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娛自影

    先問一個問題:你的手機願不願意被另一半翻看?

    想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了嗎?下面我來談一談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前幾天也是剛看過。

    前半程笑點不斷,後半程開始緊張起來,最後的收尾甚至超越了原版,挺符合國情的特色。

    這部電影是對《完美陌生人》的一次本土化翻拍,但是相對於原著來說,又有了很多拓展和深思!

    這樣一個故事,之所以被各國逐一拿來翻拍,是因為它實在是深深地觸及了這個時代中人的痛點,一是夫妻之間的瑣碎與提防,二是被社交綁架的無奈與恐慌。

    在後一點上,華人尤其深有感觸,我們這個翻拍版走得也更遠,片中每個人物藏起的秘密,每一次都在掏我們的心窩。

    到最後,人人都還是得卸下偽裝,坦誠地做回自己。

    看之前,就看到網上有人將它定義為“即將走入婚姻的人不要看,情侶不要看”的電影。

    電影裡的事情很可能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甚至自己身上。

    生活不完美,生活充滿謊言,這些我們都知道,但假如將它們全都剝去外衣,赤裸裸血淋淋地擺在面前,還是缺乏勇氣去直視。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當我將整部電影看完後,留在心裡更多的是感動。

    因為在電影的結局,所有人都回歸到了現實,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應該珍惜的,什麼才是生活,什麼才是我們在婚姻、在愛情中應該堅持的初心?

    不知道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們有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就是讓我們又愛又恨的生活吧,就算所有人都在告訴你它有多麼不堪,我們還是要微笑地面對鏡頭來一張自拍。

  • 2 # 風溼醫生許小乖

    1997年盛夏,《甲方乙方》中的葛優將想體驗生活的尤老闆送到偏遠山村。

    他叮囑村裡的二舅給尤老闆吃粗糧野菜,並提醒看好村裡的雞。

    說罷,葛優開著大奔疾馳而去,在山野間揚起一陣迷濛的煙塵。

    尤老闆呆立在小村之中,開始深陷資訊囚籠。

    他的大哥大被收走,村裡也沒電視電話,站在村口遠望,荒野無邊無際。

    時間逐漸變得緩慢粘稠,所有的念想開始陷入瓶頸,步入泥潭,最終成為浪遏之舟、已灰之木。

    葛優把尤老闆忘了。忘了整整兩個月。

    尤老闆吃光村裡所有的雞,卻仍填不滿資訊飢渴。他躺在村口的石窯上,痴望前路,目光遠眺處,正是資訊潮水退去的方向。

    那一年,外面的世界色彩斑斕。資訊正匯成洪流,奔湧向前,積蓄下一個時代。追趕潮湧的人們樂此不疲躍躍欲試,探出手試圖抓住一切資訊。

    裝在黑色皮包裡的大哥大,數字BP機上的數字密碼,如同開啟巨大寶庫的鎖匙和暗號。資訊潮湧中的每一朵未知浪花,都可能指向人生躍遷的細微縫隙。

    在世紀的尾聲,移動時代巨浪席捲而來,一切都變了模樣。

    我們的工作生活開始在資訊的浪湧下重新解構,最終濃縮於指尖之上。

    似乎每日只有閉眼入睡,才能和資訊世界暫時隔絕。醒來抓起手機,自己又被拽回信息洪流之中。

    對人們而言,資訊既是多巴胺,也是尼古丁,既是未知之地的財富,也是縱橫交錯的迷宮。

    無人再去嘗試躲避激漲洪流,擇高處而居。

    洪流早已淹沒人們的隱私,並編織成資料牢籠,掌控人們的生活。

    日前剛上映的《來電狂響》裡的手機資訊,更是成為了破局的關鍵。

    電影中的紅男綠女們在手機裡放置自己真實的慾望和焦慮,甚至將性命安危命懸一線。

    海量資訊就這樣成了孤島之間的最後通聯。一旦中斷,世界便開始冷寂,人生就猶如萬古長夜。

    二十年前的尤老闆遠離洪流時,尚且能夠吃羊充飢,二十年後的《來電狂響》裡,人們已經俯首臣服於洪流的偉力。

    一群都市人,圍坐一桌,交出手機,想要重新審視被資訊扭曲的生活,但不斷響起的訊息提示,就如鋒刃般剖開了每個人極力維持的完美假象,留下一個更為陌生的彼此。

    所有的面具上都是色彩斑斕,揹負的秘密和慾望卻都在明暗更替、粗野喘息。

    據說《來電狂響》剛上映時,最先發布的是一張將手機比喻為刀的概念海報。

    每個角色都在手機的刀尖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這或許也是我們所有人都正在親歷的驚險一幕,我們呼吸急促,我們等待結局。

  • 3 # 經典影圈

    《來電狂響》真和朋友一起玩這個遊戲,我不敢玩。因為我怕一條簡訊,一個電話都沒有,豈不尬死了。

    這部電影個人感覺偏向翻拍,但有幾個演員搭配和這個遊戲,一定會有笑點。畢竟是喜劇片,沒笑點怎麼叫喜劇片呢,所以可以去看看。

    比如喬杉說“為什麼女人會認為揉臉可以瘦臉,揉胸可以豐胸呢?難道不可以反之亦然?”

