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iao星哥

    我以一個劉姓的身份告訴你們:我們姓劉的沒有幹過這事,不信你們有膽去問問樊噲……

    其實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劉邦擊敗英布回來舊傷復發已經臥床不起了、又聞盧綰叛變那個急啊!現在身邊只有位居相國的樊噲就命令樊噲去帶兵誅殺盧綰。怎料想樊噲前腳走後就有人告知劉邦,樊噲密謀呂后打算自己死後鬧事。劉邦此時心想(都以為我要死啊!一個個不服咋的,我死也要先讓你們兄弟幾個去給老子佔個地方去)!

    遂立刻找來陳平周博商量怎麼把樊噲辦了,三人定下由陳平去樊噲大帳傳召引樊噲自己出來接召。樊噲見陳平來了,那還以為又有啥好事呢!急忙出營迎接,怎料這倆貨上來就是一頓五花大綁接著就拉入囚車帶去長安!

    不是說殺嘛?為何帶去長安呢?這就是陳平的高明之處。陳平心想劉邦不知聽哪個小人說的樊噲要某反,萬一劉邦後悔了,那不的連我一起殺了啊!再說劉邦你們要殺呂后的妹夫,那呂后又是好人嘛?你們連襟的事還是你們自己處理吧!

  • 2 # 南柯

    學習歷史首先要有代入感,什麼是代入感?

    代入感就是指在小說或遊戲中讀者或玩家產生一種自己代替了小說或遊戲之中的人物而產生的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劉邦為什麼殺樊噲?你首先要把自己帶入到劉邦的角色中,如果我是劉邦我會怎麼做?只要這麼做了,你自己也會想著殺樊噲!

    首先咱們來說說劉邦的創業團隊,核心成員有: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叔孫通、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盧綰、英布等等。這些人要是按照能力區分,最最核心的成員當然就是蕭何,張良,韓信了。劉邦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其他人呢,或文或武,能力上總是稍遜一點了。如果按照常規的理工男直男癌式的方法呢,這樣給自己的下屬定位也沒毛病。但是作為一個有戰略目光的政治家,在表面的定位之下,內心還有另外一定位的方法,那就是按照信任程度。如果按照信任程度區分,排在第一梯隊的應該是誰呢?當之無愧的當然是樊噲、盧綰了!樊噲是朋友加親戚,盧綰是發小加死黨。且不說和樊噲連襟的親戚關係,起兵前落難芒碭山,身邊也是隻有樊噲在一起呀。盧綰就更不要說了,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連滿月百日酒都是一起辦的,一起撒尿和泥巴,親密程度一度超過親兄弟呀。大漢建國後,也只有樊噲、盧綰兩人能夠自由出入皇宮後宮,不用預約通報的。其他所有人,只能是第二梯隊,那是下級、同事。張良與其說是下級,倒更像個合夥人,人家是來滅秦報家仇的,滅秦後還幫劉邦那是感謝幫忙,大漢建華人家就隱退了。韓信就更不可靠了,也不說你功高蓋主,就說當年劉邦兵困滎陽時,韓信臨危竊取齊王之位,就該死個十回八回的。蕭何也是如此,打江山的時候是依靠,守江山的時候那可是大威脅呀,功高蓋主呀。

    分析好了劉邦的創業團隊的大咖們,咱們看看大漢建國後劉邦和他的小夥伴們是怎麼做的。公元前202年初,劉邦稱帝。

    蕭何,建國後兢兢業業,但是公元前196年,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逼得蕭何沒辦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

    燕王藏荼,原項羽部將,因劉邦稱帝后大肆捕殺項羽舊部,於公元前202年因懼反漢被捕殺。高祖改命盧綰為燕王。

    韓王信,這位不是韓信,韓王是封號,信是名字,姓姬。公元前200年逃亡到匈奴。

    趙王張敖,趙景王張耳之子,漢駙馬,公元前198年因貫高等人刺殺劉邦被牽連,貶為爵宣平侯封國被取消。

    梁王彭越,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公元前197年,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殺三族,梟首示眾,劉邦將彭越的屍身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

    淮陰侯韓信,先封齊王,後改封楚王,再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7年被呂后殺於長樂宮,誅三族。

    陽夏侯陳豨,公元前196年,因謀反被誅三族。

    燕王盧綰,公元前196年因謀反被剿滅,盧綰逃往匈奴,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

    淮南王英布,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張良,建國後隱匿修道。

    至此漢初分封的七個異姓王就只剩下偏居一隅兵微將寡對漢帝國構不成實質性威脅的衡山王吳芮了。而劉邦下令誅殺樊噲是什麼時間呢?公元前195年!劉邦哪一年死的?公元前195年!

