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聊語文
-
2 # 惠姐在南美
學校更重要,學校除了授業解惑之外,會傳遞給孩子更多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則重於給孩子衣食住行,當然家長也要教育好孩子。
-
3 # 西一安鮮
對於孩子的教育,學校教育是基礎,可以讓孩子具備社會生存的基礎知識,隨著教育的不斷深造,還在在社會上可以挑戰的崗位更加寬廣。
但還有句話叫“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這就是為何從小在同一所學校就讀,隨後漸漸拉開差距,甚至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
原因的背後就是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
像高曉松這類高知家庭就不用我多闡述,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
我從小到大一個小區長大的小夥伴,從小他母親就告訴小區的人,自己孩子長大了要考軍校。
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並不是不讓他玩或組織他的興趣愛好,而是要求你可以玩,但必須玩的比同齡人都好。
從小到大,他除了在學習成績外,無論是在乒乓球、圍棋、籃球、計算機,各個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出眾。
高考時也順利考入軍校,畢業後在軍醫大學任職,目前已經是主任醫師。
從小到大,他的父母下班後就把時間花費在陪伴孩子身上,父親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母親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麵對生活和學習的壓力。
一家人經常都是同出同進,父母以身作則,絕對不會自己做不到還去要求孩子做。
他自己也承認,家庭對於自己的幫助很大,幫助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價值觀。學校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提供知識的場所,至於如何鞏固知識、運用知識,都是父母透過現實生活教會自己的。
因此,或許別人認為教育孩子學校和家庭五五開,但在我看來,同樣的教育環境下,學校佔三分家庭佔七分。
當然,以上回答並不代表所有人,也不求所有人認同,只是分享自我看法。
-
4 # 教育新時論
對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家庭與學校的教育,更是社會的教育。如果需要有個比例的話,都各自佔100%。為什麼呢?
首先,孩子的啟蒙教育來自於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性格、習性及各種習慣的培養上,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孩子素養怎樣,得看他的原生家庭給他的教育是怎樣的。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就被蘇母排擠,蘇母有很濃烈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她對蘇明玉的態度就是,只養到她18歲,之後就要靠自己獨立;父母老了不用她贍養;她學習上很努力,當她考取了清華時,蘇母為了省掉學費,居然讓她去讀免費的中專學校,對她一直都是採用冷暴力,這讓蘇明玉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雖然最後事業成功了,但是對她的創傷還是很大的。
其次,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結交朋友的重要場所。老師對孩子的教誨也是不言而喻的。古語云:師者,傳到授業解惑者。老師除了教授孩子知識,還會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鼓勵他們求知進取幫助孩子改正學習習慣等等。
所以,家庭和學校,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只有這樣,孩子的問題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解決。
另外,孩子也是處在社會中的,他必須學會如何與社會中的各種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如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孩子的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缺少素養的熊孩子太多,父母不教孩子,社會自然會懲罰他。
沒有人能脫離社會存在,為人處世真的很重要,這不只是學習好久能搞定的。願我們攜起手來一起來為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未來。
-
5 # 何大華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會不可估量的作用,兩者的教育都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走向成年人乃至一輩子中不可缺少教育。至於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呢?作為家長從教育觀念上要明白一點,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問題。都是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必須要接受的教育,孩子只要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才能全方面的發展德智體美勞。同樣的,家長更應該要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知識的提升的重要性。
那麼家庭教育主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溫度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人文素養、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生活態度。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而學校教育更多注重培養孩子的知識技能和學識問題,從而影響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同時鍛鍊了孩子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態能力,讓孩子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至於被淘汰。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應該去劃分哪種教育對孩子更重要,因為家庭教育替代不了學校教育,同樣學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作為支撐。家長應該關注點放在教育環境質量的提升,營造適合孩子成長、成才的家庭氛圍。
-
6 # 英語教學改革派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重要,其實他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先說家庭教育,它是其他教育的基礎。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裡潛藏著未來孩子的模樣。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這期間應該是父母全程陪伴,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部分父母應是半陪伴狀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離開為目的的,這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而學校教育可以看作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是老師、學校幫助家長教育、培養孩子,以便於孩子在未來更好適應社會。試想一下,在現代學校系統形成之前,孩子怎麼教育呢?一般不是父母自己來嗎?所以有的家長等孩子上了學,就把教育責任全權委託給老師是不妥的。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交待給您了,不行就打就可以了,父母絕對沒二話。” 父母的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品行、人際關係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7 # 木橋故事
在我看來,家庭教育的影響應該會更大些。其實是孩子的主要撫養人對他的影響力最大,而這通常意味著家庭和父母。
1. 早期影響
孩子一生的前三年對大腦發育的影響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大,在這一階段,大多數孩子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
年幼的嬰兒很早就與他們的照顧者聯絡並且弄清楚“我安全嗎?這些成年人會照顧我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成為他們作為一個人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是關於“家庭”而是更多關於“主要照顧者”,填補這個角色的成年人可以改變,例如,如果孩子被收養或者孩子的主要照顧人是保姆。
李玫瑾老師,包括很多心理學家都曾提出,孩子六歲前要有一個穩定的撫養人,就是這個意思。很多孩子學業出了問題,究其根源,還是家庭環境和心理出現了問題。
