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珃珃生活

    用血的教訓告訴你們,買房子一定不要親戚買在一起,也不要買太小的,要不然,你一定會後悔的,非常後悔,我用我的故事告訴你們:

    被迫買房

    2014年,我還到處漂泊,因為公司是連鎖經營的,所以到處跑。當時堂姐在我們市裡面買房子,每平米4800多 ,我父母聽堂姐說現在是買房的好機會,就給我付了首付錢,買了一套二居室90平的,和堂姐家買在了同一幢樓。

    其實他們之前徵求過我的意見,我考慮到我工作不穩定,說要買點便宜的,剛好離我現在住的地方不到500米有一個樓盤,因為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才3200多一平米,同樣的首付可以買130平,然後他們說表姐說那裡不好就沒買。

    後悔買房

    因為一直在外面工作,房子空了3年,也是因為房子的牽絆,我辭職回到了市裡。回來後,因為市裡就業壓力比較大,工作不穩定,再加上結婚欠了好多錢,欠款向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現在細細算算,感覺要把房子賣了才能還清欠款。

    現在因為城市發展規劃,原來3200那個樓盤附近幼兒園、小學、中學相繼建好了,還有農貿市場,現在房價已經到10000了,一房難求。而我住的地方才8000左右,因為小區才三幢房子,地理位置不好,二手房基本沒人看。現在算算,我不在了50多萬,要是有這50萬我也不用愁我的欠款。

    後悔房子和親戚買在一起

    還有現在想想,我堂姐當時勸我父母和她買房子在一起是有目的的,我們住進來後,經常來我家蹭飯,而且都是那種不打招呼,踩著飯點來的,搞得我們很尷尬。還有她家經常來親戚,我們沒孩子時,她家一來人就讓住我家,我們又不好得說什麼。現在還經常讓我們幫她去接孩子放學,然後把孩子丟我家出去玩。甚至還經常叫我們幫她回老家帶東西,樓下拿東西、買東西。怎麼會有這種親戚?

    孩子上學不方便

    現在孩子慢慢長大,才兩個房間,家裡來個人實在不方便,要是那時候用同樣的錢在其他地方買個三室的就好了,而且孩子現在上學特別麻煩,3200房價那個小區裡面直接有幼兒園,業主的孩子就可以在裡面上。

    現在好後悔,為了房子辭職負債一屁股,還有這樣一個親戚,房子小不實用,位置不好孩子讀書困難,我該怎麼辦?

  • 2 # 80後的青春歲月

    個人感覺挺好的,無輪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可以相互幫助,

    生活中也需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見到許多性格不一樣的人,

    生活給予我們歡樂時,我們遇到的人和他們所做的事,以及他們所說的話都是那麼的動聽,

    相反當我們哪天遇到了糟糕的事情,看到的一切都是那麼反感,感覺天空都沒有那麼藍

    ,當我們以平常心和親戚一起相處時,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也許會有吵鬧,風雨過後會有彩虹,什麼事情說清楚,一切會越來越多……

  • 3 # 拂硯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要得看看你和親戚的關係遠近、感情基礎和了解程度怎麼樣?

    親戚是由血緣關係界定的一種關係,是天然血親和姻親組成的方陣,牢不可破,對外高度一致,內部不乏爭執,甚至暗流湧動。

    親戚關係組成了一個小社會,這些社會成員因為逢年過節、各家的重大事務、孩子滿月以及婚喪嫁娶等時不時需要聯絡,聚在一起。

    有些地方的風俗習慣,親戚關係很重要,親戚少的家庭幫扶少,顯得也沒有面子。

    可見,買房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也是各有利弊。

    總體來說,利大於弊,人是群居動物,難免孤獨,和親戚住的近便,有事情了互相幫助,心理上覺得踏實。

    尤其,從小一起長大,感情親厚的親戚之間,毗鄰而居,莫名帶了喜感。

    當然了,一點矛盾都沒有不可能。

    人在矛盾中生活,生活處處有矛盾,矛盾處處有,無處不在。

    求大同,存小異。只要是你從心底裡信賴的親戚,一般來說,保持應有的尊重和距離就行,大可不必過於在意有可能發生的小摩擦。

    親戚之間彼此熟悉,多少都有絲絲縷縷的牽絆,只要大家一切向好的方向看,排除顧慮,完全可以在一個社群,其樂融融互相抱團取暖。

  • 4 # 必要條件458

    買房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挺好的。所謂親戚,肯定比陌生人相處起來容易,人都有困難的時候,特別是有啥子大事,親戚朋友離得近,多多少少大家能互相幫忙,而且買房後,一個小區有那麼幾個知根知底的人,好多事都特別方便。如果是年輕人,更能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有時也能在一起聚一聚,增加彼此的感情。只是住到一個小區,又沒有住到一個屋簷下,我想能產生矛盾的時候不多吧,親戚本來就是越走越親,住到一個小區更方便交流。如果是老年人,跟親戚買同一個小區就更有安全感了。記得去年,我們小區一個同事半夜三更身體超級不舒服,心悸,他老婆打電話喊我老公去幫忙送醫院,本來想打120的,但是打120還是要有人陪,結果就我老公就幫忙送醫院了,同事感激得很,說幸好有熟人住一個小區,所以我個人是不排斥和親戚朋友買同一個小區的。