    理清了時間順序就好辦了。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其實稱帝在位時間只有短短八年(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一輩子東征西討,打下了天下,也累垮了身體,匆忙稱帝已經是54歲高齡,真是再回首已百年身呀。那可是兩千年前,絕對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和中國足球一樣,留給劉邦同志的時間也不多了。

    打天下時,劉邦可不像項羽一樣吝嗇,高官厚祿王侯將相絕對封的痛快。守天下時,劉邦收也收的血腥快速。從稱帝到駕崩,短短八年時間,殺功臣比打天下時殺敵人還手很。沒辦法,這些功臣,尤其是手握兵權武將權傾一方封王,自己的兒子們真的有可能Hold不住呀。於是誅殺功臣,尤其是武將和封王,就成了一項拿不上臺面基本國策。

    劉邦已經稱帝了,多年的抗戰終於可以享樂了,你以為真的有那麼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侯會造反?不會的。但是在造反起家的大漢帝國,造反就像那隻喜馬拉雅山的猴子,你忘不掉的,這是劉邦的原罪!君怕臣反,臣怕“老大懷疑我反”,這就成了解不開的死結。任何舌頭解不開的結都可以用牙齒解,任何政治解不開的結都可以用軍事解,於是殺戮就成了必然。

    從使用各種託言主動誅殺功臣,到功臣變成驚弓之鳥主動造反,如電光火石般瞬息轉換再轉換。劉邦自己也開始身心疲憊,彷彿身體被掏空。反臣越殺越多,到公元前196年到達了高峰,作為發小同學加死黨的燕王盧綰造反成了劉邦心頭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樣的關係都能造我的反?這種折磨終於打垮了劉邦,劉邦開始變得歇斯底里起來。

    誰都懷疑的劉邦只有在戚夫人才能放鬆,才能找到溫暖,也只有他和戚夫人的兒子趙隱王如意才能讓他找到父子情深。所以他一直想廢掉太子劉盈立趙隱王如意為太子,卻遭群臣反對。公元前196年,劉邦讓樊噲帶兵前去平叛燕王盧綰,樊噲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陛下百年之後圖謀不軌,殺掉戚夫人和趙王滿足。劉邦一聽就火了,自己還沒死呢,要是自己死了,戚夫人和兒子如意咋辦?如果外戚當權,豈不是就連太子劉盈也朝不保夕?戚夫人危矣!趙隱王如意危矣!太子劉盈危矣!劉氏江山危矣!殺!殺!殺!只要殺掉帶兵的武將,劉氏的江山才不會被顛覆!

    奉命前去替換並誅殺樊噲的陳平、周勃沒有誅殺樊噲,他們選擇了將樊噲押解回京。在陳平押樊噲回京的途中,劉邦逝世了,回到京城後,呂后就赦免了樊噲。

    眾叛親離的漢高祖劉邦,在抑鬱驚恐中的走向了他人生的終點。“白馬之盟”成了劉邦生命最後八年瘋狂殺戮的最佳註腳。一代梟雄臨死也是縱橫捭闔,安排下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諸多棋子。他再也無法保護他的戚夫人和兒子如意,等同於臨死默認了呂后和太子對戚夫人和如意的殺戮。但是他殫精竭慮埋下的棋子最終如他所願的肅清了呂氏外戚,讓劉氏江山代代相傳,一句“此後亦非而所知也”成了呂后無法逾越的宿命。

    劉邦駕崩之後,呂后誅殺戚夫人、趙隱王如意,連劉友、劉恢、劉建三個皇子也被殺。

    公元前189年,劉邦死後第六年老臣樊噲逝世。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死,陳平、周勃盡誅呂氏外戚,誅樊噲妻呂嬃,嫡子樊伉。

  • 3 # 我是蛋疼哥

    劉邦平定天下在未央宮大宴群臣,論功行賞,品評漢之三傑的一番感慨,可說是真心實意情真意切的,因為想到從此可以不用風餐露宿、血雨腥風、出生入死,心情的愉悅加上豪爽的秉性,此時他對陪伴他建功立業的文臣武將的感激是真誠的,封賞也是恰如其分的,對處處維護他的連襟樊噲也是親密無間,君臣相得。

