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39259690442

    國際事物應該具有權威人士釋出,既然提出的問題,那麼就簡單聊幾句,國家利益至上這是無疑的,尤其是國家高階官員,你說的那二位都是首腦級人物,他(她)們的言談都代表各自的國家利益,所以說,政見不同那是一定的,初終同一個方向,怎麼談,和誰談,都是維護自身的利益集團,因為各自的國情不同,所以要想統一戰線就算是談妥了,那也是談好了利益分配,目標一至,跨大西洋夥伴也好,北約盟國也罷。最終結果看誰能分得更大塊的蛋糕。其它的幾乎都不重要。

  • 2 # 新文化街男孩

    我們不認為馬克龍與默克爾有重大分歧,因為對於北約的消亡他們都有心理準備,只是在表達方式上,德國由於是二戰戰敗國,只能更含蓄,而法國因為是二戰戰勝國,所以更張揚。

    其實,從他們對“北約”的稱謂上,就可以看出有異曲同工之妙:馬克龍直呼“北約”的縮寫,而默克爾特意用全稱“北大西洋夥伴關係協定”。

    再者,馬克龍強調的“腦死亡”是近代醫學意義上的真死亡,但並不意味著病人家屬不能繼續要求搶救,上呼吸機和進行胃管流食,而這些舉措就可以解釋為默克爾所說的要維持北大西洋夥伴關係。

    但法國和德國已經聯手呼籲建立“歐洲軍”,就是對北約死亡後的一種替代設想,歐洲事務要有歐洲人自己管理,一直是他們倆的夢想。

    自戴高樂在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後,一直特立獨行,刻意保持與美國的距離。以後歷屆法國"總統都保持這樣的傳統,美華人已經習慣了法華人的叛逆和不一樣。但德國在戰後一直夾著尾巴做事,從最早時期的“煤鋼共同體”,到歐共體再到歐盟,都應該被改造和被監視的物件。"只是德華人太能裝,太能隱忍,慢慢獲得歐洲主動權,以致現在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但由於美華人自認為是自己打敗了納粹德國,並主導了冷戰後期東德的迴歸,所以一直對德國佔有心裡優勢,更敢隨時拉下臉敲打德國,所以默克爾不願意刺激美國,希望透過表達對北約組織的重視態度,來避免美國的猜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之前已經有德國媒體在呼籲美國從德國撤軍了,讓反骨不小心外露。所以德國國防部長急忙承諾,德國要在2031年兌現北約對各國軍費開支的要求。

    但我們可以看出德國依然在用拖延戰術,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做法。而隨著“北溪二號”線的建成開通和運營,德國將不再有能源危機之憂,屆時德國和俄羅斯將有更緊密的關係,或許露崢嶸的時間才真正來到。

    而那時的法國和美國是什麼樣子呢?估計都在被宗教問題和民族矛盾所困擾。

  • 3 # 趙凡丁201

    〇馬克龍說:美國背棄盟友,北約已經“腦死亡”,表明已對美國控制的“北約”有絕大的失望。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歷來有自主自立的傳統,從戴高樂將軍起,就敢於對美國說“不”。馬克龍繼承了這1傳統,大聲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〇黙克爾與馬克龍一樣,也對美國執鞭的“北約”不再信任。德國與法國共同倡導建立“歐洲軍”,不顧美國強烈反對,與俄羅斯建設“北溪2號”海底輸油管道就是明證。畢竟德國與法國共同乘坐是1條“歐洲利益的大船”。默克爾表態“北約”依然很重要。德國鑑於自身條件,不能與法國一樣說硬話,只能放軟身段,不想過度刺激美國。尤其是當前德國經濟發展放緩,擔心美國會在進口德國汽車問題上制裁德國的企業。

  • 4 # 石隙甘泉

    “腦死亡”,判定死亡的重要標準,“腦死亡”,死亡不可逆轉無可救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核心標誌!北約“腦死亡”,呵呵,馬克龍的怨氣十足。

    前腳馬克龍說北約已經“腦死亡”,後腳默克爾連忙修正,“跨北大西洋關係扔很重要”。無他爾,這說明,馬克龍的言語,不代表歐洲,僅代表自己。

    馬克龍的所謂“腦死亡”,其主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美國失去了領導北約的作用,北約之大腦——美國,政治領導能力徹底失去作用。但是,馬克龍的說法有失水準。一是,馬克龍不是北約的主治醫生,他沒有權利判定北約是否“腦死亡”。二是,北約的大腦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大腦做出的判斷無需與胳膊腿商量,作為胳膊腿的法國只是執行者。三是,馬克龍沒權利代表其他國家。默克爾的緊急修正就是再說,你不代表我,我們還是認同美國這個大腦的。

