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日課

    楷書與隸書都有自身的筆法,就學習而言,它們沒有因果關係,

    第一、我個人認為,初學書法,還是專工一種書體的好,要麼先學楷書,要麼先學隸書,不可同時進行。

    第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楷書和隸書的用筆不同,結字也不同,初學者是不可將兩種書體的筆法和字法都能掌握好的。

    第三、我覺得學習書法,建議先專後博。由於人的精力有限,且要把書法真正學好學精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最後,學習了楷書之後不一定就要學隸書。學了隸書不一定就要學楷書。書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收穫。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我認為,在學楷書之前,就應該先學幾年漢隸,這是根據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的層面上來說的。如果題主已把楷書學好了,有興趣的話,學學隸書更好,若不想學隸書,可直接轉入學習行書或草書。

    有人說,楷書是一切書體的基礎,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可話又說回來了,學書法,沒人規定先從哪種書體學起,喜歡哪種書體就學哪種書體吧。

    近段時間以來,有不少書友提出這樣的觀點,這個觀點是:學書法,就應該像人一樣,先學會站(先學楷書),再學會走(再學行書),之後再學會跑(最後學草書)。我認為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絕對正確。

    零基礎學書法,從正書(篆書;隸書;楷書)入門是對的。如果是有一定漢字書寫基礎的成年人學書法,完全可以從行書或草書入手,因為成年人理解能力強,接受能力強,且有一定的悟性。

    建議題主:無論是學楷書,還是學隸書,都要堅持取法乎上的原則,先從傳統學起,先學古人的書法經典,萬不可先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字。

  • 3 # 呂永亮

    關於怎樣學習書法的觀點與論點實在是太多了,本人已經到了麻木狀態……喜歡書法的人們還是先思考以下的現實問題為好。

    首先是你有很好的書法天賦嗎?其次是你有想當大書法家的夢想嗎?再次是現代社會還需要大書法家嗎?更為關健的是成為大書法家所必須的各種社會助力資源你有沒有?

    我知道的是,絕大多數人是根本不具備以上條件的。作為平常人來講,實在是沒有必要把一個簡單的寫字搞得那麼複雜,學寫自己喜歡的字並從中能得到樂趣與開心就是啦。

    針對書法的名言為:字以人而貴 !!!

    補充說明:如果從大書法家的角度來講,學習篆書必不可少,因為篆書對‘’控筆‘’穩定性的要求不但最高,而且對漢字的‘’結字‘’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寫書法及號稱懂書法的人儘管多如牛毛,卻為什麼不懂 ‘’書畫同源‘’ 的道理呢?就是因為這些人不懂得“篆書”!

    書畫同源的‘’書‘’指的是“篆書”,就如琴棋書畫中的“琴”專指的是“古琴”,妙就妙在這裡啦……

  • 4 # 鬱煥領001

    愛好書法,儘管寫就行了,等到欣賞水平夠了,學不學隸書你自己就會自主選擇,不愛就不要開始,愛了就沒有無聊的問題。

  • 5 # 楊諾賓

    不一定,要看喜歡與否,或者退一步說,要看需要與否。如果既不喜歡也不需要,那麼就沒必要去花時間和精力去學。

    人是半仙之體,學什麼就漲什麼。

    你學外語就會外語,你學烹飪你就會做菜,你學開車你就會駕駛,這些事情看似順理成章,但真正注意這些的人很少,人們幾乎不把視線聚集到“人”本身的屬性上。如果說你自己有什麼 是一定要學的……一定不是技術的內容。學著懂愛吧!

  • 6 # 麓風軒

    如果您想在楷書中融合一點隸意,或者說想楷隸兼善,則可以在學過楷書之後學點隸書;如果沒有這想法,完全不用花時間去學隸書。

    學書法是很費功夫的,既要花時間、精力,還有金錢的投入。現代人在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能學好一種書體都很難,還要學好幾種書體,難上加難。

    很多人學書法也貪多,什麼字型都想學,結果投入的時間精力不夠,每一種都沒有學好,更別說學精了,倒不如就學一種,寫熟寫精。真正寫好了一體,就能在書壇立足,怕的就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總之,一定要選擇一種字型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集中火力,先求突破,如果學有餘力,再考慮其他。(附圖:趙孟頫書法拓本《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區域性)

  • 7 # 一品刺客

    學書之路上沒那麼多一定,因人而異。就像執筆無定法一樣,別管怎樣,結果很重要,不管如何拿,寫的好,才是硬道理。你喜歡隸書可以從隸書入手,多花功夫,你喜歡楷書,就可以先學學隸書,練練中鋒,藏鋒也不錯。你倘若你喜歡行書,直接學行書也可以,一樣可以達到一個高度,換句話說,古人經典之多,精了哪一種書體,你都厲害了。

  • 8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最近有朋友問我:學習楷書之後,一定要學習隸書嗎?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

    從書體的發展歷史來說,隸書產生於楷書之前,楷書產生於隸書之後,楷書和隸書之間存在著一個過渡性的階段,那就是魏碑,所以我們在學習楷書之後,不一定要去學習隸書,因為楷書中所存在的一些筆畫形態在隸書中早就已經存在了。