    這個問題厲害了 哈哈哈.......

  • 4 # 加號電影

    首先從網上的資料來看,評分只有6.0分,算是比較低的分數了,只有五萬多人參與了評分然後我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來電狂響》作為翻拍《完美陌生人》的作品,剛上映的時候我就去看了這部電影,雖然很有趣,但故事情節有些枯燥乏味,跟原著比起來,雖然更本土化,但是改動確實太大。在看完以後我竟然想到了一首歌《沒有手機的日子》,陳奕迅唱的,大家可以去聽一聽。為什麼我會想到這首歌呢,因為我覺得《來電狂響》其實帶給我們一些反思的,這個社會資訊夾雜錯亂,每個人的隱私似乎都暴露在Sunny下暴曬。而該不該去看對方的手機呢,這一點我想觀眾們都有各自的答案,資訊化的時代,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變得更脆弱。

    總結起來,電影拍得不算太好,演員的演技有待最佳化,劇本改動太大,看過原版的會難以接受,題材不錯,能夠引發大家的反思。

  • 5 # 馬大帥看影片

    翻拍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本土化做的不錯,加入了很多梗,在室內戲中營造如此良好的氛圍和故事感,已經很棒了。

  • 6 # 李守智

    對於《來電狂響》這部電影,從名字就知道題材,再加上演員陣容,就知道是比較輕鬆詼諧的都市電影,並不是我鍾愛的文藝範,但因為有天下午拿著票,必須要看電影打發時間或者娛樂,而且時間很緊張,相比之下時間最接近的就是這部電影,所以選擇看了這部電影。

    說實話,整部電影都在室內一個空間拍攝,又是夜晚,甚是無趣枯燥,還有點陰暗壓抑,再加上黑漆漆的電影院,又是午飯後,所以居然不知不覺打盹了十幾分鍾。但醒了之後,居然還饒有興趣地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正如前面所說,這是不多見的沒有場景切換的電影,且不要多少美景或者炫美的背景,就是連一些生動真實的生活畫面都沒有,而且故事就是一場真心話大冒險,只是從普通朋友切換到了夫妻同學都參加的聚會上,彼此有一些瞭解、防備甚至藏在心裡的小成見,讓故事變得更加精彩和可信,也就不會徹底乏味。透過這些遊戲測試和爆料,在一定程度上讓婚姻、愛情、友情都得到檢驗,確實還真有一些現實參照意義。難怪有網友說,情侶或者夫妻之間,本來是把手機當彼此的隱私的互相尊重保密的,也開始惦記做做這些測試了。

    而這部電影的場景和故事簡單,其實並不是很吸引人,最讓人意外或者值得思考的,就是這如此簡單的故事線索和單一的場景中,幾個人的簡單遊戲能做成一部電影,而且票房口碑還不錯,這不得不說都靠演員的演技呈現。在這其中霍思燕、奚夢瑤、田雨、代樂樂等演員只能算配角,更多靠佟大為、馬麗、喬杉三位演員的演技支撐。

    佟大為的演技一直是有目共睹的,這些年的影視作品中,佟大為出彩的其實更多不是依賴故事和人設,而且靠自己的演技,而佟大為的演技最明顯特點就是伶牙俐齒的臺詞功力以及比較投入的情緒和表情,兩者結合之下,經常能看到佟大為在作品中的爆發,所以也不會讓電影顯得過於單調乏味。

    而這種電影,其實是馬麗和喬杉的強項了。兩人雖然沒有什麼顏值優勢吸引人,但他們的很多電影也不依賴場景切換和故事跳躍,更多是靠自己很帶喜感的表演張力。因為馬麗喬杉都是小品喜劇演員出身,在幽暗有限的舞臺空間呈現故事和角色的特點,是他們長期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逐漸成為優勢和強項。所以演《來電狂響》這樣場景和故事的電影,對於他們來說,和演話劇或者小品其實非常接近,自然也就駕輕就熟,還能讓人看著不太單調乏味。否則換其他演員來演,這部電影的效果或許就大不一樣了。