    而所謂的敘利亞撤軍一事,與北約沒有任何關係。一是美法進入敘利亞是非法行為,沒有受到敘利亞政府的邀請,是非法行為。二是美法的行為是美法自行行為,並不是北約的行為,美軍是否撤軍與北約也扯不上關係。三是土耳其也是北約國家,北約內部也沒有規定,法國就比土耳其地位高。

    因此,馬克龍的發言,更多的是深宮怨婦自言自語,暴露了法國對美國的不滿和埋怨,與北約沒啥關係!

  • 5 # 相忘江湖71941665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應該一分為二來看。

    從默克爾和馬克龍做為一國元首的角度來說,他們之間有分岐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各自國家的利益,為自己國家謀取利益是他們的本份,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但是要從二人的施政理念角度來說,他們也能算上是“志同道合",甚至是殊途同歸者!他們不僅是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的堅決捍衛者,更是在對待美國"歐盟崩潰,北約過時"說法,以及對英國脫歐站臺,和美國退出歐盟苦心促成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議做法都敢於對美國說“不"的西方國家元首。更何況默克爾也強調,"歐盟依靠別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敦促歐洲自強。

    而且以德法為軸心的歐盟在防務一體化上取得很大進展,在2017年25個歐盟成員國簽署防務領域"永久結構性合作機制後,歐盟又設立了55億歐元的防務基金,並且德國放棄了對美F35採購同時,在2019年德法兩國又簽署了聯合研製"地面主戰系統"和"未來空戰系統"的協議,而且巴黎航展期間,法德西班牙三國外長正式簽署了聯合研製第六代戰機的合作框架協議。

    然而馬克龍稱北約“腦死亡",絕對不是一時的興起或者是衝動,而是深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現在對於馬克龍來說,由於默克爾即將退出德國政壇,而她的接班人卻又沒有真正確定,因此歐盟一體化程序的領導者有從德國轉移到法國的希望,而這一領導者,自然是非馬克龍莫屬,所以馬克龍也是在為未來的歐洲領導者的角色進行預演,畢竟法國要拿出與德國不一樣的東西來,才能更好樹立法國未來領導者形象!,

    二:馬克龍剛剛結束對東方大國訪問歸來,而且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可以用成果豐碩來形容!特別是簽下的數十項大單,不僅使美國媒體眼熱,更是給了長期經受"黃馬甲"運動折磨的馬克龍終於揚眉吐氣的機會,因為經濟發展畢竟是硬道理,只有把經濟搞好,才能使馬克龍的執政地位更加穩定!

    三:就是馬克龍對美國不和北約盟友商量和打招呼,便從敘利亞撤軍,這不能不讓馬克龍感到惱怒,因為不僅事關歐盟安全的難民問題,更是對北約盟友的不尊重和羞辱,再加上美國拋棄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盟友庫爾德人的做法,不僅讓歐盟國家心寒,更使其感到惱怒萬分,而馬克龍說出北約“腦死亡"這句話,也是替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北約國家仗義執言和出頭而已!

    四:馬克龍說出北約“腦死亡”這句話,也是和法國的大國情節有關。因為從戴高樂時期起,法國就想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所以就拒絕美國駐軍,堅持研發自己的核武器。法國之所以竭盡全力的促進歐盟發展,主要就是把歐洲看成是法國的未來同時,也是把歐盟看成是法國實力的保障,所以法國一直把北約標籤由美國換成歐洲看成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因此法美的關係便一直摩擦不斷。所以今天馬克龍北約"腦死亡"的言論,關不能看成是“驚心動魄或者是驚世駭俗",還只不過是法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延續而已。

    而默克爾之所以要對馬克龍這番話滅火心,並不代表和意味著德美關係有什麼驚天逆轉的跡象,這不過是默克爾不想北約過早陷入紛爭和裂的一廂情願罷了!

  • 6 # 閒看秋風999

    不僅僅是北約“腦死亡”,歐盟其實也差不多了;隨著歷史的不斷推演,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之間的鬥爭已經取代了以往意識形態劃線;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在全球化浪潮中,歐洲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調整了戰略以適應這種變化;而這種調整的肇始者首推英國脫歐以及川普上臺做了美國總統。

    法國在歐洲一向都是特立獨行;特別是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二戰中英華人“收留”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法華人並且無私的支援法國救亡運動;可是後來英國要加入歐盟時,戴高樂卻堅決說“不”!

