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苦苦的臘梅
-
2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僅表示個人觀點。因為水槽屬於胡人王朝。隋文帝楊堅應該屬於漢化的鮮卑人。它的朝廷大部分屬於胡人的將領和大臣。雖然它結束了南北朝時代。這種功績並不顯著。甚至遠不如他的兒子隋煬帝,盡道隋亡為此河,如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和長城一樣成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工程。後世老百姓得到了無數的好處。開皇之治,確實是隋朝的老百姓能夠吃飽穿暖。但一般的開國皇帝,基本上也能做到這一點。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拼命的掩飾自己胡人的身份。並且篡改歷史。使中國老百姓誤認為他是漢人皇帝。這才是真相。
-
3 # 釀松山閣舊主
您說的是國內對隋文帝的評價,可能鮮為人知的是,西方對他評價甚高,西方權威學者邁克爾·H·哈特認為,在中國,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兩個皇帝,第一是秦始皇,第二就是隋文帝。
而國內對他不高,認為他不如唐宗宋祖就比較直接,一是毛主席以一首獨步天下的沁園春雪拔高了對宋太祖的評價,二是因為他開創的大隋王朝二世而亡,沒能在大一統的局面下造就持續的盛世,讓天百姓休養生息。並且他得國不正,是從年幼的外孫手裡搶奪皇位,與傳統儒家所崇尚的正統差距太大。同時他選擇繼承人也沒有選對,不但造成自己死亡時的淒涼,離奇去世,也讓整個國家所託非人,讓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再次陷入戰亂,隋朝覆滅,煙火遍佈神州。
其實,不管是文治武功,還是勤政治世,隋文帝不失為一代英主,同時代的名臣蕭瑀對他評價很中肯: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宿衛之士,傳飧而食,雖性非仁明,亦是勵精之主。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我們學習歷史,一般稱秦漢史、隋唐史這兩個組合起來學習,為什麼呢?
還有一個說法“漢承秦制”,“唐承隋制”,就是前面一個王朝是開創統一的國家王朝,但是二世皇帝不能守其國,反而為下一個王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隋文帝楊堅(541-604)的功績第一,統一南北朝,結束300多年混戰不斷的中國,建立大統一的隋王朝。587年兼併西梁,589年攻破南陳,590年平定江南和嶺南地區。不多戰爭的規模都不是很大,士族地主們都看好隋王朝的施政,動亂了太久了,人心思定。
第二,開創了三生六部制。這是影響中國古代社會一千多年的管理制度,隋朝以後的封建王朝都沿用這套官吏制度,一直到清朝滅亡。
第三,《開皇律》的制定和實施。北周時期的法律嚴苛,酷刑很多。583年,楊堅命令大臣參考魏晉法律,將嚴苛酷刑等刪除,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這也是以後王朝法律制定的藍本。
第四,開創了科舉制度的雛形。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這是古代科舉取士的先行者,唐朝以後的王朝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科舉考試,這也延續到清朝滅亡才消失。
第五,營建大興城。隋文帝楊堅在位時興建大興城,大興城就是唐時代的長安城,在隋朝已經初具規模,長安城是中國古城市文明的典範藍本。
為什麼楊堅的評價低第一、隋朝的統一戰爭打的非常順利,這使得好多門閥士族的勢力根本沒有多大損失。這些人都是看著隋朝的施政和發展才歸順的,不同政治聲音只是引而未發。對這個統一的歷史功績認為來的太容易了些,得來容易的統一,一般都沒有太高的歷史評價。當時的士族豪強對他都不服啊!!!(門閥士族的代表)
第二、楊堅是北周的外戚奪權,建立隋朝。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同時隋朝存世的時間太短,只有幾十年,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把楊堅的積累的信譽都敗光了。(隋煬帝)
第三、我們雖然講唐承隋制,唐朝達到了鼎盛,對前朝的歷史功績一般是不提或者抹殺,而唐朝存續將近300年,隋朝楊堅的功績都流失在唐王朝的煙塵中了。
第四、楊堅識人不明。楊堅將帝位傳給楊堅,自己的妻子也經常參政,這次換太子也是獨孤皇后主持的,作為男權社會的封建王朝對此總是評價不高的。武則天也是這樣子的。
毛澤東對楊堅的評價毛澤東主席,讀有關隋朝楊堅的史書,只寫下了四個字:“蘊藏大亂”。何也?