  • 7 # 迷影生活

    對脫胎於國外成熟劇本的中國產翻拍片一向不感冒。本土化是一道坎,很可能因為資本、人氣、風口的裹挾,陷入編劇想太多、導演太做作、演員沒空間、亂吹現實風的泥潭。

    黃磊的《麻煩家族》自不多說,跟日版打擂臺的《忘憂雜貨店》算得上演出了點皮毛,表現最好的《嫌疑人X的獻身》,讓初涉導演的蘇有朋,收穫還算體面的風評。

    沒看過全本的原版《完美陌生人》,韓版倒是一路心驚肉跳的看下來,自覺沒資格狂批《來電狂響》。全片看下來,不覺得這部元旦檔賀歲片有多麼不堪,及格線是過了的,但翻拍片的通病,卻是一個不少。

    如果說小說、話劇改編電影,多少有些技術含量的話,那麼知名大IP、完整故事構架的拿來式翻拍,只要主創把控力強些,演員型別對口,拍出個完成度不低的片子,應該不難。

    最大的難點,也就是所謂的本土化了。 在本土化上,《來電狂響》幾乎和《麻煩家族》一樣,一是過於自信,陷入到跟風的魔幻現實主義泥潭,二是避重就輕,煞有介事的努力甩鍋,對問題的癥結避而不談。

    《來電狂響》談了一些當前的話題,說出了一些真話,展示了幾點醜惡,這是進步,但與原片比起來,還停留在撕逼與反省、直面與團圓的層面。

    或許,說謊話的出發點是愛、親情和麵子,但在赤裸裸的真相面前,相互傷害既成事實,還有什麼能靠得住,這是主創想要表達的。

    三對夫妻,展現了三段經典的感情狀態,這也是本片最面向真實的地方。如膠似漆的各懷鬼胎,生活重壓的放縱自我,感情寡淡的關係失衡,不僅是夫妻關係的考驗,更是社會大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誘惑。

    本片中,對女性地位的探討不算新鮮,但也有可取之處。女強人遭遇男權社會的威脅圍殲,家庭主婦遭受小老闆丈夫的軟暴力,當然具有某種代表性,但自身的強大與自信,才是女人走出陰霾的金鑰匙,而不是期望於強奸犯被車撞、男網友玩曖昧這類小伎倆。 手機是工具,不是替罪羊。

    感情破裂,爾虞我詐,卻遷怒於高科技依賴和隱私被綁架,就能一躍站上了道德制高點,批判起別人來各個義正言辭?暫且把其當做規避審查的手段,但人性自甘墮落,人們甘願道貌岸然,難道不是整個問題的核心? 人無完人,利字當頭。

    在這樣一個利慾薰心的世界,只要有了保暖思淫慾的心,哪有什麼無辜者,沒更深一步是因為誘惑還不夠。

  • 8 # 餘小魚

    前兩天剛看了這部電影,先談談我的感受。

    這是一部喜劇片,但是看的過程中有兩個片段還是戳中了淚點。

    一是吳小江的母親錄醫囑,對著攝像頭說,百年之後無論兒子吳小江和兒媳婦李楠的關係如何,這套房子都給李楠,感謝兒媳婦對一家老小的付出。

    看的我淚眼婆娑,想了一下,可能是現實生活中,婆婆能看到兒媳婦付出的不多,能把遺產留給兒媳婦的更不多。絕大多數,都是覺得兒媳婦操持家務是應該的,照顧兒子也是應該的,畢竟吃兒子的喝兒子的。

    所以,看到這裡感動了,終於有人理解女人的付出了,這個人還是老公的親媽。難得啊!

    第二個觸動我的是外賣小哥和老婆的影片。在送快遞的途中摔倒了,耽誤了時間,被客戶罵,忍著疼痛繼續送外賣,結束了坐在臺階上跟老婆影片,看著可愛的兒子和善解人意的老婆,所有的辛勞都不值一提。痛並快樂著,在這裡得到了最真切的詮釋。

    我為什麼流淚?可能是看到了這個社會底層的生活不易,也可能是羨慕外賣小哥的生活幸福吧!臉上有淚,是同情,是感動,還是欣慰?都有吧。

    接下來說說這部電影,因為手機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吳小江和李楠夫婦、賈迪和富二代未婚妻嬌嬌以及大齡單身女高管韓笑,一起約好去好友文伯、戴戴家聚會。