    但是隨著異姓王的陸續反叛,特別是韓信,彭越,英布三王的先後被誅,讓劉邦內心對異姓諸侯王的忠誠產生了嚴重懷疑,本來對君臣不能善始善終還是有遺憾和痛惜的,隨著戚夫人為趙王如意爭奪嫡位與呂后及太子劉盈的明爭暗鬥白曰化,劉邦健康每況愈下,心愛如意但眾臣及商山四皓支援太子,奪嫡之時必是政局大亂之時,焦頭爛額之下劉邦開始焦燥易怒,甚至御醫診病安慰之語也能引起劉邦的大罵,為了劉如意在自己身後的生命安全,他開始計劃翦除可能威脅劉如意安全的臣子,呂后妹夫樊噲無疑是站在太子身後那個無聲而巨大的靠山,但想到鴻門宴樊噲的衝中軍帳搶白項羽解救自己的奮不顧身,未央宮內跪泣御榻前希望自己振作的懇切,劉邦心中未泯的溫情化作兩行熱淚流下來,猶豫之間,傳來燕王盧綰造反的訊息,聽到連自己童年一起長大親如弟兄心心相印的盧綰也造反,劉邦的憤怒達到頂點,這時對友誼的信仰徹底崩潰,他決心起用樊噲征討盧綰有二層意思,相當於驅虎逐狼之計,一是讓這兩位昔日戰友加兄弟疆場廝殺,兩敗俱傷,二是樊噲忠於自己卻不會愛護照顧太子的競爭者如意,一旦山陵崩塌,戚夫人母子絕不是呂后的對手,何況劉盈的姨夫,所以這時劉邦心中對樊噲只剩政治的算計了,樊噲出征後捷報頻傳,被誤會的盧綰無以自明只能遁入匈奴避禍,此時劉邦己病勢不起,急下詔書派周勃,陳平赴樊噲軍中斬殺樊噲以助劉如意的最後一臂之力,幸好陳平處置靈活是監押檻送回長安,保住了樊噲的命。

    樊噲這次的遭遇讓他一定傷心不己,他肯定怎麼也想不到豁達豪邁的被自己赴湯蹈火保護的劉邦對自己猜忌如此之深,不多久也被劉邦無情的最後決定折磨得鬱鬱而終了。

  • 4 # 謀士說

    劉邦的確想殺樊噲,派陳平和周勃去抓他,樊噲當時已經被抓住,但是還沒有殺成劉邦就掛了!劉邦死了陳平自然不敢殺樊噲,筆記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又是相國,所以押回長安,呂后就把他放了,而且官復原職!

  • 5 # 榮導有戲

    歷代皇帝殺功臣,主要是為了扶持下一代的繼承人。因為下一代帝王繼承人年紀還小,那些功臣實力強大,根基深,新上任的君主要是駕馭不住就會出現大臣擁兵自重,然後出動動亂。看看鰲拜和康熙就知道了,鰲拜根本沒把康熙放在眼裡,導致康熙不得不消滅他。

    樊噲起義時就是劉邦的貼身兄弟,後來更成為了呂后的妹夫,親戚關係加兄弟關係,又位高權重,劉邦要是死後,呂氏集團力量太大了,後代皇帝還姓不姓劉,這是他擔心的,所以他一定程度上要削弱呂氏的力量,不得不殺樊噲,只是最後沒殺成而已,自己先病死了。

    事實證明,後來朝廷內部出現了鬥爭,呂后死後,周渤和陳平聯手才消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保證了劉氏皇權,劉邦是有先見之明的人。

  • 6 # 國史記聞

    秦末漢初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時代,很難想象當時一位年近五十的小小亭長最後竟然成了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而且從起兵抗秦到鞏固統治期間,他微賤之時的老友竟然也紛紛進行了蛻變,成為國之柱石。其中就有一位特色鮮明的人物——樊噲。

    鴻門救主

    樊噲畫像

    樊噲本來是沛縣的一位狗屠,後來跟隨劉邦起兵,早期曾經屢立戰功,爵位也隨之得到晉升。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鴻門宴”上演。在這場充滿殺機的宴會上,樊噲表現出來的卻不單單是一個魯莽武將的形象——在得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後,他闖入營帳之中,對著項羽慷慨陳詞,讓項羽完全沒有反駁的機會。當劉邦終於有機會脫身,卻在猶豫要不要對項羽告辭之時,樊噲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其剛毅果斷可見一斑,而劉邦最終也因為他的護衛而安全脫身。