    現在的馬克龍應該是戴高樂的粉絲——他的想法和俄羅斯人不謀而合;美華人大約也是贊同的;但是默克爾為什麼就偏偏反對呢?

    (北約領導人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德華人在歐洲的名聲、德華人對歐洲大陸“領頭羊”的作用很顯然不是那麼關心;儘管每年的國防預算都達到了美國要求的標準是GDP的2%;

    但是德國軍隊在歐洲防禦以及國際事務中的介入程度、存在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中東各國曆次衝突中,都找不到德國士兵的身影。

    簡單說,馬克龍一直都想組建一支“歐洲軍”,獨立於北約之外,主張積極與俄羅斯合作而不是對抗;

    默克爾所代表的德國由於上述原因不願意讓人回想起二戰時期的“第三帝國”時代,所以主張還是將歐洲的防務交給美華人,也就是“北約”來承擔。

    各國的外交其實都是各自內政的延續,同時也受到各自歷史文化的制約和國際大環境的影響 。

  • 7 # 木春山談天下

    馬克龍說的是對的,默克爾說的也是對的。

    這矛盾嗎?

    並不矛盾。

    馬克龍和默克爾他們本質態度沒區別,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

    不要以為馬克龍說北約缺乏協調機制是“腦死亡”的話,說明他想讓北約解體;

    也不要以為默克爾說北約還有存在價值,跨大西洋的夥伴關係還是重要的這些話,就是完全認同北約的存在。

    其實他們本質的態度都是希望北約改革,能夠建立更加穩定和有效的機制來應對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顯得比較鬆散和各自為政。

    只是方式方法不同。

    從這個意義講,馬克龍算是對北約“恨鐵不成鋼”,希望用一種強硬有效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而默克爾則是希望避免刺激的方式來“柔性處理”這個問題。

    因此,不能以為這兩個人對北約的態度是對立的,更不能因此得出北約要玩完的這個結論。

    不過從歷史來看,北約的問題確實不小,如果不改革,這個組織未來的趨勢不樂觀。

    其實在木叔看來,這個組織在冷戰結束之後就應該走向歷史的終結了,如今能繼續存在就必須要有符合目前世界發展趨勢和潮流的邏輯,如果沒有的話,被歷史淘汰的是早晚的事情。

    這就是為啥馬克龍說北約“腦死亡”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看到了這點,也就是隨著北約內部國家態度各異和多變,導致了北約整體協調機制問題和從前不能同日而語。

    主要就是土耳其入侵敘利亞庫爾德區這件事給鬧的。

    這在北約歷史上確實罕見,差點幾個北約國家在敘利亞要兵戎相見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馬克龍深深感到北約危機感。

    默克爾畢竟當了13年德國總理,要比馬克龍更成熟。

    她更瞭解北約、以及歐洲和美國盟友的意義,所以從另一個側面讓馬克龍放心,緩和北約內部的不滿情緒,這也體現出了默克爾的執政智慧。

    默克爾當然知道北約的問題,但她不贊成馬克龍疾風暴雨式的批評,認為這可能會給這個組織帶來的風險更大。

    這就是木叔開頭所言,他們是殊途同歸的,對北約的發展都是希望,只不過方式方法不同罷了。

  • 8 # 松澗山水畫

    德法對歐洲的終極目標都是一致的,德法都意圖建立統一獨立的歐洲,可以和俄美力量對等的大歐洲,德法的分歧在於是建立以德國為主導的歐洲,還是以法國為主導的歐洲,德法的矛盾和分歧是難以協調的矛盾分歧,那歐洲也不可能完成獨立統一。

    法國說北約已經腦死亡,德國說北約依然很重要,這反應了德法的地緣大國雄心抱負,二戰結束後,西歐一直被美國實行軍事管制和軍事佔領,在美國的軍事淫威下,德國已經沒有獨立發展軍事力量的訴求了,但法國不一樣,在美國對歐洲的軍事高壓下,法國依然保持半獨立的軍事地位。

    在解散北約,要求歐洲獨立問題上,法國比德國更加自信,歐洲國家只有法國有半獨立的軍事力量,法國更有信心帶領歐洲脫離美國軍事力量的庇佑,建立歐洲獨立的國防力量。

    法國的戰略構想是以法國半獨立的軍事力量聯合德國的經濟實力,德法聯手一定會建立統一強大的歐洲,德法結盟,以德法的實力,如果歐洲擺脫美國軍事力量的壓制,德法是可以帶領歐洲大陸實現軍事力量的迅猛發展的,在德法的帶領下,歐洲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可以和俄美比肩的獨立軍事力量。