    在聚會開始進行的時候,大傢伙積極性都不高,每個人抱著一部手機,七個人雖然在聚會,但是又好像只是換了一個地點玩手機而已。

    這時,吳小江離開眾人,獨自坐在餐桌前看手機,一邊看,一邊還掃視四周,把大拇指放在鎖屏鍵上,隨時準備關掉手機。戴戴以一個心理醫生的眼光,看穿了這一切,並告訴了李楠。李楠氣急敗壞,想翻看吳小江的手機一探究竟。吳小江自然是不讓的,兩人鬧的不可開交。

    有人提議,要不把所有人的手機都放在桌子上,不許開靜音和飛航模式,一旦來資訊或電話,資源共享,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吳小江不同意,其他人也猶猶豫豫,後來戴戴第一個把手機放上去,一起鬨,其他人也都把手機放了上去。不過吳小江說,這個遊戲只玩到八點半。

    接著便發生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每個人的面紗逐漸被揭開。

    先說吳小江夫妻倆吧。

    吳小江是個體戶,自己做生意,能掙錢,一個人養活一家老小。忙碌之於,喜歡在網上看美女主播,打賞闊綽,美女主播為了答謝,每晚九點額外發送性感照片給他。就這樣,一來二去,觀看美女主播成了吳小江茶餘飯後的主要消遣,每晚九點看性感照片成了一種慣例。

    這也是他要求這個遊戲八點半結束的小算盤,擔心事情敗露,不好收場。不過遊戲並沒有在八點半結束,九點也沒有,他靈機一動給同樣手機型號的韓笑換了手機,這才矇混過關。

    李楠呢,作為全職媽媽,照顧一家老小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忙碌之於注重個人保養,就是希望老公能多看她一樣。無聊之於,她參加了一個遊戲,彼此不見面不打電話,就是玩遊戲尋找刺激。這不,今天的遊戲是大冒險,不穿內衣出門。

    隨著手機資訊提醒,她的這個小秘密被發現,歇斯底里給老公道歉,直到證明兩人的確不認識,吳小江這才勉強過關。

    還有一個資訊是天堂養老院的,吳小江知道了李楠想把母親送去養老院的想法,十分氣憤,因為母親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不容易,現在孩子獨立了怎麼能把母親送去養老院呢?所以這一個資訊窺視到了妻子李楠對婆婆的態度,老公自然心中不滿。

    說說賈迪和未婚妻嬌嬌吧。賈迪是一個寫作者,平日裡寫劇本,認識了富二代女朋友嬌嬌。嬌嬌出手闊綽,仗著後面有老爸撐腰,車子一買就是瑪莎拉蒂。手機簡訊響起,結局很荒誕。賈迪在跟嬌嬌交往的同時,還睡了其閨蜜,並懷孕。嬌嬌知道後大發雷霆,表示決裂。

    嬌嬌呢,在這期間還跟前男友有聯絡,前男友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沒有主見,就連新談了女朋友想上床這件事也諮詢嬌嬌。這讓賈迪一時難以接受,直到嬌嬌證明兩人之間真的沒什麼才原諒。

    隱藏最深的就是文伯和戴戴夫妻倆了,本來已經離婚了,卻一直沒有離家,主要是丈夫文伯覺得女兒喬喬還小,分開對孩子成長不利,所以倆人就一直死撐著,表面和睦,實則已經分道揚鑣。說到為啥離婚,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大概就是相處多年,彼此厭煩了吧。

    遊戲期間,文伯接到女兒的電話,告知晚上去同學家睡覺。文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表示尊重女兒的選擇。文伯是個老師,可見對孩子教育這一塊分外注重。

    戴戴這期間也接到電話,是預約隆胸手術的事情。文伯聽後,沒有說什麼,可能是兩個人離婚了,個人事情不便過問。但戴戴應該是希望他問的,畢竟她不會無緣無故做隆胸,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原因,也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明白。

    最後說說大齡單身女高管韓笑,她至今未婚,老母親很是掛念,雖然一直安慰自己只要女兒幸福就好,但電話裡還是聽出對女兒的關心。母親影片過來,告訴女兒有人寄來了一個快遞,裡面有鞭子、繩子、手銬,還有膠帶之類的東西。年輕人一聽都懂,老母親卻不明白,一直擔心女兒的安危。

    後來還收到簡訊和電話,是寄快遞的那個人,威脅韓笑,目的是繼續陪他。後來韓笑說出實情,一直以來她以為的法寶可以在職場上拼荊斬棘,沒想到這一次成了她的致命傷,成了甩不出去的炸彈。

    以上就是七個人的手機裡藏著的小秘密了,沒揭開時每個人都光鮮亮麗、生活幸福,解開面紗之後發現,原來每個人都結了一個繭,在裡面作繭自縛。

    結局還是不錯的,這裡就不劇透了。

    看到他們都能頓悟,我也感觸良多,回想了自己平時對待手機的態度,以及行為。

    手機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可以閱讀、拍照、影片,可以購物、看電影,還可以用來工作、學習、發郵件……有了手機,一個人可以待上一整天,不會覺得寂寞。甚至一個月不出門,也可以生活得好好的。

    但是,歸根結底,手機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我們不應該忘記它最原始的功能,不能活在手機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更不能利用手機來掩飾自己千瘡百孔的生活。

    生活還要繼續,手機依然存在,希望有了手機的聯結,人生可以幸福出新高度!

