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五代南唐畫家。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說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但可知其卒於宋滅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常漫步遊覽于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後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記》中自謂“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功”。當時徐鉉記徐熙畫是“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圖畫見聞志》)。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夢溪筆談》)。宋代《德隅齋畫品》中著錄徐熙《鶴竹圖》,謂其畫竹“根幹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雲之氣”。米芾又謂他畫花果有時用澄心堂紙,用絹則“其紋稍粗如布”。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與妙在賦彩、細筆輕色的“黃家富貴”不同,而形成另一種獨特風格,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然而《圖畫見聞志》中記徐熙為南唐宮廷所繪的“鋪殿花”、“裝堂花”,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態”。這種富有裝飾性的繪畫,也構成了徐熙繪畫的另一風貌。
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勳皆善畫。徐崇嗣曾參加描繪南唐中主元旦賞雪圖的集體創作,負責圖寫池沿禽魚。進入北宋後,由於當時“黃家富貴”成為北宋宮廷花鳥畫的標準,徐崇嗣便效諸黃之格,創造了一種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畫,“率皆富貴圖繪,謂如牡丹、海棠、桃竹、蟬蝶、繁杏、芍藥之類為多”,與野逸畫風已有所不同。
徐熙畫在南唐甚受重視,為後主李煜所欣賞。在宋代也享有很高聲譽,宋太宗見徐熙所畫安石榴,以為“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其餘不足觀也”。他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然宋人評論又說,黃筌神而不妙,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無矣,被譽為“江南絕筆”。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現傳為徐熙的《雪竹圖》、《玉堂富貴圖》、《雛鴿藥苗圖》皆非真跡,只能從中領略其風格和畫法。
下面的網裡有他作的畫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86831250100037f
徐熙,五代南唐畫家。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說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但可知其卒於宋滅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常漫步遊覽于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後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記》中自謂“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功”。當時徐鉉記徐熙畫是“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圖畫見聞志》)。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夢溪筆談》)。宋代《德隅齋畫品》中著錄徐熙《鶴竹圖》,謂其畫竹“根幹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雲之氣”。米芾又謂他畫花果有時用澄心堂紙,用絹則“其紋稍粗如布”。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與妙在賦彩、細筆輕色的“黃家富貴”不同,而形成另一種獨特風格,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然而《圖畫見聞志》中記徐熙為南唐宮廷所繪的“鋪殿花”、“裝堂花”,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態”。這種富有裝飾性的繪畫,也構成了徐熙繪畫的另一風貌。
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勳皆善畫。徐崇嗣曾參加描繪南唐中主元旦賞雪圖的集體創作,負責圖寫池沿禽魚。進入北宋後,由於當時“黃家富貴”成為北宋宮廷花鳥畫的標準,徐崇嗣便效諸黃之格,創造了一種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畫,“率皆富貴圖繪,謂如牡丹、海棠、桃竹、蟬蝶、繁杏、芍藥之類為多”,與野逸畫風已有所不同。
徐熙畫在南唐甚受重視,為後主李煜所欣賞。在宋代也享有很高聲譽,宋太宗見徐熙所畫安石榴,以為“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其餘不足觀也”。他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然宋人評論又說,黃筌神而不妙,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無矣,被譽為“江南絕筆”。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現傳為徐熙的《雪竹圖》、《玉堂富貴圖》、《雛鴿藥苗圖》皆非真跡,只能從中領略其風格和畫法。
下面的網裡有他作的畫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8683125010003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