  • 5 # 小梁的廣漂生活

    千萬不要跟風買房:

    現在很多人都在大城市裡打拼,辛辛苦苦地打工掙錢,就是為了能融入城市,希望自己能在城市裡生活。買房之前必須想好是什麼原因讓你要買房,自己為什麼要買房,是用來投資的,還是為了孩子上學用的學區房,還是用來養老的,等等。自己在買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

    房子這種東西,合適才是最好的,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經濟能力不同,不能跟別人對比,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承擔房貸的,那麼可以考慮兩三套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要跟風。

    房子不要和親戚買在一起:

    不要跟風買房,更不要跟您的親戚買在一起,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親戚,親戚關係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說他親,又親不過家人,說他疏又疏不過陌生人。

    親戚可以說是生活中的一把雙刃劍,如果大家生活上有困難互相幫助家裡有喜事,相互分享,祝福,您們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反之,彼此漠不關心,更有甚者大動干戈,那麼這樣的親戚還不如街道巷尾的熱心鄰居。

    這個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和分享,你會跟風買房嗎?喜歡跟親戚買在一起嗎?

  • 6 # 微世界情感觀察員

    自從當初和親戚買房在一幢樓後,現在想起來,我覺得那是自己做的最不明智的一件事。事後我總結,什麼方面都可以跟親戚走得近一些,唯獨買房一定不能和親戚買在一起,要不然再好的親戚關係,也會被整垮了。

    當初我買房時,選了好幾個小區都沒有定下來,總是有各種各樣不太滿意的地方。最後一個親戚說,他們小區的房子不錯,如果買在一起,彼此之間還有照應。當時沒想太多,就聽從了親戚的建議。

    最後選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房子,和親戚屬於樓上樓下的那種,捱得特別近。由於是親戚介紹,費用方面給減免了一些。親戚總是說我買房這件事,她幫了我多麼大的忙,如果不是她介紹,我怎麼能買到這麼合適的房子等等,讓我心裡非常的不舒服。

    剛裝修完三個月,親戚的家裡從外地來了一幫人,給我打電話,說家裡房子太小,住酒店太貴,問能不能在我的房子裡臨時借住一下。當時我還沒有搬過去,想想空著也是空著,就答應了。

    我以為僅僅只是這一次就會就此打住,沒想到後來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好幾次,最後迫使我提前搬了過去。

    原以為我自己過去住了,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有次親戚家裡來了兩個外地的男人,沒經過我同意,就帶到了我家裡,說反正我是一個人住,就再麻煩我一次,這種情況之下,我自然無法拒絕,只好勉強同意了,沒想到那兩個人極其邋遢,上衛生間連馬桶都不衝。事後我跟親戚委婉說起這件事時,她聽了還非常的不高興,讓我沒事找事,這又不是什麼多大的事情。

    我不知道當時自己的抱怨會有那麼大的隱患,此後的日子裡,我發現自己的生活全部處於被親戚的監視 之下,我平時和什麼人來往,帶什麼人回家,幾乎家人全部都知道。

    有次開門時,我竟然發現了親戚就站在自己的家門口,偷聽我和朋友的說話,聯想到以前的種種事情,我當時就說了她兩句,沒想到她竟然翻舊賬,說我能買下這套房子,全部是她的功勞,要不是她,我怎麼會拿到那麼低的價格,直呼我為白眼狼。這件事很快就被她捅到了家人那裡,經過她的添油加醋之下,變成了我沒事找事,不尊敬長輩,讓我被父母重重地批評了一通。

    此後,見面時,她再也沒給我好臉色看,還時不時指桑罵槐,這種糟糕的親戚關係,自然讓我無法安心再住下去,最後我只能把房子租了出去,自己搬走了,才換來了生活的安寧。

    人常說,不管是什麼樣的親戚,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做到各方面平衡。要是捱得太近,就算再好的親戚,時間久了,也會整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以前我不相信,在自己親身經歷之後,我才相信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因此,如果你想買房,最好不要認為和親戚買一起,可以互相照應,要不然事實會變相給你一些教訓,到最後可能會把好好的親戚關係也弄僵了,真的很窩心。

  • 7 # 囧天寒士

    沒有什麼好不好

    好處,都熟悉,還能相互照應

    其他好處就不用說了。

    不好的地方,親戚之間容易攀比,也會有矛盾

  • 8 # 糖麻愛生活

    有錢就可以買有錢賺就可以買!

    說說我自己經歷的,2012年的時候,我跟風跟著我哥買的房子,我樓下我哥樓上,現在房價20000一平,當年2000多!不過後來我把房子賣了,我買房的第二年就買了,當時就賺了五萬!後來我哥的小舅子就跟著我哥他們一起買房,一個小區的,現在也賺了!我覺得這種情況跟風買房沒有問題!