    我想,這應該也是《來電狂響》所要傳達的意義吧。

  • 9 # 瘋子一樣的hl

    我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試過下班以後不碰任何電子產品。。前兩天可能會感覺有點不適應。但是過了適應期以後,你就會發現別人都在玩手機的時候。你確實能保持冷靜和思考。睡眠質量和身體狀況也好了不少。

    總是在控制,和失控的怪圈裡輪迴。這就是平凡的人。。。

  • 10 # 墨羽的影事匯

    《來電狂響》確實契合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我是被這部電影中設定的笑點樂的不行,但作為喜劇該影片中一些煽情的點卻也讓人深思。

    除了坐在屋子裡在玩遊戲的幾個人,原來在外面忙碌著的看似不相干的人都和屋中的幾人有著不同的聯絡。有立遺囑為給自己兒媳留下房產而用手機錄影片的,有為家庭生計而做主播的,有因遊戲而曖昧的,有和前女友分手後同樣還能聊各種私密話題的等等。大家都在使用手機這種工具,手機從起初只是作為便捷的一種通訊工具,發展到現在,成為強大的人類注意力吸引工具,人們已經對它產生了依賴,任何時候手往往會在不覺間伸向他它,彷彿沒有它,不自在時刻籠罩著自己。

    就像現在往往大家聚餐時,都是人手一部手機低著頭刷著看似有意思的內容,情感交流的最直接方式面對面的溝通已經越來越少。人們也越來越浮躁,好朋友間玩個遊戲,因為表現不好,直接開罵比比皆是。

    其實人的情感才是最寶貴的,最能給人慰藉的,如果把時間、情感花在一個冰冷的物體上,是最容易產生空虛感的。

    題主解除安裝了手機裡的遊戲和直播軟體,選擇更積極的生活方式,說明電影起到了正向的引導作用,值得稱讚。只要有行動,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 11 # 淡淡小不點

    現代社會手機裡的隱私實在太多了,電影裡四個家庭,四件事情!被強姦,出軌,離婚,看直播心裡出軌!所以說現實誰玩這個誰死!

  • 12 # 娛樂貓小臭

    沒有去電影院看,因為我對奚夢瑤沒有一點好感。

    《來電狂響》翻拍自《完美陌生人》,本土的改編總是有一個慣性——太刻意往正能量那方面靠。

    包括春晚的小品劇本也是這樣,《來電狂響》本來的創意是挺好的,藉手機這個工具來製造人性的衝突和情節焦點,但編劇一不小心就矯情、煽情了。

    很多設定,在經常看電影、電視的觀眾看來,簡直是毫無新意,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厭惡這種套路了。

    比如說:女主播跳舞賣騷就是因為家裡有困難,就不能是因為女主播喜歡幹這行,來錢快?

    女孩最後就一定乖乖回家,不和熱戀中的早戀男友回家?

    聚會中的衝突,前一秒還臉紅耳赤,後一秒就把酒言歡?

    快遞小哥那段也是故意煽情……

    劇中刻意製造溫馨和諧的情景,讓人看得有點反胃。

    其實往外擴充套件這些畫蛇添足的細枝末節就是雪上加霜,主線情節就不靠譜。

    為什麼說主線情節就不靠譜呢?

    因為不自然——“大家為什麼一致贊同玩“把手機秘密公開的遊戲”呢?”

    霍思燕贊同玩,我表示理解,因為作為心理學家的戴戴(代樂樂飾演)提醒她:你老公有問題……

    儘管剛剛還和網友通訊息說玩個“不穿內衣的遊戲”,但可以理解她為:追查老公心急,忘了這事。

    佟大為贊同玩,我也勉強表示理解,雖然他有太多的秘密,但好在他的是諾基亞磚頭,能避開一些資訊(算是他抱有心存僥倖的心理)。

    但其他人也贊同玩,是什麼原因呢?