    親密戰友

    漢高祖劉邦

    在隨後的楚漢爭霸中,樊噲多次建立功勳,並參與了最終的消滅項羽之戰。漢朝建立之後,他又跟隨劉邦平定臧荼叛亂、俘虜韓信,隨後被封為舞陽侯,並且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故其比諸將最親”。因為有這一層關係,樊噲也比別的大臣更加敢於直言,當年黥布造反的時候劉邦曾經中箭受重傷,不接見任何大臣。只有樊噲敢於呵斥劉邦宮中的侍衛,闖入劉邦寢宮,卻看見劉邦正躺在一個太監的腿上休息。樊噲直言:“當年咱從豐沛帶著百十人起兵,一直打下整個天下,那是多麼牛X,坐穩江山之後,又是多麼頹廢!你現在病了,我們都非常擔心你,沒想到你誰也不見,卻躺在一個太監腿上享受,你忘了秦國太監趙高幹的好事了嗎?”劉邦聽了之後,笑著坐起來,才開始視朝。

    燕王謀反

    西漢版圖

    然而,晚年的劉邦猜疑心卻越來越重,像每個開國皇帝一樣,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兒子無法駕馭曾經跟隨自己打江山的這些人傑。所以,韓信、黥布、彭越等不世出的將才都一個個冤死,隨後,非劉姓的諸侯王只剩下了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臣二人。盧綰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在同一條小巷子裡出生,可以說是劉邦最鐵的兄弟,所以即便是從未立下什麼功勞,仍然被封為諸侯王。但是這傢伙並不聰明,他聽從謀士的建議,養寇自重,最終被人告發謀反。劉邦震怒不已,他先把兒子劉建封為燕王,同時派樊噲出兵討伐。

    立斬噲頭!

    樊噲雕塑

    也許是因為性子耿直所致,樊噲在朝中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剛剛出徵,就有小人進讒言,說樊噲等著陛下駕崩之後要殺了戚夫人以及趙王劉如意呢!劉邦聽了之後大怒——因為眾臣的反對,他沒能立劉如意為太子,同時又非常瞭解“鐵娘子”呂雉的性格,此時重病的他最擔心的就是愛妃愛子的性命!作為呂后的妹夫,樊噲鐵板釘釘的是“呂黨”,為了保護那可憐的娘倆,必須將樊噲剷除!於是,他採用了陳平的計策,派陳平與周勃一起追趕樊噲,並下令:“(陳)平至軍中,立斬(樊)噲頭!”

    陳平用計

    陳平雕塑

    上篇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分析為何陳平沒能入選“漢初三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比於張良,陳平格局狹小,是個喜歡用陰謀詭計的老滑頭。雖然是他建議劉邦讓周勃接手樊噲的軍隊,但是他到了樊噲軍營之後,卻沒有“立斬噲頭”,而是將樊噲俘虜,緩緩地回到長安。因為他知道樊噲與劉邦、呂后的關係,而且劉邦要求斬殺樊噲也屬於頭腦發熱,如果他真的那麼幹了,就太天真而且可能會大禍臨頭了,於是他選擇把樊噲帶回都城,交給皇帝親自處理。

    而陳平一行抵達長安時,劉邦已經駕崩了,呂后成為大漢帝國的實際執政者,樊噲自然就立即得到了赦免。

  • 7 # 陌雨心

    人在拓變,古時如此,今是同樣,歷吏發展腳步,至今未停過。《人生象盤棋,棋中千萬局,萬里曾施展,步步隱玄機,一步能走死,二步轉生機。走入絕境自己選的,私心,慾望可怕之及,象洪水,陰險結果。

    願留一小卒,只得斬大軍,

  • 8 # 史之策

    “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樊噲斥項羽

    Δ鴻門宴 樊噲

    鴻門宴當中,若不是樊噲強闖營帳,劉邦當時必死無疑。樊噲早年是屠夫,賣狗肉出身。劉邦剛剛起義的時候,樊噲就已經跟隨他。後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則娶了呂鬚,成了劉邦的妹夫。兩人的關係可想而知,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樊噲的功勞,而劉邦為何殺他?