2. 學業影響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聯合其他兩所大學的共同研究發現,父母參與是孩子學業成績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學校本身的品質。
“我們的研究表明,父母需要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並在孩子身上投入時間,檢查家庭作業,參加學校活動,讓孩子瞭解學校很重要,”北卡羅來納州社會學教授Toby Parcel博士說。
研究者們發現,在學業成就方面,父母參與比學校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說,如果把孩子送進所謂的“重點學校,”但家長不付出任何時間與精力在孩子身上,效果也會差很多。
研究人員評估了美國代表性研究的資料,該研究收集了來自10,000多名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資訊。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研究了“家庭社會資本”和“學校社會資本”如何與學業成就相關。家庭社會資本基本上可以被描述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紐帶,例如信任,開放的溝通渠道和積極參與孩子的學術生活。學校社會資本體現了學校作為積極學習環境的能力,包括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教師士氣以及教師滿足個別學生需求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家庭社會資本水平較高,學校社會資本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要好於,學校社會資本水平較高但家庭社會資本較低的學生。換句話說,雖然學校和家庭的參與都很重要,但在學術成功方面,家庭參與的作用更強。
3. 學校影響
學校對孩子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學校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補充。尤其是一個好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對兒童的學業進步影響更大。
很多研究人員都發現,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和小學,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早年家庭學習環境的建立。
英國教育研究所進行過這樣的調查,他們追蹤了近3000名兒童,從學前教育到孩子11歲。結果發現,雖然所有兒童都能從良好的學前教育中受益,但高質量的學校,對於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或者父母學歷較低的兒童,或來自父母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兒童尤為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在小學,教學質量會影響兒童的社會行為和智力發展。學業效率較高的小學生在關鍵階段7至11歲中,表現和進步要比那些效率較低的學校中的孩子更好。
但同時,這批研究人員同樣發現,家庭教育很重要。
3至4歲的家庭學習環境與兒童發育的長期表現有密切關,父母參與度越高,孩子在學校表現越好,尤其是11歲時在社交方面表現良好。
諾丁漢大學的Pam Sammons教授是該專案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他說:“這項研究證實了早期經驗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學前和小學教育在改善兒童學習方面的強大組合。”
4. 理想情況
所以,綜上所述,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不能少,而且質量都很高。如果實在只能二選一,我認為,還是先保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言傳身教,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畢竟,這些都是可控的,自己就能做到的。
-
8 # 大眼觀世界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二者缺一不可。但相對來講,鑑於國內教育的現狀,家庭教育更重要一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做智慧的愛學習的家長,對孩子心智成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足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整個人生。做一個心智健全的人,遠勝於做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人。
家庭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對自己家的孩子實施最適合他的教育。而且取決於父母所能付出的時間、耐心,以及父母個人的行為習慣等等。
學校教育是普及教育,對同齡的孩子們實施統一的教育。學校教育在孩子的學習早期的教書育人指責中,育人更重要一些。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在集體中如何生活,團隊的力量、團結的力量以及與人交往、相互包容的力量等等。
若沒有家庭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教育來培養孩子,是非常理想化的狀態,畢竟學校裡學生眾多,老師的精力難免顧不上,很多時候往往顧此失彼。若沒有學校教育,每個孩子則猶如井底之蛙,即便家長給予的關懷再多,卻會在為人處事上缺少一個重要的環節。
從家庭教育來說,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起到一個好的作用,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家長的心態正才能教育好孩子,如果家長不懂得尊重別人 自私 霸道,那麼他就不能教育孩子感恩 謙讓。
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生活能力培養、責任心及自控能力與情商的培養,學校教育更過的注重孩子的人際交往、學會認知(獲取知識+社會學習規範+掌握學習的工具+求知的手段)及共同生活和生存等。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
9 # 啟蒙的智慧
孩子的教育就包括了兩個方面的教育,一個是家庭教育,一個是學校的教育,這兩個方面的教育各有各作用,沒有輕重之分,少了哪個都不行.回答題主的問題,就像回答一個人的手和腳,哪個比較重要,我的回答是,都一樣地重要,兩個教育沒有輕重之分.
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學前的這一段時間,主要的教育就是來自父母的教育,我們稱這為家庭教育.父母還是早期教育的執行者,如果孩子沒有接受規範的早期教育,就錯失了一些發展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可以到幼兒園接受早教了.
上學以後,孩子的教育任務主要由學校來執行了,家庭教育慢慢讓出主位,退居二線,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會退位的.在人的成長中,專業的教育是由學校進行的,成為人處事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影響.這個影響可能長久到永遠.
-
10 # 優教成都
時時處處皆教育,教育無處不在。至於家庭與學校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至於誰更重要,我認為同等重要。因為家庭教育代替不了學校教育,同樣學校教育也一樣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兩者兼顧,有機結合,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回覆列表
傳統意義上來說,教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管學校還是家庭,都一樣重要。我的觀點稍有不同,我覺得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孩子在家裡面生活的時間要比在學校裡的多,而且,學齡前階段的孩童,只在家庭氛圍中成長,家庭對這一階段的孩子來說,就是唯一的教育環境。
入了學的孩子,雖然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但是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經常有家長反應自己孩子家裡學校裡兩個樣子,我們形象地把這種學生叫做,學校小綿羊,家裡大灰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表現和性格特徵呢?說到底,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統一,沒有合拍。
一些家長的錯誤思想認為,我把孩子交到學校,我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其實,歸根結底,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退一步說,最終,孩子跟你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你一時的撒手不管,也許帶來的是一輩子的牽掛和不安。
綜合來看,學校教育是有條件和時間段的,家庭教育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