    劇情在這裡過渡得很不自然,畢竟其他人都有很多不為人知,不想人知的秘密,這在後來的劇情裡也展示了,而且作為心理學家的戴戴自己都預言了:

    往外擴充套件的情節也不自然:

    兒媳婦想著把自己婆婆送進天堂養老院(說明婆媳關係並不好),婆婆卻想著死後無論什麼情況都把房子留給兒媳婦?

    反正我從劇裡的情節推斷不出為什麼婆婆這麼大方……

    劇情的發展根本沒有任何說服力!

    這部片的可取之處就是能再次引起人們對於“手機”這把雙刃劍的思考吧?

  • 13 # 盔盔s

    看似華麗的外表下,每個人的心裡也是有著無很多的寂寞,無奈,迷茫。不管你們認不認,這就是寫實的中國式情感婚姻。

  • 14 # 逛吃行記

    雖然這是一部喜劇的電影,但是我認為這部電影在表達喜劇的同時,也傳遞出來了社會現象。可以說手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了,無論是青年用的智慧機,還是老人用的老年機,以及小孩子用的學習機,每個人都有手機,手機是我們走在哪,帶到哪的工具。 這幾年因為手機的普及,以及搶紅包的熱血,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因為一家人座在一起幾乎不怎麼說話了,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機,低著頭。 而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電影裡面有一群人因為手機而對朋友失去了信任,冷落了朋友之類的故事,他們相聚在一起將手機拿出來,可以說他們將手機秘密公開刺激著觀眾的神經系統,要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敢於給對方看手機全部內容的人可以說幾乎也是沒有,他們一起尋找各自的秘密。 透過這部電影也很好的展示了人們為了手機而產生出的不信任,有隔閡是多麼常見的事情啊。

  • 15 # 向南的後花園

    這部劇的背景我還是有所瞭解的,就是改編國外的《完美陌生人》;然後以本土的方式表達一些和人性相關的東西,我覺得影片很真實,也很接地氣,值得一看。

    據說之前《完美陌生人》也被引進到國內不過票房不怎麼理想,《來電狂響》才上映兩天就把原片票房壓了一頭,我覺得也有點好笑,說明什麼呢?說明文化差異吧哈哈哈。因為其實改了的沒有原著那麼深刻。

    總的來說這部劇的本意還是跟《完美陌生人》的,就揭露人性的另一面,說白了就是掀開生活表面的光鮮亮麗去看看真實的一面。我覺得它表達出來了。

    視角還是挺廣的,有人覺得拍聚會就聚會唄說什麼外賣小哥摔了之後和家人影片呀?這個東西又不相關,太雜了;但我覺得並不是,因為這本身就是透過很多人的生活來表達生活看似美好的但還是有很多難言之隱。

    還有一個就是影片最後總結說手機害人,但其實手機只是工具,真正的原因還是人,但是生活不就這樣嗎,有時候出了差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找客觀原因

  • 16 # 鵬哥999

    挺好看的,因為我比較喜歡佟大為,所以覺得不錯,同一個場景內,劇情跌宕起伏,有伏筆、有高潮、不停的有反轉,有笑點,比較有驚喜的一部作品

  • 17 # 呈泰科技

    很多人說改編的很失敗,

    把揭露人性的《完美陌生人》,改編的一無是處。

    其實,無論從過審角度,還是票房角度,

    保留原作的主題,打驚悚牌,未必是聰明的選擇。

    走喜劇路線,在這個普遍過的不太好的2018年年末上映,

    不失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保險選擇。

    從目前的票房來看,主創們的賭注下對了。

    所以,咱們就不要與原作進行比較了。

    就這部電影來講,前半段笑點挺多,

    後面也嚴格依據原作一一丟擲緊張事件。

    只是整部電影看下來,最明顯的感受是:不走心,很難代入到人物中去。

    當然,結尾過於正能量是其中一個原因,

    但背後一定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而這個原因,在我看來,是絕大數中中國產喜劇都沒有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話題稍微扯的遠一些。

    我們常常評價某部喜劇電影:電影感太差。

    這個電影感說的是什麼?劇作?演技?主題?特效?