    秦漢之際,是書法從篆書轉向隸書的發展階段,而隸書的文字結構其實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漢字的書寫形態了。隸書的產生,實際上是由眾多民間人士、底層群眾慢慢的書寫實踐完成的,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篆書,尤其是大篆、小篆寫起來不方便。

    秦漢之際,社會變動因素極多,秦漢戰事要求資訊傳達,尤其是文字的書寫效率要高,而鉅細無比,細到每一個筆畫形態都書寫甚繁的篆書很難滿足這一要求。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初次學習書法的人,我倒建議你從楷書或者說從隸書入手,這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你們學楷書之前,先從隸書開始入手,打打基礎還是比較好的

    為什麼隸書可以作為書法入門的書體呢?隸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筆畫非常簡單,雖然寫起來難度很大,但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且書不同的碑帖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小,我們去掌握和學習隸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鍛鍊我們的控筆能力,而且它的要求以及他的實用性都是比較好的,在我們學習了之後,可以很好的去幫助我們達成書法書寫的效果。隸書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曹全碑》。

    除了《曹全碑》之外,我認為《乙瑛碑》的書寫價值也相當高,尤其是這兩塊碑石他們的書法風格相異,可以很好的補齊對方書法風格所存在的短板,達到風格的統一和多樣。

    在學習好了隸書後,如何從隸書過渡到楷書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從魏碑這一書體入手。魏碑中的很多筆畫,實際上就保留了隸書的痕跡,而且開拓了楷書的發展的脈絡,那麼這樣的話就可不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隸書之後,更快的幫助我們適應楷書的書寫模式,從魏碑過渡到楷書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那麼我們在學習楷書的過程中,我認為我們可以從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入手。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又可以從顏體或者歐體來入門。

    在楷書四大家中,和隸書的書體形態比較一致,而且和他的風格相類似的,我認為是歐陽詢的書法。歐陽詢的書法有些筆畫還儲存著比較濃厚的隸書的特質,所以如果你直接學習了隸書的書法,那麼直接從歐體學起,學習歐體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學好了歐體之後,直接學習其他三大家的書法也是可以的。

    總結一下,初學書法,從隸書入門,接著轉到魏碑,然後學習楷書這是可以的。當然也可以直接從楷書入手學習。在學習之時,隸書推薦《曹全碑》《乙瑛碑》,魏碑名品很多,多可以學習,比如《張猛龍》《張黑女》等,楷書主要推薦四大家,即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

  • 9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隸書楷書近些年一直有些莫名其妙的爭論。

    學習楷書之後,行書草書一定要多學,但隸書儘量少學。

    為什麼整個書法史上,明清之前以篆書、隸書得名的書法家非常非常的少?因為唐朝唐太宗推崇王羲之開始,書法才有了審美標準。

    在唐朝之前,用毛筆用墨還用紙是非常非常非常奢侈的。用毛筆把字寫好,只是一小部分豪門望族閒暇時間的玩樂。然而很神奇的事情,篆書和隸書他們不併喜歡研究。

    篆書和隸書在古代並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多的意味,明清時期篆書和隸書功能性發生了改變。

    古時候的篆書和隸書不符合我們現在書法的定義。明清之前,篆書像現在的藝術字體約束太多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隸書是兩漢時期最廣泛使用手寫字型,沒有規範和約束想怎樣就怎樣千人千面。

    到底有多少種不一樣的隸書,一般來說有三種。

    一、《孔廟禮器碑》漢隸之最,細勁雄健。

    被推為隸書極則,細勁雄健,方整秀麗兼而有。下圖北京故宮藏明拓《禮器碑》部分。

    二、《曹全碑》《乙瑛碑》秀美,備受當代喜愛。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一種隸書比較像楷書的審美,非常的規整而且筆畫有一定的規律,很多年輕人喜歡這樣寫隸書。

    三、《西嶽華山神廟碑》漢隸第一品,極具變化姿態萬千。

    《華山廟碑》東漢隸書碑刻,篆額題《西嶽華山廟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於地震。以後該廟所存者為重刻。

    清代的朱彝評此碑說:“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嶽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 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

    這一種隸書是當今書法家們創作的源泉,沒有明確特點個人風格又很強的一類隸書。

    瀏覽隸書名帖,可以看見隸書實在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正因為隸書規則約束非常少非常弱,現在很多長期寫隸書的人,寫不了楷書。

    長期寫隸書,隸書的時間超過楷書的時間,你的楷書一定會越來越差。

    一人有感

    書法的歷史很長也很神奇,有些人覺得追求一生,有些人毫不在意。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現在,篆書和隸書確實是書法的一部分,是從明清時期的理論延續至今的。

    我們中國文化,中庸之道和中和之美,很多事情沒有明確的對錯,有很多事情也沒有明確的標準。

    我不認同明清時期的一些書法理論,我也直到我們當代很多人只推崇明清時期的一些書論,僅此我保留個人的意見。

    上圖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他個人風格的字型,到底是大篆、隸書、楷書的哪一種還是全部都算。

    我們當代生活狀態和古代不一樣,像趙孟頫那樣各體皆精很難達到。隸書時間練習過長,楷書水平一定會下降,而且下降的非常明顯。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30歲之前開上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