降軍有一定關係。
劉邦到咸陽後與秦國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啟用秦國軍隊。在楚漢戰爭之季,劉邦彭城兵敗,在京索之間擊敗楚軍追擊。劉邦想用秦人訓練騎兵,秦人要求劉邦派楚人做騎兵頭領,劉邦就任命灌嬰為騎將,後來垓下之戰,追殺項羽的就是灌嬰率領的五千騎兵。劉邦是傑出政治家,能團結大多數,獲得眾人的支援。
-
8 # 睿讀西遊
劉邦為了擴充自己的地盤,與當時強大的項梁、項羽的部隊聯手,共抗秦軍。與此同時,最先舉義旗反秦的陳勝逐漸陷入了困境。以陳城為總部,被稱為陳王的陳勝,想乘勢一口氣攻滅秦朝。
於是,陳勝提拔楚國的軍師周章為將軍,命令他攻擊秦都咸陽。周章的軍隊在進擊途中,吸收各地的反叛軍,很快地成為數十萬的大軍。在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正月,周章直逼鄰近咸陽的戲城。東方群雄群起叛秦的訊息,早已傳到二世皇帝胡亥的耳朵裡。
然而二世皇帝並不覺得事態嚴重,而將前來通報的人都監禁起來。結果,事實的真相都被扭曲了。 “有成群盜賊作亂,但都被地方官逮捕了。”“盜賊很快地被軍隊掃平了,請聖上不用掛心!”被矇在鼓裡的二世皇帝,仍毫無戒心地過著他荒淫的生活。
但是,在陳勝軍隊逼近咸陽東郊時,朝臣們都嚇得狼狽慌亂,不知如何是好。二世皇帝於是緊急召叢集臣,商議對策。章邯進言說:“賊徒已經逼近,而且兵多士眾,聲勢強大。現在我們即使召集各縣軍隊,也來不及了!幸虧建造驪山陵時,徵用了許多囚犯,請皇上赦免他們,讓他們攜帶武器打退賊徒,將功贖罪吧!” 章邯是秦朝的一位名將,勇猛而且足智多謀。二世聽了他的話,立即赦免所有的囚犯,命章邯為討伐叛軍的將領。數十萬的陳勝大軍,本是一群不甘忍受暴政的烏合之眾。
他們多為農民、不滿分子和無賴之徒,缺乏戰鬥的訓練,而統率他們的又是缺少作戰經驗的周章。所以一旦正面對陣,他們就吃了敗仗,同時周章也被追殺。接獲這個捷報的秦二世,便乘勝增強軍力,派遣司馬欣和董翳,去幫助章邯掃蕩叛軍。秦朝數十萬的大軍,便大舉進攻陳的總部。
在各地的混戰中,吳廣在滎陽被屬下將領所殺,陳勝則在下城父這個地方被駕車的車伕殺死。 陳勝和吳廣的起義,雖只經歷六個月即被平息。但是他們起義抗秦的意識,卻成為項羽和劉邦等群雄舉兵的導火線,使秦帝國步向滅亡。
因此,陳勝、吳廣兩人,得以在歷史上留下不朽之名。就在陳勝作最後拼搏的時候,項梁與項羽統領的部隊也連連受挫。項梁率七萬大軍,從下邳揮兵向西,攻擊秦將章邯的軍隊,卻反而被章邯所敗,而逃亡至薛城。在此時,傳來了陳勝戰死的訊息。
抗秦武裝必須聯合起來才有出路。項梁審時度勢,得出這一正確結論。他召集諸將,商量以後的戰略,並傳遞公文,要各地諸將趕到薛來幫助他。沛公劉邦、陳的呂臣、楚的宋義等,都陸續到來。出生於居剿的范增,當時已年逾七十。他精通天文,善用兵法,是百世難得一見的奇才。
以前他自知個性不適合當官,於是隱居山野,對於秦的暴政,十分不滿。他聽說諸侯群集在薛開會,覺得時機已到,便也趕來了。 會中,范增向項梁進言道:“陳勝失敗是必然的結果。秦帝國所征服的六國之中,以楚華人恨秦最深,所以他們並沒有被徹底地征服。秦王曾卑鄙地誘騙懷王,又將他軟禁起來,不讓他回楚國。因為這件事,使得楚華人對秦的恨意始終未曾消失。
楚華人堅信‘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在謀反成功以後,並沒有立楚王的子孫,而是自己稱王,這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現在閣下自江東舉兵,起於楚國各地諸將,都爭先恐後地加入閣下的陣營,這是因為閣下出身於代代均為楚將的名門世家。他們期待著類似閣下的人物來領導,使楚國再興,以達成擁立楚王子孫為王的夙願。反抗秦朝暴政的反叛軍,並非暴徒,他們是高舉著正義之旗,將百姓的期待與力量再度集中,企圖消滅暴秦的一群有志之士。” 聽了范增這些條理井然的分析,項梁以及諸侯都覺得很有道理。