主要有兩個大的原因:
第一,沒有做到“親賢臣,遠小人”。他透過政變上位,政權來的太容易,他身邊主要的謀劃著是自己的獨孤皇后和楊素。還在文帝晚期換了楊廣做太子,是不利於隋朝長遠發展的。
第二、開科取士,得罪全天下的門閥士族。魏晉以來朝廷主要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主要依託者是門閥士族,也是門閥士族參政議政的渠道。開科取士直接就堵死了門閥士族做官的門路,這引起天下士族的不滿,他們就是要等待時機。
綜上兩個主要原因,毛澤東才說楊堅的施政“蘊藏大亂”。
-
5 # 西府趙王爺
首先必須要承認,論功績,隋文帝不輸唐宗宋祖,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第一,是一位能夠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偉大帝王。
比如,隋文帝在位期間,攻滅南陳,統一南北,結束中國數百年的大分裂時代,是華夏重新成為了一個大一統國家。就這一點來講,其一統天下之功,不比秦始皇掃滅六國來的小。
而除此之外,他還開創了科舉制度,其在隋煬帝和後世的一再完善之下,科舉制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的主要選拔人才制度,對中國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楊堅所創立的三省六部制也影響後世一千多年,其一直到清朝都還在沿用。
除了改革,楊堅在治理國家的施政上,同樣出色,歷史上著名的“開皇之治”便是在他的統治期間出現。楊堅在位二十多年,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但是為何,隋文帝在中國歷史上好像存在感很低呢?遠沒有唐宗宋祖這些人出名!
主要由兩個原因!
第一,隋朝存在時間太短,享國不過37年。其過早的滅亡,使其沒有時間來書寫自己的歷史。隋朝的歷史都是由唐朝書寫,所謂"不廢不立",唐朝不批評隋朝不好,怎能建立自己的政權呢?
所以,不僅隋煬帝被描繪成一代暴君,連隋文帝也遭受牽連,其功績不顯,威名不揚,得不到後世的讚頌。待遇那個時代,大家宣傳得更多的是唐太宗。
第二,中西方歷史價值觀的不同。
其實推崇隋文帝的更多的是西方人,在重製度,重改革的西方人眼中,他們並不在意隋朝所謂暴政,他們更在意隋朝的那些歷史貢獻。這樣一來,開創了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的隋文帝,自然會得到很高的評價。西方有人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叫《西方人眼裡的中國皇帝》裡面說到的最偉大的皇帝是隋文帝楊堅,秦始皇都得排他後面。
而咱們華人更多的是看重其道德上的表現,看重當時國家是否強盛,人民是否安康,所謂安居樂業。而由於隋煬帝頂了一個暴君的帽子,給隋朝立了一個不好的名聲。他爹隋文帝也受到了牽連,即使有著“開皇之治”,也遠比不上盛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但不可否認的是,隋朝是一個偉大的王朝,它結束了中國長達四百年的大分裂,為後世的唐朝盛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迎來了最巔峰的時代!而隋文帝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
-
6 # 靖遠0204
事實上,在西方史學家的眼裡,隋文帝才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被尊為聖人可汗。
也許是隋朝歷史過短,只有38年的時間,人們在評選偉大帝王的時候,總是忽略這位結束漢末以來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隋文帝楊堅。
隋朝歷史雖短,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個王朝開創者的創造力。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開皇曆、大興城,這些影響中國千年的政治科技文化遺產令後世受益無窮,可以說沒有隋,就沒有唐。正是因為隋的制度創造力,才會有世界性帝國唐的繁榮。
在制度創造性方面,只有秦始皇才能與隋文帝相提並論。可惜的是,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為漢和唐做了嫁衣。
-
7 # 一隻白頭翁