    被打擾的苦不堪言就不要跟風買了!

    另外一種情況跟風買房,比如說一起買房就是為了沾別人便宜,這樣的就不要有了!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遇到這種跟風買房的事!我同學有一個二婚的妹妹,二婚以後買房子,就特意跟著我同學一起,就在一個小區!平日裡,她家飯都不怎麼做,就領著兩個孩子到我同學家吃吃喝喝,一點都拿自己當外人,而且去的時候不但不買東西,走的時候還順點東西!我這個同學還兩個孩子,人家平時很節約,結果是每次都準備兩家人的東西!同學苦不堪言,同學老公頗有微詞!關鍵是人家同學妹妹臉皮極厚!遇到這樣的人你就該倒黴了。

    無論是否跟風這就取決於你自己!遇到要跟你風的要及時脫身!

  • 9 # 夜晚星空中的亮光

    從短時期來看,買在一起或許相互照應、容易走動的多;但過日子本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長久來看,難免會產生矛盾,有的親戚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導致老死不相往來的後果。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不要買在一起,哪怕是同小區不同單元樓都比買在一起強。

    跟親戚住一個單元樓,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彼此的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眼皮子底下活動,總感覺有人在暗中觀察著你。或者無意間發現彼此的習性。比如你是否有別人有矛盾了?是否見人熱情?是否經常早出晚歸?甚至經常和什麼人在一起。這些或許有的或者沒有的,經過別人的加工再傳出去就會變味。

    另外,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可以允許陌生人比自己強,但不能接受親戚比自己強。在這一點上說,親戚還不如陌生人對你寬鬆。所以,應該避免跟親戚買房住同小區同一幢樓上,省去很多麻煩事。

  • 10 # 娟子童話世界

    當然好啊,我就和哥哥家住樓上樓下,感覺特別好!

    首先,城裡和農村不一樣,農村鄰里之間都很熟悉,大家茶餘飯後可以互相串串門嘮嘮嗑,城裡就不一樣,住在一個樓門裡可能都不認識,甚至對門之間沒事都不說話,都是你過你的我過我的,輕易可別打擾,生怕人家煩。

    自從和哥哥住了鄰居,這個問題就徹底解決了。沒事兒我就往哥哥家跑,嫂子就趕緊給我找好吃的,我們邊看電視邊聊天,到睡覺時間就下樓回家了,特別方便,往往兩天不去,嫂子就會上我家來,問我這兩天咋沒去呢?

    想想我和哥本來就是一家的孩子,小時候哥總帶著我玩兒,長大了都各自成家,住的遠就不能常見面了。所以我逮著機會趕緊讓哥買了我樓上的房子,老爸老媽也高興,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住一塊呢?

    我做什麼好吃的,自己還沒吃呢,就會趕緊給哥嫂子送去一碗,嫂子也一樣,我們下班晚了,就喊我們去她家吃,逢年過節也都一起過。

    包括兩家的鑰匙,彼此都有一把,嫂子會抽空過來幫我打掃衛生,澆澆花什麼的,順便還會幫我帶點好吃的。孩子們在一起玩的也開心,小哥倆處的可親了!

    總之吧,我覺得住在一起親情更濃厚了,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又找到了那種久違的感覺,溫馨又美好!

    所以,我提倡親戚住的近一點兒,有什麼事兒互相有個照應,再說一家人嘛,本來就應該在一起。

  • 11 # 坐等春暖花開

    我們兄弟三都在同一個城市,他們早早的買了房,好像大家都沒有任何一點的想法要買在同一個小區。我們開了個小雜貨鋪子,跟大嫂家門對門。她天天在店裡做飯,我們是在家裡做好帶過去吃。如果沒有帶就叫外賣,從來沒有想過去她們家蹭飯。每年只有過年才會到他們房子裡去一次,我們都覺得這樣挺好。做了十幾年的妯娌了,從來沒有吵過嘴紅過臉。做人不能斤斤計較也不能精明過頭,誰也不是傻子,總想著沾別人的便宜只會讓人心生厭惡。親戚朋友之間都需要距離,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就可以了。

  • 12 # 昌標未姐

    什麼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不能一概而論。

    先說好的一面:親戚在一起可以相互幫助,你家裡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喊一聲親戚,他能馬上到你家來,為你提供幫助。

    你如果是有小孩子或老人的家庭,萬一你那天沒有時間照顧他們,可以讓親戚幫助照看一下,這樣可以不影響你要乾的事。

    再說不好的一面:誰的家裡沒個隱私的事情,如果親戚離的太近,你的隱私對親戚而言就不叫隱私了,因為離得近,他可能天天去你家串門,很可能他什麼都知道。你想不讓他知道都是一件難辦的事情。

    如果你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又是一個不愛動腦子的人,那你就成了他們家的勞工了,他們家的一切動手的活兒,估計都是離不開你了。

