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備
(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據史料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約1.73米),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主要成就是:奪取西川,建立蜀漢。
劉備
2、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主要成就:建立晉朝,統一全國。歷史上記載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
司馬炎
3、陳霸先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生平功績:幫助王僧辯平定侯景之亂;敗北齊,奪梁政權,建立陳朝。
陳霸先
4、宇文泰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宇文部後裔,漢化鮮卑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在位期間創立府兵制,恢復均田制,扭轉頹勢;進佔益州和荊雍等地。他在歷史上的是一位雄才偉略、見識卓群的君主。擅長軍事
宇文泰
5、張道陵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家。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道家創始人。人稱張天師。
張天師
6、陳頊
陳頊(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即陳宣帝(569年—582年在位),字紹世,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政績: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在位期間能很好的關注民生髮展。
1、劉備
(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據史料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約1.73米),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主要成就是:奪取西川,建立蜀漢。
劉備
2、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主要成就:建立晉朝,統一全國。歷史上記載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
司馬炎
3、陳霸先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生平功績:幫助王僧辯平定侯景之亂;敗北齊,奪梁政權,建立陳朝。
陳霸先
4、宇文泰
周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宇文部後裔,漢化鮮卑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亦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在位期間創立府兵制,恢復均田制,扭轉頹勢;進佔益州和荊雍等地。他在歷史上的是一位雄才偉略、見識卓群的君主。擅長軍事
宇文泰
5、張道陵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家。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道家創始人。人稱張天師。
張天師
6、陳頊
陳頊(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即陳宣帝(569年—582年在位),字紹世,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政績: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在位期間能很好的關注民生髮展。