在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剛登基不久的北周宣帝宇文贇突然病危不久死去。繼立的靜帝年僅八歲,北周的軍政大權盡落入宣帝的岳父外戚楊堅手中。楊堅祖上是北周的開國功臣,被封為隋國公。楊堅繼承了其父的爵位,歷任北周朝中的重要職務,逐步掌握了朝中大權。宣帝去世,靜帝年幼,楊堅受遺詔輔政,以大丞相的身份節制朝中內外一切軍事事務,逐步掌控國家大權。同時楊堅身邊又有一批漢化的鮮卑貴族和關隴士族的支援,如劉昉、鄭譯、李德林等這些官僚貴族集中在楊堅周圍,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為楊堅發動政變提供了有力支援。
隋朝的建立在公元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自立,改國號為隋,建元開皇,定都長安,楊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隋文帝。隋文帝即位後先是整頓朝中內部事務,平定北周舊臣的叛亂,盡殺宇文氏部族,消滅叛亂的因素,然後平息北部邊患。另外,隋文帝即位以來實行的改革也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得北方的隋朝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已經大大超過南方的陳。經過長期的準備,隋文帝於開皇八年(公元588年)派其子楊廣率八路大軍,南下伐陳。次年,隋朝大將賀若弼、韓擒虎率軍渡江直取建康,俘虜了陳後主,陳朝滅亡。至此,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近三百年的分裂動盪局面結束,國家再次實現了統一。
開皇之治隋文帝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維護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裁汰冗吏,廢九品中正制,創立科舉制。頒佈新法《開皇律》。經濟上,招撫流亡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軍事方面,隋文帝繼續推行西魏、北周以來的府兵制並加以完善。經過隋文帝的種種改革舉措,隋朝初年的社會逐步穩定,經濟繁榮,人口增加。整個開皇年間,“君子閒乎其生,人各安其業”,“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史稱“開皇之治”。
儘管隋文帝在位時期勵精圖治,但其性格多變,晚年喜怒無常,疑心甚重,對許多開國元勳和重臣殺戮,甚至經常濫殺無辜,刑罰嚴峻。“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時行決”。正如後來唐朝貞觀年間君臣們總結隋文帝時期的教訓時所說的一樣,“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可見,隋朝危機在隋文帝末年已經開始顯現,“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
隋文帝本立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楊勇好奢侈,多內寵,逐漸為隋文帝和皇后獨孤氏所不容。楊廣雖為次子,但在滅陳戰爭中軍功顯赫,麾下有一批強兵猛將,又和重臣楊素聯合,向文帝揭露太子楊勇的種種過錯。最終文帝聽信讒言,廢掉長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文帝晚年病重,太子楊廣弒父篡位,登上皇帝寶座,是為隋煬帝。煬帝即位後,派兵鎮壓了其弟漢王楊諄的造反,鞏固了自身的帝位。
隋煬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即位後不久就下令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馳道,築長城,改革科舉制。從其本身出發點看,這些舉措無疑是有著積極的進步意義的。營建東都和開鑿運河,可以加強對關東和江南地區的統治,溝通南北,加快南北物資的調配修馳道、築長城可以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改革科舉制,增設進士科,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形成。但是煬帝個人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徵發無度。他的一些統治舉措逐步轉化成了暴政,百姓深受其害,隋朝社會矛盾迅速激化。除了這些暴政之外,隋煬帝還窮兵黷武,頻繁對外發動不義戰爭。連續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妄圖征服高麗。