於是,項梁命令部下找回正淪落為牧羊人的楚王后代,為了紀念懷王,仍稱他為懷王,奉為共王。並建都盱眙,任命陳嬰為上柱國,負責懷王和都城的護衛,又親迎范增為軍師,準備與秦決戰到底。 項梁在盱眙備戰妥當後,就帶著項羽、劉邦率領全軍出擊。先攻北邊的亢父,再攻東阿,大敗秦兵。佔領東阿的項梁,將軍隊一分為二。
項羽和劉邦率軍進攻城陽,項梁則親自率領呂臣、宋義等攻打定陶,再度大破秦兵。 接二連三的勝利,使得項梁得意忘形,逐漸產生了輕敵的情緒。這種情緒影響了軍隊計程車氣,士兵們也都有了這種傾向。宋義向項梁諫言行事必須謹慎,但是項梁並不理會。終於,秦朝集結兵力反擊。章邯率領秦朝大軍,乘機奇襲,大敗楚軍於定陶。由於身邊護衛的怠慢,項梁不幸在此戰役中被秦兵斬殺了。
項羽和劉邦的軍隊,攻破城陽,追趕秦兵,攻佔濮陽、雍丘,進擊至陳留內部。在戰場上,項羽極為勇猛善戰,經常率先攻入敵陣,如虎入羊群一般,眼看著就要攻入秦都咸陽了。 項梁戰死的噩耗,很快地傳到項羽的耳裡,他哭得死去活來。項梁雖是他的叔父,卻比親生父親還親。他要尋章邯報仇,劉邦苦勸說:“楚軍新敗,軍心難免動搖,與其勉強應敵,不如東還護都。”范增等人也支援劉邦的意見,項羽無奈,於是忍著淚,撤回了軍隊。
他們後退到左邊的彭城。項羽在彭城北面,呂臣在彭城東面,劉邦在碭佈陣據守,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然而,章邯認為項梁已死,楚軍已不足懼,不攻彭城,反而北上伐趙。數日之後,拿下了趙都邯鄲,趙王退守鉅鹿,形勢十分危急。 這個時候,楚懷王正在彭城召開軍事會議。這次會議很重要,決定了楚軍西進的戰略方針。對劉邦而言,這是他的軍事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楚懷王朗聲發問,有沒有人敢領兵西進時,帳下並無一人應聲。章邯驍勇,秦軍強盛,打入關內談何容易?弄得不好,將被秦軍悉數吃掉。
懷王大概料到了這個局面,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並任命他為次將,而范增則當末將,組成救援軍去解救趙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劉邦率軍向西攻打秦都咸陽。在出發之前,懷王召集諸侯,對他們說:“誰最先進入咸陽,平定關中地方,誰就是關中王。” 他希望各將都能信守這個約束。關中是指函谷關以西的渭水盆地,秦都咸陽就在關中的中心位置。
盆地和周圍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那兒土地肥沃,是中國文化極發達的地方之一,古時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之稱。 得關中,便制天下。因此,聽了懷王的承諾,劉邦站了起來,因為他等的就是這句話。懷王見是沛公應命,面呈喜色,正欲頒令時,項羽又挺身而出。“某也願往!”兩人同時應命,該派誰去呢?懷王一時之間難以定奪。便說道:“你們二人同心滅秦,其志可嘉,但二人中只需一人前往。究竟誰去,容後再議。”散會後,幾個老將故意遲走一步。
在項梁還沒被殺之前,曾命令項羽攻打襄城。襄城的守衛固若金湯,項羽久攻不克,經過了接二連三的惡戰苦鬥,好不容易才把襄城攻下。 項羽攻入襄城後,便活埋襄城的敵軍和當地的居民。後來,他對於頑強的抵抗者,一律格殺,毫不寬容。他的這種作風,逐漸暴露了他暴虐的本性。
楚懷王和諸將最害怕的就是這一點。如果把先頭部隊交給項羽,民眾心裡一定很不服氣。所以,不願項羽加入攻秦的軍隊,是大家一致的見解。懷王未答應項羽的請求,項羽只得率軍北上援救鉅鹿城。公元前208年閏九月,項羽和劉邦的咸陽爭奪戰在聯合抗秦的旗幟下揭開了序幕。 由彭城出發,前往鉅鹿的未義和項羽的援軍,不久到達了安陽,但上將軍宋義卻在安陽駐兵不動。
