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裡士

    人類被後腦勺延長型的外星人,用他們自己做藍本造出在很多方面超過他們,但是唯獨後腦勺部分給消除了,雖然在地球成萬物之靈,智力遠遠超過猿猴及所有野生動物,都是比個個都是愛因斯坦級的他們,人類的頭腦實在差太遠了!

    所以,對標題的感慨,感同身受。

    應該基因工程合成人類時,把聰明才智的基因也一起合成,才能在浩大的宇宙有一搏的機會。

  • 2 # 花牛泥香

    我想反問一句。以人為比例尺,物質世界如此多樣,道的是什麼,由誰記錄,由誰評說。難道自然現象只是有傳承自然而多彩進化嗎?

  • 3 # 子非魚7288

    這是指對誰有意義?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了還礙著別人什麼事了麼?所謂意義,其實沒啥意義,活就好好活著,想太多頭疼,睡不著覺

  • 4 # 木華梓

    重新認識“我”是誰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個心愛的公主。一天,國王送給公主一串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鍊。公主高興地戴在脖子上。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她發現鑽石項鍊不見了。公主悲痛欲絕,國王則大發雷霆,懸賞重金要找到那條項鍊。於是,舉國上下,人們到處尋找。

    有一個人在河裡發現了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想這一定就是公主丟失的那條鑽石項鍊。於是他迅速地跳到河裡,伸手去撈。沒想到,手伸出來,竟然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可是那東西亮閃閃的,明明就在嘛,他不甘心,又去撈。就這樣,他反反覆覆地,把手伸進去,再拿出來。

    一個聖人從旁邊經過,好奇地問:“您在河裡撈什麼呢?”這個人不回答。聖人用手指著河上方的一棵樹說:“你看看那裡! 那是不是你要找的東西啊?”原來,那棵樹上掛著一串閃閃發亮的鑽石項鍊!

    在主題為“我是誰?”的《博伽梵歌》讀書會上,Gita老師以這樣一個故事開始了她的講述。就像那個愚蠢的人以為水中的倒影就是他要尋找的東西一樣,我們在尋找真正自我的道路上,也常常找錯了方向而不自知。

    我們以為我們是父母,是兒女,是丈夫/妻子,是員工,我們在這些身份上苦苦掙扎,以為我們的全部價值就在於此。但真正的我到底是誰?兒時的我們與現在的我們看上去天壤之別,但我們仍然認為那都是我們。那麼,那個不變的到底是什麼?當我們的軀體終將老去,死亡到來的那一天,我們就什麼都沒剩下嗎?我們就此徹底消失了嗎?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

    “正如體困的靈魂在物質軀體中經歷了童年、青年、老年的變化一樣,軀體死亡時, 靈魂便進入另一軀體。醒覺的靈魂不會為此變化所困惑。”

    “彷彿脫下舊衣,換上新袍,靈魂離開衰老無用的舊物質軀體,進入新的。”

    ——《博伽梵歌》(2.13)(2.22)

    當很多人冥思苦想,終不得其果時,古老的經典《博伽梵歌》為我們指明瞭一條覺悟自我的光明大道。它首先要求我們以一種尊重權威的,謙卑的心態來接受這門關於自我的知識。宇宙自誕生以來,必然有它的執行規律。國家有法律,宇宙也自然有它的規則。《博伽梵歌》因為是至尊主——宇宙的最高控制者——向祂的奉獻者講述的,因而有著無上的權威,就是宇宙的法律。

    《博伽梵歌》告訴我們,我們真實的自我其實是靈魂,它是永恆、全知、極樂的。我們的軀體在不斷改變,但永恆不變的是我們的靈魂,而靈魂的表現就是知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說一個人“走”了,明明他的軀體沒有任何改變。那是因為他的靈魂走了,他沒有了知覺,因而他的軀體無法再有任何活動。

