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香寒冰

    北魏肯定是。北魏開闢鮮卑一脈,有北魏,北周齊,隋唐,四朝。其中北魏的租掉制是租庸調職鼻祖,在中國一千餘年。

  • 2 # 漯現歷史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國之民在哪裡,中國的文化在哪裡,哪裡的政權就是正統!而不是誰統治了中原,誰就是正統!北魏,遼金自稱中國,是因為這中國的意思是中央之國,想憑藉自己一時的軍力強大,讓華夏政權俯首帖耳罷了!可惜從頭到尾也只是一出鬧劇而已!草原民族,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匆匆的崛起,又匆匆的衰落,只有我華夏民族,傳承至今,生生不息!

  • 3 # 天馬2379

    南宋對金稱兒稱臣 實際上喪失了正統性 連南北朝都不如 東晉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如同周朝 五胡十六國都曾向東晉稱臣

  • 4 # 庭州行者

    題目中對於現實情況的敘述就是錯誤的,南宋和東晉的情況根本不相同,且南宋與金國相比,也不是正統。

    中國古代所謂的正統,主要是在講"華夷之辨",華就是正統,夷則是非正統。這種正統觀念起源於地理概念,華夏居於中央(中原)而四夷居於四方,四夷要接受華夏的"教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際情況的變化,這套地理上的華夷觀念已經難以自洽(比如秦國就是被六國叫做西戎的邊陲國家)。

    因此,自從大一統的時期到來之後,正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因為當時只有中原王朝有解釋"正統"的權利,所以自然,中原漢人王朝就將自己解釋為正統。但此時的中原王朝的確有資格如此,因為統一的王朝擁有雄厚的實力,以此為後盾,中原王朝(如漢朝)可以宣稱居於中央,且遵循先進文化(儒家)並且教化四方的王朝,就是正統(實際上還是先秦那一套,只不過是講地理概念抽象化為文化概念)。

    然而,這個概念其實並不嚴謹,比如魏蜀吳三國,雖然後世認為曹魏是正統,但就這個觀念來看,三國都是正統。所以說,正統這個東西,很抽象且沒有實際作用,但凡有實力的王朝從來不會主動去宣稱自己是正統,原因就是實力。

    東晉時期,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正統的。因為東晉一是失去了中原,而是無法使"四夷"臣服,唯一具有的就是文化上的優勢。然而,當時的北方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再加上東晉本身是前一個正統王朝的合法繼承者,因此,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也就勉為其難地成為了"正統"。所以,當東晉被滅,且北方也接受漢文化並且相對穩定時,正統便以南北平分,即,南北朝均是正統。

    到了北宋,情況又變了。遼國的建立者契丹族本身就受到了唐朝文化的輻射,因此,遼國無論從制度還是文化上,都已經接受了中原王朝那一套,甚至,在西域以及中亞,都將遼國奉為"中國",因為遼國在這些地方傳播中華文化。因此,此時北宋和遼國,互相承認,同為正統。

    至於南宋,正統最重要的是要讓"四夷"臣服,但南宋自己都向金國稱臣,豈能叫正統?實際上,金國的漢人大多數也將金國當做正統而將南宋叫"蠻子"。蒙古軍中有不少金國的漢人,比如滅宋的張弘範,祖上就是金國漢人。他對南宋可以說是毫不留情,這也說明了北方漢人對南宋的態度。

    所以,東晉被稱為正統是歷史背景特殊,而南宋,出來就就不是正統。

  • 5 # 楊某人雜家派

    所謂正統,應該是文化和血統上的一脈相承,而並不是佔據了某塊區域的土地即為正統。

    東晉雖然沒有佔據中原,但是與西晉在文化和血統上是一脈相承,西晉是繼承自曹魏,而曹魏又是來自於漢獻帝禪讓。因此東晉仍然是華夏文明的代表,主體民族是漢族。

    南宋亦是如此,雖然被金國打地龜縮到長江以南,但是主體民族依然是漢族,華夏文明依然被南宋完整的繼承並繼續發揚光大。

    建立北魏的鮮卑族拓跋氏和建立金國的女真族完顏氏都是崛起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透過武力征服中原,這些甚至連本民族的文字都沒有的外來侵略者雖然後期漢化,也為華夏文明做出貢獻,但是終究只是半路出家,不是一脈相承的正統華夏文明,始終被當時的漢人視為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 6 # 對話歷史

    正統王朝一般是指有合法繼承,推崇華夏禮儀、貫徹漢族文化的王朝,漢朝以後漢族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

    首先,東晉和南宋都是漢族王朝,都是有合法的繼承。東晉是西晉的延續,其實是一個王朝。晉朝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個大統一王朝之一,只不過到了後來丟失了大量的領土,偏安東南,但是其正統性不容置疑。