經過了四十多天,糧食逐漸缺乏,士兵們開始不滿,其中尤以項羽最為憤怒。他質問宋義說:“鉅鹿城現在就像風雨中的燈燭一般,我們為什麼反而把援軍留在安陽不動呢?請快釋出攻擊的命令吧!” 宋義回答說:“俗話說:‘打牛身上的虻,不能同時殺死蟣和蝨’,如果將章邯比喻為虻,那麼秦就是蝨。在這裡即使能擊敗章邯,也無法滅秦,這豈不是徒勞無功嗎?現在秦兵攻趙,秦軍即使勝利,士兵也一定會陷於疲憊的狀態,我們不如等秦兵疲憊時再去攻打,這不是更好嗎?然後我們再一舉向西佔領秦的根據地。所以,現在沒有出擊的必要。
若是與敵軍對陣相搏,我力不及你,但在運用戰略上,我就比你強多了。”宋義不理會項羽的質問,反而釋出命令:“擅自行動者斬首!”然而宋義卻私下違反自己所釋出的命令,想將自己的兒子宋襄送到齊國去,且正在與齊相頻頻交涉中。宋義忙於賄賂宴請齊的使者,根本無心舉兵出擊。
陰曆十一月的華北,天寒地凍,兵士們都因飢寒而惱怒。項羽終於下定決心:“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貧困,軍糧缺乏,兵多粥少,而宋義卻長此逗留,並日夜豪飲,浪費食糧。說是要等秦兵疲憊再進攻,然而新組成的秦軍,軍勢強大。趙將敗北是明顯易見的事。等趙慘敗後,秦軍必然更加強大,我們哪有乘虛而入的機會呢?幾個月以前,楚敗於秦。懷王痛心,寢食難安,於是傾全國之力,將一切都委託給宋義,楚國的興廢,就在此一舉了。而這可惡的國賊不顧國事,卻積極謀慮自己的私事!” 第二天早晨,項羽藉著與宋義見面的機會,在營裡一刀砍下宋義的頭,並喊道:“上將軍宋義與齊密謀,企圖叛楚,楚王命我殺他!”諸將立刻俯身於項羽面前,大家都由衷地佩服項羽,很高興看到宋義被殺。於是項羽臨時代理上將軍的職務。
項羽立即派桓楚到懷王那兒,報告誅殺宋義的始末。懷王即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立刻帶領援軍,向鉅鹿進擊。項羽首先以兩萬精兵組成先鋒隊,由黥布率領。他們渡過漳水抵達鉅鹿,朝著重重包圍鉅鹿城的秦軍猛攻。然而因為兵力眾寡懸殊,素有猛將威名的黥布也未能獲勝。黥布苦戰的訊息,傳到項羽那裡。“我自己來!”項羽憤怒地站起身來。不久,他親率部隊渡過漳水,並立即下令擊沉所有的船隻,只留下三天的糧食,鍋、釜等炊具也全部燒燬。這麼一來,大家既不能逃回去,也不能滯留原地,只有拼死奮力向前出擊。 他們立誓要得勝,否則再也不回楚境。
於是項羽率領楚軍,截斷了秦兵的糧食補給線,發出震天的廝殺聲,殺向圍城的秦軍。突擊,後退,再突擊,又後退,與秦軍激戰九次。面對決死拼命的楚軍,軍勢浩大的秦軍也招架不住了。蘇角被項羽當頭一擊而斃命,涉間自殺,王離被擄,失去大將的秦兵,紛紛向四方逃逸。 章邯聞訊趕來,卻也抵不住勢如破竹的楚軍而撤退了。項羽率領楚軍在鉅鹿展開激戰。先前來救援鉅鹿的諸侯軍,為數頗多,但他們雖誠心想救趙,卻畏懼秦軍的強大戰力,只在鉅鹿的四周佈陣,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他們在壕溝中觀戰,秦、楚的激烈戰鬥,使得觀戰的諸侯們緊張至極。楚軍的廝殺聲,驚天動地,以一當十,最終戰勝。諸侯們被這種緊張的情勢震懾得不知所措。 戰後,項羽接見各諸侯、將軍,他們都無顏正視項羽。項羽的勇武,因為這一戰而更加出名,使得諸侯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都願意跟從他。秦將章邯於鉅鹿敗退後,就轉而鎮守棘原,隔著漳水與項羽的聯軍對峙。這期間,因為項羽軍隊的壓迫,使他節節後退。