    不過,最後的決定權還是你,想清楚這些利弊再定奪。

  • 13 # 小牛大俠

    關鍵看關係多近的親戚,還有買在一起的距離。

    01 如果在外地,人生地不熟,跟親戚一起買房,是個明智的選擇。

    像北漂,在這種地方,表親一個小區買房的比比皆是。一來誰家有事相互相應,尤其接送個孩子啥的;二來平時串串門,節假日一塊過節,能找點歸屬感。尤其適合父母跟隨養老,老年人不會孤單。

    02 如果在小縣城,除了親兄妹、父母,不建議一起買房。

    尤其老家的小縣城,地方不大,人際關係熟絡。

    如果至親,買房一塊,平時交往,話可以敞開說,即使有矛盾,也能化解,總體利大於弊。

    如果是普通親戚,建議分開。一是小地方需要親力親為互助的情況少。另外,接觸太多,容易因付出多少起矛盾,很多家事,也因為親戚參與,鬧得人盡皆知。

    當然,如果買房不是自住,僅僅為了投資,那無所謂。

    其實,現代社會交往模式變了,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養兒式社交”正在流行,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結識很多興趣相同的鄰居、同齡人,彼此生活上相互幫助,資源共享。

    不必將眼光僅僅侷限於親戚,放棄一棵樹,擁有一片森林。

  • 14 # 蔚美食堂

    買房跟風與和親戚買在一起根本是“二嘛子事”,不應該放在一起論。

    買房跟風,多數都是想買房的人自身沒有主見,看親戚、朋友、同學買房了,聽說“哪哪”不錯,主動湊合上去的;再有的是有利可圖型的行事風格,某某買那個小區能給自己優惠,跟他們的風能少花錢;還有一部分人是盲目隨從型的人,親戚、朋友、同學買了,他們都買了,我就不用再琢磨房子的價效比了,凡此種種,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購買的房子,總歸要出現一些購房前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這種情況,只能怨自己沒有知識、不做判斷,一旦出現問題只能“自認倒黴”,購房不是小事兒,就是買件衣服還要貨比三家呢,出門旅遊還要有套攻略呢,想圖省事、把自己的事情拱手交給別人判斷,終究是要出問題的。

    買房跟風,不動腦筋,弊大於利

    買房跟風者,多數是在生活、工作中都願意把自己的“命運”交由他人代辦的那種人居多。

    我的姑媽的女兒,就是特別愛跟風的人,一同上街購物,別人看好啥她就看好啥,有時特別可笑的是她1.58米的身高,全跟著1.7米身高的人選同一款式,還有的時候猶豫不決,誰買完了某件衣服,她等別人都離開這個櫃檯,她又重返回去購買,對於過去繁榮的地下商城,找回去特別難,她經常就被“丟”在商城中,讓一同逛街的人哭笑不得的等她、找她。

    那一年,她看同事娜娜買了單位旁邊的新樓盤,說有優惠、有購物中心、要建實驗中學,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匆的把自己房子賣了,把自己的妹妹也勸說來了,後來這樓盤等到她妹妹家孩子上中學了,實驗中學也沒有建成,落得妹妹埋怨了她N年,把她鬱悶的逢人就會訴苦,姐妹關係也搞得特緊張。

    買房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好不好?

    買房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一般都是要有“附加”條件的。

    1、親戚跟自己到底“親近”到什麼程度?

    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兒女,買在一起是“上策”,彼此可以相互照應,降低和減少距離過遠的各種成本。

    尤其父母年齡大需要照顧,住的近,照顧起來自然方便許多,如果住的較比遠,每天消耗在路途中的時間特別多。

    我們小區的韓姐,她們姊妹三人每週輪流照顧80多歲的老媽,本身她們自身都60歲左右,再加上自己的家庭、兒女的家庭,需要她們“付出”的地方不少,韓姐真是累的身心疲憊。韓姐每週二、週五照看老媽,忘返一趟就得3個多小時,必須等到其他人來“接班兒”,才能離開老媽家,到自己家後累的好幾天緩不過來勁兒,女兒一旦工作忙,外孫子就得來她家住,老的、小的都不能耽擱了,如果住在一個小區,韓姐能減輕多少“負擔”。

    2、親戚不是太近的話,沒啥必要買在一起。

    如果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一定是被某些“利益”所誘惑,便宜、方便、學區等等,尤其是親戚在購房過程中再幫了某些忙,買在一起本身就“塌”了人情,相處的好還湊合,如果相處的不好,更是“礙眼”。

    張家長李家短的事兒會層出不窮,不但幫不上忙,有可能還幫倒忙。

    我們小區老李的表弟,看老李住在我們小區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房子也挺搶手,就託老李幫他到我們小區買房,老李真幫忙了,還找開發商給了購房優惠、選的好位置和樓層,住過來以後,一開始表兄弟關係處的挺熱乎,後來有一次他們兩家聚會喝酒喝多了,老哥倆幹起來了,老李認為他表弟不懂事,大人孩子經常空手來老李家吃飯,對他在表弟購房中的幫忙沒有一句感謝,兩個妯娌也因為接觸多了家長裡短的“犯嘰嘰”,最後弄的面和心不和,互相在背後發洩,矛盾激化了,後來兩家老小乾脆見面都不說話了,鄰居們都說:老李好心辦了孬事兒。

    3、如果有“志同道合”的親戚在一起那還是相當棒的事兒!