這些不義之戰徵發了大量的兵役和勞役,百姓苦不堪言。最後,隋煬帝還連年巡遊,曾三下江都,大巡塞北。煬帝在位期間常年在外,其居京時間竟不足一年。每次出巡,煬帝都要求各地供奉美食、珍奇異獸等供其享樂,許多當地百姓紛紛破產。這一系列暴政使得隋朝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遠征高麗的失敗大大激化了本來就存在的社會危機,最終引發了隋末農民大起義。門閥豪強等貴族勢力趁機利用這個機會組織擴大自己的勢力,使隨朝快速瓦解。
隨文帝楊堅結束分裂統一中國有功,但篡位手段卑劣,晚年推行暴政不得民心。所以不被歷代儒學者推崇。
-
8 # 浪蕩騷年風流叟
隋文帝楊堅的功績,遠不如秦始皇,雖然很多人認為楊堅結束了南北朝數百年的大分裂,如同秦始皇一般,但從歷史上看,楊堅的統一,水分很大。
首先,魏晉南北朝的確是不亞於春秋戰國的大分裂,但這種分裂中還有區域性統一,北魏統一北方時間超過百年,東晉統一南方時間也超過了百年,而南朝的宋齊梁陳四朝,也是政局更替,沒有出現大的分裂。
而北方,在北魏長達百餘年的統治,積累了足夠的國力,雖然後來分裂成東西兩國,但楊堅真正的對手,只有北齊一個國家而已。
比起楊堅的基礎,秦始皇沒有太多優勢,人們往往片面認為秦國強大是碾壓式強大,實際不然,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大勝,卻也付出傷亡三十萬的巨大代價,兩次邯鄲之戰,也讓秦國付出二十萬傷亡的代價。秦始皇即位時,秦國也沒有衝出函谷關。
在滅國大戰時,雖然各國綜合國力不如秦國,卻不像南陳那般的軟柿子。趙國,楚國實力依舊強橫,讓秦軍付出巨大代價。
由此可見,楊堅以政變上位,繼承了北周豐厚遺產,在統一過程中,又先後繼承北齊南陳的遺產,統一後,戶口已經超過了五百萬戶。可見,楊堅獲得北魏北周的經濟基礎,北齊,南陳的土地和人口。得國要比秦國輕鬆太多。
另外,對於後世的評價,長久以來,秦始皇被定位為暴君,而千古一帝的稱號是明末王夫之最先提出。後來漸漸被人們接受。而隋文帝9楊堅,他的名聲一直都很好,但後世評價最多的僅限於明君,直到近幾年,名聲才大了起來。而這樣的名聲,和唐宗宋祖,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
9 # 王重陽56
得位不正,這個也影響評價。李世民也是,他評價高是毛主席抬了他一手,但主席的本意是一塊貶低。主席喜歡的是魏武,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
10 # 盪漾飛劍
楊堅怎麼能和秦始皇相提並論呢?
楊堅的確是結束了幾百年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再次一統中原。但是他面對的局面跟始皇面對的局面根本就不是一個程度上的,連給始皇提鞋都不配 ,南北朝在那個時候已經疲軟的不要不要的了,只要來個稍稍有點能力的皇帝,就可以取而代之,可以說,楊堅完全就是躺贏,沒有幾場能叫的上名字的大戰,怎麼能被人所敬佩。
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沒有被廣大的漢人同胞所認同。只是被少數民族所認同。
隋文帝自己崇尚節儉,勤理政務,對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實現了胡人政權到漢人政權的平穩過渡。楊堅透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人口顯著增加,衣食逐漸富足,國力日漸強盛。但是隋朝存在時間太短了,隋朝之後的唐朝又太過於優秀,一下子就顯得隋朝很low。
隋朝是個承前啟後的朝代,上承南北朝,下啟唐宋盛世。作為一個過渡性的朝代,隋朝一手締造唐宋盛世,卻被隨後的唐宋盛世搶走了風頭。因此隋文帝也被忽視了。
隋文帝還被自己兒子坑了一大筆,隋煬帝楊廣的名聲實在是有些臭,昏庸無道,橫徵暴斂,以至於百姓怨聲載道。自然,對他的老爸隋文帝的影響也變差了。
因此,後世對楊堅的評價沒有超過唐太宗和宋太祖。
回覆列表
最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得國不正。
第二個,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擁有開創性。
第三個,被唐朝篡改歷史,黑得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