秦軍在鉅鹿大敗的訊息,很快地傳到咸陽。 暴怒的秦二世,即派遣使者嚴責章邯的失誤,章邯也怕被處罪,立即派司馬欣向二世請求將功贖罪的機會。司馬欣到了咸陽,投書想謁見秦二世,但是掌握實權的趙高,卻因嫉妒章邯,而未安排章邯的使者謁見二世。因此,司馬欣就在宮殿外圍的司馬空等了三天,仍未獲準朝見皇上。機警的司馬欣猜到自己會有危險,就急忙沿著原路返回軍中。
果然不出所料,趙高不久即命令部下追捕司馬欣。司馬欣脫離虎口回來,向章邯報告說:“朝廷裡,趙高掌握著政權,其他人毫無插手的餘地。即使你現在打了勝仗,趙高也一定會嫉妒你的功績;萬一打了敗仗,那更是必死無疑。將軍,這一點請你仔細三思!” 這時陳餘勸章邯投降的書信也送到了。內容是:“白起、蒙恬都是秦的名將,功績輝煌,但最後卻都被奸臣所謀害。秦雖頗能起用幹才,但等到他們功成利就時,就以某種不實的罪名將他們處死。將軍現在的處境正是如此。將軍率領大軍離開都城已快三年了,這期間,損失的將士為數不少,而諸侯的舉兵卻有增無減。
秦帝國的朝廷裡,由趙高掌握著實際政權,面臨國家存亡的大事時,他為了避免被誅殺,便會將罪過轉嫁於將軍。這樣一來,將軍無功會被殺,有功也難逃厄運。不管如何拼命為秦效力奮戰,生命都無法長存,這點將軍應該甚為明白。在內蒙上叛逆的汙名,在外成了亡國的將領,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與其如此,倒不如和關東諸侯聯合攻秦,然後分地自立為王,這才是將軍聰明的做法。” 看完這封信,章邯起先舉棋不定,其後仔細思量自己的處境,終於決心投降項羽。於是章邯派遣使者到項羽那裡,傳達秦軍投降的旨意。
隨後項羽詢問諸將的意見說:“我軍糧食也已缺乏,這時我接受章邯的投降,各位應該沒有什麼異議吧?”諸將均表贊成。過去幾次轉戰於關東各地的名將,陪同項羽和章邯,在股墟見面,訂立盟約。
項羽為了安撫章邯,封他為雍王,使章邯不禁感激涕零。這麼一來,章邯所率領的秦朝遠征軍,全部隸屬在項羽的帳下。增添數十萬兵力的項羽,意氣更加昂揚,他大聲地說:“我要一舉滅秦!”於是項羽揮軍西進,開始朝咸陽進擊。 項羽進軍到新安時,軍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楚和秦原是宿敵,楚人對秦的怨恨非比尋常。所以,章邯投降之後,要雙方軍隊聯合行動真是煞費周章,問題重重。楚、秦兩軍之間的協議,似乎只是項羽和章邯二人的事情,兵士之間仍然存在著很深的隔閡。
向西進軍時,楚的諸侯和士兵們回想過去被迫參加勞役或兵役,飽受強秦的欺凌,不禁怨從心生,於是對秦兵採取報復行為。秦兵極為不滿,悄悄地議論著:“將軍章邯誘騙我們投降項羽,將來進入函谷關後,能夠滅秦最好,如果不能,項羽一定會將我們俘虜到楚地,並殺害我們的父母和妻兒。” 有一位將軍聽到了這番話,立即去密告項羽。項羽對於士兵之間的問題,確實煞費苦心。當秦軍投降時,項羽把章邯安排在楚軍裡,另派司馬欣代為上將軍,率領秦兵前進。
其用意在直搗秦的根據地,並避免兵:士之間的隔閡。當他獲悉秦兵有反叛的思緒時,他再也無法坐視不顧。於是,項羽找來黥布和幾位將軍,共同商議道:“秦兵似乎並未誠心歸順,我們都快到關中了,如果這時他們不聽命令,那麼後果實在不堪設想。我決定留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至於兵卒,則通通除掉。黥布,這事就拜託你了!” 黥布應允後退下。