    確切地說,應該是電影語言,也就是視聽語言。

    電影之所以區別於文學作品、話劇、戲曲、小品、相聲、繪畫,

    就是因為它擁有視聽語言的特權,包括光影、色調、焦距、景別、角度、音效等,

    讓觀眾怎麼看、看什麼、看多少,空間如何呈現,這是電影美學的自覺追求。

    文藝片更容易在電影節上獲獎,就是因為它的視聽語言特別講究。

    畢竟評委看重的就是這個。

    型別片裡面,當然也有視聽語言比較好的,比如恐怖片。

    比較差的,你也許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喜劇電影。

    中中國產喜劇電影,在視聽語言方面,更是災難級的表現。

    這也是開心麻花電影為什麼總被詬病電影質感缺乏。

    開心麻花的強項是舞臺,由話劇改編成電影,

    主創們更關心的是如何把舞臺上反覆打磨的笑點最大化呈現、以及主線如何擴充套件。

    至於電影質感,成為他們不太關心的部分,或者說是還沒有來得及關心的部分。

    反觀其他型別片,比如動作片、武俠片、懸念片、愛情片,恐怖片,

    或多或少都需要應用到空間,在視聽上會有所作為。

    而喜劇片,段子好笑、表情誇張已足夠,還要什麼視聽語言。

    用黃渤的話來說:“直接搶不就行了,費這事幹嘛 !”

    中中國產喜劇電影的低門檻,引得很多小品、相聲演員都來摻合喜劇電影。

    客觀講,以國內觀眾對喜劇的審美要求,

    你有本事逗樂觀眾,就足以保證票房的火爆,

    再研究電影質感,硬實有些多餘。

    只是好多喜劇電影,連他媽的好笑都做不到啊!!!

    換個角度想,莫非這些跨界藝人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他們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將小品、相聲滲透進電影行業,拍出了一部部90分鐘的小品,

    連結尾的煽情,都一脈相承。

    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那麼這個電影質感重不重要呢?

    講起來很專業,其實觀眾並不含糊。

    網大VS電影,中中國產電視劇VS美劇,觀眾的觀感是一目瞭然的。

    《大明王朝》的導演張黎曾說過(大致意思):

    你拍一個東西時,用什麼焦距、什麼角度都應該有講究。

    你看美國電影舒服,就是因為它這些技術用的準。

    當你的電影中有60%以上都用錯時,觀眾自然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雖然他講不出原因。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了中中國產喜劇電影的一大根本性問題:

    中中國產喜劇電影的小品化演變。

    小品就小品吧,起碼能讓觀眾笑出來,

    但中中國產喜劇的另一個根本性問題,卻是隱性而致命的。

    我們以《來電狂響》中的喬杉舉例。

    喬杉在這部電影裡承包了絕大多數笑點。

    比如喬杉說:我不在乎她,我會牡蠣精華當飯吃,吃的自己出汗都一股海鮮味?

    還有他的口頭語:“我講話......”

    觀眾看的時候,自然會被他逗樂。

    我們細想一下,喬杉的這個人設跟他在小品裡的人設幾乎一樣(電影中還加了一個摳門)。

    這個人設是非常極致的喜劇性格,在搞笑方面可以說是穩準狠。

    但這種人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觀眾會把Ta當成小丑來取樂,而不會移情。

    怎麼理解呢?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人物,帽子裡有個炮仗,我們會關心他會不會炸傷

    如果是一個喜劇化人物,帽子裡有個炮仗,我們的反應是:盼著炮仗趕緊響,

    我們能預想到下一個鏡頭一定是,炸的頭髮豎起來,滿臉烏黑。

    關於這個區別,我曾經在分析卓別林與憨豆先生時寫過一段:

    憨豆永遠都是傻乎乎的,情商不怎麼高、有一顆童心,

    到處闖禍,但不會有絲毫羞恥感。

    這樣的人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怎麼對待他?

    我們會繼續看他的笑話!

    你不會關心憨豆摔倒了身體疼不疼;你不會在乎憨豆被人欺負了會不會傷心。

    也就是說,憨豆只負責供你娛樂,只停留在你的大腦淺層——你不會對他移情。

    而卓別林的喜劇,對觀眾來說卻是另外一種體驗。

    他的造型和肢體動作很誇張,甚至故意用降格鏡頭形成了滑稽的快動作。

    但卓別林的行為動機是是符合邏輯的,是能讓觀眾代入的。

    《城市之光》裡,卓別林去當拳手,臺上各種搞笑,背後是為了賺錢追求賣花女孩。

    《摩登時代》裡,卓別林在流水線手忙腳亂,背後是他無力應對工業時代的資產階級剝削。

    看卓別林的電影,不僅好笑的同時,

    我們還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善良、無奈、樂觀、宿命——這些並不是電影強加給觀眾。

    看卓別林的電影,我們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悲涼的底色。

    如果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你會怎樣對待他?

    想不想去幫助他?會不會被他的樂觀精神感染?