    南宋和東晉性質一樣,我們一般情況下普遍承認北宋也是一個大統一王朝,也就是宋朝是大統一王朝,正統王朝,只是到了後來被金國攻破都城,但宋朝並沒有滅亡,趙構即位後宋朝繼續延續,只是丟失了北方大量領土,偏安一隅,其正統性也是沒問題的。

    而南北朝的北魏和兩宋時期的金國,其並不是從正統王朝繼承而來,北魏是前秦四分五裂之時趁機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繼承於遼國,而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不是正統王朝。

    雖然金國、北魏佔據北方中原地區,但沒有合法繼承於正統王朝,所以光憑這一點,就可以分曉東晉、南宋與北魏、金國的本質區別,就可以識別出其是否正統王朝。

  • 7 # 青言論史

    首先,北魏當然是正統;其次,東晉和北魏,也不是一個時代的。

    先說北魏。很多人對南北朝這段時間瞭解不深,其實這段歷史很有趣。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被很多人忽視——那就是這段時間中國不僅有南北至少兩個政權,而且還都是正統。這是因為後來的王朝所標定的。

    隋朝繼承的是北周的衣缽,因此北周是正統,北周的前身西魏也是,那麼北魏也是;而南方的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又是繼承的東晉的政權,而東晉的前身西晉,也是沒有爭議的正統王朝。所以,到底誰是正統,就變得有點尷尬。

    因此,從隋唐時期開始,就預設南北朝時期中國有兩個正統,南北都是正統政權。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只有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才把南朝作為正統。

    而金國的正統性,就不那麼明顯了。金國取代的是遼國,而取代它的是元朝。但是元朝真正獲取正統地位,是它們讓南宋都城臨安開城投降的那一刻。因此,金國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正統性十足的王朝,所以,它就不能被視為一個正統王朝。

    另外,東晉對峙的是五胡十六國,從前趙、後趙到前秦這一段時間。而北魏雖然開國於386年,實際上掃平北方統一天下是要在420年以後、也就是劉裕稱帝以後的事情了。所以,真正和北魏對峙的是宋齊梁,而不是東晉。

  • 8 # 大風起兮偶飛揚

    宋朝繼承了中國文化之精髓,是華夏正統,而金國屬於野蠻人武力殖民北方而已,終其一朝未曾繼承華夏文化 不是正統。中國古代所謂的正統,主要是在講"華夷之辨",華就是正統,夷則是非正統。這種正統觀念起源於地理概念,華夏居於中央(中原)而四夷居於四方,四夷要接受華夏的"教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際情況的變化,這套地理上的華夷觀念已經難以自洽。中原既是地理概念,又是一個歷史和文化概念,中原包括今天的河南中東部、山西西南和東南部,河北大部、山東大部,及安徽、陝西、湖北、江蘇各一部分地區,這些地區自古氣候條件適宜、光照水源比較充足,平原面積大,適合精耕細作,交通比較便利,適合大規模人口流動,所以最早的華夏文明就誕生在這裡,作為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祥地之一的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每一個王朝定鼎天下、開國建號的必備條件,得中原者得天下是千百年來華人的共識。

  • 9 # 張細水

    所謂正統,是華夏文化之正統。所以正統與否,不是以統治中原來界定,而是以認同華夏文化,承認並繼承中華文明來認定的。

  • 10 # 林屋公子

    正統與非正統,很大程度是自己標榜的。現在一般認為東晉、南朝和南宋是正統,是因為當時這幾個政府的統治者和廣大平民都是華夏人。作為華夏,自稱正統當然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漢族人是華人的主體,而華夏又是漢人的直接前身。所以大家從情感上,自然也更偏向於東晉、南朝、南宋為正統,即使他們沒有統治中原地區而視這些北方草原來的部族為侵略者。但實際上,我們也要注意到這些外來政權也要“正統”的一面。

    與東晉、南朝、南宋相對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十六國、北朝、遼金夏元等,雖然在當時是外來的少數民族。但是要注意到,他們不少本身存在一個華夏化的過程,包括北朝有魏孝文帝改革,還稱南朝為“島夷”,認黃帝為始祖,這都很明顯以華夏自居。而後世政權也承認他們的合法性,比如隋唐是直接繼承北朝的,唐朝修《南史》《北史》一視同仁。而這些政權滅亡後,很多民族在今天也不存在,已經融入了漢族之中。即使蒙古族,今天國內蒙古族比蒙古華人口還多,可以說都是中華民族的先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瀝青有哪些操作技巧,新手應該怎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