這天晚上,當秦兵正在熟睡之際,有一支武裝部隊悄悄地包圍了秦兵的營帳。他們並未將四周完全包圍,而故意留下一邊的出口。“殺!”指揮者一聲令下,劃破了靜寂的天空。“衝呀!”武裝計程車兵縮小包圍的陣線,發出廝殺聲。秦兵因白天行軍疲乏,正處於熟睡的狀態,突然遭到襲擊,都忘了抓武器,就狼狽地落荒而逃,他們衝向沒有被圍的唯一出口。“哇!”士兵們發出一陣陣慘叫聲,迅即消失於黑暗中。只一夜之間,二十萬具屍體堆積如山,情況之悽慘令人不忍目睹。項羽這種大屠殺比起始皇帝的坑儒,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解除了後顧之憂。項羽不像後來的諸葛亮,火燒藤甲兵,自己卻在山頂上大哭,自謂必損陽壽。項羽是簡單的,做一件事,只考慮它的直接後果。黥布和蒲將軍回營覆命,項羽尚在帳中酣睡。他做了一個夢,夢見的倒不是殺人場面,而是一位絕世美女。女子朝他走來,鮮活的大腿彷彿挾帶著雷鳴電閃。瘋狂的交歡,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樂得咧嘴笑了。 一覺醒來,黥布正侍立榻前。
項羽定了定神,繼而談起夢中情景,開懷大笑,黥布也跟著嘿嘿笑。笑完了,項羽轉問正事,黥布輕描淡寫地說:“都解決了。一個不剩。”“幹得好!”項羽使勁拍了拍黥布的肩膀,大呼,“拿酒來,拿酒來!”正飲得興致高的時候,忽然,有一個老頭踉踉蹌蹌地走進帳內,淚流滿面,指著項羽大聲呵斥道:“那二十萬降卒都讓你殺掉了。真是傷天害理啊!看你乾的這些蠢事!”說話的這個老頭正是范增,他的出現攪擾了項羽的好興致,身邊的人都為他捏了把汗。但項羽的臉上卻沒有顯露出半點的憤怒,反而一直面帶笑容,一口一個“亞父息怒”。
自從項梁去世後,項羽一直稱范增為亞夫,軍中無論大事小情都十分尊重范增的意見。可卻偏偏這件大事情隱瞞了范增,這讓范增如何不暴怒?依他看,項羽大動干戈坑殺降卒,這樣的舉動實在是殘暴至極,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是要失去民心,而且必定會遭天譴,這樣愚蠢的行為會毀掉一支生力軍。
項羽從始至終一味賠笑,范增也無可奈何,只好拂袖而去。也奈何不得,只得拂袖而去。走到帳外,他一個人尋思道:遇上了這種人,真是老眼昏花,這天下是難以得手了。即使用強力打下來,也斷不能持久。得民心方能得天下,他教過項羽一萬遍,項羽只當耳旁風。看來,本性難移,說什麼都不管用的。
范增很想一走了之,但是,思來想去還是按捺住了內心的衝動。“罷,罷···”范增一聲長嘆,終於決定不走。他認命了,命運讓他遇上項羽,到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項羽坑殺降卒的訊息傳到關中,哀聲動地。半數以上的百姓家都少了親人,他們捶胸頓足,泣血斑斑,從此,恨項羽入骨。關內關外,項羽失盡了民心。
-
9 # 微笑楓哥
項羽稱霸,掠地屠城,氣量狹小,以武以長,滅秦後殺降
劉邦稱王,行仁見義,胸襟寬廣,以謀著稱,滅秦後撫降
-
10 # 石間撿史
始皇帝嬴政建立了秦朝,一統六國.可哪成想區區15年後秦朝就滅亡了.造成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農民起義軍最為重要.其實大家都知道,起義軍到最後,以項羽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最為強大。
那麼在歷次的大戰中, 項羽和劉邦都是如何對待秦國降兵的呢?我們用史實來回答。首先,我們來說明一下當時六華人對待秦人的態度,因為秦國以函谷關為界,西邊的 “關中”秦人和關東的六華人民。關中秦人上至統治集團的高層,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對六華人民多有欺凌奴役之舉。久而久之,六國之人對“關中”秦人就產生了極深的隔閡甚至仇視。在秦國的高壓統治下,六國之人長期“怒不敢言”,但隨著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朝統治動搖,這種長期受到歧視而產生的仇恨就如決堤之水一般,迅速蔓延開來,導致了可怕的“報復”行為。
項羽坑殺秦軍降兵