    好的親戚相處,彼此照應,住在一起特別欣慰。可以一起喝酒、喝茶、聊天、運動等等,越處越好,親情父輩相傳。

    買房跟買“東西”都需要理智!跟風,讓很多人歡喜以為佔了便宜;跟風讓很多人陷入迷茫懊悔;跟風,讓很多人斷絕了原有的關聯。

    買房跟風,和親戚買在一起,一定是要有明確的認知之後的決定,圖“什麼”的話很容易掉坑,謹慎!

  • 15 # 山間清泉95

    老話說得好,親戚遠來香。和親戚一起買房,住的太近不是太好。

    可以在一個小區,但千萬不能樓上樓下,千萬不能住對門或左右鄰居。住的太近,沒有隱私,幾近透明,吃什麼,說什麼,做了什麼,都在對方的視聽之中,稍有不慎,矛盾就會產生。

    我好友菊子就是例子。他們一家姐弟三個,都到了六十歲左右的年齡,手裡都有閒錢,前幾年正趕上我們這裡建新區,房子多,可選範圍很大,於是姐弟幾個一商量,出於將來老了互相照顧的想法,就共同在一個小區內相挨著買了三戶一樓住宅。

    最初的一年感覺不錯,三家比著裝修、料理小花園,平時各過各的日子,沒事的時候姐妹兄弟什麼的一同散步,一同逛街,時常聚餐,喝點小酒,看上去很令人羨慕。

    但是,就在前幾天,菊子和我聊天,說有些後悔當初的決定了,親戚常在一起,多有不便。畢竟夫妻之間尚且爭爭吵吵,三個家庭六個人的性格更是各有不同。

    三家輪流做飯,一家管一個星期,她家兩口子都比較喜歡做飯,買的菜也很新鮮,注重葷素搭配;她弟媳不喜歡吃肉,生活節儉,買的菜基本是素的,又都撿便宜的買;她姐姐比較隨和對弟媳也很理解,但姐夫這個人比較講究吃喝,又有點愛挑三揀四,時不時地在飯桌上就直接來幾句:“哎呀,飯桌就是市場行情晴雨表啊,哪個菜便宜哪個菜貴一目瞭然啊”,“最近豬肉又漲價了吧,咱還是不要買了,容易勾起饞蟲啊”……一句一句的,說的弟媳滿臉陰雲。

    弟媳說:“我家就是這樣的生活水準,和你們兩家不是一個檔次的,要不,還是自己吃自己的吧?”於是,三家合夥的小食堂解散了,彼此關係也有了隔閡。

    當然,還有其他種種小事:你家來客人了,沒有找我陪客;你家種地自己不拿種子,總是到我這用現成的;你們兩口子昨天吵架了,是不是和我的一句話有關?等等,等等,以前的和睦氣氛打了折扣。

    菊子說,房子是大宗商品不可隨意更換,如果能夠賣掉,她寧可去別的地方另選一處房子。多少有點距離,彼此舒服,親情依舊,常在一起,磕磕碰碰,感情反倒疏遠了。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任何人和人之間走得太近都是一場災難,看來多少有點道理。

  • 16 # 藕池深處

    當然不好!矛盾往往就是因為太近而產生的,老話說距離產生美!

    我家小姨是開陶瓷店的,這些年生意不錯。舅舅舅媽也想開同樣的店,結果就買到小姨家隔壁去了。店面兼住房,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日子久了,因為生意誰好誰差就有了口舌。

    本來和和美美的親戚關係,因為太近沒有了神秘感,好壞都一眼看穿。

    現在雖然沒有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但也是面和心不和。所以,親戚間,越遠越好!難得碰次面,它不更香嗎?

  • 17 # 寶多媽

    買不買一起主要看這親戚在你眼裡品質如何,秉性如何。

    買不買一起和親疏關係沒有太多關係

    你想想,想買在一起圖什麼,圖能夠互幫互助對不對,圖相互照應對不對,圖情感聯絡對不對

    說的直白點,就是互惠互利的關係

    如果明擺著一旦在一起買了,對方未來可能會三天兩天打擾你,求助你,比如讓你接送個孩子啊,買個東西啊,找你託關係辦事啊,一次兩次你受得了,次數多了任誰都難免有情緒,親戚之間反倒生了嫌隙。你做的百次好千次好,只要有那麼一兩次不好,對方立馬就會不爽,到時候閒言閒語的你聽著多鬧心。不管什麼親戚還是保持點距離比較好。

    我家原本和大伯哥就在一個小區,回遷房沒辦法,從前在一起的時候,今天公公帶著他們家兒子過來玩,孩子又不懂事,牆面畫的亂七八糟,明天妯娌過來走動,東家長西家短的一通亂扯。我又是個不愛交際的,真的是頭疼要死。後來大伯哥在別處買了房,沒過多久我們也有購房打算,他們也是極力鼓動買在一起。我是打死不應。

  • 18 # 木筆123

    親戚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好,親如一家,什麼事都會有個依靠,能互相幫襯,確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力量。如果處理不好,那會成為仇人,連普通朋友都不如。

    所以,親戚還是有點距離的好。遠親,遠親就是因為遠才親,是這個道理吧?