    如果說劉邦殺樊噲,就不得不提盧綰。他是劉邦的發小,早就跟隨劉邦東征西戰,與劉邦關係不用多贅述。按理說三人應該是好兄弟,然而事與願違。劉邦稱帝后剿滅異姓王,之後封盧綰為燕王。而在劉邦平定陳豨叛亂時,盧綰與匈奴有過聯絡。劉邦招他回話,他託病不敢前去,劉邦看在兩人關係上不了了之。

    Δ盧綰

    後來劉邦重病,呂后掌握國家大權。盧綰這時候說了呂后壞話,經人傳到劉邦耳中。劉邦得知後非常生氣,相信了盧綰叛亂的事情,便派遣樊噲前去攻打他。之後劉邦帶兵去攻打英布,被一支流矢射中,舊病復發。史書上記載“疾甚”,可見劉邦當時快要死了。

    劉邦躺在病榻之上,又有人傳言。說樊噲與呂后試圖勾結,只要劉邦一死,就聯合呂后殺了趙王如意和戚夫人。當時劉邦已經病入膏肓,連自己的發小盧綰都已經叛亂,樊噲有什麼不可能哪?他也沒有考證究竟是不是真的,就讓周勃前去替代樊噲平亂,掌軍後就把樊噲殺了。

    與周勃一同前往的還有文官陳平,兩人在路上合計:劉邦是一時糊塗,樊噲作為老將,還是呂后的妹夫。我們如果真的把他殺了,等到劉邦消過氣,我們定然沒有好果子吃。於是兩人便準備,只是把樊噲綁回來,交給劉幫自己處理。

    把樊噲綁了後,還在回長安的路上,就傳來劉邦去世的訊息,呂后是真正的開始掌權。劉平先行一步趕到長安,上演了一場哭死人話活人的故事。 實乃向呂后邀功,自己可沒有動樊噲。

    而呂后姐妹釋放了樊噲,將他官復原職。憑藉著幾人的關係,樊噲得以壽終正寢。而盧綰本來帶著幾千人躲在邊塞,本來是等劉邦病好之後謝罪,沒想到劉邦已經去世,從此逃到匈奴。

    所以劉邦是病傻了,誰都不敢相信。

  • 9 # 南方鵬

    劉邦要殺樊噲事出有因,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此舉極有遠見,劉邦親征英布,借呂后之手殺了彭越韓信,三個戰功最大的異姓王覆滅,又與眾人立下白馬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考慮到後人難以壓住場面,換太子之事半途而止。

    故意留下呂后壓制眾臣,遺命交代曹參,王陵,陳平為相,對呂后擅權有所感並有翻盤伏筆,對她說“而後非爾所知也”,“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對後事洞若觀火,進退有序。

    但到臨死那一刻,突然想到一個致命漏洞,震驚之下立即補救:命陳平周勃馬上持劍到前線軍中斬殺樊噲。

    樊噲是劉邦發小,屠狗出身,是呂后的妹夫,不折不扣的呂后黨,鴻門宴上救劉邦,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累累,悍勇善戰,在軍中威望極高,此人若在,陳平周勃之流難以入主軍隊,“安漢者必勃也”有可能成不了預言,有成為笑柄的危險。基於此,劉邦才狠下殺心,可惜死之將至,呂后將掌權,陳平周勃不敢執行,樊噲生還。

    後來諸呂橫行,老臣受壓制,敢怒不敢言,陳平周勃虛與委蛇,呂后臨朝安坐無憂,一是呂后本人魄力,另一因是樊噲坐鎮軍隊,無懈可擊。樊噲逝世後,周勃當了太尉,才有後來進北軍左袒奪軍權,誅滅諸呂復興劉氏。

  • 10 # 漩渦鳴人yy

    歷史上面是記載樊噲在率領大軍去圍剿燕王盧琯時候,路上罵的劉邦一句壞話,然後劉邦聽見了,認為這個臭小子跟我作對,然後命令陳平還有周勃兩個人帶著自己的旨意把他抓過來。周勃率領大軍去平叛,陳平你就殺了樊噲,拿他的腦袋到我面前。

    關於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實際上陳平自己當時跟周勃解釋的時候就說出來原因。

    陳平說,劉邦現在生病,腦子有些糊塗,現在他說要殺樊噲,指不準哪天他改主意說不要殺樊噲,咱們這不是去當一回惡人嗎?並且樊噲與呂后是連襟,劉邦再過幾天就要嗝屁了,咱如果這時候殺了樊噲,得罪了呂后,我們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小鞋穿嗎?

    事實上,陳平說出了一個道理,就是劉邦這個時候腦子有點糊塗,劉邦晚年的時候跟九江王英布爆發戰爭,雖然平叛成功,但是也在兩軍陣前受劍重傷,回到都城以後一病不起!整個人就癱在床上,最後聽到樊噲罵他,都沒力氣爬起來了,由此可見,這個時候劉邦病情致嚴重,而且在陳平抓了樊噲想要回來的時候,劉邦已經病死了。

    人在生病狀態之下是容易出現腦子有點兒供血不足,這個時候,大多數人肯定是不要管理任何事情了,自己一個人安心養病,但是劉邦是天子,任何事情都得詢問他的意見,正好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盧琯這個曾經劉邦最信任的人,最喜歡的一個人。曾經劉邦的發小叛變了!