鉅鹿之戰後,戰敗的秦軍統領章邯統領20餘萬殘軍投降了項羽,兩軍合併後從河北一路進軍到河南洛陽西面的新安縣,就在這裡“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於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秦朝統治期間,“秦中吏卒”奴役“諸侯吏卒”,此番秦軍被迫投降,“諸侯吏卒”立即展開報復行為,反過來開始奴役羞辱秦軍降兵。這些降兵心中不滿,紛紛打主意準備逃回秦國,訊息傳到項羽耳朵裡以後,其輕易做出了一次坑殺降卒20萬人的愚蠢決定,從此失盡關中人心。
劉邦大膽起用秦軍舊部,得到真心回報
劉邦靠著“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父老的鼎力支援,但即便如此,橫亙在關東六國民眾和老秦人之間的心理障礙依然無法逾越。滎陽大戰時,為了迎擊來勢洶洶的項羽騎兵,劉邦精心挑選了李必、駱甲二名將領統軍迎敵,但二人堅辭不受,聲稱“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作為被劉邦親自挑選的將領,又戰果第一強兵“秦國銳士”,李必、駱甲必定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只可惜他們的秦軍出身難以令軍中其他將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當場拒絕了任命。不過,這兩人也沒有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他們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戰,最終一舉擊破項羽騎兵,得勝而回。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得到了三秦大地所有軍民的擁戴,在楚漢戰爭中有了一個非常穩定的大本營,所以能夠戰勝項羽,取得最終的勝利,建立大漢朝。
-
11 # 南飛雁1988
項羽坑殺秦軍降兵
在關鍵性的鉅鹿決戰之後,戰敗的秦軍統領章邯統領20餘萬殘軍投降了項羽,兩軍合併後從河北一路進軍到河南洛陽西面的新安縣,就在這裡“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於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秦朝統治期間,“秦中吏卒”奴役“諸侯吏卒”,此番秦軍被迫投降,“諸侯吏卒”立即展開報復行為,反過來開始奴役羞辱秦軍降兵。這些降兵心中不滿,紛紛打主意準備逃回秦國,訊息傳到項羽耳朵裡以後,其輕易做出了一次坑殺降卒20萬人的愚蠢決定,從此失盡關中人心,使劉邦得以佔據關中,並以此為根基奪得天下。
劉邦大膽起用秦軍舊部,得到真心回報
劉邦靠著“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父老的鼎力支援,但即便如此,橫亙在關東六國民眾和老秦人之間的心理障礙依然無法逾越。滎陽大戰時,為了迎擊來勢洶洶的項羽騎兵,劉邦精心挑選了李必、駱甲二名將領統軍迎敵,但二人堅辭不受,聲稱“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
作為被劉邦親自挑選的將領,又出自戰國第一強兵“秦國銳士”,李必、駱甲必定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只可惜他們的秦軍出身難以令軍中其他將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當場拒絕了任命。不過,這兩人也沒有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他們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戰,最終一舉擊破項羽騎兵,得勝而回。