    親戚之間除了血緣關係,還會存在利益關係。如果大家很看重血緣的親情,就不要產生利益關係,因為在利益面前誰都不會讓步。住得近了,就很容易出現利益糾紛了。另外,人常在一起,也會出現語言不當的時候,這就是言多必失,糾紛也就隨之出現,親戚也就成仇人了。

  • 19 # 魚躍春江

    和親戚在一起買房,剛開始你會覺得親上加親,可過半年後,你會漸漸理解親戚遠來香,街坊高打牆的深刻含義,以自己親身經歷告誡那些正準備和親屬買房跟風和親戚在一起買房的朋友們要三思而後行引以為戒。

    2006年,開發商我們將在我們鄉最繁華的街道上建了一棟六層高的樓房,對外售賣。

    當初時我跟媳婦兒結婚時候就考慮到以後要在城裡買房,所以結婚的時候只把農村把老房簡單裝修一下作為婚房,就想著不要把錢浪費在裝修農村的老房上,將來有朝一日一定要在城裡買房。結婚第三年,正好我們鄉政府在。

    當得知我們鄉建的樓房對外出售,於是我們一家人立馬選擇一天休息時間,浩浩蕩蕩去選樓選樓層。

    要麼說無巧不成書,我媽媽的表弟弟,就是我舅舅一家也在售樓處選樓,看到我後舅媽就提議兩家選一個樓層,住對門兒互相認識,又是親戚,互相能有個照應。

    我爸媽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於是就向售樓詢問哪一層的兩個房間沒有賣,剛好還剩下一個西面的四單元四樓,兩戶對門沒有賣出去。

    聽到有一個樓層沒賣我馬上上樓去看房,對於位置和樓層都很滿意,就定下來要在一個樓層買樓。

    舅舅家兒子過兩年要結婚,所以就選擇一個大平方的房子,而我們小兩口就選擇面積稍小點的房子,都覺得比較滿意把房子定下來了。

    從拿到鑰匙後就裝修,兩家互相借鑑,就連買裝修材料都是去選相同的材料,價格能優惠很多。車費兩家打車也是一人一半真的能省下來一筆錢,裝修風格兩家經過研究裝修的大體相近。

    就覺得選擇兩個親屬住在一個樓層真好,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挺好。

    裝修好後開窗通風放氣後,舅舅一家就就先搬進去住了,我們過了一段時間也搬進去住。

    自從我們搬進去住後舅舅和舅媽就成了我們家的常客,每天兩口子子不到我家坐一會兒,就好像生活上少了點什麼,每天必保到我家來坐上一會才安心。

    剛開始還沒有啥感覺,就覺得兩家親戚越走越近,關係越來越好真的是親上加親真好。由於工作上的調動,我需要上夜班白天需要休息,可是舅舅一家就像不知道我上夜班似的,一天總要來我家坐會兒,不管什麼時候想來就敲我家門,進屋跟我媳婦兒聊天,我們小兩口又不好意思直接挑明白天我要休息需要安靜,媳婦只能用喝的陪她嘮會兒,他們才滿意的回去。

    可能是總敲門,他們老兩口有點不好意思,後來我家只要一開啟房門,對門的舅媽總是第一時間把她家房門開啟,探出腦袋看看啥情況,如果不是我們鎖門離家,那麼她就直接把自己房門整個開啟,穿上拖鞋,一邊問這問那一邊把我家門開啟,進屋坐下,搞那麼個媳婦兒沒有特殊情況下不敢開啟房門。

    就這樣做了半年後,我越來越覺得當初的選擇和親屬住對門是一種錯誤,更令我厭煩的還在後面。我和媳婦兒一次小小的吵架就成了舅媽在和鄰居茶餘飯後的笑談,舅媽是一個傳話達人,只要他知道事小區80%的人都知道,因為她走到哪兒嘞嘞到哪。

    後來看不慣的事就就是舅舅抽菸,由於我不抽菸,對煙味特別反感,舅舅雖然抽菸,可是他不在他屋裡抽,總是被舅媽趕出房間抽,在屋裡舅媽就嘟囔的沒完沒了,所以舅舅就開啟門到走廊抽菸,還用一個專門的瓶子裝菸灰掛在樓道里的護欄上。

    我們每次出門都會看見瓶子裡裝的滿滿的煙火,那味道真的讓人做嘔,舅舅每天早上五點多就準時開啟房門在樓道吸菸,有時候還咳嗽幾聲,搞得我們一家早早就被吵醒,又不好意思跟舅舅直說,只能見面提上一嘴,舅舅每天醒那麼早,可是舅舅不以為然說自己歲數大了覺少睡不著,就起來溜達,我們也不好在多說什麼。