    我們的身體由八大元素構成。土、水、火、氣、以太這五個元素構成我們的粗糙軀體,就是我們看得見的這個肉身。心意、智性、假我這三個元素構成我們的精微軀體,其中心意包含了我們的所思、所感與所願。我們接受與拒絕的想法都來自心意。而智性則是我們做出理性選擇的來源。就像一個男子看見一個美麗的有夫之婦就會不由得多看幾眼,或者有據為己有的想法,這是心意在活動。但智性會告訴他,他不應該有任何貪念。

    在物質軀體的馬車上,個體靈魂(自我)是乘客,智性是車伕,心意是韁繩,五個感官(眼、耳、鼻、舌、觸)是五匹馬。自我透過物質軀體的感官和心意體驗痛苦與快樂。

    假我則是令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受苦的最終原因。當我們把自己等同於我們的軀體,認為這個軀體或者和軀體相關的一切就是我們時,我們就處於假我之中。我們會依附自己的軀體,以及和軀體相關的一切: 健康、身份、名望、家庭等等。這時,我們就忘記了自己永恆的身份:我們原本是一個獨立於軀體的充滿知識和快樂的靈魂。

    而作為靈魂,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呢?《博伽梵歌》告訴我們,作為個體靈魂,我們其實是至尊靈魂的一部分。我們跟至尊靈魂的關係就好像太Sunny與發光的太陽體、火花與火、感官與胃、手與身體、魚兒與水。當太陽不在時,太Sunny便不可能存在;當手離開了身體,便無法發揮作用;當魚兒離開了水,便無法生存。只有當我們服務好了至尊靈魂時,我們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喜樂。

  • 5 # 暗碑

    誰說一定要有意義?意義只是人定的,人死了活了對宇宙一點影響都沒有。就算是宇宙本身,也只是因為存在而存在,就算消失了,也不會怎麼樣。但是生命一定要對生命有意義,因為生命是可以感受快樂和痛苦的,而宇宙不能。

  • 6 # 劍蘭修竹

    謝邀請!人類如此渺小,文明存在的意義可調整大矣:首先文明是黑暗裡點燃的火炬和燈光,照亮了無數人心中的昏暗;二是文明因光明、人道、仁慈使得無數苦祝福者得到救拔;三是文朋曾經的寒夜奮鬥積累,它將生産力、文化、經驗及智慧化的代代傳承下去,使之後來者獲得可靠參照系統及可資憑藉,能減少許多痛苦,兔走很多彎路,取得多快好省的功效。

  • 7 # 酸腐之人

    本質沒有意義,人類就是一段旅程,與個人一樣,從出現到死亡,人類從出現到滅亡,或許進化成其它物種,或者真的死得一乾二淨。

    從結果看,無論人生還是人類都沒有意義。

    但從過程來看,人或者人類活著就是意義。

    不要考慮死亡或終結,都已經沒了,還想什麼。

    我活著的時候做我想做或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堅持自我,就是活著時候的意義,死了就沒有意義。

  • 8 # 代安娜龍子88598221

    謝謝!我認為沒什麼意義!和蟲蟲螞蟻差不多!生老交替無盡的迴圈,要說有什麼意義無非是高階動物會做秋夢罷了,多想出一些生存之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方設法用少的勞動獲得更多的利益,其實這些都是自然!人類在大自然中只是多了一些想法,比低等動物會活得更舒坦一些!

  • 9 # 指指點點

    人類存在的意義只是相對於人類這個種族。貓為貓,狗為狗。很簡單的問題,沒必要糾結這種事。每一個人的重要使命就是讓自己的種族更興盛的繁殖下去,除此以外都是次要的事。

  • 10 # 水上風過

    易經中有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之道,自然之勢,人當遵之。這裡不僅有戰略,也有戰術,有世界觀,也有方法論,天地之勢相平衡,動態永恆,方為長久之道。

    人雖生為渺小,應拼搏不止,向阻礙生存與發展的困難宣戰。但應循規律而動,方成乾坤。故人類探索生命之道,追求生命意義,就形成人類發展史,文明發展史。

    文明存在的意義與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一致的。

    文明循天地乾坤之道則盛,否則衰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日田園雜興五月江吳麥復秀寒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