    現在歐洲大陸只有法國有全球大國,強國的野心,但沒有德國的支援,法國不可能統一歐洲,法國更不可能把美國軍事力量擠出歐洲,法國有全球政治外交軍事強國的強烈訴求,而德國則是對全球經濟第一強國的渴望,德國對全球地緣大國博弈的興趣是不如法國的,這是德法對全球地緣政治的溫度差。

    德法統一歐洲的目標雖然是一致的,但德法是走的完全不同的道路,法國是要歐洲強軍,德國是要在經濟上整合統一歐洲,在軍事國防上依賴美國,在軍事國防上,歐洲是無法徹底擺脫美國的控制的,這一點或許德國比法國更清醒。

  • 9 # 衝擊時評

    馬克龍和默克爾的觀點分歧其實並不大,法國作為一個政治上比較獨立的國家,在對待美國和北約問題上當然能夠表現得更為激進和強硬一點,德國現在國內還有龐大的美國駐軍,默克爾當然不能夠說北約已經不重要,和美國的關係完全不重要了。

    最近兩年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參加北約領導人活動,唯一的話題就是要求北約歐洲成員國提高軍費比例,承擔更多的義務。像德國、法國這樣的歐洲大國現在無仗可打,外部也沒有明顯的軍事威脅,大幅度增加軍費究竟有什麼用呢?二戰之後,美歐國家建立北約組織的目的就是要藉助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協防歐洲,共同應對前蘇聯的威脅。如果現在美國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那麼歐洲國家完全可以自辦防務,實現防務自主化,沒有必要讓美華人在歐洲指手畫腳。這就是馬克龍要求對北約未來作用進行重新思考,對歐洲防務進行重新規劃的主要理據之一。

    至於德國是二戰戰敗國,現在國內還有龐大的美國駐軍。這些美國駐軍平時是保護者,非常時期還是佔領軍,可以對德國國內政治發揮特殊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當然會表現得更加謹慎一點,關於歐洲軍事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的問題,可以讓馬克龍多說一點,德國跟在後面走,美華人也挑不出太多錯來。更何況,默克爾強調跨大西洋關係非常重要是在美國國務卿彭佩奧訪問德國期間,當著客人的面,默克爾總不好說美國的壞話,但是默克爾是否真是這樣想的,就不好說了。

    近期歐洲軍事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在法華人的推動下來勢洶湧,這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對歐洲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接下來,歐洲防務自主化能否取得最終的成功,也要看美國的領導層是否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歐政策是否會進行重大調整。

  • 10 # 超然視野

    馬克龍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北約已經陷入到“腦死亡”狀態,絲毫不掩飾法國對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不滿,但這絕對不是法國第一次表露出對北約存在的不滿,法國在冷戰時期就有那麼一段時間退出了《北約》,而且法國還是北約國家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獨立軍工研發製造和裝備的國家,小到士兵裝備的各類輔助裝備,大到空軍戰機無一例外!

    而法國的鄰國,也是百年世仇的德國!更是二戰後與法國和解的宿敵,還是歐盟的另一個核心國家德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態度卻並非如此排斥,有專家解讀為德法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德法之間的認知分歧。

    法國在二戰後逐漸的形成了戴高樂主義,主要是法國的精英階層在反思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後,意識到法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必須立足自身的能力建設,同時也與大多數西歐國家形成歐洲團結一致的,這樣的前提下德法世仇得以和解,建立統一歐洲的涉經濟、軍事和政治的組織成為共識。

    德法的分歧主要體現在,德國在經濟方面是歐盟的核心,在北約東擴中,歐盟也趁機向東歐擴張,德國的經濟擴張也是獲利匪淺的,東歐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對德國的工業產品形成了有利的市場。

    同時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身份,還受制於美國及北約的扼制,即使對北約繼續存在有一些不滿和抗拒,但還是不能明顯的表露出來,因此德國有些時候還不得不表現出對北約的支援。

    另外,德國在主張歐盟一體化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主張明顯的傷害了法國的利益,例如:德國最近主張,將法國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交給歐盟,這明顯的是讓法國不滿的行為!大有德國借殼實現國家身份正常化的用意,這其中也有德國故意削弱法國影響力的考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超第19輪比賽8月18日開打,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