-
12 # 熱點歷史資訊
劉邦靠著“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父老的鼎力支援,但即便如此,橫亙在關東六國民眾和老秦人之間的心理障礙依然無法逾越。滎陽大戰時,為了迎擊來勢洶洶的項羽騎兵,劉邦精心挑選了李必、駱甲二名將領統軍迎敵,但二人堅辭不受,聲稱“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
作為被劉邦親自挑選的將領,又出自戰國第一強兵“秦國銳士”,李必、駱甲必定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只可惜他們的秦軍出身難以令軍中其他將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當場拒絕了任命。不過,這兩人也沒有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他們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戰,最終一舉擊破項羽騎兵,得勝而回。
-
13 # 書患不多
項羽害怕和怨恨秦軍一夜之間全部坑殺
項羽對秦兵是怨恨的,同時他也是害怕秦軍的,鉅鹿之戰後,項羽坑殺了章邯帶領的二十萬秦軍,使得秦軍提到項羽就害怕,但項羽同時也害怕秦軍。
項羽之所以要坑殺秦軍,而不是放秦軍解甲歸田,是因為項羽害怕秦軍的力量,秦軍的力量和凝聚力項羽是見過的,當年秦軍跟著始皇帝東巡,項羽就前過了秦軍的力量,在自己的伯父被秦軍殺掉時,項羽也看到了秦軍的可怕的,對於秦軍項羽怕他們的力量,同時也怨恨他們,所以在分封天下時把章邯他們分在秦國故地。
劉邦招降秦軍壯大實力劉邦從小路打到咸陽,一路對於秦軍是招降,而不是項羽那樣的坑殺,因為劉邦本身實力就小,急需兵力壯大自己。
在秦國滅亡之後劉邦帶走自己在路上招收的秦軍回到了封地。
同時任用秦軍,得到秦軍的信任變為漢軍,這樣他的實力有得到了提升,這時劉邦當時需要的。
這也就決定了他不會像項羽一樣坑殺秦軍
-
14 # 聰聰看歷史
年輕氣盛聽不進忠告,又缺乏戰略思想,做事莽撞。破釜沉舟鉅鹿一役擊敗章邯秦軍主力,坑殺秦軍20萬人,進入咸陽又想起了他爺爺他叔叔的仇,又是大開殺戒。
-
15 # 倔強的柚子
項羽坑殺秦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時糧草短缺,而項羽痛恨秦人,更擔心秦兵造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們全殺啦!我們參考一下秦國沒統一六國時,秦趙兩國的重要戰役“長平之戰”的結果就能看出項羽的目的,由於白起在長平坑殺了40萬趙軍,趙國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從此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同時代其他各國,極大的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在冷兵器時代人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的資源,所以消滅敵國的有生力量是古代戰爭的最有效方式。但項羽和白起都因為坑殺而背上千古罵名! 劉邦為了收腹秦國百姓的民心,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1-殺人者要處死 2-傷人者要抵罪 3-盜竊者也要判罪”。