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沒當丞相之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屬下稱呼一般按官職稱“司空”,要麼加姓“曹司空”。“主公”是臣下對君主的稱呼。朝堂上依然要以官職稱呼。曹操在沒當丞相之前的官職、將軍位、爵位變遷過程如下(官職、將軍位、爵位可以並行的):1、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舉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2、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為“頓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被免去官職。3、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4、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拜“騎都尉”,因討黃巾有功,遷“濟南相”,因治理有方,不久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但是曹操沒有就任,稱病回鄉。5、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6、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袁紹為盟主,曹操則行使奮武將軍之職。7、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紹上表朝廷推舉曹操為東郡太守。8、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為黃巾軍殺死,濟北相鮑信迎曹操入兗州,並推舉他擔任“兗州牧”一職,直到興平二年(195年)曹操破呂布後才被朝廷正式承認。9、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朝廷乃封曹操為建德將軍。稍後不久,升任鎮東將軍,且進封為費亭侯。10、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天子後,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1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一月,東漢遷都於許,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大將軍”一職給了袁紹)。12、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為“丞相”。13、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14、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
曹操在沒當丞相之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屬下稱呼一般按官職稱“司空”,要麼加姓“曹司空”。“主公”是臣下對君主的稱呼。朝堂上依然要以官職稱呼。曹操在沒當丞相之前的官職、將軍位、爵位變遷過程如下(官職、將軍位、爵位可以並行的):1、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舉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2、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為“頓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被免去官職。3、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4、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拜“騎都尉”,因討黃巾有功,遷“濟南相”,因治理有方,不久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但是曹操沒有就任,稱病回鄉。5、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6、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袁紹為盟主,曹操則行使奮武將軍之職。7、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紹上表朝廷推舉曹操為東郡太守。8、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為黃巾軍殺死,濟北相鮑信迎曹操入兗州,並推舉他擔任“兗州牧”一職,直到興平二年(195年)曹操破呂布後才被朝廷正式承認。9、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朝廷乃封曹操為建德將軍。稍後不久,升任鎮東將軍,且進封為費亭侯。10、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天子後,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1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一月,東漢遷都於許,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大將軍”一職給了袁紹)。12、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為“丞相”。13、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14、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