    也就是說,卓別林不僅可以讓你娛樂,還停留在你的大腦深處——你會對他移情。

    喬杉這個人設,並不像憨豆這樣奇葩,但多少有些“失真”了。

    我們試想一下:哪個中國中年男人會在聚會場合說,我為了改善夫妻生活,

    天天都吃牡蠣精華,吃的自己出汗都是海鮮味。

    即使身邊有這樣的人,你會怎麼反應:哈哈哈哈,這是個二貨。

    所以,幸災樂禍的觀眾始終都是看熱鬧的心態。

    這裡順便提一下:喬杉為什麼可以有那麼多笑點?

    不是段子有多好,更不要提什麼喜劇結構,

    而是一個快手式的屌絲人物,

    跟五環內人模狗樣的精英人物,坐在了一張飯桌上,形成巨大反差。

    精英人物視喬杉為取樂小丑,而喬杉沒羞沒臊,一言不合就將精英人物懟下馬。

    成也喬杉,敗也喬杉。

    喬杉的這種人設,讓觀眾很難對他移情。

    當他迴歸現實生活時,也沒能接上地氣。

    比如霍思燕與網友的遊戲,喬杉要當場揭穿“有沒有穿內褲?”

    這是非常西方化的處理方式,華人講究“家醜不可外揚”。

    你當眾要讓自己的老婆出醜,一點都不好玩,

    隔著螢幕都感覺到生命不能承受之尷尬。

    原作中那種“令人心底發涼,無法呼吸之痛”,自然就丟失的一乾二淨。

    佟大為與奚夢瑤的人設也是喜劇式的人設。

    當眾秀恩愛、做女上男下式深蹲、“你的永遠是你的,我只要你是我的”之類的臺詞,

    這些橋段也特別“失真”,明顯是故意演給觀眾看的。

    其實,這都是為“喜劇效果所害”,

    只要是奔著逗笑觀眾而去,觀眾就很難移情。

    所以,我們很難代入到佟大為這個懷才不遇的編劇的心境。

    心理醫生與大學教授算是比較正常的人設,但戲份比較少,心理醫生故意把大學教授的褲子弄溼,兩人獨處時卻只是兩句無聊的廢臺詞,給人故弄玄虛之感

    另外,心理醫生出軌的情節隱去了。

    馬麗的女強人,我認為是最失敗的,最後的說教,太減分了。馬麗啊,你還是繼續搞笑吧!

    這樣的話,後半段沒有了喬杉的段子,觀眾又無法移情到人物身上,

    就特別像看狗血劇,但又沒有狗血劇刺激。

    所以,這是中中國產喜劇的另一根本性問題:

    喜劇人設與觀眾移情相沖突。

    這個問題能解決嗎?當然能!而且很簡單!

    只要讓人物的每一個行為都基於人物性格,都有合理動機,符合邏輯就好。

    可以參考的有許氏喜劇、周氏喜劇、寧式喜劇等。

    總之一句話:別靠段子搞笑。

    可惜這對國內喜劇人來說,未免太難了!

  • 18 # 電影啊電影

    這部電影現在已經有了多個版本,西班牙的,南韓的,法國和義大利的。劇情都相似,就是考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有點像一群人坐在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意思。中國翻拍的看了一遍,裡面設定的橋段連線的不是很好,就好像這個事件一開始大家就呼啦啦的上去演,事件一結束又跟之前沒發生一樣。不過好在演員還比較自然,看著也不算尷尬。

    裡面我覺得表現最好的就是馬麗了,有情緒起伏,雖然是喜劇演員但是演激動情緒我看著齣戲,而且表演上張弛有度,拿捏的很好。

    喬杉也挺有意思,一嘴東北大碴子味兒,挺喜歡他的表演,看見那張圓臉也開心。

  • 19 # 愛攝影愛寫作的小記者

    這部電影投資其實很少,差不多就是在一個房間裡完成了整部電影,但是票房還不錯,就是因為:

    首先,它描述的就是當下華人的一種現狀,朋友之間聚在一起,各個玩手機,而且它比較誇張的一點就是每個人用各種APP都有了自己的網路夥伴,而忽視了身邊的人。有人在遊戲中有另一半,有人在直播中另尋新歡,有人因為手機的拍照功能而被他人抓住把柄。

    其次,現如今手機給了我們方便,但同時大眾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卻不知不覺忽視了身邊人,這部電影比較現實,看完之後給人無限深思,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成為手機的俘虜,而是多花時間陪陪身邊人

  • 20 # 芝麻小絮

    這部電影很好,因為它真的接近我們的生活。感覺它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我們說它接地氣。是啊,藝術本來就是取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有些藝術真的是高雅,完全脫離了生活,看起來像看花看霧,人們怎麼會接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化工程需要考慮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