    這個時候劉邦手底下信任的人並不多,但是樊噲就是其中一個,他立刻命令樊噲率領大軍前去平叛,趕緊抓時間,不過估摸著剛剛把樊噲的大軍派出去,劉邦立刻響起來煩會不也是曾經的發小嗎?我也是曾經自己最好的夥伴嗎?前車之鑑,有人已經叛變了,這個時候我再讓他率領大軍出去,我的江山還要不要了?

    好巧不巧,有人跑到劉邦面前打報告說樊噲走的時候說你趕緊去死,劉邦這個時候就不樂意了,好哇,一個都是白眼狼!並且這個時候劉邦也清楚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大限之日將近,人在那個時候都是自己有感覺的。

    那麼……殺?然後陳平跟周勃帶著命令就出去了,事實上面只要跟劉邦比較親近一點的人都知道這個命令,估摸著就是劉邦腦子糊塗的時候,一時義憤填膺,然後發出來了一道糊塗命令,說不準劉邦已經開始反悔了。

    有人說劉邦幹這件事情是為了防範呂后,但事實上這一點並不可能。

    劉邦做這件事情無論如何,呂后肯定知道,平白無故朝廷裡面少了兩位大臣,你這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你難道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稍微和宮廷裡的太監打聽就知道這兩位大臣是去殺樊噲了,呂后為什麼不阻止?

    有一個問題,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情,陳平這個人,誰給的膽子,讓他不殺樊噲!

    無論是誰身處他那個境地,我們都知道劉邦這個時候腦子糊塗了。如果說陳平帶著一個活蹦亂跳的樊噲,跑到劉邦面前。劉邦如果這個時候硬是要殺樊噲的話,陳平必死無疑,陳平這個人素來喜歡揣摩主子的意思。不管劉邦這個時候有沒有腦子,陳平都應該清楚。放了樊噲再把樊噲帶到劉邦面前,自己必死無疑。

    有人會說,這個時候不是能夠勸劉邦嗎,事實上這個時候劉邦誰的意見都聽不下去,否則不會下這個命令,沒有人去阻止劉邦,因為此時劉邦手裡現在沾滿了功臣的鮮血,你敢有一句廢話,你就和樊噲一樣,陳平更加不應該這麼做!

    但是翻開《史記》,我們會發現陳平這個人最後還是大步流星的,朝著都城,帶著樊噲過去了,他好像有什麼保命的底牌!誰?呂后!

    呂后的妹妹當時一天到晚要求他姐姐殺掉陳平,但是呂后一直都沒同意,並且笑她妹妹說氣量太小,並且陳平在這之後一直平步青雲,雖然沒有多少實際的權利,但是官職一直只高不低。為什麼?

    陳平是幫呂后的,而且這一切肯定是已經計劃好的,陳平忽悠周勃,從他的手裡面拉走樊噲一條命,以後,然後再把他帶到京城的路上有呂后派出另一撥人接應樊噲,但是這樣會不大不小的,惹得樊噲不高興,所以在半路上聽說劉邦已經死掉的時候,立刻回到劉邦的墳前,為的就是告訴呂后說咱們倆之間做的那點協議不能夠因為你單方面的否決掉,順便離這隻爆發的獅子遠一點兒,樊噲如果松綁,第一時間肯定是拽著陳平的領子說,你小子幹嘛抓我。

    如果說這一切設想成立的話,呂后和陳平在出發之前,甚至有過一段小小的謀劃,那麼劉邦想要殺掉樊噲減除呂后羽翼,這一點就根本就不存在。

    真要有這樣的目的,就必須得躲著呂后 並且要派出兩個執行能不折不扣地執行你命令的人,而不是像陳平這樣的老油條。

    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是不是呂后授意的,陳平都就下了樊噲一條命,由此可見,對於這個命令執行程度之低,很有可能。劉邦就只說了一句話,然後就讓這兩人滾蛋了,證明了劉邦對於這條命令也只不過是隨口說說,更別提它帶有其他的含義。

    所以劉邦釋出這條命令,純粹是腦子糊塗,並不帶有一種對付呂后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想對之前教過你的老師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