    每次看到菸灰滿了自己下樓倒垃圾時把菸灰倒掉,樓道里本來過道就窄,隨著時間推移,樓道里被舅舅一家雜物堆得滿滿的,舅舅傢什麼撿來的紙殼,瓶子,什麼鹹菜罈罈罐罐把整個樓道堆得滿滿的,就像舊貨市場一樣。還把穿過的鞋放在門口。

    搞得我們每次家裡來客人都被我家居住環境驚呆,說都說住樓房乾淨,看看你們住的比農村平房環境還差,每次我都是一笑而過,沒辦法舅舅自己的長輩沒法深說,只能有時候看到自己打掃一下衛生。

    住進樓房,半年後就見見被當初幼稚想法感到後悔,覺得自己當初自己太天真。

    親屬之間雖然走的近是好事兒,但也不能太近,正所謂距離產生美,親戚遠來香,街坊高打牆。

  • 20 # 浮生VS三世煙火迷離

    7年前小姨在市裡看中了一套房子,勸我媽跟她一起買,兩家有個照應。我媽不顧家人反對,偷偷去把首付付了,沒想到,7年後的今天,我媽卻說出:寧願去租房住,也不想再回跟小姨買在一起的那個家。

    7年前,小姨家的房子拆遷,獲得了一大筆的補償款,因為她之前住的是農村自建房,拿到賠償款以後,小姨就計劃去市裡買套商品房住。

    挑來挑去,看中了我們市裡山水城的一套3室2廳的房子,當時房價每平米不到4000塊。

    正好我家那時候也住在農村,吃水還是挖的井,特別不方便,我媽看小姨要買商品房,心裡也有點蠢蠢欲動。

    不知怎麼的,一天我剛下班回來,我媽就說:我宣佈一件事哈,下午我跟你們小姨去看了她的新房,格局很不錯,小區位置也好,正好我們身上有點餘錢,我想要不我們也去買一套吧。

    我跟我爸都有點吃驚,因為以前我爸就跟我媽提過,要不要去市裡買套商品房,方便以後我弟談女朋友,可我媽死活不願意,說住外面樣樣都得花錢,而且還沒朋友,住著不好玩。

    我爸看我媽不願意,也就沒再提去市裡買房的事,沒想到她今天竟然主動提起,而且還是跟小姨買在同一小區。

    我爸單位之前有個同事,他就是跟親戚買房買在一處,結果發生了不愉快,一家被另一家氣走,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他就打定了主意,以後買房堅決不跟親戚買一起,還讓我媽趕緊打消這個念頭,過兩年再買房也不遲。我媽沒說話,轉頭走了。

    本以為我爸都把厲害關係說出來了,我媽應該會有所考量,誰知,沒出幾天,她竟然拿著合同回來了,還一路哼著歌,心情不要太好。

    我跟我爸一看,她連房子首付都交了,氣得我爸差點掀了桌,我媽卻叉著腰說:房子我已經買了,反正你愛住不住,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我跟我妹,又是親戚又是鄰居了,以後可以相互照應。