這個約法實際上是約束劉邦屬下軍隊的,要讓秦國百姓放心,劉邦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會胡作非為。和項羽入關後燒殺略搶瘋狂報復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只能說性格決定命運!在楚漢相爭長中,項羽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太過剛直,又是寧折不屈的性格,加上剛愎自用,用人不善,直接導致了他自刎烏江的悲壯結局!劉邦處處受挫,但他處事圓滑,善於識人用人,拉攏人心,最終劉邦卻成為了大贏家,建立了大漢王朝!
-
16 # 深社會
一般殺降的都不得民心,最後沒有好下場。以失敗而告終。
從劉邦統一全國,建立大漢王朝看,劉邦是得民心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劉邦不可能殺秦國降兵。
從這個問題提出來來看,項羽和劉邦的做法大機率是相反的,所以,項羽大機率是把秦國的降兵給殺了。
回覆列表
秦朝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其統一大業是以關中的老秦國為根據地、吞併六國來完成的。於是,在秦朝內部以函谷關為界,就出現了兩大地域之間的不平等。“關中”秦人,上至統治集團的高層,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對關東吏民多有欺凌奴役之舉。
久而久之,關東之人對“關中”秦人就產生了極深的隔閡甚至仇視。在秦國的高壓統治下,關東民眾長期“怒不敢言”,但隨著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朝統治動搖,這種長期受到歧視而產生的仇恨就如決堤之水一般,迅速蔓延開來,導致了可怕的“報復”行為。
項羽坑殺秦軍降兵
在關鍵性的鉅鹿決戰之後,戰敗的秦軍統領章邯統領20餘萬殘軍投降了項羽,兩軍合併後從河北一路進軍到河南洛陽西面的新安縣,就在這裡“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於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秦朝統治期間,“秦中吏卒”奴役“諸侯吏卒”,此番秦軍被迫投降,“諸侯吏卒”立即展開報復行為,反過來開始奴役羞辱秦軍降兵。這些降兵心中不滿,紛紛打主意準備逃回秦國,訊息傳到項羽耳朵裡以後,其輕易做出了一次坑殺降卒20萬人的愚蠢決定,從此失盡關中人心,使劉邦得以佔據關中,並以此為根基奪得天下。
劉邦大膽起用秦軍舊部,得到真心回報
劉邦靠著“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父老的鼎力支援,但即便如此,橫亙在關東六國民眾和老秦人之間的心理障礙依然無法逾越。滎陽大戰時,為了迎擊來勢洶洶的項羽騎兵,劉邦精心挑選了李必、駱甲二名將領統軍迎敵,但二人堅辭不受,聲稱“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
作為被劉邦親自挑選的將領,又出自戰國第一強兵“秦國銳士”,李必、駱甲必定是驍勇善戰的將領,只可惜他們的秦軍出身難以令軍中其他將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當場拒絕了任命。不過,這兩人也沒有辜負劉邦的知遇之恩,他們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戰,最終一舉擊破項羽騎兵,得勝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