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寶藏
-
2 # 內求安己
“堯、舜、禹”的繼承是“禪讓制”,有德、有功者居之,天下為公。
堯帝時期,爆發了“大洪水”,大禹的父親“鯀”治水無功。到了舜帝掌管天下之時,啟用大禹“子承父業”,治理水患。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依據山川形勢,將中華大地劃分和定義為九個區域,謂之“九州”:
一、冀州
治水開始的地方,包括“龍門、梁山、岐山、太嶽山、漳河”。大致包括:山西省、河北省、東北省。
二、兗州
濟水和黃河的中間一帶。現今的“濟南”,就是“濟水之南”的意思。區域大約如下:
三、青州
東海到泰山一帶,大概如下圖:
四、徐州
東邊到海、北邊到泰山、南邊到淮水,之間的地方。大概如下圖:
五、揚州
北到淮水、東南到海,一帶。大概如下圖:
六、荊州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一帶。大概如下圖:
七、豫州
荊山到黃河一帶。大概如下圖:
八、梁州
華山的南面、西到黑水(岷江上游支流),一帶。大概如下圖:
九、雍州
西從黑水、東到西河一帶。大概如下:
年代太過久遠,加上地質運動和河道改道,只能粗略追溯!
-
3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九州在很早以前應該只是虛指,並沒有實際含義,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它才最終成為了代表中國的九大行政區域。
關於九州的記載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一、《尚書·禹貢》中的記,有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涼州、雍州等九州;
二、《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幷州”;
三、《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記載“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四、《爾雅·釋地》裡說“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五、《淮南子·地形訓》上說“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淘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六、《後漢書·張衡傳》引《河圖》說“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從這六種版本的內容來看,前四種的說法基本一致,只是在涼州、幷州、營州、幽州等地略有爭議,而後兩種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很是怪異,其他地方很少提到過。
究竟前四種和後兩種說法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前四種所指的是周朝以及後來漢晉的疆域描述,範圍比較大,而後兩種則僅僅指的是山東。
也有人撰文說後兩種說法更接近歷史的原貌。不管是真是假,前四種說法早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所以這裡就沒有必要再去深究了。
除了這六種之外,還有更神奇的一種說法。
戰國時在齊國稷下學宮有一位混生活的老先生,名字叫鄒衍。這位先生除了是位學問很高深的儒者以外還是個專業大神棍。
他不僅提出了“五德始終說”,還提出了“大小九州”的概念。
鄒大神說天下一共分為九大州,這九大州中的每一個又可以繼續劃分為九小州,所以在世界上一共存在著八十一州。
中國這一片地方叫做“赤縣神州”,是大九州之一,大禹治水時又將赤縣神州劃分為冀、青、徐、兗、揚、雍等九州。所以新劃分出來的小九州是沒有資格和大九州同級而列的。
九大州之外各有大海環繞,可謂是“老死不相往來”,又可以將人民膚色、語言、風俗相通,禽獸種類大體接近的地方都可以劃到同一個大州里。
這九大州之外又有一個非常大的“大瀛海”。大瀛海之外就是天地會合的地方。
-
4 # 烏托邦的理想國度
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 ,而自漢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 ,又稱為“漢地九州”。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中有幽州與營州,沒有青州和梁州。《周禮》中有幽州與幷州,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為“諸夏”。自漢代起的華夏之區域與《禹貢》所載九州之區域等同 ,九州等同於漢地 。又有“東夏” 、“南夏”、“西夏”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區域性地區。九州,意即漢地。五嶽五鎮四瀆都在九州這個地理範圍內,九州這個地理範圍是在漢代確立。
1912年後,“中國”是指代含有漢地、藏區等各個民族地區在內,達960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國家。
回覆列表
“九州”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觀念的體現。
源出於中國古代第一部地理類著作《禹貢》。
根據此書的記載,大禹治水之時,劃定疆域,將天下分為九個區域:
分別命名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因此“九州”就有虛實兩層的含義。一、實指九個州。這九個州的名字,也成為區域的名稱,在春秋戰國到三國這段時間,九州的具體區域雖然多有變動,且也有新的州名析出,但是其大體方位,都和《禹貢》之九州相似。
至今,“豫”和“冀”,還是河南省與河北省的簡稱,其名稱延續幾千年,至到今天。
這是九個州名的具體含義。
二、虛指華夏大地。然而“九州”這一名稱,影響力之大,完全超越了九個具體行政區劃名稱的範疇。
“九”這個數字,在古代九被認為是最大的數字。《周易》中陽爻的最高數就為九,所謂“九五至尊”,“九九歸一”。
因此,“九州”這個名稱,在實際指代九個區劃之外,就泛指中央王朝能夠控制和影響的最遠範圍。正所謂:“茫茫禹跡,畫為九州”。
其實就是《禹貢》中所言之“五服”。“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這個範圍,以帝都為中心,層層外延,已經把統治所能及的最大範圍囊括在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