    我爸因此幾天沒理她,不過過了一個禮拜左右,兩人不知怎的,又和好如初,我爸也開始思考裝修的事情。

    房子是年底交的房,我們家第二年年初計劃搞裝修,因為我爸本身就是做建築的,所以在裝修方面也認識很多相關的人。

    沒出幾天,我爸就請來了幾個人,買回了材料,開始動工。這時,小姨家也還沒有裝修,而且姨丈工作忙,新家裡裡外外都靠她操持。

    一天我爸在新房盯工,小姨跑過來說:姐夫呀,你這房子這麼快就裝修上了,我那還沒頭緒你,還是姐夫厲害,不像我們家那位,整天知道忙工作,家裡事一點不操心。

    我爸聽她這話裡有話,就直接說:你說吧,有什麼事我可以幫你的。

    小姨一聽這話,立即眉開眼笑的說:我還正跟姐姐商量呢,你們家一家裝修也是裝修,兩家一起,採買材料還能還還價,更划算點。

    我爸揣著明白裝糊塗:哦,你說得對,一家裝修是裝修,兩家也是裝修,正好,這幾位搞裝修的是我兄弟來的,等我這邊搞定,就讓他們去你那幫忙。

    小姨急得跺腳,也不拐彎抹角了:姐夫,我的意思是說,這方面你比較專業,我一個女人家的,啥也不懂,要不我家這裝修就全權交給你負責了,跟你家裝一樣的就行。

    我爸聽了這話,氣得都不想理她了,小姨還不知趣的說:我跟我姐都商量好了,她說有事儘管找你,誰讓你是我姐夫呢,以後既是親戚,又是鄰居,少不了互相幫忙。

    最後在小姨和我媽的雙從勸說下,我爸不情不願的答應了跟小姨家一起搞裝修,為此還沒少鬧矛盾,無非就是錢的問題,搞得我爸徹底對小姨沒了好感。

    然後甩了幾百塊錢,讓我們家買菜做飯,招待親戚,她倒好,自己新房入夥,搞得像個客人一樣,沒事幹光陪著來的客人打麻將,嗑瓜子。

    氣得我爸都想上去掐她了。

    那時候我在外面上班,經常不回家住,而我弟還在上大學,住學校也沒住在家裡,因此我家就我爸媽兩個人,他倆一天到晚上班也不常在家。

    沒想到小姨卻跟我媽要了一把備用鑰匙,因為那時候我大的表弟已經結了婚,生了孩子,小姨沒事幹,給他在家看孩子,一天到晚空閒時間多。

    有一次我第二天放假,提前一天的下午就回了家,推開家門那一剎那,差點沒把我氣暈。

    推開門,入目的是一地的瓜子皮,飲料瓶,而我小姨,正跟幾個麻友一起打麻將。見我回來了,還使喚我:陳陳回來啦,正好,去給我們兌點零錢去,打了一天了,盡輸牌,欠他們點錢,拼命催,怕我會跑賬一樣。

    我一聽這話,火氣也上來了,也不管對方是我小姨還是別人,就口氣不好的說:起來、起來,該走了,還真把我家當麻將館呢,搞得烏煙瘴氣的。

    說完我也不管他們答應不答應,直接上手去推牌,氣得我小姨娃娃大叫,另外幾個人也還算有眼力見,一看這情況,立馬撤了。

    那些人走了之後,我小姨還罵我,說我真是不懂禮貌,不懂得尊敬長輩,要讓我爸媽好好教育我一下才行。

    晚上,我跟我媽吐槽小姨今天的行為,沒想到她早就知道了。原來我小姨早就開始把我家當成了娛樂場,她那些狐朋狗友不往自己家帶,反而在我家招待。

    我媽也苦不堪言,可找她要了幾次備用鑰匙,她都不肯還回來,還美其名曰,以後我們不在家,她有個照應。

    我在家那幾天,小姨不敢帶人再來我家,但是卻每天上門蹭飯,而且是那種準時準點的,抱著她孫子就過來了。

    因為我家都是控量煮飯,她也沒提前說要過來吃,導致那幾天我爸最後吃飯,只落得一小碗的量,壓根吃不飽。我爸就跟我媽說小姨的不是。

    然後我媽第二天就特意多煮了飯,沒想到表弟他們回來得早,一家人高高興興去了外面吃,去之前還裝模作樣過來請我們,明知我們是不會去的。

    趁她不在家,我趕緊叫了換鎖公司的人上門來,幫我把家裡門鎖換了,這下看她備用鑰匙還有沒有用。

    這些我媽都還能忍受,最讓她生氣的是,只要我媽在家,小姨都會把孫子抱到我家,說她有點事要忙,讓我媽幫忙帶幾次。

    開始,我媽信以為真,帶著孩子陪他到處玩,後來是聽到小區其他人說:喲,你這個姐姐當得真好,妹妹在玩牌,你還幫妹妹帶孫子。

    我媽一聽,急眼了,趕緊抱著孩子跑去小區棋牌室,發現我小姨真的坐在一群人中間,玩得不亦樂乎。

    看見我媽去了,還抽出幾張錢,讓她拿去給寶寶買東西吃,這表示她今天手氣好,贏到錢了。

    我媽卻氣得牙癢癢,把孩子給她一放,就自己回了家,此後再不答應幫她帶孩子。

    後來我小侄子長大了些,開始上幼兒園,小姨又找各種藉口,讓我媽去幫她接孩子,真是使喚人使喚慣了。

    就這樣一年接一年,相互幫助我們家是一點沒感受到,相反的,盡是我家在為小姨付出,而且她還接受得理所當然。

    今年,我媽實在受不了了,從那個房子搬去了我弟家,因為我弟還沒買房,租的房子,有點小,就勸我媽暫時先住回去。

    誰知她卻說:不回去了,絕對不回去了,寧願住著小租房,也不想回去,你們趕緊找找人,把那房子賣了吧。

    我跟我爸還笑著打趣她,當年買房時那個堅決果乾去哪了。

    透過我家跟風小姨買房買在一起這件事看來,我認為,親戚真的不要買房買一處的比較好:

    1.有些親戚沒有邊界感,我小姨就是,她始終認為我媽是她姐姐,就應該像小時候一樣照顧她,對她有求必應。可她沒考慮到的是,她們已經各自成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不該不考慮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

    2.俗話說遠香近臭,以前我家跟小姨家住著隔了幾十公里,平時見面時間比較少,相反的,每次來我家都客客氣氣,可沒想到,住到一起後,因為彼此的各種生活習慣都被放大了,很多各種看不順眼的,導致大家都不舒服

    最後結語:

    買房子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也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大事,買房前,不要跟風,不要盲從,以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家人的意願為本,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偵探柯南里經典語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